农机科普知识:玉米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出丫子,到底用不用掰?(农机科普纵横谈)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机科普知识:玉米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出丫子,到底用不用掰?(农机科普纵横谈),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农机科普知识:玉米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出丫子,到底用不用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机科普纵横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农机科普知识:玉米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出丫子,到底用不用掰?

2、农机科普纵横谈

3、农机租赁作为一个蓝海,为何却问津乏人?

4、农机租赁如何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农机科普知识:玉米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出丫子,到底用不用掰?

农机科普知识:玉米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出丫子,到底用不用掰?

这一段时间,东北降雨水比较频繁,玉米长势较快,有的一些采用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的玉米田,在玉米苗也窜长一个玉米丫子,农民就有些疑虑和担心。觉得这是不是因为采用玉米保护性耕作免耕种植造成的;出丫子后,有人说要尽快掰去,可还有人说不用掰,到底如何处理呢?农民心里没底。

玉米分蘖,也就是农民常说的长丫子;玉米出丫子的事实,是与免耕播种没有必然关系,常规种植该出也会长出丫子。到底用不用掰掉?

据先锋种业在推广玉米先玉335品种时就建议,玉米丫子不用掰,其生长到一定阶段会自生自灭,对产量无影响,并且分蘖体内的养分会从分蘖渡回到主茎上再次被植株利用。

一、产生玉米丫子的主要原因

     产生玉米丫子是与品种、种植方法、土壤肥力等紧密相关。

    1、品种。品种之间存在着差异,有的品种分蘖多,有的品种分蘖少。

    2、密度。同样的品种,种植密度低的时候,分蘖多一些,密度高的时候少一些。

    3、播种时间。播种早的分蘖多一些,播种晚的分蘖少一些。

    4、土壤肥水力。土壤肥水力越高,分蘖越多。

    5、施肥深度。底肥越深分蘖越少,底肥越浅分蘖越多。

    6、播种深浅。播种浅的分蘖多一些,播种深的分蘖少一些。

    7、矮化剂。由于玉米植株的顶端生长点受到不同药剂的抑制,植株矮化而产生分蘖。

二、玉米出丫子对玉米生长有什么影响?

    1、不去丫子,能增加玉米整体的叶面积。玉米的叶片是其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器官在玉米的一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去分蘖比去分蘖的叶面积多,为玉米产生更多的干物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丫子的营养会转移到主茎果穗上。在玉米开花后和灌浆期间,果穗是需要营养最多的器官,此时,分蘖开始萎蔫,养分逐步输送到果穗。

    3、丫子对玉米的其他影响。 一是增加了根系数;二是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分蘖后形成较大的叶冠层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故分蘖可保持土壤水份和抵抗干旱;三是掰除丫子造成伤口,增加土壤中病菌的侵入几率。

三、玉米丫子到底用不用掰呢?

一般情况下,分蘖不用去除;下面几种情况,是需要掰去的:一是地头与缺苗断条的地方,长势与主茎齐头的一定要去除;二是整体播种密度较低的地块,分蘖一要去除;三是雨水较大年份,分蘖长势旺盛的需去除;四是肥力过高地块,分蘖需去除。

农机科普纵横谈

农机科普纵横谈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下,我国农机化发展势头强劲。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进入后农机化发展阶段。全国农机化从业者达5000万人,年产生财富达6000亿元以上。与农机化发展春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机科普事业似乎春寒料峭,鲜有寒梅绽放;一些农机报刊发行量锐减,生存出现危机,因难以为继而停刊,让人深思。本文对此作些研究,以期摆脱困境,繁荣农机科普事业,支持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

一、农机科普的载体

农机科普的载体,就是用什么来承载农机科普的问题。目前我国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普及率世界领先,信息传播非常方便。但就农村而言,互联网普及率仅有20%以下,农民获得信息(知识)的渠道还是以传统媒体为主。而传统媒体中,电视覆盖率最高,在农村已高达95%以上。

