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浙江从破解信用难题入手(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授权拟再延长一年)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浙江从破解信用难题入手(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授权拟再延长一年),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浙江从破解信用难题入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授权拟再延长一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浙江从破解信用难题入手

2、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授权拟再延长一年

3、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期限延长释放哪些信号

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浙江从破解信用难题入手

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浙江从破解信用难题入手

资料图

如今,“三位一体”的农村改革目标已经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先行一步的浙江,按照总书记的规划蓝图,率先取得了改革突破。

思路创新 改革找到突破口

浙江“三位一体”的农村改革始于2006年。在当年年初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改革新思路,努力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两个多月后,全国首家集农村金融、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合作组织——温州市瑞安农村合作协会正式成立。该协会由农村合作银行、供销联社等8家核心单位和1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基本单位组成,一场“三位一体”的农村改革由此在浙江开启。

随后,全国首个财险农村保险互助社试点、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等相继落户浙江。瑞安市农合联还创建了浙江省首个县级区域性农产品公共品牌,带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位一体”改革,抓住了“三农”发展的关键,是农村生产关系和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从改革的实践看,农民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发展较快,但信用合作仍迟迟未能破冰。农民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位一体,难在信用。”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冯建龙分析认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中,破解“信用”这一环节越来越迫切,这一环节一旦真正打通,将促进“三农”发展良性循环,否则将会导致“三农”发展的“肠梗阻”。

浙江互联网生态环境优越,宽带到村的铺设覆盖率已达90%以上,农民对互联网的认同度相对较高。基于这样的实际,浙江在“三位一体”的农村改革中,努力探索以互联网为基础,让农民贷款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金融互联网平台”率先应运而生。

路径创新 农村搭起“金融桥”

“农村金融互联网平台”的核心是惠农网贷,惠农网贷将农民“搬”到了线上,打破了时空限制,把农民日常生产、供销、消费等数据,都变成了可融资的资本,产生授信额度,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服务“三农”的全新路径。

这条路径的畅通,离不开农村发展的“金融桥”——村民信贷档案数据库。

信用数据从哪里来?记者从率先试点的湖州市了解到,主要通过村委会、合作社、农合联等渠道,明确数据库结构、建档路径,挖掘农户家庭基本信息、生产经营情况、信用情况等数据,形成“一村一表、一户一档”,并基于多维度授信模型为各家农户确定与日常生产生活需求相匹配的信贷额度。农行湖州市分行行长助理胡旦告诉记者,湖州目前已创建有效村民档案84309户,发放惠农网贷59356万元,并将安吉白茶、南浔淡水养殖、长兴葡萄产业、德清民宿等重点“三农”特色产业作为数据建模的主要对象。

德清县白彪村水产养殖户倪德荣是惠农网贷的老客户,近两年来,已陆续通过惠农网贷贷款30多万元。他告诉记者,以惠农网贷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互联网平台,对农民来说最大的好处有3个。

一是优惠。农民贷款月利率不到6厘,远低于市场价格,对信誉良好的农民还可以扣减积分给予利率优惠,减轻农民的融资成本。二是便捷。无需填写繁琐的申请资料,从申请、审批、发放,整个贷款过程都由农民通过互联网自助解决,随借随还。三是普惠。通过大数据,能面向广大农户提供无需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目前的贷款额度控制在每户3万元以内,最高不超过5万元。

截至今年6月,浙江已为165万户农户建立信用大数据,并为其中110多万农户进行了授信,已发放惠农网贷超过50亿元,其中信用贷款接近5.2亿元。未来浙江将用3年左右时间,争取整理出300万户以上农户的信用大数据。

服务创新 完善惠农新机制

“三位一体”改革,浙江从破解信用难题入手,始终结合农村发展特点,系统谋划,谋定而动,服务“三农”的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德清县是国务院授权的全国15个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之一,为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德清县创新推出全国第一笔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为农村土地改革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并实现了全国第一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

农行德清县支行行长杨宏伟告诉记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突破了以往贷款客户的准入难题,也扩大了融资抵押的准入范围,完善了融资产品和信贷制度,从根本上适应了农村市场的需求。按照“同权同价、同等入市”的原则,促进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带动农民就业致富,实现“死产变活权,活权生活钱”,相应的政策体系也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供给。

与德清县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异曲同工,邻近的安吉县则把“美丽乡村”作为金融服务的创新产品。

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安吉推出了“美丽乡村贷”,重点对接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同时根据地域特点,择优支持一批耕地垦造、古村落保护、民俗文化挖掘等项目。截至6月末,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类贷款已达92.6亿元,覆盖15个乡镇,惠及2万多农户。

浙江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认为,“三位一体”的农村改革,最终是为了服务农民,只有破冰融资难题,让农民在新型合作体系中真正获益,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这是“三位一体”改革创新的初衷,也是改革创新的价值所在。

