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土地,为现代农业铺路(文件解读:10个关键词读懂一号文件的农机化视界之一)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整治土地,为现代农业铺路(文件解读:10个关键词读懂一号文件的农机化视界之一),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整治土地,为现代农业铺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文件解读:10个关键词读懂一号文件的农机化视界之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整治土地,为现代农业铺路

2、文件解读:10个关键词读懂一号文件的农机化视界之一

3、文件解读:10个关键词读懂一号文件的农机化视界之二

整治土地,为现代农业铺路

整治土地,为现代农业铺路

▲福良“双高”糖料蔗基地

米易县稻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秦志伟摄

当记者站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福城镇福良“双高”糖料蔗基地的瞭望台上,俯看3700亩集中连片甘蔗基地时,很难想象这片甘蔗田是由2000多块零散耕地组成的。而瞭望台下,是水肥一体化装置。2015年之前,这种高科技设施在这里并没有用武之地。

在广西,耕地集中连片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深受各方欢迎。同样,四川也在耕地上大做文章,效果明显。

农业的出路到底在哪,是我国农业发展到现在不得不回答的现实问题。近几年来,四川、广西等耕地资源紧张的丘陵地区通过土地整治,再次诠释了规模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重要的突破口。几天的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声音也是这样:只有规模化经营,农业才有出路。而规模化的手段正是土地整治。

耕地集中了,农民高兴了

在我国,土地碎片化一直饱受诟病。为此,各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地制宜,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在土地整治上下足功夫。

“长河分流灌良田,稻菜飘香遍米易。”这句话形容的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稻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位于米易县青松林农业园内,站在农业园最高处,基地景观一览无余,成方的田块分置在长河两岸,非常壮观。

据介绍,这条长河是流经米易县的安宁河。至于良田,正是米易县多年来坚持土地整治的结果。殊不知,这万亩良田在2013年前竟是2000多块小耕地。

米易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范盛涛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当地从2013年开始对基地内的耕地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实行田型调整、土地平整、水利配套、道路配套等工程措施,使土地达到田成块、渠相通、路相连的标准。

当走进基地近距离观看时,的确是这样。垭口镇安全村处在青松林农业公园的核心位置,安全村村主任文忠平介绍,这里在以前是一片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的河滩洼地,农户只能散乱种植些三月瓜和四季豆,产量和收益都很低。

正是通过整合多个重大涉农项目,安全村连片实施了河坝区1550亩耕地的土地整理,整体规划了田、路、渠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配套了先进农业科技服务设施。

目前,以安全村为主,辐射垭口村、马坪村、回箐村的垭口镇稻菜轮作粮经复合基地规模达1万余亩,大春季节种植水稻,早春种植蔬菜,“基地年产值达2.2亿元,人均纯收入1.6万元。”文忠平告诉记者。

采访过程中,正好遇到了安全村52岁的农户邓兴萍在打理自家番茄地。据她介绍,她家6口人只有5亩地,却还分成了十几块,“打理起来非常麻烦。”邓兴萍告诉记者,现在耕地合并在一起很方便,最重要的是收入提高了。

邓兴萍家以前种植的农作物很杂,年收入也就三四万元,但现在通过加入合作社统一种植水稻和蔬菜,“年收入有10万元了。”邓兴萍高兴地说。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那满镇露美村苏大姐家。2013年,田阳县开始实施露美片区土地整治项目,苏大姐家的耕地正好处在项目区,整治后的土地租金每年每亩1300元,“比之前种植玉米收入还高,每年每亩租金还要涨50元。”苏大姐介绍道。

苏大姐家有4亩多土地,她把3亩多租给农业企业,剩下1亩种植水稻。她和老公平常给企业打工,每人日工资80元,按照每月20天、每年6个月计算,她家5口人2个劳动力,仅仅在企业打工就实现了家庭人均年收入近4000元。

“现在在家务农也不比在外面打工差了,还能照顾老人小孩,养鸡养鸭养猪也不耽误,日子比以前好多了。”苏大姐高兴地说。

规模化让科技有用武之地

无论是在四川还是在广西,土地集中连片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广西是我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蔗糖产量占全国近70%。2014年,广西试点建设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简称“双高”)。在广西国土资源厅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文斌看来,土地整治大力助推了“双高”基地建设。

