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在新征程上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扛得更稳(吉林:在金色的田野上)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吉林:在新征程上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扛得更稳(吉林:在金色的田野上),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吉林:在新征程上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扛得更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吉林:在金色的田野上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吉林:在新征程上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扛得更稳

2、吉林:在金色的田野上

3、吉林: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坚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全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样板

4、吉林:增加农贷解农难

吉林:在新征程上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扛得更稳

吉林:在新征程上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扛得更稳

   7月19日,《经济日报》头版头题刊发《吉林问粮——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记》,就吉林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在抓好粮食生产、加强黑土地保护、种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等方面进行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

  仓廪实,天下安。“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强调,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这是总书记赋予吉林的新使命,是寄予吉林农业发展的厚望。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白山松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年来,我省始终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2020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60.6亿斤,连续8年突破700亿斤,实施保护性耕作1852万亩;2021年,粮食总产量正在向800亿斤迈进,保护性耕地已增至2875万亩,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贡献了更大的吉林力量。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等实施意见,推进人才、资金、项目、政策等向黑土地保护聚集;与中科院推进黑土地保护战略合作,携手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一个环境良好、土壤肥沃、旱涝保收、永续利用的大粮仓,正在吉林大地成为现实。

  一年来,我省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整县规范提升试点,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是“国之大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作为粮食大省,我们有信心更有能力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更加有力保障。

?

吉林:在金色的田野上

吉林:在金色的田野上

  深秋十月,大地镀金。农业大市四平再次忙碌起来——秋收全方位展开。农机在田间穿梭,拖拉机满载而归……

  截至10月15日,四平市以玉米、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已收获面积620.6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71%。其中,玉米收获523.2万亩,占比68.5%;水稻收获54.1万亩,占比85.5%;大豆收获26.6万亩,已全部完成。预计全市秋收工作于10月下旬基本结束。

  因地制宜抗灾自救

  “今年这块地,还能有收成吗?”铁西区平西乡海青村的村民孙跃军,看见自家倒伏、泡在水里的玉米,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他家种了2公顷的玉米,台风过后,接近半公顷被刮倒了。他无奈地说:“第一场台风没什么影响,但第二场风力太大了,玉米哪受得了!我家地还正好在风口,唉,辛苦大半年,眼看着要秋收了,结果现在这个样,不知道这玉米该怎么收……”

  像孙跃军这样的农户,铁西区平西乡还有很多。

  “保秋收”,其实早在秋收前就开始了。台风一过,铁西区农业农村局迅速组织起农林水专业技术队伍,由局领导带队,分3组奔赴一线,与平西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人员对接,根据实际情况分赴各个重灾地点,冒着大雨蹚水而行,到田间地头指导抗灾减灾和灾后恢复工作,确保指导全面、不漏一户。

  针对灾情,铁西区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台风“巴威”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全力做好台风“美沙克”次生灾害防治及灾后农业恢复生产工作的通知》,发布了《因台风造成主要农作物倒伏灾害的补救措施》。

  “多亏了政府和农业专家给我们支招,挽救这些倒伏的玉米,帮我们渡过难关。虽然多挨点累,但是损失已经减少很多了。”孙跃军欣慰地说。

  在这场台风灾害中,四平市主要受灾作物是玉米,伊通满族自治县受灾较重,梨树县、铁东区、铁西区局部受灾,双辽市影响最小。全市共有177.9万亩玉米出现倒伏,占全市玉米面积的23.3%;玉米成灾面积130.7万亩,占全市玉米面积的17.1%。

  为有效落实农业防灾减灾措施,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台风刚过,四平市上下就积极行动,主动出击,帮助农民抗灾自救,对倒伏农作物采取补救措施。

  市农业农村局成立4个指导服务工作组,每组由农业专家和1名科长组成,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到3个产粮大县和两区指导灾后生产自救。制定印发《关于积极做好倒伏玉米抗灾保粮工作的紧急通知》,安排详细、措施具体、操作性强。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共成立28个指导服务组,分赴重点乡、村。农业科技人员和乡(镇)干部职工深入农户、田间,与农民群众一起抗灾。目前,全市累计出动3000多名干部职工,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农田积水地块,对旱田,采取了挖排水沟、机械强排等方式,及时排除积水,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性增长;对水稻田,及时排水,适当轻晒后保持湿润状态。全市累计排除内涝地块田间积水3.1万亩,做到失水散墒,有效防止了积水烂根和倒伏玉米果穗霉烂的情况发生。

