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五大增长点)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五大增长点),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五大增长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五大增长点

3、我国农业产业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4、我国农业保险累计支付赔款超2400亿元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图为福建福清市天宝陂,始建于唐代,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蓄淡拒咸水利工程,如今依然灌溉着当地1.9万亩耕地。 图片由新华社发

12月8日,国际灌排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国申报的天宝陂、龙首渠引洛古灌区、白沙溪三十六堰、桑园围4项水利工程全部成功入选。至此,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到23处,成为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分布范围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五大增长点

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五大增长点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粮食总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几年稳定增长。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集中表现为农业生产效益下降、农产品贸易形势严峻、促进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等。面对这一形势,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精神,积极发掘和培育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增长点。

  加快发展绿色农业

  近几年,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为代表的绿色农业保持了20%以上的发展速度,实物总量接近全国食用农产品商品总量的30%,成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主要载体。

  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方面,绿色农业的作用日益显现。一是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绿色农业推行“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全程标准化模式,引导广大农民优选品种、科学用药、合理施肥,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实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二是促进农民增收。据调查,无公害农产品售价比普通农产品高出10%以上,绿色食品平均高出20%—30%,部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高出一倍以上。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既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动力,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出现了“品牌引导消费、市场拉动生产”的良好局面。三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绿色农业,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强化农户、基地、企业、市场之间的联系。四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倡导“保护环境、清洁生产、健康养殖”的可持续生产方式,珍视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能够较好地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

  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应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场)建设,加快创建一批绿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加快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方式;全面提升绿色农产品公信力,进一步提高认证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认证产品质量水平;全面强化执法监督,以产地污染治理为切入点加强源头监管,以生产记录档案为重点加强生产过程控制。

  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以粮食主产区和优势农产品为重点,以专家网络体系和试验示范体系为技术支撑,以基层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推广主导品种、新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4年来,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加快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农业高产稳产。据测算,4年新增粮食150亿斤,节本增效120亿元。种植业示范户亩增产10%以上,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二是培育新型农民。农业科技入户增强了示范户的科技意识,提高了示范户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辐射带动的能力,示范户已成为观念新、技术强、留得住的“乡土专家”,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三是创新农技推广体系。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形成了“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技推广新机制,调动了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科研与推广相结合,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应尽快制定“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规划”,大力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制定并落实扶持和激励政策;完善专家组技术负责制,实施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和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制,建立奖惩和淘汰机制;加强资金监管。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09年3月底,全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17.8万多个,实有成员总数近2500万人,其中依法登记并领取法人营业执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3.91万个。

  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突出。一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逐步成为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有效载体。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形成了一大批专业村,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社员增收。社员农户的收入普遍比非社员农户高20%以上,有的高50%以上。二是在连接农产品产销中崭露头角,逐步成为“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重要纽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农资、统一包装销售产品,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三是在传播市场信息、推广实用技术中大显身手,逐步成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摇篮。许多合作社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技术推广机构建立联系,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不少已成为农业高等院校的科研推广基地、农村青少年科普教育实验基地和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平台。四是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初露锋芒,逐步成为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生力军,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载体。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应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使基层干部和农民切实了解该法的意义、宗旨和入社条件等;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配套实施办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尽快建立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和要求的税务登记体系等,免收相关登记环节费用。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举措。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20.15万个,比2000年增长132.2%,带动农户9808万户。2008年,全国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1797元。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集聚。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加工,按照加工要求建设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基地,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向优势产业集聚,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龙头企业集群和优势产业带。二是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例如,实行保护价收购保障农民增收,通过利润返还促进农民增收,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农民增收。三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产加销、贸工农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主要有三种带动类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服务组织带动型和专业市场带动型。四是有利于提升农业整体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可以提升农业产业体系整体的质量和效益;实施标准化生产,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可以提升农业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五是有利于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应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帮助龙头企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新的发展。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是繁荣农村经济的生力军。目前,全国有1.5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近500万农民工返乡发展现代农业、创办工商企业。据有关部门测算,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总数,约占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20%。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农民工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实现了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一是带回先进生产力。返乡农民工不仅带回了家乡缺乏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起到了相关技术的示范、推广作用,而且拓展了农村产业和经济发展空间,改善了农村经济结构。二是开拓就地转移劳动力的门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槛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据调查,返乡创业人员兴办一家企业平均可带动7—8个人就业,全国近500万返乡创业人员可吸纳约3000多万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三是推进以工促农。农民工返乡创业,吸纳了农业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开办的企业大多依托农业和农村资源,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四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集中在集镇和县城,促进了当地人口集聚、资源集聚,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一条低成本的城镇化之路。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应在组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农民创业和科技培训;落实有关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

我国农业产业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农业产业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截至2004年底,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11.4万个,各类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总额8099亿元,龙头企业、中介组织销售收入分别为14261亿元和2108亿元,专业市场完成交易额8661亿元。农业产业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有的进入了创新提升阶段。这是记者1月16日从海南三亚结束的第三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班上了解到的。
  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连贵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局部探索转入全面推进,形成了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的新格局,显现了竞争力增强、带动力提高的新态势,探索了用现代工业理念、先进的科技成果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途径,构建了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农民参与、中介组织服务的多方推进的新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在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中,种植业5.2万个,带动种植面积7亿亩;畜牧业3.3万个,带动牲畜养殖量6.7亿头,禽类养殖量近70亿只;水产业8397个,带动养殖水面5000多万亩。尤其畜牧业发展最快,产业化经营程度最高,其产业化经营组织数比2002年增加44.8%,在各类组织中所占比重增加4.8个百分点。
  黄连贵说,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2004年,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8454万户,平均每户从中增收1200多元,比2002年增加200多元。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600多万户。全国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4261亿元,利税总额1382亿元,出口创汇约200亿美元,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出口创汇约142亿美元,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额约62亿元,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的由88家发展到131家,超过5000万美元的由21家发展到26家,超过1亿美元的由6家发展到10家,涌现出一大批像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吉林粮食集团等带动农民致富和出口创汇的企业,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农业保险累计支付赔款超2400亿元

我国农业保险累计支付赔款超2400亿元

  梁涛说,2019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有望达到680亿元,提供风险保障3.6万亿元,农业保险业务规模稳居亚洲第一;目前全国农险承保的农作物品种270余种,基本覆盖了各个领域。2008年以来,农业保险累计向3.6亿户次受灾农户支付保险赔款2400多亿元。

  根据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和国家林草局四部门在2019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我国将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扎实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大灾保险试点、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不断提升保障水平。

  梁涛表示,今后将探索对不同险种,以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别的市场主体实施差异化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效能;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持续加大农业保险领域的监督力度,推动建立常态化的检查机制,推动提高违规成本,坚定维护农民利益。

?

标签:农业   农民   产业化   发展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