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江糖厂是福良“双高”糖料蔗基地经营方之一,“开展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和耕地平整配套建设,提高了耕地平整度和集中度,利于甘蔗种植机械化。”副厂长李道成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文斌认为,这种助推体现在多个方面。他总结为土地整治有叠加效应,其中就包含科技因素。当车辆行驶在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时,就能看到各种具有科技含量的设备。

广西益兴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兴农业)总经理韦健向记者介绍,该基地连片经营6000亩甘蔗,种植时采取机械深耕深种、地埋滴灌、测土配肥、无人机喷药防治病虫害等先进技术,实现规范化种植。

而在管理方面,该基地建立了互联网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系统,通过视频可以实时监测滴灌系统运行情况、土壤墒情信息和甘蔗长势信息等。“管理人员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系统信息,远程操作相关设备,做到无人值守自动控制水利灌溉。”韦健说。

据介绍,一系列高科技的应用实现了节水节肥、省时省力、智能控制,提高基地糖料蔗综合产量30%以上。

随着土地规模化的开展,益兴农业与广西甘蔗研究所签订种苗繁育基地战略合作技术协议,依托广西甘蔗研究所的技术支持,积极推进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打造了“万亩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良种繁育基地”。

韦健介绍,2016年广西正式将该基地列为三级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江州区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实现零的突破。

目前,该基地种植桂糖46号、桂糖47号、桂糖49号以及组培苗等,预计种苗亩产6吨以上,将可提供甘蔗良种2.4万吨。“基地与广西甘蔗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桂糖46号、47号组培苗,已在联合申报相关专利及科研项目。”韦健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此外,益兴农业流转坡度稍大的土地,把发展蔗糖产业与山羊养殖结合起来,计划总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黑山羊羊种1万头的养殖基地,形成包括种养繁育场、优质黑山羊育肥场、生物饲料加工厂等黑山羊养殖产业化链条。

“渠芦模式”提供新思路

在广西,全区上下掀起“双高”基地建设的热潮。崇左市扶绥县是传统的甘蔗种植大县,素有“中国甘蔗之乡”美誉,常年甘蔗种植面积保持在120万亩左右,蔗糖业对全县财政贡献率达45%左右,农民收入的80%也来自甘蔗。

作为大宗农产品和重要战略物资,蔗糖涉及国家安全,关系数千万人民的利益。但前几年,扶绥县甘蔗种植情况并不乐观,崇左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许多欢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分析,其中之一就是没有形成规模化、机械化种植。

在当地政府和村中能人的带动下,扶绥县渠黎镇大陵村村民自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于2015年8月在大陵村渠芦屯成立了渠芦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渠芦合作社),由渠芦屯18个生产队、453户家庭入股组成,经营土地面积3500亩。

2016年2月5日,渠芦合作社举行了第一次分红大会,按照500元/亩的基数作为对入股村民的保底分红,第一期入股的成员获得分红148.4225万元,让村民们真正尝到土地入股合作经营带来的甜头。

随后,大陵村村民再次入股8500亩,打造了12000亩的甘蔗“双高”基地。记者了解到,渠芦合作社实施小块并大块,实现经营规模化,同时建立了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等现代化经营设施。合作社院内,还停放多台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

与此同时,渠芦合作社按照多种化经营模式,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渠芦合作社管理经营公司总经理吴品钢指着远处正在建设的房子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他们已经引进了年产3万吨鸡蛋的50万羽蛋鸡项目,总投资6000多万元,目前正在建设中。

大陵村是贫困村,2016年有贫困户66户200人。在吴品钢看来,村里贫困户无论哪种类型致贫,只要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经营,年底就可以等着分红,“事半功倍,而且根本性解决贫困问题。”吴品钢说。

一时间,渠芦合作社这种“分红不分地”的模式引发广泛关注,也被称为“渠芦模式”。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通过合作社组织模式打破田垄限制,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又通过现代机械装备和节水灌溉设施促进“机械化、水利化”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建设。

“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将土地交给农业企业、合作社经营,是多赢的选择。”四川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党委委员李何超说。

