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获机的春天来了?武汉农机展告诉你真相(玉米收获机行业竞争的三重境界)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玉米收获机的春天来了?武汉农机展告诉你真相(玉米收获机行业竞争的三重境界),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玉米收获机的春天来了?武汉农机展告诉你真相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玉米收获机行业竞争的三重境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玉米收获机的春天来了?武汉农机展告诉你真相

2、玉米收获机行业竞争的三重境界

3、玉米收获机行业进入“洗牌”期,转型升级正当时

4、玉米收获机跑粮怎么办,玉米收获机防止跑粮的办法

玉米收获机的春天来了?武汉农机展告诉你真相

玉米收获机的春天来了?武汉农机展告诉你真相

2018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武汉刚刚闭幕,可能参加展会以及没有参加展会的小伙伴们,都有很多话想说。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聊一聊玉米收获机。

前几年,由于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直接导致玉米收获机市场严重下滑,因此,今年的展会上,与前些年玉米收获机市场火热时,动辄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展出玉米收获机相比,显然要冷静许多。

这一方面是由于整个农机行业形势严峻,很多企业没来参展;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的企业,直接关门或者转行了。

其实就今年的农机行业总体形势而言,与稻麦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相比,玉米收获机算是很不错的了,至少出现了止跌回暖的趋势。

从产品看,小3行、大3行、小4行、4行机依然是市场的主角;适应丘陵山区的2行机市场前景看好;5~8行机仍是规模种植地区用户的首选。

从收获方式看,除了传统的摘穗收获机,穗茎兼收机型推出来的比较多,是市场增长较快的机型,但产品性能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籽粒直收机型市场也在逐步拓展,但需要解决玉米籽粒的后期烘干问题。

之前市场上有轮式小麦机更换玉米割台收获玉米的机型,近年来还出现了在全喂入履带收获机底盘基础上,更换玉米割台收获玉米的机型。

从技术方面看,大的革新性的技术创新很少,基本都是在零部件、舒适性、操作性、外观等方面的改进,以及可靠性提升方面做的工作较多。

下面就来看看今年展会上玉米收获机的风采吧。


玉米收获机行业竞争的三重境界

玉米收获机行业竞争的三重境界

资料图

说起玉米收获机,行业早已审美疲劳,如果没有真知灼见,很难撩起读者的兴趣点。

农机喷虽然是行业的专业喷子,但才疏学浅,也讲不出振聋发聩的大道理,不过这次农机喷不说行业趋势、技术路线、产品方向等老生常谈的话题,农机喷决定说说玉米收获机行业的竞争江湖。

经过认真的分析,农机喷惊讶地发现,国内玉米收获机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分为泾渭分明的三重境界:一是国产自主品牌雷沃重工、勇猛机械、中农博远、中农发巨明等企业与跨国公司约翰迪尔、科乐收、爱科、凯斯纽荷兰、久保田等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产业链实力的博弈;二是自主品牌雷沃重工、勇猛机械、中农博远、中农发巨明这些主流自主品牌之间的竞争,是市场评语权的争夺;三是众多的二线、三线品牌之间的生存之战,主要表现在销量的争夺。

第一重竞争:自主品牌与跨国公司产业链竞争

国内一线品牌雷沃重工、勇猛机械、中农博远、中农发巨明等企业,已经成功的将跨国公司从中低端市场击退,早在三年前跨国品牌已经退守高端市场。从产品上看6行及以上收获机是争夺的重心,国内品牌的新的发力点是大5行和大6行玉米收获机,然后向更大喂入量和更多行上延伸,而跨国公司也将想法设法保住其6行到10行的传统市场优势。

自主品牌和跨国公司之间表面上看是产品在竞争,但本质上是产业链的竞争。

跨国公司仍然占据全球乃至国内高端玉米收获机市场,是因为其拥有全球化的强大产业链,有了这个产业链做后盾,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可以决定输入新技术,也可以决定不输入新技术,可以高举高打,也可以随行就市。

