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激活乡村数字化人才“引擎”)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激活乡村数字化人才“引擎”),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激活乡村数字化人才“引擎”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2、激活乡村数字化人才“引擎”

3、激活农村内需正当其时

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生动展现各地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明光、定远等地,在田间地头、厂房车间蹲点调研,围绕乡村产业、治理、人才等焦点问题,用笔尖和镜头记录下一个个生动故事,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村民如何致富?

  ——多种模式发展乡村产业,土特产长成“摇钱树”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4月10日,本报记者来到了明光市管店镇,在该镇育苗大户何正东的800亩育苗基地里,一个个大棚内热气腾腾,甜叶菊苗挨挨挤挤,一边享受着“桑拿”,一边舒展着“枝叶”。

  这两年,饮料市场涌现了一批零糖零脂产品,其中无糖却又极富甜味的“配方”便是甜叶菊糖苷。“甜度是蔗糖的300倍,热量却只有蔗糖的三百分之一,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天然蔗糖替代品。”管店镇镇长宣德锋望着眼前成片的育苗大棚自豪地说,每年全国超过三分之二的甜叶菊苗都出自这里,因此该镇被中国甜叶菊协会誉为“中国甜叶菊育苗第一镇”。

  为推动甜叶菊苗规模化种植,管店镇引导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发展订单式农业。“合作社将大棚租赁给农户,由农户负责日常管理。育苗完成后,合作社对菊苗进行订单回收。”何正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菊苗收入可达3万到5万元,纯利润达两万元。合作社共有73户农户,每户年收入28万元左右,纯利润15万元左右。

  据统计,2022年,仅甜叶菊育苗一项,管店镇便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户均增收18000元。全镇约有1500户从事甜叶菊育苗、种植,带动3000人通过育苗务工增加收入。

  在定远县藕塘镇,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的,同样是当地的特色产业。藕塘镇独特的沙质土壤尤其适合花生生长,年种植花生1万多亩,年销售花生5万吨以上,是皖东地区最大的花生集散地。记者在该镇看到,10多栋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列,伴随着机器轰鸣,炒熟的花生拌入糖浆,经过流水线操作,变成了花生糖、花生酥等美味零食。这里便是藕塘花生产业园,正是在这里,一粒粒花生米完美实现“七十二变”,身价倍增。

  产业发展好不好,关键看联农带农成效。在定远县仓镇产业园,记者了解到,产业园创新采取了党建引领、村企联建的新模式,即由6个村利用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建标准化厂房,实行固定资产“入股分红”。2022年,产业园共带动6个村集体经济增收270余万元,分别实现村集体收入百万元的目标。

  据悉,定远县已建成14个乡镇乡村振兴产业集中区。截至目前,14个集中区的39个扶贫(衔接)项目,累计带动1114人增收。

  村庄怎么治理?

  ——群众从“站着看”到“主动干”,理事会理出新家园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

  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变群众“站着看”为“主动干”,是各地面临的最大难题。在明光市,记者了解到,该市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探索打造的“低成本、可复制、可借鉴”的 “陆郢模式”,入选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试点,也为当下乡村治理提供了一个样板。

  4月11日,记者在明光市苏巷镇陆郢村民组蹲点调研中看到,村内道路十分整洁;家家户户门前屋后,一方小院几分地,种满了桃树、樱桃树,微风拂过,阵阵清香。村民理事会会长曹士庆指了指小院香樟树上挂着的一块牌子——树下议事点,打开了话匣子:“这里就是我们理事会和村民经常议事的地方。只要是对全村村民有利的,就要坚决落实到底。”曹士庆说,以往的陆郢是典型的“三乱三多三没有”:污水乱排、垃圾乱堆、杂草乱生,废弃房屋多、废旧猪圈多、简易旱厕多,没绿化、没路灯、没生机,人居环境整治迫在眉睫。是等着政府还是自己先干?2015年,村里成立了整治环境村民理事会,曹士庆被推选为会长。砍杨树、拆猪圈、修道路……在村民理事会带领下,陆郢人居环境整治轰轰烈烈地展开,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在此基础上,理事会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种植果树、发展经济林,改善村庄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村民收入。

