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极飞红中国梦!(从农业大省向品牌农业大省转变)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极飞红中国梦!(从农业大省向品牌农业大省转变),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极飞红中国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从农业大省向品牌农业大省转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极飞红中国梦!

2、从农业大省向品牌农业大省转变

3、从农业文化遗产中汲取土壤保护经验

4、从农业部动态看农产品加工行业利好方向

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极飞红中国梦!

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极飞红中国梦!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我们把技术和梦想

铺向祖国大地更辽阔的远方

我们让千万农民

抬头看见最美的中国红

我们相信

56 个民族同庆丰收

共同团结进步 繁荣发展

是对祖国最好的献礼

九月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704 万亩棉花逐渐成熟

千支植保队赴疆作业

4500 架无人机助力采收

棉农笑谈电机一响 黄金万两

维吾尔族小餐馆老板

热情招待远方而来的朋友

亲切地喊作“棉花的客人”

四川 红原

他们是若尔盖草原上

最美的生态守护者

他们是我国第一支藏族飞防队

他们用世界工厂“智”造

最先进的播撒无人机

完成万亩草原飞播

为中国生态建设事业 创下世界纪录

云南傣族青年田勇

把智能生产技术带到大山深处

这里有世界级的咖啡豆种

有高原农业特色的食用玫瑰

有闻名遐迩的“褚橙”…

扎根云岭大地的山区农户

通过智慧农业的大门

拥抱科技 连接世界

湖北恩施的鹤峰县

被誉为“世界硒都”

社会力量的关注 好心人的帮助

土家族的乡村儿童

带来希望的曙光

当地的富硒茶走向了全国

孩子们的父母回到了身边

极飞用深情记录下他们的笑脸

记录下大山深处的原生态美景

以及中国大地上珍贵的美丽心灵

来自贵州、云南的飞防队

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蔗农解决了烦恼

他们借助科技的力量

突破复杂地形的限制

不到两周 完成了 2 万亩的甘蔗植保

不仅鼓舞了蔗农们的种植热情

也推动了广西制糖产业的发展

增强了“中国糖罐”的国际竞争力


……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科技也正在成为城市与农村

民族与民族之间

最伟大的共同语言


我们要用最好的科技

为全国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献一份力

我们要让更多中国农民

用上世界最先进的农业科技

推动智慧农业革命

国家振兴 民族强盛 有你有我


祝祖国兴旺强大!

从农业大省向品牌农业大省转变

从农业大省向品牌农业大省转变

  11月10日,在2022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和黑龙江大米节开幕式上,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兆宪隆重推介“黑土优品”省级优质农业品牌。

  “黑土优品”是黑龙江省集成寒地黑土和绿色有机两大优势重磅推出的省级优质农业品牌,今年8月15日发布后,紧接着制定并出台了《黑龙江省品牌农业建设工作方案》,对如何打造品牌体系、夯实品牌基础、提升品牌价值、扩大品牌影响力做出了周密部署,加速推进黑龙江省从农业大省向品牌农业大省转变。

  “1141”体系形成品牌建设新格局

  《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将围绕“中国生态农业品牌”定位,创建以省级优质农业品牌为龙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农业企业品牌为支撑、农产品品牌为基础的“1+10+40+100”三级四层生态金字塔架构,让黑龙江农业品牌产生强大价值。

  1是1个省级优质农业品牌,将扛起龙江农业品牌大旗。承载寒地黑土生态价值与产品健康价值的培育、区域人文价值的塑造、品牌公信力与影响力的打造、全域品牌的整合等功能,在品牌集群中处于引领地位,引发消费者和市场共鸣。

  10是10个核心品类品牌,将是龙江农业品牌顶梁柱。聚集特色产业资源,培育重点产业品类,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大米、大豆、鲜食玉米、乳品、食用菌、杂粮、中药材、高端肉、冷水鱼、大鹅10大品类,与主品牌价值保持高度一致,品牌建设承载寒地黑土农产品健康价值的培育,统领省级核心品类各自领域的品牌形象与整合营销。