  对于倾斜的玉米,市、县农业专家分析研判,由于玉米趋光性强、自我调节能力强,靠玉米自然恢复倾斜角度,能够实现安全成熟,对产量影响不大;对于倒伏严重的,在具备下地作业条件的时候,因地制宜采取垫扶措施,使果穗离水离地,增加通风,避免籽粒霉变腐烂;对于玉米倒伏特别严重且茎、根折断的,则安排及早收获,能够当作青食玉米的就卖青食玉米,其他的做青贮饲料,最终保证不坏粮、烂粮。

  今年以来,虽然四平局部地区遭遇夏季伏旱、冰雹和3次台风灾害,但绝大多数没有受灾的地块,依然保持增产丰收趋势。预计今年全市粮食总产继续稳定在90亿斤以上的阶段性水平,实现“十六连丰”。

  为了防止再次受到台风天气的影响,各级农业部门未雨绸缪,采取多种措施防患未然。加密排查玉米田间积水,采取挖沟排水、水泵排水等措施,全部排除田间积水,硬化土壤,防止积水叠加,消除严重内涝隐患;利用剪蓼机、镰刀、大剪刀,剪去玉米蓼,降低玉米植株高度,减轻玉米植株顶端受到的大风阻力,防止倒伏;清除玉米空杆、病株,增强通风、透光,减少玉米植株之间的大风阻力;使用高架喷药车、无人机、飞行器,喷施磷酸二氢钾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玉米壮秆早熟。

  加固、加密温室大棚棚线和养殖圈舍顶棚,防止大风刮跑、刮坏塑料薄膜和房盖;对于低洼地方的温室、大棚、养殖圈舍,提早挖好排水沟,以防雨水进入棚内浸泡瓜菜和牲畜。

  政策护航减少损失

  田地之外,四平市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让受灾农民尽量减少损失——

  梨树县协调中粮贸集团蔡家粮食储备库,提前开启玉米收储,已达成初步协议。根据农户意愿,采取“粮食银行”收储模式敞口收购,农户需要马上变现的,直接按照现行市场价格收购(0.87元/斤),农户需要等待价格提升的,中粮集团免费为农户存储3个月,待农户认可价格随时变现。针对倒伏玉米分布情况,梨树县内计划临时设置4—5个收储点,便于受灾农户售粮。

  伊通县此次受灾面积近140万亩,除第一时间在专家指导下采取自救措施外,积极协调农业保险公司,尽快查勘定损,做到“定损到户”“理赔到户”。面对特殊情况、特殊时期,政府适当放宽了理赔政策,做到应赔尽赔,保证赔款及时、足额地支付给被保险人。

  充分发挥畜禽养殖大市的优势,各县(市)区积极动员鼓励饲料加工企业、养殖大户多收多储玉米,全面做好与受灾农户的对接工作。按照国家“粮改饲”政策,对青贮企业和养殖户给予每吨不低于60元的补贴,提高秸秆青贮企业和养殖户的收贮积极性。本着农户自愿的原则,对受灾大、倒伏严重特别是茎、杆折断的玉米,及时收割、销售,提高秸秆利用率。

  协调农业银行、信用联社与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加强合作,为收贮秸秆企业发放贷款,解决企业收储秸秆资金短缺问题,使收贮企业能够为农户及时支付资金,确保农民秸秆卖得出,资金有保证。

  目前,全市累计申请到省级以上“粮改饲”青贮补贴资金730万元,组织青贮饲料收购企业、养殖大户55户,计划收贮青贮玉米12万吨。

  除了收割,仓储也是减少损失的重要环节。四平市大力推广科学储粮,改变“地趴粮”的传统做法,鼓励农民将收获的粮食送到粮库存储,或者增加粮仓与地面的距离,减少粮食发热霉变的风险,降低损耗,保证粮食“一干二净三饱满”的优秀品质,从而让农民卖出更高的价钱,实现增收。

  科技指导提高效能

  四平市的受灾地块是少数,大部分地区仍可正常秋收。在统计灾情时发现,运用“梨树模式”种植的玉米,具有明显的抗倒伏作用,基本未遭受灾害。

  “我们合作社今年流转的430公顷土地,全部使用‘梨树模式’种植,这两次台风对我们没有造成什么影响。现在玉米已经成熟,目测产量可观,今年又是丰收年!”梨树县梨树镇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雨高兴地说。