激活乡村数字化人才“引擎”

激活乡村数字化人才“引擎”

?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数字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财政部办公厅不久前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有关工作的通知》,“创新乡村人才振兴机制”是其中的重点任务之一。将人才培养与数字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快乡村数字化人才建设,事关乡村产业治理等方方面面,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

  以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振兴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以创新带动发展。乡村数字化人才建设通过推广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从而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这有利于加强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农村“产学研用”各环节实施,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动力和活力。

  其二,有利于强化人才引领,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数字产业发展,有助于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要素逐步渗透进乡村农业产业,破解农业生产瓶颈与技术壁垒,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快传统农业向精细化农业转变。数字技术人才不断为农村地区引入新思维、新手段、新模式,也有助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

  其三,有利于发展数字治理,优化基层组织管理效率。此次《通知》首次将“数治”纳入与自治、法治、德治平行的基层治理体系。乡村数字治理离不开高素质的数字技术人才。数字技术人才建设有助于补齐基层治理的人才短板,统筹各类乡村治理资源和力量,提升决策的高效性、科学性和精准性,推动基层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

  为更好提振乡村振兴发展效能,须协同发力,建设数字技术人才队伍,激活乡村人才“引擎”。应依托数字管理,推动农村地区数字人力资本投入。推动“数字+”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建设,在农村医疗、教育、治安、养老、就业等诸多领域运用大数据技术,形成对各类信息的收集和资源整合,有效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管理。通过发展过程中的数字要素重组,加大对农村地区发展的人力资本投入。

  聚焦关键领域,发挥数字技术人才培养示范带动效应。乡村数字化人才建设涉及数字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农村综合性改革在试点阶段也应依据现实情况,紧抓关键领域人才培养。应加快打造农村地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围绕地区产业发展重点,因地制宜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持续提升农民数字化技能和素养,培养一批数字化农业合作社带头人,以点带面实现乡村数字技术人才培养。

  完善制度规范,建立乡村数字技术人才保障激励机制。人才建设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整体性、长期性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从培养环节的培训机制、课程设置,到评估阶段科学、公正、透明的人才评价标准及程序设置,提高乡村数字技术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需要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形成稳定机制,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应制定鼓励人才发展的税收优惠、创业支持、科研补贴等支持政策,吸引、激励数字技术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激活农村内需正当其时

激活农村内需正当其时

主持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毛晓雅

农村是重要的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激活农村内需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一环。当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激活农村内需,正当其时、潜力巨大。我国当前的农村投资和消费需求呈现怎样的特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扩大农村内需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提振农村投资和消费“双引擎”?激活农村内需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本期对话邀请金文成、涂圣伟、毛学峰三位专家展开交流探讨。

农村是扩大内需最大的增量空间,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整体滞后,有海量需求和投资空间。如果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达到城市居民的80%,将新增一个约4.2万亿元的消费市场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激活农村内需,这个概念相对比较抽象,能否先请您用比较具象的事例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农村内需,大致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涂圣伟:回顾来看,每次我国宏观经济面临比较大的外部冲击挑战时,各方关于扩大内需,特别是农村内需的呼声往往很高。但是,究竟什么是农村内需?事实上到目前依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结合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我们更倾向于从地域维度来界定农村内需,而不管人口常住地在哪。农村内需可以界定为在农村范围内形成的对国内商品、劳务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农村居民、注册地在农村的经济组织形成的对国内商品、劳务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另一个,是返乡下乡群体在农村地域形成的对国内商品、劳务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金文成:从经济学概念看,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一般把对外国的出口看作外需,内需就是相对的国内的需求,包括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具体到农村内需,就是指农村消费和农业农村投资两大块。形象地说,农村内需包括农民自身的消费支出、吸引城市人口到乡村消费支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乡村产业发展投资等等。

主持人: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农村是最大的增量空间。如何理解这一说法?激活农村内需对拉动经济增长的意义和作用如何?

