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省级农机监理站长会议在内蒙古召开(全国省级农机风险互助合作保险取得新突破)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全国省级农机监理站长会议在内蒙古召开(全国省级农机风险互助合作保险取得新突破),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全国省级农机监理站长会议在内蒙古召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全国省级农机风险互助合作保险取得新突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全国省级农机监理站长会议在内蒙古召开

2、全国省级农机风险互助合作保险取得新突破

3、全国省级植保(植检)站(局)长会提出 强化植保六大能力建设 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4、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

全国省级农机监理站长会议在内蒙古召开

全国省级农机监理站长会议在内蒙古召开

  9月6日,2011年全国省级农机监理站长会议在内蒙古召开。大会旨在进一步贯彻今年4月份农业部召开的全国农机监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近期农业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意见》,落实关于“十二五”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部署,交流各地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经验。

  内蒙古农牧业厅副厅长翟琇致辞,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副司长刘恒新作主题讲话,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站长刘宪作大会总结,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副站长涂志强主持会议。

  大会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农机监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安全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事故、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原则,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主线,以提高上牌率、检验率、持证率为重点,以创建“平安农机”为载体,完善规章制度、严格依法监理,加强体系建设、提高监管能力,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大力推进农机安全监理方式转变,加强事故防控,努力促进农机化安全发展。

  大会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农机监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和扶持政策,推进建立农机免费安全检验、以旧换新、回收报废、保险补贴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加快装备和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理能力建设,提高关键生产环节、重点机械和重要农时季节的农机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强化宣传和培训,增强农民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驾驶操作技能;进一步扩大安全监理覆盖面,“十二五”期末农机安全监理上牌率、检验率、持证率“三率”水平力争达到70%以上;进一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十二五”期间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500个以上;进一步规范安全监理执法工作,统一安全监理标志标识,全面提升农机安全监理执法形象和工作水平,保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刘恒新在讲话中说,一年来,我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精神,及时制定和印发了《2011年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工作方案》、《2011年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的通知》,组织安全生产月和农机安全咨询日宣传活动,紧抓安全生产检查督导,共同推动农机监理工作发展;一年来,全国农机安全监理战线的干部职工在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宏观指导,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争取农机安全监理扶持政策,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安全管理水平,拓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领域和延伸“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诸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刘恒新最后就当前工作提出要求: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及其安全监理机构要加强“三秋”农机安全生产检查督导,进一步加快规章制度建设和落实,做好今年的“平安农机”创建考评工作,积极推广免费监理工作,努力完成今年提高“三率”的目标任务,继续做好设施农业装备安全监管专项治理工作。

  来自黑龙江、山东和甘肃的代表在会上分别作经验交流发言。会后代表们还参观了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现场。

全国省级农机风险互助合作保险取得新突破

全国省级农机风险互助合作保险取得新突破   “农机安全风险互助试点是农民互助合作保险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经过近半年多的工作,已形成了省协会与区县会员服务站、农机合作社垂直联动的业务管理体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方面使农机风险互助保险成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新的突破口,同时也初步探索了一条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可持续发展互助合作保险的道路。”日前,农业保险专家郭永利在谈到首个全国省级农机风险互助合作保险试点情况时对记者表示。

  今年3月18日,在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精神指引下,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所属陕西省农机安全协会聘请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农业保险专家合作,组织农民风险互助,在西安、渭南、咸阳、宝鸡、铜川、榆林、汉中和安康8市选择20个县区,开展了农机风险互助合作保险试点。这是首个全国省级农机风险互助合作保险试点。据陕西省农机安全协会秘书长行学敏介绍,试点工作自启动以来,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截至10月中旬,协会已发展6873名会员,除交强险外,筹集互助资金155万多元,受理农民报险案件75起,为农民提供维权救助服务116次,补偿农机事故损失19.6万元。

  行学敏认为,农机风险互助合作保险取得初步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互助合作保险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模式可以真正把实惠让给农民。协会依托农机监理现成的服务系统,利用年度农机检测和三夏、三秋农机外出作业时节,宣传安全风险互助“集千家之力解一家之难”,为农机户集中办理互助手续,不用大的投入就能开展服务,既方便了农民,节省了成本,又解决了农民分散服务难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低保费,分档次互保对上了农民心思,互助既帮农民维了权,又为农民省了钱,还为农民保了险。