  40是指40个区域公用品牌,都是龙江地标农产品明星。围绕五常大米、海伦大豆、绥化鲜食玉米、东宁黑木耳、兴凯湖大白鱼、宾西肉牛、伊春蓝莓、饶河东北黑蜂、铁力平贝、依安大鹅、九三大豆等40个地方特色产业进行统一、分阶段布局,实现品牌化提升,形成“一县一业”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100是指100个领军企业品牌,将是龙江农业品牌建设主力。带动北大荒、寒地黑土、飞鹤、九三、完达山、丰缘、金谷农场、葵花、亲民食品、小康龙江、乔府大院、东方集团、大庄园、马迭尔、三精、哈药、大董农业、五大连池、永富、老村长、慈蜂堂、天锦等100个领军企业产品品牌采用与一级主品牌联合使用的方式,全域主品牌为领军企业产品品牌提供强背书。

  提升农产品品质夯实品牌建设基础

  《方案》提出,将建立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扩大绿色有机食品生产规模,打造1亿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基地标准化水平。强化质量监管,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夯实品牌建设基础。

  到2025年,将创建有机农业标准生产基地80个,有机农业基地面积达到1000万亩,有机畜牧养殖场20个;创建绿色标准生产基地700个,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到9000万亩,绿色畜牧养殖场60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70个。

  同时,强化农产品冷链流通设施建设。发展冷链物流,鼓励骨干批发市场建设冷链物流设施,支持物流企业、品牌经销企业建设产地云仓及异地存储云仓。鼓励品牌企业建设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发展“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新业态。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加快补齐产地基础设施不足短板,解决“最先一公里”问题,降低鲜活农产品损耗,提升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和流通率。

  产销精准对接增强品牌市场竞争力

  《方案》明确,加强国内目标市场、消费人群的调查研究,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增强农业品牌市场竞争力。

  拓宽线下销售渠道。开展精准地调,有计划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建立一批企业主导、市场化运营的品牌旗舰店和“小康龙江”连锁店,统一品牌授权管理,统一标识设计,打造黑龙江优质农产品形象展示窗口、区域销售代理中心,为经销商和消费者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联合国内大型超市,建立“黑龙江农产品品牌专区”,突出地域特色,集中展示展销。开展“黑龙江好粮油中国行”专项营销行动。

  拓展电商销售渠道。指导品牌主体入驻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和自媒体平台,通过直播带货、融媒体宣传、短视频推广等形式,扩大网络营销规模。在天猫、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建立“黑龙江品牌农产品专卖店”,发挥黑龙江省原产地官方旗舰店、“小康龙江”官方电商平台作用,推动线上销售农产品。建设直播共享基地,组织开展“中国青年年货节”“驻村书记春耕节”“乡村振兴龙江行”等系列直播带货活动,扩大品牌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

  依托节会推广营销。组织品牌主体参加农博会、林博会、农交会、国际绿博会、大米节、丰收节、上海中食展、广州国际食品食材展、德国科隆食品展等国内外大型农业展会、招商推介、品牌评价、品牌营销、推介洽谈等活动,展示统一形象和标识的全新黑龙江优质农业品牌形象。在国际绿博会和大米节上开设品牌农业专馆。开展龙粤“南品北上,北品南下”省际合作,探索建立农产品货运及信息发布平台,推动特色农产品双向销售。

  推进产销精准对接。组织一线城市龙江农产品品牌营销活动,赴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组织路演、专题推介和招商活动。

从农业文化遗产中汲取土壤保护经验

从农业文化遗产中汲取土壤保护经验

12月5日为“世界土壤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设定今年的主题为“土壤污染解决方案”。

土壤保护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随着快速的人口增长、城市化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土壤面临受损威胁。

资料图

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土壤基础地力下降、物理性质变差、养分失衡是制约土壤肥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宜农土壤资源不足和肥力的不可持续性严重制约了高产优产目标的实现;土壤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品质降低,威胁人们的健康;土壤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导致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能力下降。

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正常保持和良性发挥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福祉,积极探寻保护土壤战略对策,促进土壤肥力恢复、有效治理土壤污染、提升土壤生态功能是保证土壤健康的基础,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任。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农耕技术,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土地利用、合理耕作、栽培管理、生态培肥、水土保持理念,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理论集成和智慧结晶,对于土壤保护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耕方式。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最显著的特点,间作、复种、套种、轮作、连作、休闲等种植模式及其相配套的翻耕、耙地、整地、镇压等技术措施,是中国传统耕作制度的代表,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云南剑川稻麦复种系统等,可以看到这些技术的应用。

