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质量推进农业项目,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山东高青:农机发明高手在民间)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山东高质量推进农业项目,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山东高青:农机发明高手在民间),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山东高质量推进农业项目,扛牢粮食安全重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山东高青:农机发明高手在民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山东高质量推进农业项目,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2、山东高青:农机发明高手在民间

3、山东鲁中:无驾驶室无人驾驶拖拉机视频详解

山东高质量推进农业项目,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山东高质量推进农业项目,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四月的莱州,正值暮春;而远在海南的三亚,早已是夏日的气息。从莱州到三亚,相隔数千里,却因一粒种子紧紧相连。

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的南滨育种基地,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高产玉米正准备收获。“我们的玉米高产能力亩产量已突破1600公斤,目前正分批次对科研育种材料进行采收。”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登海种业玉米所育种室主任李光说,玉米生长期一般为90~120天,每年9月份,他们来到三亚开始播种,分批次一直播到来年的2月份,5月底收获最后一批,然后带着在海南培育的种子赶回莱州,正好赶上山东的夏播,通过这样不停地播种和收获,进一步加快玉米育种进程。

“种业的科技支撑对粮食高产稳产很关键,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一直是我们不变的初心和使命。”登海种业名誉董事长李登海说,登海种业公司将继续担起杂交玉米研发创新的使命,打好种业翻身仗,选育具有更高产能力的新品种,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山东坚定扛牢责任,不负春日好时光,狠抓农业生产,力推项目建设,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贡献更大力量。

眼下,在广饶县李鹊镇5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粮农正忙着为麦苗灌溉返青水。在不远处的东营祺顺粮食物流有限公司仓储物流项目现场,一座座高标准智慧化粮库已见雏形,为2个月后的麦收季作准备。

“现在3个高大平房仓和8个镀锌钢板立筒仓主体已建设完成,一期建设的4.4万吨库容要在麦收时投入使用,一天工期都不敢耽误。”公司总经理贾立勇介绍,该项目是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仓容可达近7.65万吨,年中转流通量可达80万吨,将成为服务山东、辐射周边各省的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

祺顺公司仓储物流项目现场向南不足1000米便是广饶铁路物流园,通过便捷的铁路网,公司可实现粮食“买全国、卖全国”。如此大规模的周转量,仓储效率显得尤为关键,装备高端智能化设备成为祺顺公司的最佳选择。就在记者采访间隙,贾立勇组织工人进行一项测试,一辆17米长的运粮车缓缓驶上长20米宽3.5米的蓝色液压翻板,待车辆固定好后,液压翻板一头缓缓升起,车身逐渐倾斜,直至达到最佳卸货角度。

"成了!”贾立勇兴奋地说,车辆从液压翻板上将粮食倒入下沉式卸粮地坑,再由刮板机传送至粮食提升机,送达清理间进行筛选清理,经过智能色选机剔除掉杂质和霉变颗粒后入仓。出仓更便捷,立筒仓可通过刮板机直接传送到运粮车,高大平房仓则配备了2台大型吸粮机,每小时可装卸120吨,整个装卸作业全程只需2人即可完成。“我们所有设备都集成于一套智能系统,通过装卸清理操作中心,只需一台电脑便可轻松完成。”贾立勇说。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一直以来,山东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来抓,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202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65.8%。

4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桓台县果里镇的淄博市农发集团智慧农业园区施工现场,一辆辆工程车往来穿梭,工人们或搬运管道建材,或进行大棚钢结构焊接。“项目已完成总进度的70%以上,温室主体钢结构已封顶,设备管线铺设完成60%,各项工序正在稳步推进中。”淄博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耿波说。

作为山东省重大项目,该项目占地1300亩,总投资15亿元,主要建设智能温室植物工厂,用于立体栽培,节水60%~80%。园区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车间和数字化冷链物流中心,整体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生产、加工、包装、冷链配送一体化的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园区计划今年9月投产,届时可实现西红柿单株年产量可达30斤,是传统种植方式的5~8倍,可实现年产蔬菜3万吨,新增就业岗位630个。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山东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全产业链,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其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

在菜乡寿光,正大寿光国际蔬果智慧产业园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这是世界500强泰国正大集团在国内落地的第一个蔬果全产业链示范项目。正大蔬果项目负责人陈帅丞说,该项目共投资10.6亿元,各种生产设备预计8月份进场,整个项目将在10月份试运行。

寿光市委书记赵绪春说,该项目将进一步补齐寿光智慧农业发展的短板,全方位延伸蔬菜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拓展提升“寿光模式”的含金量和引领力。