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授权拟再延长一年

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授权拟再延长一年

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并做好试点工作与土地管理法修改工作的衔接,全国人大常委会23日审议关于再次延长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期限的决定草案,拟将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法律调整实施的期限再延长一年至2019年12月31日。

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说明时介绍,4年来,各试点地区在坚持“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利修法的制度创新成果。

截至目前,33个试点县(市、区)已按新办法实施征地1275宗、18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已入市地块1万余宗,面积9万余亩,总价款约257亿元,收取调节金28.6亿元,办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228宗、38.6亿元;腾退出零星、闲置的宅基地约14万户、8.4万亩,办理农房抵押贷款5.8万宗、111亿元。

但陆昊同时表示,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工作在稳步有序推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试点解决的问题,如试点推进不够平衡,平衡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收益的有效办法还不够多等。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公布实施还需要一段时间,试点政策还要与法律修改稳妥衔接,有必要延长法律调整实施期限。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5年2月27日决定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201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将试点期限延长一年至2018年12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期限延长释放哪些信号

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期限延长释放哪些信号

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延长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期限的决定草案,拟将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期限延长1年,至2018年12月31日。

资料图

为何这项重要改革在试点期限即将结束时延长1年?未来改革又将在哪些重点领域发力?

信号一:需要更多时间深化积累推进

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被称为农村“三块地”改革,与农民和农村集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相关说明时表示,在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试点解决的问题。

例如,如何更好地协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有效利用的关系,如何有效保障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项目建设效率等,这些问题目前尚未形成十分成熟的解决方案。

专家分析,2015年国家选取33个县市区作为改革试点,2016年9月中央决定各试点地区对三项改革试点统筹推进。延长试点期限,有利于各地更充分地积累“三块地”改革综合效益。

姜大明说,土地制度改革与单纯的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不同,从制度设计、工作布置、实践操作到效果反馈周期较长,试点工作仍处于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阶段,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和综合效益显化尚需时间。

长期关注“三农”领域的郑州新支点农业咨询公司负责人李鑫表示,改革试点期限延长,有利于基层开展更全面、深入的探索,为系统总结试点经验打好基础。

信号二:已开展的试点经验值得阶段性总结

一系列统计成果表明,启动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缓解征地矛盾、盘活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益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农村土地征收攻破重点难点。在河北定州、内蒙古和林格尔、山东禹城等地区出台了土地征收目录,初步建立了民主协商、风险评估、纠纷调处、后续监管等程序,提高了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完善了被征地农民住房、养老保险等补偿办法。同时,试点地区还积极探索土地增值收益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集体、农民之间的分配机制。截至今年9月,3个试点地区按新办法实施征地共63宗、3.9万亩。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更成熟。试点地区在入市主体、入市方式和入市收益分配等方面积累了经验。截至今年9月,全国已有577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总面积1.03万亩,总价款约83亿元。

--宅基地制度改革给农民带来更多红利。在试点地区,改革重点集中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和住房财产权的抵押等方面。各试点地区还积极完善宅基地分配、有偿使用和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村民自治机制,提高了乡村治理水平。

江西省余江县从盘活存量、规范增量、保障权益、扩大权能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了宅基地管理制度体系,落实“一户一宅”制度,全县共退出宅基地28257宗3915亩,退出宅基地复垦574亩。截至目前,全国15个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已退出宅基地约7.6万户,退出面积约6万亩。

信号三:完善立法与农村土地系统性改革将成重点

“三块地”改革未来的重点在哪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剑认为,完善立法、构建适应实际需求的法律制度框架,将成为延长期内的重点任务之一。姜大明表示,土地管理法修订工作正在推进,延长试点期限,有利于推动试点地区继续深化改革,为土地管理法修订工作创造一个相对平稳的社会氛围。

对此陆剑表示,农村“三块地”改革可以为相关法律修改提供参考,在改革的延长期内,可以将各地探索的新经验、新做法与国家层面的立法相结合,确保“可复制、可推广、利修法”的改革成果能落实转化为法律。

在改革层面,专家和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延长期内,土地制度的三项改革各有侧重:征收制度改革的重点应在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和改革征地补偿方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应处理好土地增值收益在国家和集体之间合理分配问题;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处理好统一立法和区域协同之间的关系。

当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进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不止“三块地”。记者在北京大兴采访了解到,大兴是国土资源部门的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也是央行银监会推进的“两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地。

一些试点地区基层干部表示,农村土地改革要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打通各部门的“一亩三分地”。在改革的延长期内,将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三块地”改革试点与“两权”抵押贷款改革等互通有无,实现1+1>2的效果。

标签:改革   农村   试点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7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