文件解读:10个关键词读懂一号文件的农机化视界之一

文件解读:10个关键词读懂一号文件的农机化视界之一

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身处农业机械化战线的广大从业者无疑也深感振奋,更加充满动力与激情,对未来的工作亦满怀信心与美好憧憬。本文梳理10个关键词,从农机化视界学贯一号文件,找准农机化工作着力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两大目标作出农机人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关键词1:五年过渡期

“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良好开局。粮食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机化在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人类奇迹中建树丰硕,功不可没。2021年我国农机化综合水平超过71%,在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农机化生产力大大提高,为粮食总产达6.7亿吨,农民人均收入(2019)16021元,同比增长9.6%,做出了5000万农机人应有的担当。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巩固扶贫脱贫成果,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农机化战线要响应中央号召,做到农机化扶贫支持力度不减,对各项农机化推进项目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由全面、全程机械化向“三全”机械化过渡,由重点突破向全面推进转变,支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结合本地实际,发展优势特色农机化,为所在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交出农机化答卷。

关键词2: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虽然对农机化着墨不多,但含金量颇高。一号文件第10条强调,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

通过这6项重点工作,支持“两大目标”的早日实现。

一号文件把农机化摆在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突出位置,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也是对过去几十年来农机化工作的肯定。结合2020年一号文件,农机化要从“调整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赋予省级更大自主权”、“推动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土地经营权依法合规抵押融资”等方面抓落实。 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农”投入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相适应。

对于农机化具体工作如何做?笔者认为应该把2018—2021四个一号文件及国发〔2018〕4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融合起来看,工作方向就更清晰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农机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求“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进一步提高大宗农作物机械国产化水平,加快研发经济作物、养殖业、丘陵山区农林机械,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提出了通过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来促进农机化提质增效的课题,使之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随后国家罕见的出台了国发〔2018〕42号文件,对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进行具体布署。国发〔2018〕42号文件要求农机化工作,要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亿万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国发〔2018〕42号文件规划农机化2020—2025年工作目标。提出”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持续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切实加强农机人才培养、强化组织领导“七个方面“17条落实措施。

这样看来,中央四个一号文件和国发〔2018〕42号文件对农机化工作的要求以一贯之,把农机化作用、地位提到了历史高点。今后几年农机化工作就按这17条措施逐一落实,心无旁骛,不忘初心,一抓到底,定能助力“两个目标”如期实现。

关键词3:稳定粮食生产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更没有粮食生产的稳定。目前我国农机化水平超过71%,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

农业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关键还是要加速农机化发展,为“三稳”打好科技和装备技术基础支撑。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中央和地方共同加大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2021年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为此,农机化要在提高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上下功夫,从创新农机经营制度给力,加速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完善和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存量农机的使用效益,来保障“三稳”工作如期实现。

关键词3:种养加结合

目前,农业比较效益低,除了家庭经营规模小的强制约因素外,粮、经、饲分离,种养业缺乏融合,农产品加工业成为“短板”,制约了农业效益的提高,使农业资源利用率不高,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以农区秸秆利用为例,我国在生产6亿多吨粮食的同时,“生产”10亿多吨农作物秸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秸秆大量焚烧,严重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但从秸秆资源化利用看,如果把农区种养业紧密结合起来,把秸秆用于扩大草食性牲畜饲养,由此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则可以再造目前农业的“半壁江山”,使农业GDP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40%左右,对实现“两大目标”作出巨大贡献。

迅猛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使农业实现“生产”(第一产业),加工工业(第二产业),销售(第三产业)的三产融合,迎接宏观经济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拉长产业链来分享农产品加工、销售红利,继续提高农民收入。

但要实现种、养、加结合,关键还要看农机化给不给力。受农时季节的影响和农业劳务日值的成数10倍提高,把秸秆“变”成饲料,用于养畜,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有了农机化支撑,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就能办好。据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实践看,一亩秸秆的收储价值是300元以上;用于养畜,年均可产生经济效益近10亿元;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如生产沼气),生态效益也很可观。南郑区农作物综合播种面积约120万亩,仅秸秆收储就有3.6亿元的增收,秸秆综合利用价值则相当于目前农业总产出的40%多。即实现农民增收,又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了我们的碧水蓝天,也对实现“两大目标”贡献了农机人的力量,是多赢局面。因此,我们应在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上大做文章,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优势。同时,要加速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为“两大目标”的实现提供源头活水。