涂圣伟:以前通常说农村是扩大内需最大的空间,相比而言,最大的增量空间这一说法可能更为准确。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仍有近5亿人居住在乡村。未来即便城镇化到了比较成熟和稳定的阶段,依然会有数亿人居住在乡村,依靠农业获得基本收入。地域广阔的乡村、规模巨大的农村居民整体迈向现代化,必然会释放出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与此同时,可以预见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步入中等收入群体,随着收入条件、消费环境的改善,会激发出更大的消费潜力和后劲。

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看,加快释放农村内需潜力,以农村内需增长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我们克服各种不利影响,促进经济恢复性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经济循环提供有力支撑。要看到,我们还是一个转型中的城乡社会,三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要使国内大循环更为顺畅,城乡经济必须有效循环起来。扩大农村内需,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有利于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促进经济量增质升。

金文成:近些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但相比城镇居民仍有较大差距。2022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仅为城镇的15.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只有城镇居民的54.7%。若加上城市下乡消费人口,农村是一个远超城镇的巨大消费空间,农村消费人口也是一个远超城镇的巨大消费群体。初步测算,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达到城市居民的80%,将新增一个约4.2万亿元的消费市场。激活农村内需将对促进经济增长、构建双循环格局发挥重要作用。

毛学峰:我国人均GDP在2019年首次超过1万美元,消费逐渐进入升级与创新阶段。和乡村相比,城市消费增长已经趋缓,类似彩电和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已经接近饱和。伴随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善、新型城镇化推进等,都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潜力,这既是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也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持续基础动力。其中新阶段的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乡将成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新动能。

当前,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在逐步缩小,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明显。要真正激活农村内需,就要面向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高品质生活存在的难点、痛点,提升供给体系对农村内需的适配性,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主持人:近年来我国农村消费和投资需求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金文成: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的良性增长。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突破万元,并在2022年达到16632元,增长64.2%。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逐步缩小,从2015年的2.32∶1下降至2022年的1.83∶1。

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来看,食品烟酒、居住消费和医疗养老支出成为拉动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方面。从增幅来看,“十三五”期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交通和通信、居住消费支出增幅较高。耐用品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排油烟机、空调、家用汽车等消费近年来增长最快,家电和家用汽车正成为农民新阶段生活消费的两大件。

但与此同时,农村消费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2020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7037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投资需求强烈但供给不足问题突出,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下降。同时,农业农村项目投资大、风险高、回收期长,整个投资环境和政策预期不稳定,导致投资渠道单一,民间投资增长缓慢。

涂圣伟: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这些年我国农村消费和投资需求快速增长势头有所减弱,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没有改变。有几个新特点新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跨域消费,农民进城、市民下乡等跨域消费愈发普遍。我们通过对1060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发现,89.3%的城市居民有过下乡购买产品经历,92.2%的城市居民到过农村休闲旅游,下乡市民在农村年均消费达2923元。二是数字化消费,越来越多的服务和商品通过电商进入乡村,网购成为不少农民的生活常态。如今每天有1亿多件快递包裹在农村进出,2022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5313.8亿元。三是改善型消费,教育、医疗、文娱等服务消费占比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明显。“十三五”期间农村服务性消费年均增长11.1%,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和居住消费增速位居前三位。四是负债消费,通过关系借贷、信贷等方式消费的现象开始在农村升温,农民消费正从审慎“量入为出”转向适度“超前消费”。

农村投资也在发生积极变化。近年来,受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的变化、惠农政策实施以及农村功能的拓展,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开始进入农业农村,已经成为乡村产业投资的主力军。投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逐步从种养业向加工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休闲观光农业等方面延伸,从农业产业化领域向具有一定外部性的领域延伸。比如,农村资产盘活、生态修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主持人:为了扩大农村内需,我国采取了哪些举措,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些举措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优化调整?