耗地作物与养地作物结合、水田和旱作结合的种植模式,可以实现土壤肥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内蒙古敖汉旗,通过“黍-马铃薯-谷-豆-黍”轮作,解决了土壤养分上下不均、耕层变薄等问题,实现了土壤养分良性循环和持续增产。此外,秸秆还田、堆肥沤肥等栽培管理技术有助于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有机质转化、增加作物吸收土壤有效氮、维持养分平衡。

生态循环的农业发展理念。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是传统农业思想的精髓,以“种养结合”为代表的朴素的生态观缔造出生态优良、景观优美、产品绿色的农业文化遗产。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贵州从江稻鱼鸭共生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蕴含活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通过“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或“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方式,系统自身维持正常循环,不需使用化肥,保证了土质安全和生态平衡。

此外,由于鱼、鸭、蚕等生物的呼吸、觅食和排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与之相关的微生物群,从而制约了其他微生物的蔓延,有效缓解了各类病害,减少了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改善了土壤环境。

复合多样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林牧结合是生态系统功能优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和人文价值。农林复合、农牧复合、林牧复合的格局也广泛见于农业文化遗产,如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

土壤资源的保护不仅仅体现在保障耕地面积的总量和保护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还体现在确保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等方面。在农林牧复合系统中,农田外围的森林起到了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削洪抗旱的作用。

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高度适应地理环境,在河滩川水地耕种、脑山地放牧的模式有助于维持聚落区域循环,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蓄水保土的陡坡耕作技术。山地梯田可谓是古代劳动人民适应严酷自然环境的一大创造,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土作用。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等就是这一类农业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先民在森林和村寨下的半山区修筑梯田,泉水溪流在林间汇集,向下流入村寨及梯田,并在最低处的河流汇聚入江河,“四度同构”的空间结构增强了土壤的水土保持功能,保障了村寨的系统稳定性和自净能力。

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的传统知识与技术对土壤生态健康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强土壤肥力,重构土肥关系;有助于治理土壤污染,保障环境安全;有助于修复受损土壤,提高生态功能。从农业文化遗产中汲取经验,可以为土壤生态健康提供新思路。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闵庆文为农业农村部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显洋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从农业部动态看农产品加工行业利好方向

从农业部动态看农产品加工行业利好方向

资料图

食物是生活的必需品,农作物是食物生产的首要环节。或许你不曾见证农作物生长收获的全过程,也不太清楚农作物是如何从田地里变成超市或菜市场的商品的,但是身体每天的必须能量供给却离不开农作物。“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饭不忘种田人”,农产品加工环节同样重要,它是连接农业和生活的一个重要枢纽。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稳发展。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1万家,主营业务收入20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2017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3%(扣除价格因素),较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438亿元,同比增长9.7%,向好态势稳固。

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步伐,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又会有哪些方向呢?

打好农产品加工品牌战略。今年6月,农业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创建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计划每年利用一周时间,集中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创建和宣传活动。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矛盾显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就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来看,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60%,而美国已超85%。如何转变中端品牌一大把,绿色优质品牌却很少的现状,是未来农产品加工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互联网+”,融合优势明显。今年8月,全国畜产加工技术对接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让线上线下用户共同体验“互联网+”畜产加工科技成果转化的便利和魅力。在短短两个半小时内,科企双方共实现线上技术对接257次,产生合作意向151次,达成合作意向74次。

工业智能化快速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急需打上“顺风车”。今年9月,农业部联合河南政府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召开。本次洽谈会,着重突出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新水平,重点展览新装备、新技术、新产品,展示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引导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对于一般食品的需求增加,而且对方便快捷、营养安全的加工食品的需求也快速增加。而现代化的智能装备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应该被广泛运用,这样在满足食品外形、口感等基础上大大提高加工的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水平。因此,加快食品领域“机器换人”的智能导入,匹配现代生活的快节奏。

转型升级是方向,人才培养是根本。2016年12月,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提高到2.4∶1,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8%;到2025年,加工转化率达到75%,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今年10月底,农业部部署开展农产品加工业等百万人才培训行动。行动以科技创新与推广、经营管理、企业家和职业技能人才作为培养重点,培训农产品加工业人才45万人次。

企业转型升级当口,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资本,高科技研发人才、智能制造人才、智能机械操作高级技工、新兴职业农民等等,只有全面提高制造业人才的综合科技素养,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三年目标才更加强劲。同时,在如此利好的发展环境下,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更要紧跟打造农业强国的步伐,打造农产品加工强国。

标签:农业   农产品   土壤   中国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6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