总之在自主品牌还没有涉足的高端领域,跨国公司有绝对的话语权,在中国市场可以游刃有余。

相反在低端市场上,中国企业拥有本土化强大的产业链。这种产业链包括廉价的技术获取能力、本土化强大的营销能力、低成本制造的能力等,而这些东西是跨国公司不具备的。

事实上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科乐收等跨国大佬从进入中国市场就一直想向低端延伸。虽然做了百般努力,但由于欧美企业缺乏小规模工业生产的基因,最终以失败告终,结果是雷沃重工、勇猛机械等本土企业将欧美跨国公司挤出了中低端市场。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美国某世界500强公司,该公司和中国企业合资进入国内玉米收获机中低端市场,2010年前在东北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鼎盛时期,一年能销售大型四行玉米收获机3000台,占据90%的东北市场。但好景不长,由于成本居高不下,质量严重滑坡,最终被本土企业挤出了中低端市场,当前其东北的工厂几乎停产;另一家外资企业也选择了和本土著名的玉米收获机公司合资,但结果也不好 。

农机喷分析主要原因是两家企业实力过于悬殊,“门不当户不对”之下基因无法融合,最终没有扩大在中低端市场的占有率,也没有给国内的合作伙伴“鸟枪换炮”。现阶段看是1+1<2。

另一家巨型外资公司意图通过并购某玉米收获机企业进入中国玉米收中低端市场的尝试则败的更彻底,最新进展是合作伙伴另起炉灶,善于玩“空手道”的美国人面对狡黠的中国农民,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所以整体看,国内一线企业利用基于本土的强大的产业链的力量,硬生生的将跨国公司挤出了中低端市场,并且利用不断成长的本土化产业链优势,一步步蚕食跨国公司在中国玉米机的高端市场。

农机喷大胆预测,如果跨国公司再不放下身段,虚心向本土“土豪”学习,用不上十年时间,国内高端玉米机市场也有可能被本土一线品牌全面占领,届时,跨国巨头们可能不但要灰溜溜的败退中国市场,而且有可能其老巢也将不保。

第二重竞争:一线自主品牌之间市场地位的竞争

一线自主品牌之间其实是商业模式和产品竞争两个层面,基于抓大放小原则,只就商业模式进行阐述。

有专家认为,商业模式的优势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好的商业模式可保证企业基业长青。从玉米收获机行业看,商业模式上竞争主要表现在多元化和专业化,相对于单一产品经营,多元化是企业抗御经营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全球范围看,有志于做大做强的农机企业最终都选择了多元化发展,尤其是横向的相关多元化模式,比如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久保田,全球排名前十的农机企业都是以拖拉机和收获机为双主业的相关多元化企业。

具体到行业,几个大型玉米收获机企业都选择了横向相关多元化发展模式。中农发巨明展出了大马力拖拉机、玉米收获机、谷物联合收获机、青贮收获机、打捆机、喷药机、农机具及烘干机、畜牧机械等产品;中农博远在多元化道路上路早并且长的已经足够远,除了收获类产品,博远还推同了打捆机、深松机、果园全程机械化产品;润源也向多元化发展,除玉米机外,也推出自己的谷物联合收获机、青贮机、农机具、打捆机等企业。

所以说多元化发展模式成为大型玉米收获机企业的共同选择。但是也有例外,有些企业就很有“定力”,比如勇猛机械,这家玉米收获机专家级企业长期深耕于玉米收领域,在今年市场哀鸿一片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坚守。在本次展会上,勇猛展出的摘穗、籽粒、青贮等十几款产品仍是玉米收获类机械。勇猛的专业化还能坚持多久,专业化和多元化孰优孰劣?今后还会有谁选择多元化发展?相信时间还证明一切,如果以十年为计,等到2026年,如果我们还能记起这个话题的话,届时答案一定不言自明了。

不管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决定市场地位的最终还是企业的销量,谁能以最低成本生产出高质量产品,谁销售的产品更多,谁在国内市场上就有话语权。

第三重竞争:二线、三线品牌生存权的竞争

但对于二线、三线品牌就不一样了,生存是第一要义。

2016年已经有约50家中小企业退出了玉米收获机市场,2017年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退出。2007年小麦收获机行业整合中的现象将会在玉米收获机行业重演,竞争的结果将是大量的二线、三线品牌死亡,留下来的要不是实力超群,发展成一线品牌,要不就是选择在细分市场或区域市场深耕细和,偏安一隅。总之相对于能力隔着几条街的跨国公司,二线、三线品牌的最大敌人是周围和自己同样弱小的企业,以及已经占据中高端市场的雷沃重工、勇猛机械等本土强势企业。