涂圣伟:这些年,我们在扩大农村内需上想了很多办法,出了很多实招。过去我们比较倚重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短期消费刺激政策,现在更加注重打好高质量消费品下乡、健全乡村市场体系、改善消费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等“组合拳”,基本上做到了需求侧管理、供给结构改善和收入分配的协同推进。

这些举措不仅成为应对短期外部冲击挑战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熨平因外部冲击造成的投资、就业波动,也成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就业增收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要看到,发展阶段和形势在变化,一些政策举措也需要做出适应性调整。我认为,这种调整不仅涉及政策具体作用方式,还应该包括目标取向,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在目标取向上,要从解决城市问题向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转变。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产品下乡类政策,过去往往作为化解城市过剩产能的工具性手段。要真正激活农村内需,就要坚持以“农”为本,面向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高品质生活存在的难点、痛点,千方百计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提升供给体系对农村内需的适配性,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形成内需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二是在政策手段上,要从短期刺激政策转向加快构建内生增长机制。要从加快破除制约内需扩大的制度性障碍和堵点着手,建立农村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机制。三是在主体结构上,从单一瞄准农民转向城乡多元化群体。创造条件满足下乡返乡群体的消费投资需求,在城乡更大范围高效配置资源要素、促进农村产品和服务价值实现。

金文成: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采取了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等多种措施,优化了农村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完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设施,基本满足了农村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

扩大农村内需是一项系统工程,未来还要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比如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设施体系,开展绿色出行、绿色住房行动,推动农村居民汽车、家电、家具、家装消费升级,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让农民能够稳就业、有钱赚,提升农民消费能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极大拓展农村内需的战略纵深,“五大振兴”的逐步实现,将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活条件、加强人力资本积累等多个方面,对农村内需扩容升级带来积极影响

主持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扩大农村内需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当前激活农村内需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问题?

金文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于统筹激活农村内需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通过产业增收赋能,创造广阔市场空间,夯实扩大内需的产业基础。二是通过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投资空间。通过引导更多资金投向高标准农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建设领域,能够形成投资拉动效应。三是优化拓展供给端,催生新业态、创造新需求,增加有效供给,推动农村消费提质升级。四是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推动城乡之间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互补融通,促进商品和服务在城乡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进而激活农村内需活力。

尽管近些年我国农村消费增长较快,但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农民收入增长动能减弱。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出务工增速放缓,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限。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难度较大,经营性收入增收空间有限。二是现代乡村服务业发展滞后,农村消费服务供给不足。近些年农村的生态功能、文化旅游功能快速提升,但符合新消费群体需求的消费配套设施下沉不够,影响农村内部消费扩大。三是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农民出于防范风险考虑倾向于留存资金,这对激发农村居民发展型消费存在消极影响。

涂圣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对扩大农村内需的影响是长期、深远和全面的。城乡经济互动性、互促性增强,将极大地拓展农村内需的战略纵深,“五大振兴”的逐步实现,将从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改善生活条件、加强人力资本积累等多个方面,对农村内需扩容升级带来积极影响。

当前扩大农村内需遇到的困难,除了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些问题,收入水平不高,消费能力不足;有后顾之忧,消费底气不足;消费环境不优,消费意愿不足;营商环境不优,投资信心不足等等,还有一些制度层面的障碍和隐性因素,需要更加关注。

比如,农村低收入群体是扩大农村内需的关键人群之一,但这部分群体很多收入还不稳定,存在各种返贫风险。再如,民间投资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不少“拦路虎”,政策预期不稳定,要素供给不匹配,一直影响着农村投资增长。此外,农村消费和投资之间的有效结合还没有实现。投资只有瞄准消费才能形成有效供给,而有效的投资又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产生收入乘数效应,带动消费扩容提质。显然,这一循环链条还没有很好畅通起来。

毛学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培育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提供了难得机遇。一是产业更加兴旺,促进消费全面升级。农民将会受益于丰富的乡村经济形态,收入再上新台阶,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二是居住更加集中,释放更多内需潜能。当前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正在推进,教育、医疗资源以及产业更加向县城或有竞争力的乡镇集中,产城更加融合将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三是推进改革创新,厚植农村内需发展潜力。比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越来越健全,乡村分工越来越明确,普通家庭基本不购买农机具,种植大户购置农机往往有政府支持,这对农户生活消费有很大促进作用。另外,社会保障提标扩面、乡村教育和医疗获得更多支持与补贴,也有利于发展农村服务消费。

全面激活农村内需首先要在政策精准性上发力,识别出关键主体、有效空间和重点区域。要从提高县域承载功能上发力,着力改善县域消费和投资环境。要培育壮大农村新型消费,打造新消费场景,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主持人: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疫情影响,前期农村消费和投资呈现出比较低迷的状态,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尽快扭转低迷状态,激活农村内需,应当从哪些方面发力?