“正大蔬果作为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包靠单位对项目建设、运营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一时间研究解决,确保项目建设全速推进。”陈帅丞说,当有关地区疫情出现苗头时,项目建设方提前预判,储备30天左右的施工用料,争取了项目进度的主动权。(大众日报)

山东高青:农机发明高手在民间

山东高青:农机发明高手在民间

资料图

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农村,有这样一帮人,像姚承峰、李华、李震等,都是普通农民或农机手,可知名度很高,并广受称赞。除了他们懂农机、会致富,更因为他们好钻研、善创新,推出了一项项研究和发明成果,成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补充,在农业生产和农民致富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手在民间。近年来,高青农机化事业飞速发展,为农民开展农机具研发革新提供了载体和支撑,也让农民的发明创造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与此同时,高青大力推进农机培训教育,造就了农民科技研发的一方沃土,培育出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也让“民间高手”脱颖而出。

姚承峰:“双割刀”破解大难题

姚承峰是高青县青城镇香姚村农民,虽然仅有初中文化,但他根据动力学原理研制出了小麦收获“双割刀”,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发明证书。

有一年夏收,姚承峰夫妻俩在田家村割麦时,户主要求把麦茬割得低一点。姚承峰放低割刀后,一垄麦子没割完,车就被麦穰塞住走不动了,割刀也不转了。而这一耽误就是3天时间。

麦熟一晌,想个什么办法才能让麦穰不塞车?从小喜欢琢磨农机的姚承峰说干就干,在自家小院里铺开了场子,买件、改装、焊接……半年后“双割刀”成型。可是一试刀,收割机没走几步就抛锚了。

姚承峰二话没说,回家继续改进、试验,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后,方便、实用、高效的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二次切割装置终于研制成功。由收割机自带的割刀收割麦穗,另外安装一套割刀割麦秆,姚承峰形象地将其命名为“双割刀”。

“双割刀”初试身手,就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认可。用普通割刀收10亩麦子需要1.5小时,而用“双割刀”只需1小时。这一年,姚承峰卖出100多台“双割刀”,为农民、机手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也让他在发明上备受鼓舞。

近年来,姚承峰又克服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使“双割刀”功能愈加强大。他不仅为“双割刀”申请下了国家专利,还注册了商标,顺利将产品推向市场,年销量迅速突破500台大关。

据姚承峰介绍,过去的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普遍装备一次割刀,麦收时经常出现塞车及漏籽、筛选不干净等问题。机手为了提高收割速度,往往提高麦茬,这样就对秋作物种植极为不便。

姚承峰发明的装置使用固定伸缩式双层刀,能自由方便地调节麦茬高矮。一次割刀将麦穗割下送入收割机,麦叶和麦秆被二次割刀切断均匀撒于田间,而不再进入收割机,有效解决了农民的“老大难”问题,既有利于秸秆禁烧又方便了收获和耕种。

“收割速度由原来每小时3公里提高到5公里,而且不会出现塞车。另外配备了可调式滑行器,自由调节切割高度,还安装了液压控制系统,当遇到障碍或不便使用时,无需停车就能提起‘双割刀’。”姚承峰介绍说:“按一台收割机每天工作10小时,比过去可多割20多亩,增收1000元,还节约燃油费200元。”同时,秸秆还田能顶一茬农肥,还起到保湿和除草的作用。

李华:大棚拖拉机上“央视”

李华是高青县青城镇大于家村人,大学电气机械专业毕业后,他毅然放弃了在城里就业的机会,回到村里开了一家农机维修店。

大于家村是大棚种植专业村,由于大棚比较矮,一般拖拉机很难正常作业,种植户非常辛苦。特别是村里新上了低温西瓜棚后,耕地、开沟更成了农户的大难题。大棚里能否实现机械耕作呢?

李华开始查资料、画图纸、购机器、搞实验,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一般的小型拖拉机动力不足,即使勉强进了大棚,根本就跑不起来,更别说进行作业了。于是,他投巨资买来“上海SH-50”拖拉机作母本进行改装,把后车轮轮胎换成“潍坊—12”拖拉机的人字形走步型轮胎,拖拉机明显变矮了,但测试时发现还是有点高。

为了开阔思路,李华又花4000多元买了台电脑上网“取经”,几个月后终于想出了好主意——把拖拉机平行前桥设计成下凹形,使底盘、车身整体下移,同时把油箱和驾驶座、方向盘等驾驶装置分别移至发动机两侧,进而将整个车身高度降到了最低,可以在0.95米高度空间环境中自由作业。针对四轮压强过大的缺陷,李华又加装了两个后轮。第一台低空间作业拖拉机诞生了。