面对强敌,除了背水一战,就只能是早谋出路,否则就只有死路一条。

除了这三重境界的竞争,国内玉米收获机行业也存新情况。比如一拖股份东方红收获机的回归及其将整合中收玉米机,一拖股份明年会不会放大招值得期待;又比如东欧几个大型农机企业也进入了国内玉米收获机市场,东金戈梅利和宗申的合资新品会不会发力、俄罗期罗斯托夫公司会不会在国内生产等。

在行业动荡的过程中,正是大企业洗牌和谋局的好时机,所以整体看2017年玉米收获机行业会加快洗牌,同时也会出现很多变数,说不定会有什么意外惊喜在等着我们呢。

整体看,由于需求环境的巨大变化,导致当前玉米收获机竞争环境了发生的根本的变化。参照小麦收获机的发展历程,不出意外的语,玉米收获机行业将进入大洗牌,在和洗牌完成后,行业竞争秩序将重构,届时留下来的可能是3-5家实力超群的企业和为数不多的市场补缺者,而众多的企业将会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这是市场的规律,一切行业概莫例外。

玉米收获机行业进入“洗牌”期,转型升级正当时

玉米收获机行业进入“洗牌”期,转型升级正当时

时下,一年一度的农机产品市场销售旺季已经来临,然而,从各地市场反馈的情况却疲态尽显。日前,笔者先后对地处黄淮海玉米主产区的山东、安徽、河北、河南等地市场进行了一次深入探访,通过与市场一线营销人员、行业经销商和部分机手用户的近距离交流沟通,再一次感受到了今年我国玉米收获机市场的无情与冷清。

虽然眼下部分地区的农机购置补贴申报工作已经开始启动,但笔者所到之处,除偶尔遇上几个前来询问拖拉机与小麦收获机的少量用户外,几乎极少能够遇见前来咨询玉米机的用户。

据各地经销商反映,在往年这个时候,前来洽谈定机者已经有相当数量,可今年,前来询价和定机者还不及往年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今年的玉米机市场不是一般的冷。

关于导致上半年国内玉米机市场疲软的原因,经过与经销商、一线营销人员及部分农机手等业界人士的交流与分析,大家比较认同以下观点:首先是受玉米收购价格大跌的抑制。去年全球玉米市场严重产能过剩,国际玉米收购与销售价格大幅度下滑,直接导致国内玉米收购价格遭遇滑铁卢。加上往年政府采取的最低保护价托底收购的政策没能落实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广大农民对未来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或者继续种植玉米的基本信心。

而且,当前国家正在实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政策,并明确提出了分五年实施的“粮改饲”工程,今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至少减少1000万亩,由此可以预见,年内玉米收获机市场需求大幅度缩水已成定局。

其次是受排放标准切换的影响。2016年是我国农业装备行业开始执行国三排放标准的第一年,虽然对于拖拉机、麦稻类收获机等关联产品均受影响,但唯独对于玉米收获机行业的影响程度更大更深。

这是因为玉米收获机作为后起之秀,刚刚进入市场发展期,市场体量原本是最小的,但去年全行业却积压了2万多台国二机型没能卖掉,其影响程度较拖拉机和小麦机要大得多。

当前这2万余台老款国二库存机已成为行业多数企业挥之不去的梦魇,去库存已经成为他们今年最大的“政治任务”。各企业急于“去库存”而推出的大幅度低价倾销举措则更进一步激活了用户买涨不买落的等待观望情绪。

第三是受国二升国三切换过程中一些误导宣传的影响。在国二升国三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去库存”的需要,此前一直违心的向消费者灌输国三新款机型尚未得到市场大面积和高强度的考验,质量不一定过关等诸如此类的误导性概念,致使消费者对国三新款机型缺乏认知与信心,因而抱有等待观望心理,导致国三新款产品也很少有人问津;而处于供给侧的生产销售企业也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种下的恶果自己吃。

此外,补贴资金过于紧缺也是导致今年玉米收获机市场低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多数地区补贴资金严重透支和“寅吃卯粮”情况下,各企业营销团队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补贴资金问题,在安排资金使用的序列上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解决原有国二款旧机型库存的“去库存”问题。