  2007年以来,一些保险公司认为保监会和农业部关于农兼用拖拉机交强险的标准(即60元、90元)偏低,以投保拖拉机出现亏损为由,出现了各保险公司不积极执行这一标准,擅自提高标准或拒保的情况。在此情况下,过去保险公司直接对一家一户,交强险每台保费400元起步,高保费农民不愿办,低保费保险公司不保。现在由协会统一与保险公司协商,按国家规定60元、90元参保,一旦出险由协会代会员索赔,办手续,农民不吃亏。互助险的费用标准也比商业保险降低了60%以上;风险管控、安全监理与损失补偿三位一体相结合,既提高了拖拉机挂牌率,又实现了安全监理的服务转型。过去农民嫌保费高不上保险,监理不能给上牌照,农民出险不报案,安全监理没抓手。现在保费低了,手续简便了,服务到家了,上牌的多了,农民出险找协会服务站,安全管控有了抓手;

  同时,在试点工作开展以后,省协会、区县会员服务站、农机合作社形成了以农民互助为基础,系统扁平化垂直管理为统领的体制构架。农民通过农机合作社参加互助,由会员服务站为农民提供相当于4S店式的综合服务,包括互助保险、技术培训、农机采供、紧急救援、维修和配件等,这样,协会组织既能使个体农民抵御市场上大供应商(比如农机和保险公司)的挤兑和盘剥,又能以低廉的价格得到及时周到的产品、配件和服务。“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相对有效地解决了商业保险高保费,农民难以接受和结余资金变成利润拿走的问题。”行学敏说,农机风险互助金补偿事故损失,除去经办费用,可以滚动积累,持续发展,使保险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农民自己的事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农机安全风险互助保险虽然取得了初步成功,在一些方面有了新突破,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郭永利表示,农机安全风险互助作为首先遇到的是思想认识问题,比如:一些人认为保险是保险公司的事。为农民服务既操心费力又要往里搭费用,还冒着农民负担高压线风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此,陕西省农机安全协会通过在渭南、武功、榆林召开现场交流会,以样板引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动试点。同时由于风险互助事业尚处于启动阶段,政府在互助费、经办服务费用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希望政府适当给予服务费用补贴。

  行学敏也介绍说,在农忙季节,还存在农机跨区域作业的定损衔接等问题。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三夏、三秋多是跨省流动作业,一旦出险需要所在省份农机监理、公安交警协助处理现场、定损施救,但由于当地没有开展农机安全风险互助而缺乏同类标准互助组织配合。因此,这方面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调,目前,陕西省农机安全协会也就此问题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河南等省进行沟通合作。

  “今年9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其中把安全(风险)互助提到了重要位置。2010年,我们将遵照《条例》要求,深化试点工作,在巩固完善今年20个区县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铆足干劲,将试点分步向全省106个区县延展,预计明年试点区县将达到60多个,会员发展达到3万人以上,实现风险互助金700万元。”行学敏最后表示。

全国省级植保(植检)站(局)长会提出 强化植保六大能力建设 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全国省级植保(植检)站(局)长会提出 强化植保六大能力建设 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本网讯?1121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四川省成都市组织召开了2018年全国省级植保(植检)站(局)长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近年来植保植检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分析了新阶段植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讨论研究了服务农业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做大做优植保植检事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下阶段相关重点工作。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司)副司长朱恩林、全国农技中心主任刘天金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植保植检事业创新发展,成绩显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虫口夺粮”端稳饭碗。近5年,全国病虫草鼠害年均防治面积83.8亿亩次,年均挽回粮食损失9530多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5.4%,确保了中国人的饭碗装“中国粮”。二是疫情防控守护产业。近5年累计完成国外引种检疫审批5万批次、产地检疫34万批次、调运检疫52万批次,保障了用种安全;成功遏制了马铃薯甲虫、苹果蠹蛾、柑橘黄龙病等重大疫情的扩散蔓延趋势,建立了30个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示范区,保护了农业产业安全。三是绿色防控提质增效。病虫害防治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农药一统天下的局面,2017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达5.5亿亩以上,覆盖率从2012年的12%提高到27.2%。四是社会化服务多元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已由2012年的1.2万个发展到8.8万个,从业人员由80万人发展到131.2万人,日作业能力由3000万亩发展到9000万亩,尤其是在蝗虫、小麦条锈病、柑橘黄龙病、红火蚁等重大病虫应急防控中的作用得到社会充分认可。五是国际合作提升影响。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组织开展有害生物监测治理、进出境农产品检疫监管,有力推动了我国农产品“走出去”;通过与韩国、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开展合作,有效提升了对跨区跨境有害生物的控制能力和治理水平。

  会议强调,当前农业生态与社会环境发生新变化,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给植保植检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增强,对农药减量增效、农药废弃物回收和面源污染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二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绿色高效生产方式广泛应用以及前期农药过度使用的背景下,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随之变化、灾变因子增多、抗药性问题突出,给掌握病虫灾变规律带来了新课题。三是种植业布局持续调整,产业规模化经营力量壮大,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深入农村,为病虫疫情监控和植保信息服务增加了新任务。四是国内外市场融合,境外有害生物随进口贸易传入的风险加大,国内植物疫情随调运携带扩散的威胁犹存,向植物疫情阻截监管构成了新挑战。