关键词4: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一号文件第九条要求,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这与2019、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提法是一致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有利于农业机械发挥规模效应,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力,减少活劳动消耗,降低人力作业的劳动强度。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效益发展的需要。今年要确保建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实施区域化整体建设,推进田水林路电网居综合配套,同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

建设高标准农田,其大量的工程劳动量,要靠农机挑重担。建设高效节水灌溉体系,更是农机化的强项。因此,这一举措必将拉动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和节水灌溉机械市场需求。农机化部门应从机补政策上抓落实,组织农机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机械,支持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提高灌溉面积,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5: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农业发展到现阶段,已由产品生产逐步向产业化发展转变。为实现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农机化要未雨绸缪,向“三全”机械化进军。注重农业机械的系统性、全面性,向全产业链发展。一号文件第11条要求,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回看去年的一号文件:“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 国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这对农机化来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可能成为农机企业新的增长点。农机企业要抢抓机遇,在满足市场需求中求发展;农机推广要主动介入,提供支持,在提高用机效益中求进步。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平台,打通农产品直销通道,让生产者分享市场利润,增加农民收入。

文件解读:10个关键词读懂一号文件的农机化视界之二

文件解读:10个关键词读懂一号文件的农机化视界之二

关键词6: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一号文件第12条提出,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

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绿色农业产业体系。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

由于各地资源秉赋不同,就形成了各地独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生产格局。据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农业产业效益比较调查看,大田作物的种植(以粮油为主),亩纯收入在1500元左右,而种植优势、特色农产品(如水果、蔬菜、中约材)等,亩纯收入超过15000元,是种粮油收入的10倍以上。可见,发展优势、绿色农产品生产,是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实现“两大目标”,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基础。而产业集群化发展则有赖于完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强有力支撑。因此,不论是产业集群化发展,抑或实现“两大目标“,关键仍然是农机,农机化要唱主角。因此国发〔2018〕42号文件提出,到2025年“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薄弱环节机械化全面突破,其中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均达到45%,棉花收获机械化率达到60%,花生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65%和55%,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0%和65%,甘蔗收获机械化率达到30%,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左右”的奋斗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大型农机企业应由单机制造为主向成套装备集成为主转变,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布局和区域地势特点等,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以优势农机装备企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农机装备均衡协调发展。支持企业加强农机装备研发生产,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装备生产企业集团。

农机化要在继续提高粮油糖机械化的同时,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果菜茶、牧草、现代种业、畜牧水产、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的农机装备和技术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

大力支持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离田、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残膜回收利用、饲草料高效收获加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大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力度,支持大马力、高性能和特色、复式农机新装备示范推广。

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建设大田作物精准耕作、智慧养殖、园艺作物智能化生产等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云农场建设等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加快推广应用农机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7:农机购置补贴

一号文件第20条要求,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去年一号文件具体提出,“调整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赋予省级更大自主权”。两个一号文件释放两方面信息,一是拓展金融界支持农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二是将农业新兴产业及农业亟需的机械装备尽可能快地纳入机补。这主要是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各地农业的差异化,因应基层对机补改进、完善的呼声,各地农业的差异化对农机化提出了不同要求。如果我们一个目录管全国、一种机具推全国,忽视农机需求的地区性差异,就难以满足各地差异化农机发展要求,对农机市场、农机推广、农民需求来说,都是不合时宜的。

我们注意到,为了因应这一呼声,2021年公布的新增机补品类多达26个,主要是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果园轨道运输机;聚焦在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食用菌生产、果园机械等农业机械化的薄弱领域;破解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加快南方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提升,实现不同作物、不同产业、不同区域协同发展,同时也促进富民农业产业发展,助力新时期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水产养殖机械、茶叶色选机、茶叶压扁机、茶叶输送机,果树修剪机、枝条切碎机、果实捡拾机、果园轨道运输机、果园作业平台;食用菌料装瓶(袋)机、蒸汽灭菌设备等新兴产业所需机械终于有了机补“准生证”,是2021年新机补调整和增加的靓点。

