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 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以乡村文旅推动乡村振兴)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 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以乡村文旅推动乡村振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 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 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 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一、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植于习近平总书记“知之深、爱之切”的“三农”情怀,源自于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实践基础、深邃的理论思考、深远的战略考量,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结晶和经验升华,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总纲领、总依据、总遵循。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党的农村工作基本经验的集大成。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三农”工作始终是贯穿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一条重要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既一脉相承,注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精华,继承和发扬党的农村工作优良传统、重大原则、基本经验;又创新发展,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原理规律,赋予其新的时代特点和长久制度活力。必须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深刻领会坚持党的农村工作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观点的历史必然,确保新时代“三农”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科学的理论体系、创新的理论观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农”领域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国情农情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深化了对“三农”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的创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农村工作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的新境界。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高度,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着眼我国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洞察“三农”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明确了顶层设计和方向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举旗定向、领航掌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来源于农业农村发展深厚的实践基础,也必然在指导新的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和思想伟力。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实践逻辑,在实践中深化认识,用认识更好指导实践,始终把准方向,守住底线原则,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方方面面,既有世界观也有方法论,既有理论总结也有工作指导,既有战略部署也有战术安排,是一个全面系统、逻辑严密、博大精深、动态发展的思想宝库和理论体系。
(一)坚持“三农”重中之重战略定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局、着眼大局,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极端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合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原则,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使农业农村与国家同步实现现代化。
(二)坚持立足国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看待粮食安全,未雨绸缪、警钟常敲,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鲜明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方略、战略重点、实现路径和目标任务,充分体现了登高望远的战略思维和居安思危的底线思维。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集中力量解决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立足自身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三)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底线任务,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强调“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提供了科学理论和实践指导,为人类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加快转到发展的轨道上来。
(四)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当过农民,有着深厚的农民情结,始终把农民群众安危冷暖记挂在心,强调“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鲜明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把产业链延伸环节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五)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把乡村建设摆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从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的角度,谋划和部署乡村建设,坚持按规律办事,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乡村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内在逻辑,明确提出了乡村建设的原则要求、工作导向和目标任务。要紧紧围绕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扎实稳妥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充分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决不能头脑发热,不顾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强行撤并村庄,赶农民上楼。
(六)坚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强调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乡村治理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其对各类组织的领导,健全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推动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安定有序。创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七)坚持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抓改革,部署推动了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农村改革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方向,指明了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为新时代农村改革勾勒出清晰的顶层设计。要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各项制度相互衔接、形成合力,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完善“三权分置”制度,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加充满持久活力。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促进县乡村资源统筹配置、功能衔接互补。要牢牢守住改革的底线,决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八)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深刻阐述了党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领导地位,为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进一步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要发挥好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把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多个环节的农村工作统筹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三、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三农”工作实践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最重要的是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三农”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
(一)切实把准“三农”工作基本规律。要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中,进一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坚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从农民需要出发,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不能照搬照抄抓城市、抓工业那套思路打法,防止违背“三农”规律想当然、乱作为,确保不犯颠覆性错误。要坚定维护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工作作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结合实际创造性抓好落实。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蕴含的普遍性原理和客观性规律,贯穿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融入到农村改革发展的各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创造性地细化实化为具体工作举措。要善于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善于到基层一线去、到群众身边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推进工作的有力措施。
(三)不断提升“三农”工作本领。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许多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干部培训教育的必修课,把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作为必学内容和规定读本,学深悟透、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要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增强底线意识,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行之有方。
(四)扎实推进重点任务落地见效。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同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三农”发展结合起来,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明确系统成套的打法和路径,一件接着一件抓,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乡村文旅推动乡村振兴 ♂
以乡村文旅推动乡村振兴“去年清溪村搞了好多活动,真的搞手脚不赢。”1月14日,省人大代表、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清溪村党总支委员邓旭东在益阳市代表团和代表们分享“幸福的烦恼”。 ?
依托周立波故居,清溪村用活“山乡巨变第一村”名片,巧打文旅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打卡地,带动民宿、文艺演出、农特产品销售等蓬勃发展。?
“清溪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吸引越来越多优秀人才来到清溪、留在清溪、建设清溪。”邓旭东说,近几年,先后有60多名有志青年回到村里,做活产业、营造文化氛围,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2022年,清溪村游客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万元。?
清溪村的“文旅风”越刮越得劲,村民腰包鼓了,头脑也富了,乡村振兴的步子越迈越坚实。?
“未来清溪村要充分挖掘立波红色文化资源,带动现代农业与文化创意、红色教育、乡村民宿、观光农业等产业协同发展。”邓旭东说。?
打好“生态牌”,唱响“文旅戏”,安化推动“茶旅文体康”深度融合发展。省人大代表,安化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飞燕说,安化以茶为基础、旅为媒介、文为内涵、体为活力、康为延伸的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网红打卡地。2022年,安化县接待游客9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亿元。?
