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罕见的粮食“八连增”是多种因素同向聚集的结果(历时6年获突破,青岛造农机收胡萝卜“成功率”98%)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历史罕见的粮食“八连增”是多种因素同向聚集的结果(历时6年获突破,青岛造农机收胡萝卜“成功率”98%),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历史罕见的粮食“八连增”是多种因素同向聚集的结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历时6年获突破,青岛造农机收胡萝卜“成功率”98%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历史罕见的粮食“八连增”是多种因素同向聚集的结果

2、历时6年获突破,青岛造农机收胡萝卜“成功率”98%

3、历时十八年阶梯式创新 甘肃旱地冬小麦育种获新突破

4、历经120余天“与植物对话” 上海农科院团队摘得桂冠

历史罕见的粮食“八连增”是多种因素同向聚集的结果

历史罕见的粮食“八连增”是多种因素同向聚集的结果

  “奇迹”是相当难做到的,创造“奇迹”更是难上加难。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经受了耕地和水资源约束“双紧”、气象灾害与生物灾害“双灾”、物化成本与人工成本“双涨”、国际因素对生产和市场“双冲击”等多重考验,实现历史罕见的“八连增”。非同寻常,这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粮食“八连增”,成绩来之不易。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努力,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抗灾减灾、行政推动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机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生产发展之路。

  政策扶持更加有力。政策释放强烈信号、发挥激励作用,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至关重要。十六大以来,中央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事实证明,中国人能够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央连续9年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部署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包括取消农业税、建立种粮补贴、实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农民在共享改革成果的同时,感受到中央重农抓粮的决心。也增强了务农种粮的信心。

  设施投入更加有力。粮食增产需要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十六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科学规划粮食生产布局,加大对农田水利、标准粮田、土地整理等重大项目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小农水补助资金169亿元,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100亿元,改善灌溉和排涝条件,增强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能力。2005年开始在全国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目前项目已覆盖了所有农业县市。

  科技兴粮更加有力。粮食增产潜力在科技、出路在科技。十六大以来累计投入50多亿元,促进技术研究集成和成果转化,形成推动粮食科技发展的强大合力。通过实施种子工程,加快选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品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2008-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40多亿元,在全国建设22406个集中连片的粮食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并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5个市(地)、50个县(市)、500个乡(镇)开展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53.5%,比10年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这表明我国农业发展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指导抓服务更加有力。粮食生产作为低效益产业,依靠行政推动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2006年以来,国务院连续7年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或工作会,部署安排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2011年开始,国务院组织开展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11个增产行动成员单位对23个省(区、市)联合开展督导检查,督促地方抓好各项增产措施落实。各地广泛动员、汇集力量,促进各类要素向粮食生产汇集,推动了各方面力量向粮食生产聚焦,初步形成了中央统筹、部门联动、上下协同抓粮食生产的新格局。各级农业部门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因时因地因苗落实好田间管理措施,提高技术到位率。

  防灾减灾更加有力。近几年,受气候变化影响,干旱、低温、洪涝等灾害多发频发。各级农业部门牢固树立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努力做到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做到主动避灾。积极探索和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开展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病虫害防治服务。通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病虫防治作业效率可提高5倍以上,每亩水稻可增产50公斤以上,小麦可增产30公斤以上,防治次数可减少1-2次,农药用量可减少20%以上,节本增效、增产增效作用显著。

历时6年获突破,青岛造农机收胡萝卜“成功率”98%

历时6年获突破,青岛造农机收胡萝卜“成功率”98%

自走式双行胡萝卜联合收获机样机在收获试验中。

机械化收获农作物是农业发展趋势,然而想要使用农机收获胡萝卜并不是一件易事:种植行距不同、扎根30厘米阻力巨大等等都是大难题。日前,由青农大研制的自走式双行胡萝卜联合收获机样机在平度“绿色双高”胡萝卜试验田进行收获试验,收净率达到了98.2%。专家称,目前机器基本功能已经具备,接下来要继续优化。

据介绍,这台胡萝卜联合收获机可同时完成双行胡萝卜的挖掘、夹持输送、根叶分离、去土和集收等功能。经样机收获试验表明,机器收净率达到了98.2%,损伤率为2.5%,生产率达到了0.11公顷/小时,也即每小时能收获1.65亩胡萝卜。

据了解,以往农民收获胡萝卜,都要在凌晨两三点钟来到田间,拔秧、割秧再装包,每人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才能收三分地的胡萝卜。同时,人工收获的费用也很高,雇人收获,平均一亩地劳务费800多元。