涂圣伟:当前,促进农村消费和投资恢复是第一步,然后才是在恢复基础上进行扩张。

要尽快扭转农村消费和投资低迷状态,全面激活农村内需,首先要在政策精准性上发力,识别出关键主体、有效空间和重点区域。比如,从主体来看,农村低收入群体、下乡返乡群体就是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目前我国农村低收入群体规模超1亿人,这部分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围绕他们采取系统性的消费和投资促进措施,对扩大农村内需总量有积极效果。其次,要从提高供给和需求适配性上发力,更加重视提升供给体系对乡村消费的适配性,大力开发适合乡村市场的消费品,优化乡村生活服务供给。再者,要从提高县域承载功能上发力。县域一头连城镇、一头连乡村,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扩大农村内需不仅要强化农业农村建设,也要着力改善县域消费和投资环境,将县域打造成新阶段扩内需的战略纵深空间。最后,要从要素市场化配置上发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不仅有利于农民增收,进而提高消费意愿和能力,同时有利于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提高农村投资效率。

金文成:从短期看,可以从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启动外部需求,扩大政府支出、置换农民需求等方面着手。具体包括以下工程。一是紧紧抓住农民对安全优良舒适住房的需求,推进宜居农房改造提升工程。二是新能源汽车下乡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农村居民购买小型货车、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三是现代农业产业提质改造工程。按照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要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养殖业,提升数字化水平,带动大量农业投资。四是提高农村居民医疗公共保障水平,释放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消费支出。五是打造农村商业体系建设工程,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重点、以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服务体系。

毛学峰: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重要力量,当前最迫切的是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积极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让更多农民获得稳定的工资性收入。要增加农民技能培训,进一步转移劳动力,让其成为产业工人,增加收入。适当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扩大消费提供物质基础。

主持人:我国农村近5亿人口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如何培育农村新型消费,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需求?如何加快发展农村服务消费,推动农村消费结构升级?

涂圣伟: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传统消费受到严重抑制,但在线教育、在线文娱、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等新型消费业态却加快扩容、逆势增长,广大农村居民也享受到了新型消费带来的极大便利。对农村而言,新型消费不仅是一个消费新亮点,更是促进乡村发展的新动能。培育壮大农村新型消费,要点线面协同,加快完善农村数字化消费网络。同时,建好新型乡村便利店、农村社区综合性服务网点等新型消费网络节点,打造农村新型消费场景,促进农村消费品质和体验升级。

服务消费是我国农村消费梯次升级的重要方向。农村服务消费相对滞后,但增长相对更快,扩容升级空间也很大。加快发展农村服务消费,要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加强农村现有服务资源、服务设施的整合利用,健全县乡村服务网络和设施,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养老服务联合体,培育现代乡村服务业,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强化服务消费对扩大农村消费的牵引带动作用。

金文成:培育壮大农村新型消费,要打造农村消费新场景,建设农村消费节点网络,促进乡村活力社区建设。建设改造一批业态融合的乡镇商贸中心,在村镇发展立足乡村、贴近农民的集多种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乡村便利店、购物中心,提供购物餐饮、养老护幼、理发健身、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打造乡村消费微中心。

要发掘农业农村多功能性,发展乡村旅游、康养中心、采摘、体验等多种结合乡村生产生活特点的商贸业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在有条件的地区打造一批未来数字乡村。加强县、镇、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主持人:激活农村内需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需要综合施策、明确路径,为形成完整内需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也需要长短结合、精准发力,确保取得成效,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让农村更宜居,农民生活更幸福。感谢三位专家做客《对话》栏目,带来精彩观点!

标签:农村   消费   乡村   投资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4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