为了使发明的机械更加实用,李华根据使用情况逐年进行改进升级。期间,他将与低空间作业拖拉机相配套的旋耕犁加宽,使耕地效率提高了一倍;在拖拉机两个后轮上分别增设了手动刹车装置,实现了单边制动,拖拉机掉头拐弯更灵活快捷,每天至少多耕5亩地。

他还研发出了相配套的西瓜开沟机。“原来人工开沟费用为120多块钱,而用西瓜开沟机每亩地只需50元,而且土地平整度高、墒情更好,有利于改善西瓜苗情。”有瓜农高兴地说。

去年6月21日,李华的低空间作业拖拉机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该机既保持了原有拖拉机的功能特性,又满足了大棚等低空间环境的作业要求,并能配用耕、耙、播等农机具,完成多种田间作业。

“我有一个2亩多的大棚,西瓜、菠菜轮作,以前靠人工刨地,3个壮劳力得忙活3天,光人工费就要200多块钱。有了低空间作业拖拉机,现在用不了10分钟就能搞定,只花104元,比原来节省了一半。”大棚种植户于洪庄说:“每亩菠菜也比原来多收300斤,即使按每斤5毛钱算,机械耕地的费用就回来了。”

为了让发明惠及广大农民,李华开始为用户定制产品,并成立低空间作业拖拉机合作社,让这一发明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民带来更好的收益。

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摄制组曾专门采访了李华,并拍摄了低空间作业拖拉机党员远程教育专题片,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

农机发明:植根沃土高手辈出

近年来,随着农民购机、用机热迅速兴起,高青县涌现出一大批农民发明家,取得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发明专利及创新成果。像不久前媒体报道的高城镇明理村80后农民李震,几年工夫,一个人就推出了夏播玉米保护器、小麦播种机螺旋平土器、两行单粒覆膜播种机、小麦秸秆还田玉米播种一体机和小麦旋耕播种一体机等多个发明。

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激励和拉动下,高青农机装备数量和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全县农机总量达到82000多台,涵盖了粮油作物、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等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随着大型、复式、高效农机不断增加,农机化作业涉及到微耕、播种、施肥、灌溉、植保、地膜覆盖、运输、脱粒、秸秆处理以及渔业增氧、林业植树修剪等众多环节。在买农机、用农机的热烈氛围中,一些农民开始围着农机动开了脑筋,结合农机化生产实际,破解新旧农机转换、新型农机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作为当代职业农民,懂技术非常重要。农机手不仅要会操作农机,还要善于钻研,里面的学问很大,很有研究头!”农机手孙孝强是高城镇北门里村农民,有着近30年农机驾驶操作经验,如今成了当地有名的农机“土专家”,他曾被有关农机厂家邀请参与产品改进,现在则经常到田间地头、农机讲堂给农民、机手讲课,成为深受欢迎的农民“客座教授”。

在引导农民购机、用机的同时,高青县积极组织实施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县农机部门利用农机校、技术推广、农机监理、农机维修和生产经营企业等各方培训资源,按照不同时节,适时开展培训,把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与农机驾驶操作培训、农机年检年审、购机补贴、农机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生产、平安农机创建、农机维修紧密结合起来,推行培训班、技术讲座、科技下乡、现场演示、技能竞赛、以会代训、企业培训、三包服务等多种培训模式,广泛开展送教下乡、送训上门、培训到田间地头等活动,推进教育培训进农村、进社区、进厂矿、进集市、进合作社、进农家,营造了促进农机化教育的良好氛围。

高青县自开展农机大培训以来,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7000余名,为全县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山东鲁中:无驾驶室无人驾驶拖拉机视频详解

山东鲁中:无驾驶室无人驾驶拖拉机视频详解

山东潍坊鲁中拖拉机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拖拉机生产厂家。其前身是成立于1996年6月的山东潍坊鲁中拖拉机厂1998年3月改制为山东潍坊鲁中拖拉机有限公司。

公司奉行“科技创造价值”的价值观,把科技创新列为公司发展的重点手段。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人员的作业水平,加强与高校、社会机构的合作等形式,使公司的科技水平持续提升。目前,公司累计申报专利30多项,并被山东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授予“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称号。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鲁中人通过不断拼搏,实现了快速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鲁中人将矢志不渝、不骄不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誓把公司做强、做好、做大。

标签:农机   农民   山东   拖拉机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