据悉,此次试验主要是通过模拟收获机具关键部件的实际作业情况,实测在不同松土程度、不同用力方向等条件下胡萝卜的拔力数值,同时抽测土壤湿度和硬度,为后期机具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我们开展这项研究是从2012年开始的,由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带领的根茎类农作物收获机研发团队研制,凝聚着很多心血。农机研发还要根据市场需求,接下来要和企业合作,量产机器,给乡村振兴助力。”7月11日,带队进行试验的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王家胜博士说。

(来源:半岛都市报)

历时十八年阶梯式创新 甘肃旱地冬小麦育种获新突破

历时十八年阶梯式创新 甘肃旱地冬小麦育种获新突破

  正值“三夏”农忙季节,陇东大塬一片丰收景象。布设在镇原、宁县、灵台等地的冬小麦新品种展示田里,打着“陇鉴117”标签的冬小麦株型紧凑、穗粒饱满,微风中麦浪翻滚,仓箱可期。历时18年阶梯式创新,甘肃省农科院旱农创新团队攻克诸多难点堵点,选育出“陇鉴117”红芒硬红粒冬小麦品种,这是继两年前该团队选育出“陇鉴115”白粒强筋品种后,甘肃冬小麦种源创新又获新突破,强筋小麦大家庭再添新成员。?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就是种业的“芯片”。引进和创制新种质是突破品种选育“卡脖子”的关键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省农科院一批旱农专家在镇原试验站开始冬小麦种质创新与育种工作,先后收集、保存优质种源3000多份,40年来选育出18个“陇鉴”系列抗旱优质小麦新品种,实现了小麦品种的六次更新换代,旱地小麦平均亩产量达到了280公斤,有力支撑了“陇东粮仓”建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工专用小麦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强筋小麦品种选育起步较晚,现有大部分强筋品种面包烘烤品质与国外差距较大,难以满足面粉加工企业的要求。为加快小麦优质种源开发利用,2004年,省农科院旱农创新团队从国外引进硬红粒冬小麦种质,2005年以该种质为母本与本地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经杂交一代回交、后代优质谷蛋白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历时18年的阶梯式创新,选育出了“陇鉴117”红芒硬红粒强筋冬小麦品种。?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陇鉴117”籽粒容重817克/升,蛋白质含量15.9%,湿面筋含量36.3%,形成时间4.3分钟,稳定时间10.8分钟,吸水率59.5%,拉伸面积151平方厘米,延伸性228毫米,面包体积880毫升,面包评分92分,面条评分86分,属优质面条面包兼用品种。?

  据省农科院副院长樊廷录介绍,“陇鉴117”品种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含有多个优质、抗旱、硬质相关基因,千粒重36克以上,抗旱性突出,尤其是抗干热风能力强,口紧,抗穗发芽,抵御了2023年春季历史不遇的低温冻害。“陇鉴115”和“陇鉴117”两个新品种的问世,也标志着甘肃省旱地冬小麦进入优质化阶段。?

历经120余天“与植物对话” 上海农科院团队摘得桂冠

历经120余天“与植物对话” 上海农科院团队摘得桂冠

  近日,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暨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颁奖典礼举行。在经历了决赛阶段为期120余天的角逐后,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数字农业团队和园艺所植物工厂团队科技人员组成的“上海农科院团队”,以产量高、品质好、算法优、能耗低的优势,夺得了大赛冠军,并获得“最高产量奖”。?

  市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主任冯志勇为团队颁发了冠军奖状,并表示,当下正处于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人工智能、AI算法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竞争力的智慧农业,已经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希望参赛团队和各位选手继续深耕农业科技领域,早日取得更大的成就,也希望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和农业企业投身农业科创产业,为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据悉,此次赛事以“与植物对话”为主题,以“既要种得多,又要种得好”为目标,同时关注能源利用与商业化可行性,共吸引了全球30支顶尖团队、150多名研究人员报名参赛。?

  “我们团队在整个种植过程中采用的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钙营养液配方,同时还摸索出了更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形成的专属光配方。”上海农科院团队成员钱婷婷介绍,团队在比赛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和成熟的种植方案,可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减少生菜烧心。“基于PLC和S7.net技术的传感器信息采集、大数据云平台的数据库构建以及由各类模型组成的核心算法,可辅助优化光配方、调控环境、缓解烧心及采收、移苗与补充二氧化碳时间等方面的策略判断。”?

  “我院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立院之本,把加速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作为根本任务。”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表示,市农科院作为本次赛事的技术支持单位,近年来在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和设施栽培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未来,希望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参与到农业科技的创新中。?

标签:农业   粮食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