  会议要求,各级植保植检机构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清改革新形势,把握发展新机遇,研究解决新问题,夯实支撑新条件,努力开创新局面,争当保供给、提质量、保安全的排头兵,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为此,要重点提升六大能力。一是要紧盯重大疫情、关注新发动向、强化种子种苗监管、补好风险分析短板,全面提升疫情监管能力。二是要以植保能力提升工程、实时监测和精准预警决策、手机等移动端信息服务为抓手,稳步推进病虫监测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全面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三是要把握投入品、环境和农产品“绿化”的核心要素,加大政策扶持、集成融合、示范引领和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绿色防控能力。四是要创新发展模式,引入防控效果检验、经营风险防范和服务质量跟踪评价机制,争取农机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扶持专业化组织做强做优,全面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五是要推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早日出台,积极修订植物检疫相关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快制定与绿色投入品关系密切的生产、管理、试验示范及应用效果评价标准,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制度,全面提升法治保障能力。六是要建立农作物有害防控专家组制度,策划实施植保体系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全面提升人才支撑能力。

  会议由全国农技中心党委书记魏启文主持,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肖小余出席会议并致辞,全国各省级植保(植检)机构负责人共50人参加了会议,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四川5省(区)作了典型发言。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

资料图

12月19日,备受关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贯彻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简称《方案》)进行部署,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就此拉开帷幕。

作为碳市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方案》明确了我国碳市场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及将其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强调分阶段稳步推行碳市场建设。

“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实践。”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说。

构建三制度、四支撑

碳市场建设既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早在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1年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七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2015年,中国政府在《中美元首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以及巴黎气候大会上承诺,“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稳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张勇说,启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对于引导相关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我国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和更高质量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据悉,全国碳市场建设启动后,将首先推动三大制度建设,即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制度,重点排放单位配额管理制度和市场交易相关制度,在此基础上,将尽快构建碳排放数据报送、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碳排放权交易和结算四大支撑系统。

“把这三个制度、四个支撑系统尽快建立完善起来,然后再进行系统测试,在测试的基础上开始真正的货币交易。”张勇表示,基于上海、湖北两地的试点经验和自身优势,将分别牵头组建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注册登记系统。

为何首选电力行业

根据《方案》,全国碳市场将以发电行业作为突破口来开展建设。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这主要是考虑到发电行业数据基础比较好,行业碳排放量很大等因素。

“电力行业产品相对比较单一,数据计量设备比较完备,管理比较规范,便于进行核查核实,配额分配也比较简便易行。”李高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党组成员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表示,如果按年度排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作为“门槛”,全国将有1700家左右的发电企业纳入碳市场,这些企业每年涉及排放二氧化碳总量超过30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3,电力行业将成为全国碳市场的主力军。

据悉,在先期启动发电行业的基础上,其他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也将逐步纳入到碳市场中来。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表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这也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要求。

“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李高表示,未来,纳入碳市场的企业门槛可能还要进一步降低,要把更多的企业纳入到碳市场的管理范围。中国碳市场管理一定要按照稳中求进的原则,在做好制度准备、人才准备、能力建设等基础上,有步骤地推进碳市场的发展。

未来对企业影响几何

全国碳市场的启动,意味着我国节能减碳工作将更加依靠市场化的手段。未来,这将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将会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坦言,过去很多企业用多少煤、气、电,是一笔糊涂账,碳市场启动后,纳入碳交易的这些企业就要加强内部管理,从班组的台账到企业的会计注册表,对各项管理指标进行全面衡量。

蒋兆理指出,碳市场还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投资产生深刻影响。碳交易启动后,企业超排或多排,都会付出相应的成本,企业会更加审慎地考虑产品结构的调整。在碳交易的情况下“每吨钢铁挣的钱还不如卖一斤白菜多”的现象就不会存在了。

“对于电力行业来讲,碳市场能有效促进企业灵活地采用不同减碳技术、结构调整和优化管理方法实现低成本减碳。”王志轩说,电力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以强制性标准持续推进深度减碳已难以为继,而通过碳市场建设激发技术减排却成为了可能。同时,碳市场形成的碳价格,有利于通过电力市场将低碳发展成本传导至社会层面,促进全社会低碳发展。

专家表示,总体来看,肯定会有企业因为碳交易而增加负担,也有一部分会因碳交易而获利。从长远看,管理水平更高的企业将进一步发挥其产能优势,其单位产品的碳排放将有所下降,对全行业来说,总体成本是下降。

“当然,碳市场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之后,其作用才会逐渐地显现出来。”蒋兆理表示,碳市场建设将坚持稳中有进的总基调,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强化能力建设,使碳市场真正发挥出《方案》所确定的作用。

标签:农机   安全   全国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4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