但电视传播一是以形象(印象)为主,不易记录,稍纵即逝。

二是与农民眼见为实的受体心态大相径庭;他们往往只看重那些发生在身边且能够验证的信息;而对于离自已较远的信息仅仅是过目而已,一般不会作为决策信息来处理。

三是受一些不良信息之害,电视信息可信度大打折扣。传统传媒中一只重要的力量,就是农机报刊。这些报刊大都是全国或省级农机主管部门主办,汇集了一大批农机界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学者;撰稿者主要来自农机化工作一线的基层专家,其传播的知识和信息来自实践,对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则非常高;这些人最了解农业生产实际,比较掌握农民的生产性消费心理和需要,与农民(特别是农机经营者和机手)是“零距离”对接,实用价值大;一些调研报告则主要来自农民的心声,更容易被农民接受。

四是互联网迅猛发展,成为农机科普新生力量。随着智能5G手机、智能农机大量进入农业生产一线,新农人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渠道发生颠覆性改变。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农机手甚至与农机专家、学者实现可视的“一对一”服务,其答疑解惑的时效性,就如专家、学者亲临现场一般。且其传播效率、可在线人数、解决问题的即时性,也是传统纸媒所无法企及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农民的需求和现实比较,农机类报刊只有与互联网媒体融合发展,与时俱进,才是农机科普和相关知识、信息传播的“新生态”。否则,传统纸媒很难生存,更有“全军覆灭之危险。

二、农机科普的原则

当然,从大科普来看,农机科普的载体还有很多。如产销商与当地农机推广部门联办的产品示范(推广)现场会、演示会、培训会;再如农机经营成功人土的经验介绍和宣传;农机化主管部门定期公布的农机产品推广(许可目录);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企业信用等级排名等。但从“长效机制”来看,农机报刊与互联网新媒体融合,则有“零距离”和“永久牌”优势,具有运行成本低及事半功倍之效,这是其它载体所不能代替的。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农机科普的原则。

农机化是现代人类文明成果应用于农业的载体,是农业现代化的推动力,也是农民改善生存、生产条件,提高收入必须的劳动工具。这就决定了农机科普的主体对象是农民农机经营(使用)者。农机化作为先进生产力,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主要看受体(农民)对其理解和接受程度,以及能否给农民带来现实的较满意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农机科普的实用性原则。该原则对农机科普提出以下要求。

1、通俗易懂。农民的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如果我们使用较多专业、难懂的术语,存在着很多“科技硬块”,读者看不懂,不知所云为何物,就会脱离读者,最终会失去读者。现在一些刊物片面强调学术上的高深,“品味”是上去了,但走进了“象牙塔”,沦为特殊需求者的“垃圾论文“商场。读者不认同,就走进了死胡同,丢掉的是读者,换来的只能是不尽人意的“铜臭”,剩下的是“一地鸡毛”的惨淡经营,说不上什么时候就会“关门倒闭”。因此,我们在向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民传播农机运用、管理知识和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技术时,应该把通俗易懂放在重要位置,与互联网相融合,以便其学以致用。

2、注重效益。农民的实用心理很强,他们最容易接受也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能亲身体验、应用后能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技术。因此,在进行相关科普活动时,应客观评价其应用效益、经济效果、投资回收期,并做好示范。如果有相关的经营成功经验案例,一同介绍则效能成倍放大。

3、要紧扣生产实际。农业生产是季节性极强的产业,这就决定了农机科普决不能按部就班,老生常谈。而要贴近生产,贴近实际,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符合农业生产实际。将那些进入实际生产应用阶段的技术和信息,及时介绍给农民;针对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破解之法;针对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等,都可以有良好的效果。

4、系统性、趣味性、可读性相结合。科普工作的系统性(专题化、广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技术集成和配套),往往会提高知识和信息的实用性。而趣味性则能使枯燥的机械化技术变得形象生动、容易让受体理解和接受;这样有了可读性,就会提高科普的质量和效率。

三、农机科普的特点

农机科普的特点基于农业而产生,由于读者对象的特殊性而强化,因为不断实践和探索而理性化,对农机科普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概括地说,农机科普的特点有:

