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奠定高产创建坚实基础(科技进步背后的小尴尬)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科技进步奠定高产创建坚实基础(科技进步背后的小尴尬),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科技进步奠定高产创建坚实基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科技进步背后的小尴尬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科技进步奠定高产创建坚实基础

2、科技进步背后的小尴尬

3、科技进步让农民有什么改变呢?

科技进步奠定高产创建坚实基础

科技进步奠定高产创建坚实基础   4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增产,夏粮今年又实现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科技累积效应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统计显示,2007年科技对我国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49%,覆盖了粮食生产从种到管到收的每一个环节,农业科技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为我国粮食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贯穿种管收

  用科技提升我国粮食的生产能力是针对我国粮食生产现状提出的。当前,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减少,耕地质量不高,要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多样需求,必须紧紧依靠科技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把科技运用到粮食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这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也是农业部门和亿万农民近年来为之不懈努力的方向。

  粮以种为先,种子是粮食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良种补贴,大大提高了良种统供率、优质率,调动了农民种粮用良种的积极性。以小麦为例,农业部的统计显示,2007年全国小麦秋冬播统一供种面积1.81亿亩,统供率达52.8%,比上年增长2.5个百分点;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17亿亩,优质率63.2%,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在加强良种推广普及的同时,各地通过大力推广小麦精播半精播、病虫害综合防治、旱作节水、免耕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促进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有机结合,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使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广西大力推广“三避”(避雨、避寒、避晒)技术,河北加强“两节”(节水、节肥)、“两晚”(玉米晚收、小麦晚播)技术推广,甘肃重点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江苏重点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大力推广,实现了粮食大面积区域平衡增产。

  科技增粮,不能不提到测土配方施肥行动。2005年,国家启动测土配方施肥行动,3年累计安排财政补贴资金16亿元,在1200个县推广应用该项技术,免费为1.4亿农户提供服务。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粮食亩增产幅度在6%至10%,亩均节本增效30元以上,减少不合理施肥160多万吨(折纯),肥料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今年,中央财政再补贴11.5亿元,免费为1.2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覆盖三分之二以上农业县,预计技术推广面积9亿亩以上,超过了15.8亿亩粮食总面积的一半。

  粮食生产,农业机械的作用不可小觑。目前,在粮食的从种到管到收都有机械的身影。今年春耕期间就有近千万台农机投入粮食生产,夏收期间,又有42万台联合收割机投入生产。今年,农业部又在全国建立100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县,将使全国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5000万亩。

  系统工程立大功

  在科技增粮的道路上,有一些大的手笔值得记述。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4年,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联合12个粮食主产省人民政府,启动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立足我国粮食主产区的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主攻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主抓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该项工程目前已筛选100多个高产优质高效粮食作物新品种,集成创新了100多套具有区域特色的作物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建成了一批粮食高产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区面积累计6亿亩。5年来累计增产粮食3660多万吨,增加经济效益达500亿元。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该工程自2004年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共投入2亿元。到2007年底,共建设示范县300个,培育示范户26万户,辐射带动520万农户。通过实施该工程,使项目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2007年,农业部和财政部又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农业部选择了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等在内的10个大宗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已完成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建设工作。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高产创建是我国粮食生产工作思路的重大转变,也是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新途径。今年,农业部启动了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活动,在全国建设500个万亩集中连片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点,通过集成技术、集约资源,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实现亩产小麦600公斤、单季稻700公斤、玉米800公斤、双季稻900公斤的“6789”目标,以点带面,推动区域性大面积平衡增产。据统计,全国150个万亩小麦示范片亩产比普通田块高出150公斤以上。

  在500个农业部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点的基础上,各省区市还增加了627个省级示范点。纷纷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高产示范、高产竞赛活动。如安徽的“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陕西的“小麦标准化示范工程”、江苏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方”、山东的“玉米千斤省行动”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关键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农业科技被农民普遍掌握了才能最终转化为生产力。实际上,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够连年取得丰收,也得益于我国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农业部等相关部门把对农民开展科技培训工作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从2006年起,农业部会同财政部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培养农业生产能手和农民技术骨干,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3年来,中央财政共安排资金8亿元,在31个省(区、市)948个县4万个村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截至2007年底,累计培训农民217万人,同时带动地方投入配套资金1.5亿元,扩大项目实施县281个,扩大培训村15294个。

  实际上,从1990年开始,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就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2000多个县组织开展了绿色证书培训,培养农民技术骨干超过2000万人,1100万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1999年至2005年在1256个县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农村青年骨干350万人。另外,还大力发展高、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500多万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人才。