这一举措对于提高机补的精准性,提高机补对农民发展农机化的拉动力,赋予地方机补自主权是“久旱逢甘霖“。各地要结合本地农业生产的优势、特色,把农民的需求及时列入机补并予以重点支持,使优势特色产业尽快变成当地的经济优势,变成农民增收的产业优势。

关键词8:畜禽粪污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一号文件第16条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建设一批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结合去年一号文件提出的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本完成大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逐步减少活猪长距离调运,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有很强的执行力,农机化工作当初心不心,落到实处。

      为了把中央“一号文件”落到实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出台,以畜禽粪污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为方向,聚焦扩大终端产品利用途径,完善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全面开展畜牧大县整县治理,扎实深入推进各项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0%,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整省推进省(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农业部门雷厉风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着力推进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加快推进沼气上网发电和生物天然气发展,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终端产品利用政策落实。推动落实沼气发电上网标杆电价和上网电量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推动燃气管网经营企业接收符合城市燃气入网技术标准的生物天然气。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项目资金,加大生物天然气发展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在处理畜禽粪污中的作用。督促地方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立项、谁拥有、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农村沼气工程安全监管。

这项工作如此大力度推进,可见中央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决心。农机部门一是加快农机试验鉴定能力建设,增加试验鉴定有效供给;相关的农机鉴定、标准制定以及补贴工作要加强,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机械、装备早试验、早鉴定,尽快列入机补目录,调动养殖场(户)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各地方农机部门,亦可根据本地实际,做好推动和服务工作;

二是搭建平台,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及技术应用。借助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畜牧分会等平台,成立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专家组,发挥专家指导作用,推动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及技术应用。 三是通过开展现场演示活动、召开工作推进会等多种形式,促进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及技术推广;

四是加快农机与畜牧业的融合发展;

五是推动提高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补贴标准,鼓励地方机补的叠加使用,使机补发挥更好的拉动效应。

关键词9:农业保险保费补贴

一号文件第20条提出,将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做法逐步扩大到全国。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而去年一号文件要求,“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督促保险机构及时足额理赔“。两者相互补充,进一步吹响了深化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构建的号角。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紧密交织的特殊产业,由于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的不一致性,加之受自然、气象等客观条件强制约,高风险低收益是其产业特性。但农业又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农业稳则国家稳。因此,对于这样一个弱势产业,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就是给予大量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机保险又是农业保险的重要方面,要落实这一政策,农机部门要敢为人先,要有创新发展的思维。

为了化解目前农机保险窘境,提高农机经营者抗风险能力,陕西省率先创办了全国首家农机安全协会支持下的农机互助保险。实践证明,这是陕西在农机安全监理中的重大创新,也是对全国农机安全管理的巨大贡献。陕西的实践起到了振一臂而众响应的作用,全国有湖北、湖南、河南等众多跟进,发展良好。目前要做的工作是,积极争取落实国家《农业保险条例》中的农机保险优惠政策,落实农机互助保险的国家补贴,降低农机经营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其稳定发展的能力,为“两大目标“的顺利实现,交上农机化答卷。

关键词10:新型职业农民

一号文件第17条要求,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改扩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开展耕读教育。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加大涉农高校、涉农职业院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

这与去年一号文件对比有较大提高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整合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落实县域内人才统筹培养使用制度。有组织地动员城市科研人员、工程师、规划师、建筑师、教师、医生下乡服务。优化涉农学科专业设置,探索对急需紧缺涉农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应用,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进一步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

国发〔2018〕42号文件对此工作的要求分三个层面,一是健全新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卓越农林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农机人才的支持力度,引导相关高校面向农业机械化、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体系。

二是注重农机实用型人才培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的扶持力度。大力遴选和培养农机生产及使用一线“土专家”,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实用人才在推动技术进步和机械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支持等方式,支持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培养农机操作、维修等实用技能型人才。

三是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岗位技能培养和知识更新,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办领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线农机人才队伍。

此外,今年一号文件首提扶贫五年过渡期,扶上马送一程;农业产业化集群式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把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相融合等诸多亮点,值得我们认真研读,贯彻落实到农机化工作的方方面面,为顺利实现“两大目标”交出农机人亮丽的答卷。让我们乘着一号文件的东风,再鼓甘干劲,朝着目标勇敢前进吧!

标签:农机   农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