1、多元化。随着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业经济结构随之进行调整,已经从单一的经营种植业,拓展到种、养、加、特色农产业、经济作物产业的全方位发展。多门类、多产业的经营发展,形成了农机科普需求的多元化,农机科普的领域随之拓展。这就要求农机科普顺应这一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向读者介绍相关的实用技术、信息和资讯。农机科普要及时调整,以求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在满足读者需求中求发展。

2、梯度结构。从全国而言,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农机科普需求的梯度结构。很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传媒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各种农机传媒要扬长避短,办出自己的特色。通过这种差异化,以满足自己特有的读者需求为特色。在这方面,农业机械杂志创办的知谷互联网新媒体,可资借鉴。这一方式使传统纸媒与新媒体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即发挥杂志专中求“杂”的优势,提高覆盖率。又团结了一批基层农机专家,使其报道、讯息、新知更贴近农机化一线需求,吸引了大量的“铁粉”。在报道选题上,紧贴农机化生产实践,作了大量的专题性策划,把相应的资讯、信息、技术、经营、市场、使用维修等融为一体,全方位、多视界、深层次报道,使读者感到“很受用”。这种梯度结构设计,满足了读者需求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一些发展水平较高、素质较高的读者已不满足于掌握一些常规技术,他们需要的是创新型技术和层次较高的实用技能。另一方面,我国95%的农机使用者同时又是经营者,他们会对农机经营管理软科学有着更加浓烈的需求,客观上要求农机科普应“软、硬”结合。而实际上,这是目前农机科普的“软肋”,而知谷新媒体补上这块“短板”的尝试,值得同行学习、借鉴。

3、多样化。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形式的多样化和不同读者需求的层次性。农机科普要细分读者,投其所需,才能赢得发展。

四、农机科普的要求

我们强调农机报刊杂志化,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并不是要其象个大“杂烩”,大“拼盘”。而是要紧紧抓住读者需求,每一个时期要有一个中心,要有一个重点,办出自已的特色来。这就是新、快、准。而知谷的实践给了我们新感觉、新认识。

新,就是优先报道农业种、养、加、经、特等相关产业方面机械化中,进入实用阶段、适合农民使用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机械、新经验,使之在更大范围内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根据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农民的新要求,提供对路“产品”。“老生常谈”的知识,只要农民需要,要用新手法,新角度,新高度,化腐朽为神奇,让农民得到新的感觉和新的享受。快,就是对相关资讯反应要快,要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快速提供“产品”,尽快满足读者求知欲,要在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不要放“马后炮”。准,就是介绍的知识必须准确可靠,杜绝“伪科学”给读者造成不良影响;选题要准,根据生产季节及时约(编)、出刊,提高针对性。要找准自已的读者群,给报刊和新媒体定位,准确满足他们的需求。

五、农机科普的形式

前已述及,农机科普的形式很多。各种形式有机结合,综合利用,会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但由于目前农村条件所限,有些活动开展起来投入高,运行成本高,有关方面难以承受,无法形成长效机制。相比之下,以农机报刊和新媒体融合为载体的科普读物则是最容易办的事情,是农机科普中最为理想的载体。其优势在于:

1、花钱少,效益高。一条高档香烟的价值可以订阅二三种农机报刊或10多本农机书籍,而农机新媒体则是免费登陆浏览。学习后把获得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将会产生千百倍于投入费用的价值。

2、不受时间、空间、财力限制。利用农机科普报刊与互联网新媒体开展农机科普,不需要专门设施,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利用空闲时间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技术、资讯和信息,而且可以反复阅读,多人传阅,广泛受益。

3、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读者的求知要求,提高其科技素养。农机报刊种类多,内容涉及面广,从使用到维修,从经菅到管理,从基础知识到各种资讯、信息,应有尽有。只要学习,总能开卷总有益。