曾经处于荒置状态的小淹镇肖家村一隅,如今种植百亩太空莲,每到夏日,美不胜收。省人大代表,安化县小淹镇肖家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肖满意说,村里统一流转120亩管控区土地,将种植太空莲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既卖莲子,又画风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今年打算利用村里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秀美的田园风光,尝试发展旅游观光、农家乐等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安化县南金乡南金村是柘溪库区全移民村,也是曾经的省级贫困村。“我们村现在种猕猴桃、黄桃、柑橘,果肥汁甜,好受欢迎呢。”省人大代表,安化县南金乡南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夏建兴说,村里积极构建“旅游+特色种植”的产业新模式,将水果沉浸式采摘做成了“金字招牌”。农户手工磨的豆腐、自家做的擂茶、山上放养的土鸡都变成钱,装进了村民腰包,全村老少吃上“旅游饭”,2022年村集体经济突破180万元。?
安化县柘溪库区自然资源丰富,桃花岛、唐溪茶场、供销文化展示馆等景点旅客越来越多。?
“保护柘溪水库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夏建兴建议,科学利用柘溪库区大水面资源,以生态渔业为主引擎,以生态旅游为主抓手,发展休闲垂钓、民宿餐饮、赛事运动等涉水产业,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移民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以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 北京大兴打造乡村振兴“龙头样板” ♂
以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 北京大兴打造乡村振兴“龙头样板”在北京大兴区礼贤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村子:龙头村。该村位于礼贤镇中部北端,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8.8公里,村庄周边有大量休闲观光景点,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底蕴浓厚,民俗手工艺特色鲜明。凭借独特的优势,龙头村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行动,打造了村庄美、农民富、产业兴、人和谐的乡村振兴“龙头样板”。
借助文化“软实力”打造转型升级“硬支撑”
龙头村始建于明朝,村北原来有一道由永定河泛滥淤积而成,占地十余亩、高四五米的沙岗,横卧如龙,人称“龙身”,后来在沙岗前建了一座庙,庙前有两个泉眼,如同“龙眼”,由此得村名“龙头”。悠久的历史赋予了龙头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礼贤镇龙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宗永介绍,为了记录改革历史,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精神,龙头村修建了乡情村史馆和红色教育长廊,修缮了革命烈士陵墓,形成了龙头红色文化教育展示带。村内建有60余米文化墙和街道两侧30余块宣传展板的文化宣传阵地,学校及周边设立“三字经”“千字文”漫画宣传栏,宣传“礼义廉耻”、勤勉思想、处世哲理、严谨精神、人文风习等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同时,村里有组建的合唱队、舞蹈队等文艺团体,其中龙头村高跷队多次代表大兴区参加市级比赛。如今龙头村高跷队早已成为一张崭新的文化品牌,在传承非遗的同时,彰显着大兴区独有的文化魅力。
近年来,在村党支部带领下,龙头村坚持深挖历史资源,弘扬传统文化,紧抓美丽乡村建设和新机场发展机遇,将“龙头”文化融入村庄发展整体规划,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古村落焕发出传统文化与现代风尚相融合的勃勃生机。本着建管并重的原则,龙头村通过借助文化“软实力”优势为村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硬支撑”。
多措并举“促增收” 让农民群众腰包“鼓起来”
龙头村在“硬支撑”和“软实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第三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刘宗永说:“龙头村探索‘美丽乡村+民宿’产业模式,深挖民俗文化内涵,形成了民俗接待、田园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民俗旅游产业,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增添了新的动力。”
龙头村民宿的前身是村庄的闲置农用房屋。刘宗永介绍,根据礼贤镇发展需求,龙头村在原有房屋基础上,按照院落自身的不同特点进行集中改造,打造了一批特色精品民宿。“民宿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以家庭、亲子为主的休闲游客,最重要的核心体现在文化和服务上,要让客人有回家的感觉。”刘宗永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支撑。除了特色民宿,龙头村还扶持了传统灯笼产业。“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关键,我们村有上百年的历史,听村里的老人说,在明清年间我们做的灯笼很是有名,于是我们就想着怎么‘复活’300多年的灯笼制作传统。”刘宗永笑着说。
龙头村灯笼厂建起来之后,为村民就业拓展了新渠道,在灯笼制作中将具有民族色彩的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目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促进了村内劳动力的就业,村民经济收入稳步提升。
刘宗永介绍,遵循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村内还因地制宜发展了特色采摘产业,建成百亩富硒生态园,探索实行“租种一分田”和“共享农场主”农业经营管理新模式,与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协同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如今的龙头村,房舍错落有致、街道绿树成荫、乡村美丽宜居、产业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兴区推进乡村振兴的“龙头样板”。刘宗永希望未来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返乡,为龙头村的发展贡献力量。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7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