  除此外,农业部门还利用农时加大培训力度,让农民在生产中掌握必要的技术。

  自2004年10月农业部开始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以来,大批示范户经过培训脱颖而出,带动广大农户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提高了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对粮食增产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今年年初,我国南方遭遇雨雪冰冻灾害,农业部提前启动实施了全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科技进村入户行动,派出180多个专家工作组、近5万名科研教学单位专家教授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100多万名基层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春耕生产,共发放明白纸过亿张,培训农民超过1亿人次。其中,“科技救灾恢复生产远程培训大课堂”,使全国2万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和种养大户接受了培训。据了解,农业部还围绕大宗粮食作物主导品种和系列主推技术,制作了科技光盘3万套和图书资料2万套,送往生产一线,并与中组部远程教育办公室联合实施覆盖全国30万个村、为期2个月的灾后重建和春耕生产远程培训。

  为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农业部今年还在全国24个省(区、市)建立100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县,每县每年计划完成200人以上技术骨干培训任务。

科技进步背后的小尴尬

科技进步背后的小尴尬

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有目共睹,但有时候却会使农民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谈谈因为科技进步给农民们带来的尴尬事。

尴尬事情一:农民在自家玉米地喷灭草药,却损害邻居家的土豆苗,邻里关系僵化。

也许灭草药的存在,是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虽然过量使用除草剂会导致土壤板结,导致农产品中的某些化学元素超标,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建康,但是,农民们还是愿意广泛使用,毕竟是喷了它,能少干很多农活。但是,喷除草剂的时候,会给农民们带来一些麻烦的。

举个例子,王大爷在自家的玉米地里喷除草剂,隔壁的李大妈家种的是土豆。种过地的朋友清楚,玉米的除草剂和土豆地里的除草剂是不同的,但是,喷洒当天风大,于是除草剂就被风吹到了土豆地,李大妈地里的一垄土豆苗全部死亡。双方都觉得责任不在自己,所以,邻里关系有些僵化。

尴尬事情二:玉米收割机的存在,十亩玉米不到三小时就收割完毕,但是收割机吃玉米,一亩地损失一百斤左右,到底用不用?

到了秋天,我们收割玉米的时候,往往都是手工撇玉米,但是近年来收割机的进村,很多农民们为了省事省力,都纷纷开始用收割机收割。但是,细心的农民们发现用收割机收玉米,往往会损失很多玉米,有的是因为玉米棒子太小被遗漏,有的是因为撞击把棒子上的玉米掉到土里。一亩地往往会损失100多斤,有些农民们表示自己不愿意用收割机,但是又不得不用,非常尴尬难受。

为什么不得不用呢?原因在于,自己感觉种地不容易,自己一年中收入也就三四万,平日里打工又找不到地方,所以全家人都指望粮食卖钱生活。但是,用收割机收割玉米,一亩地需要花费收割费用五六十,再加上收割过程中玉米的损失一亩地自己要花掉150左右,而自己本来一亩地的收入就少,这样下来几乎利润没有。但是左邻右舍都用收割机收割,剩下自己一家的粮食放在地里,心里不踏实。很容易被偷,所以,不想用也得用。

科技进步让农民有什么改变呢?

科技进步让农民有什么改变呢?

科技进步让农民有什么改变呢?

作为三农领域的人,我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科技就是生产力,科技对农业发展同样推进作用巨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就拿科技水平不算太高的插秧机来说,代替了湾着腰、撅着屁股、双手密切配合的栽插动作。干过这个农活的人都知道,连续4、5小时保持这个姿势,即使不劳动,人都吃不消。劳动结束后,总是腰酸背疼,站也不是,坐也是,那个滋味真不好受!人力栽秧,因在水田里劳动,除了累,还弄一身水和泥,脏也不可避免。

各种农业机械都会显著降低农民劳动强度。

二提高农民的粮食产量

通过科技工作者努力,改进良种,粮食产量由过去几百斤,现在超千斤。例如,受国人爱戴的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研究,成果倍出,产量持续增加,我国粮食之所以十六年增,袁老团队有很大功劳。

三科技改善了农作物品质

农作物通过品种改良、杂种、基因控制等科技手段,培养一大批抗旱、耐涝、不易倒伏、抗病虫害、产品色香味俱佳、营养好的新种,做到农作物品质优质化,使之在市场中有竞争优势。

四、节约资源和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就目前而言,科技进步对农民的改变还不甚理想。

笔者认为科技进步最终会使农民改变为:

1)、农业是中国社会最体面、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工作环境不再日晒雨淋,干工作不再是脏、苦、重活。农民从业者,已有一定门槛限制:如农学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多种农机操作技能的证书;有一定的农业管理经验等。

2)一个4、5之家,只要家里有一个是农民,就能过体面生活。而不是4、5之家,个个是农民,都干农活,却是没有一个人能过上体面生活。

我是安庆光余,喜欢三农,热爱三农,也欢迎友友关注、评论、点赞。

标签: 农业机械新技术大全

标签:农民   科技   玉米   粮食   科技进步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7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