六、当前农机科普宣传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机科普是农机推广、安全监督管理等项工作的延伸,是农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机管理的份内之事。搞好农机科普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机经营者(机手)的经营、使用水平,对农机化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有潜在的读者群5000多万,其规模可谓世界之最,市场前景非常可观。但目前像《农机科技推广》杂志那样,发行形成规模、社会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刊物并不多,多数报刊发行萎缩,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究其原因,一是受国家报刊发行征订政策的宏观影响;二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没有对农机报刊发行引起高度重视,宣传和组织订阅不力;三是存在着错误认识,认为组织农机报刊订阅是加重农机户负担;四是一些报刊由于经营不景气,采用低稿酬或无稿酬的办法运作,违背经济规律,难以得到高质量的专稿、特稿、高端稿件,竞争力不断降低,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五是一些报刊定位不准,脱离大众,进入“象牙塔”,曲高必然和寡。

对此,我们首先要统一认识。农机报刊与农机新媒体融合发展,共存共荣,是一种治穷先扶智的行为,是农机科技推广和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农机政策法规的重要窗口,也是农机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

第二,农机报刊与农机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农机科技在农村扎根、服务于农机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提高的公益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市场机制“失灵”之时,公共财政应该发挥其促进、支持作用。当前农机科普正符合这一要求。从这一思路出发,我们可以争取国家支持,在农村建立以农机科技杂志与互联网新媒体为信息支农基地,与农民科技书屋相配套,来提高覆盖率,争取在农村做到村村有农机书屋和农机新媒体应用终端。同时借鉴在农村实行阳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由政府卖单)的做法,把农机新媒体与报刊发行做到村落、农户;

第三,把农机新媒体与报刊发行与农机复训、安全教育等项工作有机结合,进行必要的考核,以引起重视;对一些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采取奖订农机报刊、帮助开通农机新媒体终端的方式,让他们首先接受相关资讯和服务;

第四,与农机经销商联合,对新购机户配送一两份农机报刊的农机新媒体APP,让其接受到相关农机知识的“培训”,并将此作为经销商的特色化服务内容之一;

第五,农机报刊和新媒体一是要适当提高稿酬,使之符合再“生产”规律,形成稳定的作者队伍,吸引好稿、专稿、特稿,办出自已的特色,提高竞争力;二是要准确定位。笔者认为,农机报刊和互联网新媒体在结构上,应该是金字塔形。基础性、学术性、研究性处塔尖,读者群是科研、开发、教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刊物与新媒体处塔身,读者群是基层农机科技工作者及较高文化素养的一线农机使用者;大量的以普及为主的刊物与新媒体是塔基,读者群是农机使用、经营者和基层农机科技工作者。通过准确定位,才能为其提供对路的“产品“,从而得到市场认可,拓展发展空间,蠃得读者青睐。知谷农机网与农业机械杂志融合发展的实践,用每月400多万的浏览量,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回答。这个浏览量甚至连一些专业的官网都是难以企及的,这从某种方面说明了其思路和方向的正确性,也给农机科普指明了化危为机的路径。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创新思维,方法得当,措施扎实,准确定位,就可以把农机科普工作做得更好。

农机租赁作为一个蓝海,为何却问津乏人?

农机租赁作为一个蓝海,为何却问津乏人?

资料图

随着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高性能、复合型、智能化等大型农机具的需求日益旺盛。而这类机械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让多数人无力承受。

特别是自“全价购机、定额补贴”政策逐步实施后,农民购机资金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机租赁业务的出现可以让农民由“直接购买”变为“先租后买”,大幅度减轻一次性投入压力,有望成为缓解农民购机难、贷款难的一条出路。

农机租赁规模有望达到百亿

“28台每台售价320万元的大型采棉机,我们首付30%就开回了家,其余的钱3年还清就行。要是一次性全款购买,我们既拿不出这么多钱也贷不了这么多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四道河子镇康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白久辉说,一台采棉机每年能赚80~100万元,3年还清不成问题。

康旺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业部、中国农业银行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农机金融租赁试点项目受益者。通过该试点项目购置的农机,只需首付农机全价的30%,余款由中国农业银行农银金融租赁公司付给农机经销商。

合作社分3年把这笔款项还给中国农业银行农银金融租赁公司,3年利息将由农业部的财政项目进行补贴,届时农机的所有权归于合作社。

作为兼具融资、融物功能的农机租赁,使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花小钱办大事”成为可能。