  “传统种植过程中,整地比较精细,后期土壤疏松,连续的降雨又导致垄上的承受力脆弱,玉米就容易被吹倒。而保护性耕作技术‘梨树模式’,除了能够保护黑土地外,在抗病抗倒伏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正高级农艺师刘亚军解释说。

  “梨树模式”抗倒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长期实施“梨树模式”,土壤质量大大改善,玉米根系下扎得更深;第二,使用宽窄行种植增加了透风的效果,促进了玉米的气生根生长,对植株起到固定的支撑作用;第三,土壤微生物增多,蚯蚓打出的孔洞可以让地面积水被更好地吸收。

  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损失将倒伏粮食作物收获归仓,光靠人工作业无法实现。四平市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详细部署倒伏玉米机械化抢收工作,并落实抢收减损支持政策,积极安排收获机械改装补助资金和农机购置补贴。

  市农业农村局协调省农业农村厅,研究玉米收获机割台改装价格补贴办法。新购倒伏农作物收获机,每台补贴比例从原来的30%提高到50%,收获机每台改装设备补贴比例达50%。

  为不误农时,四平市加快倒伏作物收获机械改装进度。围绕提高机具收获倒伏玉米的性能,以加装扶禾装置和辅助喂入装置等改装内容为重点,按时完成改装任务。同时,强化机收服务技术指导,组织开展农机手特别是操作改装机具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提高抢收效率和质量。

  市县两级农机技术指导人员也全部深入到村屯,采取先期实验、试用示范等方式,开展倒伏玉米收获农机选型与割台改进加装的指导服务,帮助农民选购适合当地实际、能够在泥泞地块作业、收割倒伏玉米实用性好的农机型号与割台改进装备,确保农民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实用的农机装备,全力提高倒伏地块果穗收起率。

  截至目前,全市秋收累计发放倒伏玉米收获机和改装设备补贴9815万元,投入联合收获机7700余台、拖拉机30000余台。

  秋收之前,根据今年作物生长前期不利的气候因素,视植株生长发育和天气情况,四平市农业专家指导农民采取合理的促熟措施。对玉米和水稻生育延迟的地块,结合各地生产实际,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或云苔素内酯等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作物安全成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可能发生的早霜等低温冷害,适时采取人工烟熏等措施,提高局部环境温度,减轻霜冻危害。

  对于实施“梨树模式”和大多数没有倒伏的地块,指导农民适时晚收。在早霜来临前适当延迟收获玉米,延长籽粒有效灌浆时间,降低籽粒含水量,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水稻在90~95%的谷粒变黄时抢晴天收获,提高稻米的质量和产量,严禁枯霜后收割;大豆则在叶片脱落90%时收获,收获后及时脱粒。同时,持续扩大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的推广面积,让百姓知道“梨树模式”的优势和作用,为来年抗灾保粮提前做好准备。?

吉林: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坚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全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样板

吉林: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坚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全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样板

  8月10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来到辽源市,就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调研。他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坚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样板。

  火热的八月,东辽河两岸绿树成荫,稻浪飘香。近年来,辽源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实施百万亩造林工程、百公里河道治理工程、百万亩良田建设工程,做活林田水三篇文章,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目前,东辽河河清断面历史性达到四类水体,百万亩造林完成12.7万亩,治理河道49公里,高标准农田年内改造23万亩。巴音朝鲁来到百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示范区,看到东辽河流域水质清澈,从前的坡地、山地、废弃地已旧貌换新颜,他给予充分肯定。巴音朝鲁指出,水是农业命脉,田是农业根本,要解决好田的问题,就必须解决林的问题、水的问题。要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把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品牌越做越响。

  巴音朝鲁高度重视东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情况。他先后来到东辽河源头、东辽河岸带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现场(玉圭园段),实地察看东辽河源头保护和生态治理工程进展情况。看到沿途山花盛开,植被繁茂,岸青水绿,东辽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时,巴音朝鲁十分高兴。他指出,推进东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东辽河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东辽河治理的政治责任,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河内外,着力提高工作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根本上解决东辽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吉林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殷殷嘱托。在中科院辽河源生态农业研究与示范基地,巴音朝鲁详细了解生态农业创新技术孵化、传统种植结构调整以及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情况。他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吉林必须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重要指示,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大力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努力实现向科技要产量、向融合要效益。在东丰县众泰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巴音朝鲁与基层干部群众亲切交流,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了解到合作社通过开展整地、播种、收获等一系列服务,形成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时,巴音朝鲁表示高度赞赏。他说,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专业化程度,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积极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