因为若一旦搭不上今年补贴资金这趟“末班车”,大批国二机库存将真的成了他们永远无法抹去的“心疾”。迫于巨大的库存压力,亦或是出于谨慎考量,业内不少企业要么根本就无暇顾及新产品研发,要么不敢轻易的安排新的生产计划,从而便造成市场上出现间歇性新款产品的空白。

这种状况反映到市场则是满眼的旧机型虽然便宜却少有问津者,而真正对新款机型有现实需求的用户却由于挑选不到自己中意的新产品而继续等待观望,从而也就白白辜负了市场的大好春光。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审慎分析认为,尽管今年上半年的玉米收获机市场异常低迷,但也并不能轻率的给全年市场妄下结论。笔者预计,随着当下夏收前购机繁忙时节的渐渐离去以及各地购机补贴秩序的常态化,下半年,我国玉米收获机市场或将迎来一个不大不小的购机高潮。

但是,就玉米收获机行业而言,未来将迎来一次较大的行业震荡和“洗牌”,而且,创新驱动将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主线,我国玉米收获机行业或将从此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从产品需求端分析,市场刚性需求因素犹在。尽管受到去年玉米收购价格大跌的打击,农民种植玉米作物的积极性有所消减。但作为玉米主产区的黄淮海地区的适宜作物选择余地并不很大,夏季种植小麦已是雷打不动的现实,秋季也只有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比较适宜,若选择改种棉花,也同样遭遇价格因素的袭扰,若选择种植大豆,又因其产量与价格所限,其收益还远不及玉米,因此,继续种植玉米仍将是多数地区农民朋友的无奈选择。

即使考虑国家“粮改饲”工程等种植结构的调整因素,相对于全国10多亿亩的超大体量而言,其影响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就目前我国玉米机收率来看,截止到2015年,全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率63%,而小麦机收率已经达到95%,水稻的机收率也接近80%。

玉米的机收率在三大粮食作物中是短板,要达到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提出的“力争到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其中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的目标任务,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刚性需求均是支撑国内玉米机市场企稳的主流因素。

从市场供给端来看,市场有效供给尚有缺口。如前所述,基于供需两侧(即生产厂家与玉米机用户)对国三新款产品的性能、价格等多重要素的不信任,双方在新款国三机型的接受上均会采取格外小心谨慎的态度,这就决定无论是用户对国三产品的选购动机抑或是生产企业对与国三款产品的产能安排,都不会迈出较大的一步。

从目前玉米收获机企业上游的发动机厂家供货情况看,业内主机厂一次订购国三发动机数量过百台的屈指可数,其余厂家大都不足百台甚至少到几台,而且也多是用作前期适配性实验,对于批量上市压根儿就心中无数。据此预计,全年行业新款国三产品总产量顶多不会突破2万台。另据行业权威机构测算,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各企业利用切换前库存的国二发动机新生产的国二新款整机(动机)总量不足1万台,再加上年前剩余的2万台左右的老款国二库存,市场上有效的供给量总计不足5万台之间,与正常年份6.5万台的市场总容量相比,还存在至少1.5万台的缺口,约占需求量的23.08%。

据此预计,今年下半年国内玉米收获机市场有可能由滞销转旺,局部市场甚至可能出现结构性断货现象,尤其是全行业不足1万台的2016新款国二型产品极有可能出现“一机难求”的抢手局面。

从从产业发展格局分析,行业洗牌已在所难免。目前我国玉米收获机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最大的隐忧在于创新力不足。产能过程最容易引发市场低价倾销,创新力的缺则是导致行业同质化竞争的罪魁祸首;而低价倾销与同质化竞争的结局一定是全行业共同的厄运。

这次“去库存”现象就是行业同质化竞争早已种下的恶果,只不过是这次国二升国三与补贴资金短缺的交集进一步促使其提前引爆而已。在此双重打击之下,那些热衷于追求行业位势与市场占有率、一味地盲目上产能搞扩张、靠所谓外延式发展而放松甚至忽视对市场风险管控的激进企业,一遇到诸如上述情形的市场突变,势必将企业推到风口浪尖。

大量的产品售不出去而积压在库,不仅要背上沉重的资金包袱而负重前行,甚至还有可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使企业直接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此时已无力进行新产品、新业务的投入与开发,更无暇顾及谋划和培育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

而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始终着眼于企业内功的培养与修炼,不盲目跟风和片面追求占有率;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和技术引领,紧紧围绕差异化竞争,重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研发,渐渐聚储了企业后续发展的潜能和优势。