中国农业银行农银金融租赁公司总裁陈佩华介绍说,农机租赁不需要别的抵押物,这比银行贷款要省事得多。农机租赁的融资额度远高于目前的银行贷款,能切实解决购机资金压力。农机融资租赁还可以按照个人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首付款比例和还款期限,更为灵活,还款压力也相对小一些。

有调查显示,经济发达的江苏省89%的农机专业合社或家庭农场有农机购置贷款需求,需求高于100万元的超过61%。“虽有农机购置补贴,但农民资金缺口仍占大头。由于缺乏抵押物及信用记录,农民贷款困难在短期内也无法解决。这为农机租赁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其市场容量将达到百亿元级的规模。”江苏金融租赁总裁张义勤说。

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李伟国认为,解决农民购机难,除了国家直接的支持外,更多的要利用金融租赁、融资租赁等金融手段。近两三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等地,农机租赁发展开始出现了一些好的势头,摸索了一些经验。

共赢模式是打开市场的关键

农机租赁业务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是农场主购置使用农机设备的首选方式,能达到60%~70%。而我国农机租赁起步较晚,尚处于政府推动、试点运行的阶段。

目前,在农机租赁市场上打开局面的公司中,宜信租赁是一个优秀的代表。自2012年成立至今,宜信租赁在山东、黑龙江、河南等30余个省份为近万名农民提供农机租赁服务,并与近百家国内外农机厂商、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涉及农机设备约14大类180种,可满足农业生产耕、种、管、收的全程需求。

“打造‘农民-农机经销商-农机生产企业’共赢模式是打开农机租赁市场的关键。”宜信公司副总裁、宜信普惠融资租赁部总经理毛芳竹说,我们的运营模式可以概括为:“你选我付款,质保厂家管。你租我才买,我买你必租。想要所有权,租金要付完。”

由于租赁农机的农民相当分散,大部分人没有过往信用记录,因此识别、筛选和确定承租人对租赁公司控制风险至关重要。“实际上,我们的直接客户是农机经销商,而不是农民。”毛芳竹说,这是因为农机经销商比金融机构更加贴近农户,可以精准高效地找到目标客户。而且,如果农户违约,租赁公司取回农机后,可与经销商合作,修理翻新后方便进行二次销售。

农机经销商也乐意与宜信租赁合作。“在农机销售中,农民赊销现象比较普遍,这让我们流动资金压力很大。而宜信租赁介入后,会将农民购机款项直接打给我们,既保证了资金的用途,又消除了农机赊销难题。”科左中旗国豪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魏国成说,而且当我们向农机生产企业订货资金紧张时,宜信也会为我们提供融资服务。

最重要的是,只有让农民获利,整个模式才能运转。宜信租赁建立“质量黑名单”,防止农民买到劣质农机。围绕农机作业风险,宜信租赁联合保险公司推出相关农机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为农民提供还款保障。对于对还款较好的农户,宜信租赁还会发一个“诚信之家”的证书,在他们购买养殖、种植等生产资料遇到资金短缺时,也能够便捷地为其提供融资服务。

业界呼吁给予财政贴息支持

数据显示,我国租赁公司总数已超过2000家,资产规模接近3万亿元,但开展农机租赁业务的公司屈指可数,资产规模也少之又少。毛芳竹跟记者打趣道:“我们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因为真正下力气去做的金融机构不多。”

农机租赁作为一个蓝海,为何却问津乏人?从农民的角度来看,我国农村金融环境相对落后,农民对租赁概念认识模糊,认为融资租赁跟银行贷款的差别不大。相比一般的银行贷款,租赁“融资贵”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农机租赁对农民的吸引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从租赁公司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租赁公司可以分为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在银监会监管体系下的是金融租赁,在商务部监管体系下的是融资租赁。“两者在业务性质没有本质区别。而实际上,金融租赁大多是国有银行,追求低风险;由民间出资的融资租赁,要追求高利润。”毛芳竹说,而农机租赁利润不高、存在一定风险,所以金融机构不太感兴趣。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得农机的实际使用者可享受农机购置补贴,其所有权在两年内不得转让的规定也被取消。可以说,开展农机金融租赁、农机融资租赁已没有什么政策性障碍。