  调研中,巴音朝鲁强调,我省是农业大省、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着重大政治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的要求,深入实施“十大工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用先进装备、现代科技武装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深入开展黑土地保护行动,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黑土地。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等战略性品种种植面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吉字号”优质农产品品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因地制宜走好农业合作化道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抓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努力建设美丽乡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坚持集思广益、问计于民,研究谋划好“十四五”时期我省“三农”工作,努力把农业农村这篇文章做得更加扎实、更有成效、更有特色。

  胡家福、李悦参加调研。

吉林:增加农贷解农难

吉林:增加农贷解农难   三农问题,在我省占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农业融资规模的增长缓慢,成为一道多年未化解的难题。所幸,对于农民来说,好消息越来越多。去年底,农行吉林省分行正式启动实施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试点;今年1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吉林省分行正式成立,结束了20年来只存不贷的局面,开始在农村地区发放小额存单质押贷款;而2007年3月以来在我省又陆续诞生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一系列动作表明我省农村金融市场已经迈出了革新步伐,将迎来一个全新局面。

  近年来,农信社一直是支农力度最大的金融机构,在支持分散农户、农村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其他涉农产业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德惠市松花江镇宝泉山村农民于福泉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近几年,通过贷款发展生产,我家的种养规模逐年扩大,去年种地5公顷,养貉300只,贷款2.5万元,今年还准备贷款3万元,小额信贷真是帮了我们生产大忙。据悉,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自2004年挂牌成立3年来,吉林农信共投放贷款1850亿元,其中支农贷款1180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95%。支持农户267万户,较2003年增加107万户,增长67%;农户贷款投放覆盖面达到7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多,比2003年提高26个百分点;户均贷款达到1.17万元,较2003年增加0.45万元,增长63%,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已成为亿万农民广泛接受和欢迎的两个金融产品。

  “家有万贯,还有一时不便,小额贷款公司手续简便、放款及时,很适合短期周转户的资金需求。”德惠长山村养猪大户刘超说,刘超因得到贷款公司5万元贷款而及时购买了饲料、补充了种猪,去年出栏700头猪,年收入达30多万元。自2007年3月9日,全国第一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吉林梨树开业以来,我省已有7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式开业,有效弥补了当地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 这也从试点中的村镇银行得到了验证。到2007年末,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082.4万元;贷款余额9,836.7万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8,213.7万元,占83.5%,累计支持农户4710户,成为所在地农村金融市场的有力补充。这些“新生儿”作为农村经济改革的浓重一笔破茧而出,不仅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还产生了强烈的“鲶鱼效应”,促进传统金融机构改良,农民得到了更好的金融服务。

  前些年,随着农村乡镇等基层网点的撤销,农业银行基本退出了农村业务。去年11月以来,省农行确定吉林、四平两市分行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试点单位,并授予两行县域“三农”信贷业务审批权500万元;授予试点县支行个人小企业简式快速抵押贷款业务200万元,个体工商户和个人消费贷款50万元,农户贷款30万元的审批权限;授予有风险管控能力的二级支行、分理处3万元以下的贷款审批权。农户焦志海乐呵呵地说:“今年就跑一趟城里,拿着从农业银行贷的款购回了春耕所需的化肥,种子,不用跑二遍了。”焦志海只是吉林市农行推出“零距离”服务“三农”信贷服务之后的受益者之一。记者了解到,2007年以来,省农行根据我省农村经济特点,重点支持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农村个体流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累计投放“三农”个人贷款93080万元,满足了全省61500多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基本覆盖了省行县及县以下378个网点和周边地区。

  在金融支农的建设中,政策性金融的力量也不容忽视。省农业发展银行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三农”和宏观调控政策,找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积极组织支农资金,使粮食收购、农民增收、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快速增长。2007年年末省农发行贷款余额709.3亿元,比年初增加16.6亿元。全年投放各项支农贷款251.2亿元,同比增加58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加大农业发展银行支持“三农”的力度,推进农业银行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邮政储蓄银行积极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加快落实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一定比例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政策等举措,将大力推动我省构建以农信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为四驾马车的农村金融体系,为“三农”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一旦形成这种局面,必将进一步激活农村金融市场。

标签:农业   玉米   吉林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5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