因而,他们不仅能够从容面对和轻松度过当下的这场行业洗牌危机,而且极有可能因此而获得快人一步的先发优势,成为此次行业洗牌的直接受益者。

从行业未来发展态势来看,创新驱动已势在必行。目前,各个行业都在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次国二发动机排放标准切换与补贴资金短缺双因素的重叠,更进一步将玉米机产业的结构性改革推向了刻不容缓的境地。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而言,玉米机行业不仅只是“去产能”、“去库存”的问题,而且更紧迫和最急需要破解的是创新力不足这类深层次的问题。

玉米收获机行业要持续稳健发展,必须首先从产业结构、产品机构调整优化着眼,从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去同质化”着力,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以用户需求导向,踏踏实实地进行产品研发,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管用好用的好产品。在这方面,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比如,要打通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最后一公里”,籽粒收获技术亟待向成熟化迈进;根据国家“粮改饲工程”的产业发展要求,加快研发玉米穗茎兼收秸秆打捆一体化复合式作业机械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还有,要加速发展适合丘陵山区、小地块以及泥泞田块等复杂环境下的玉米收获作业机械,转弯半径小、操作机动灵活、安全可靠的履带式玉米收获机也将有用武之地。

总之,希望业内企业和企业家们在经历过这次“去库存”的切肤之痛后,能够痛定思痛,认真反思,彻底从这次“去库存”的痛苦磨难中汲取教训,并从经营思想上彻底戒除浮躁跟风、贪多求大的传统思维,摈弃粗放式、同质化竞争的发展模式,切实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矢志不移的走差异化、可持续化和创新型发展之路。

唯有如此,企业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才能任凭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诚能如此,对于企业自身的持续稳健发展乃至整个玉米收获机行业的优化升级都是一大幸事。

玉米收获机跑粮怎么办,玉米收获机防止跑粮的办法

玉米收获机跑粮怎么办,玉米收获机防止跑粮的办法

玉米收获机跑粮怎么办,玉米收获机防止跑粮的办法

玉米收获机跑粮怎么办,玉米收获机防止跑粮的办法

玉米收获机防止跑粮的办法:

1、掌握正确的前进速度和喂入量。

喂入量是衡量机车效率的重要指标。超过额定量,联合收割机就会处于超负荷作业状态。在收割时驾驶员应根据稻麦秸秆高低、产量等因素适当调节联合收割机的前进速度。控制喂入量,使收割机工作中的前进速度、喂入量、脱粒、分离、清选等主要环节配合默契,避免超负荷作业。

2、控制好拔禾轮的旋转速度。

拔禾轮转速过高,拔齿对穗头的打击力大,落粒损失较重;转速过低,拔板不能及时将秸秆拔向切割器,造成切割困难,加大秸秆振动,也会增加掉粒损失。拔禾轮转速应与收割机的前进速度配合。另外,拔禾轮位置过高,拔禾板打击穗头,引起落粒损失;拔禾轮位置过低,割下的禾杆随拔禾轮转动被甩出机外,造成落粒损失。

做业时应根据稻麦秸秆高矮程度,及时调整拔禾轮高度,使其拔板作用点在稻麦切割线上方2/3处为宜。对矮秆或倒状庄稼,拔禾轮高度还应相应降低。

 

3、合理调整脱粒间隙。

如果凹板入口、出口间隙小而滚筒转速高,秸秆就难以进入下一道工序,脱掉的谷粒也无法及时排出,而是继续承受高速滚筒的打击,增加破碎率。脱粒的小间隙不应小于4毫米,另外还需检查滚筒皮带轮与动力皮带轮搭配是否合理、准确。

4、灵活调整清选部位。

对成熟度低和潮湿度大的作物,上筛片的开度应尽量大些,以避免筛不净的杂质堵塞推进器;对成熟度高、较干燥的作物,上筛片打开2/3即可。下筛片的开度应小于上筛片的开度,当上筛全开时,下筛可开2/3,上筛开度减少,下筛也相应减少。风量大小的调整以粒中无谷壳、谷壳中无谷粒为宜。谷粒中谷壳多,风量应调大;筛后吹出的谷粒和断穗多,应减少风量。

标签:玉米   收获   市场   企业   行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