陈佩华认为,农机租赁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现在处于一个市场培育期。就像农机购置补贴一样,农机租赁市场需要有一个政策“东风”的拉动。

有专家建议,通过给予财政贴息支持、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开展农机直接租赁和农机回租业务;提供一定形式的风险保障补偿机制,以帮助金融租赁公司化解农机具等租赁业务可能产生的租金拖欠等风险;应加强农村租赁市场和金融环境建设,为农机融资租赁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农机租赁如何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农机租赁如何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9月7日和8日,国务院办公厅连发两份文件《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助推融资租赁与金融租赁发展。对于备受农机行业关注的租赁农机可否享受购机补贴问题,文件首次提出,通过租赁方式获得农机的实际使用者可享受农机购置补贴。

此外,这两份文件还提出,要积极开展面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为主体的融资租赁业务,解决农业大型机械、生产设备、加工设备购置更新资金不足问题等。农机租赁如何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9月7、8日,国务院办公厅连发两份文件《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助推融资租赁与金融租赁发展。对于备受农机行业关注的租赁农机可否享受购机补贴问题,文件首次提出,通过租赁方式获得农机的实际使用者可享受农机购置补贴。

事实上,2014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办文件及农业部、银监会等部门的相关文件中多次提及发展农机租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到“开展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我国农机租赁迎来一系列重大利好。

试点效果

首付 30%,余款利息享补贴

“28台每台售价320万元的大型采棉机,我们首付30%就开回了家,其余的钱3年还清就行。这可帮了合作社的大忙,要不我们可拿不出这么多钱。”9月1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四道河子镇康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白久辉告诉记者,“有了这批约翰迪尔7660新型采棉机,马上到来的采棉季我们可要大显身手了!”

康旺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业部、中国农业银行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农机金融租赁试点项目受益者。通过该试点项目购置的农机,只需首付农机全价的30%,余款由中国农业银行农银金融租赁公司付给农机销售厂家,合作社分3年把这笔款项还给中国农业银行农银金融租赁公司即可,3年利息将由农业部的财政项目进行补贴。

“过去一年只敢想想买一两台机器,现在居然组成了一个作业服务队。去年采棉机每亩作业费是160元,我们采收了18.3万亩。今年截至目前已签订采收合同10万亩,实际采收面积肯定会大幅增长。”白久辉信心满满地说,“一台采棉机每年能赚80~100万元,3年还清买机器的钱不成问题。”

往年9月中下旬,全国各地的拾花工已蜂拥而至,随着采棉机数量的快速增长,如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拾花工已减少了许多。据了解,机器采棉比人工采棉每亩可节本增效100多元,采棉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常受欢迎。

为破解农民购机难、贷款难问题,农业部先后分别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广西选取棉花采摘机和甘蔗收获机进行农机金融租赁试点,从农机购置补贴和财政贴息两个渠道给予大力支持。即在给予购机农户农机购置补贴的同时,安排专门的农机租赁贴息资金,对农机租赁试点中的利息部分给予财政补助,以进一步降低农户购机成本。

业界实践

物权加债权破解金融下乡瓶颈

随着我国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作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对大型机械、高性能、复合型机械的需求日益旺盛,可这类机械动辄百万的价格让他们中的很多人望而却步。如果脱离市场单靠政府补贴,很难帮助他们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但通过农机金融租赁,他们可以变“买设备”为“先租设备”,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农机租赁在欧美农业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是农场主购置使用农业生产设备的首选方式。而在我国还主要通过抵押贷款等方式购买农机,给农户造成较大资金压力。”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三农业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金融租赁购买农机,能够大幅减轻农民一次性投入压力,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土地规模化经营,进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单位劳动力的产能和效益。”

农户只需要支付较少的首付款,就可以获得农机的使用权,然后再拿使用农机获得的收入还租赁公司的租金,租金还清后,农机的所有权就是农户的了。业内人士将这一过程形象地比喻成“借鸡生蛋,卖蛋还租,最后得鸡”,称其为农业发展解决了大问题。

一些骨干农机企业通过与银行的合作涉足了农机租赁业务领域。洛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公司是河南省首家金融租赁公司,成立于2014年底。这家公司的特殊性在于一拖集团是其第二大股东,公司坚持“农机为主,兼顾其他”的发展定位,充分依托洛阳银行和一拖集团的品牌、客户、网络和技术优势发展,农机租赁是其基础业务。“一拖集团的农机金融租赁业务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非常看好这一业务的发展前景,待其成熟后将进一步铺开。”一拖集团市场部部长寇海峰表示。

部分地区的银行系统也对近期农机租赁的政策变化做出了快速反应。比如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近日就出台了加快农机租赁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全省选取四个市场容量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发展条件比较成熟的领域,开展农机租赁业务试点。

重点支持以湛江为代表的甘蔗主要产区的农机租赁,以茂名、梅州等为重点的水稻主要产区的农机租赁,和阳江、佛山等海水、淡水养殖主要产区的农机租赁,以及云浮、广州等畜牧业主要产区的农机租赁。该分行将优先发展大中型拖拉机、甘蔗收割机等单台价值较高、市场需求较大的农机具租赁,还将拓展农业产业化所需的农产品加工成套装备的租赁,同时探索支持节能环保型农用动力机械、种肥药精准施用装备、新型节水装备等设备的租赁,促进农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与可持续发展型转变。

专家认为,与农机购置补贴、银行信贷相比,农机租赁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农机补贴政策从本质上属于国家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是政府行为而非市场行为。金融租赁能够凭借租赁物本身的物权,满足抵押物的要求,通过物权加债权,较好地解决了金融下乡面临的瓶颈问题,租赁在农村金融中所占的比重要远高于其他金融工具,而农机租赁在农村租赁市场中是最符合租赁业务本质、所占比重也是最大的。

完善建议

风险保障补偿机制待建立

据悉,尽管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机租赁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但已经在近两年得到了迅猛发展。有业内人士测算,未来几年我国农机租赁的市场容量将达到百亿元级的规模,农机租赁的范围也将对接农业产业链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农机租赁市场可谓潜力巨大。因此,越来越多的私人金融租赁公司也纷纷投入其中。宜信租赁就是较早进入的之一。

“农机租赁救了我的急啊!”48岁的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幸福镇福厚村农民刁建国提起花三万八千元就开回家的打捆机感慨万千。老刁家里种了80多亩玉米,去年11月初,老刁想买台打捆机把玉米秸秆收集起来卖给养殖场增加些收入。结果一打听打捆机的价格,12万!

“太贵了,当时我就心凉了。”老刁说,“多亏宜信帮忙,我只交了三分之一的钱就买到了。”

前几天老刁和宜信的业务员联系,他乐呵呵地说:“现在每天太忙了,打捆机买回来就没闲着,天天有活干!已经挣了5万块钱!”

早在2012年,宜信租赁就开始了农机租赁业务,截止目前,已经在中国的粮食主产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河北七个省份,并新增甘肃、四川、陕西等十个省市,为用户提供了农机租赁服务,机型覆盖了动力机械、收获机械、耕整机械、烘干设备、粮食加工设备等7个大类,基本满足用户耕、种、收、储的全面要求。”宜信融资租赁部副总经理毛芳竹说。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农机租赁业务发展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从政策层面看,融资租赁公司不在农机购置补贴对象范围内,因此无法在直接购买农机开展租赁业务时享受补贴。其次,进口农机的海关监管政策也对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业务有所限制。

此外,我国农村金融环境相对落后,农民对租赁概念认识模糊,还需要做大量的解释说明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有的合作社甚至没有专门的财会人员,财务报表粗糙,难以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等,这都使得开展农机租赁业务存在一定困难。

有专家建议国家对金融租赁支持‘三农’发展提供一定形式的风险保障补偿机制,以帮助金融租赁公司化解农机具等租赁业务可能产生的租金拖欠等风险。

标签:农机   租赁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3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