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农产品市场变局如何?《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告诉你(未来十年,河南高校除了郑大、河大,有哪些可能进入双一流行列?)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未来十年,农产品市场变局如何?《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告诉你(未来十年,河南高校除了郑大、河大,有哪些可能进入双一流行列?),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未来十年,农产品市场变局如何?《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告诉你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未来十年,河南高校除了郑大、河大,有哪些可能进入双一流行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未来十年,农产品市场变局如何?《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告诉你

2、未来十年,河南高校除了郑大、河大,有哪些可能进入双一流行列?

3、未来城市化进程持续 粮食安全底线面临考验

4、未来将颠覆世界农机行业发展的5大新技术

未来十年,农产品市场变局如何?《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告诉你

未来十年,农产品市场变局如何?《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告诉你

  粮食有效供给得到切实保障,粮食品种有望实现一轮更新换代

  报告指出,受益于农业政策的持续发力,未来10年,粮食播种面积有望稳定在17.5亿亩以上,其中谷物面积稳定在14.5亿亩左右,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5 333.3万公顷)以上,大豆面积扩大到2.0亿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将达到2.26亿亩。

  未来10年,我国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优质粳稻和强筋、弱筋优质专用小麦产量稳定增加,玉米、大豆产量将分别达到3.24亿吨和3 507万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够完全确保,粮食自给率提高到88%左右,猪肉产量稳定在5 600万吨左右,奶类产量近5 40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7 100万吨。

  随着种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粮食品种有望实现一轮更新换代,设施条件保障不断强化,将建成高标准农田12亿亩左右,科技增产更加有力,展望期内预计粮食单产水平提高6.4%。

  稻米:未来10年稻谷生产总体将保持稳定态势,播种面积稳中略降,单产水平逐步提高,稻谷产量稳定在2.1亿吨以上。随着居民食物消费不断升级,稻谷消费呈稳中略降趋势,消费量总体仍将保持在约2.1亿吨;其中口粮消费继续下降,但占稻谷消费比重保持在69%以上,饲用消费将随着畜牧业发展及饲料成本价格变化呈先减后增趋势。稻谷供求关系总体处于宽松态势,大米进口主要是满足品种调剂需求。

  小麦:未来10年,小麦生产区域布局和品质结构将不断优化,播种面积将稳定在3.5亿亩左右,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产量稳步增长,2031年达到14 471万吨。随着玉米产量逐步增长,小麦与玉米比价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小麦饲料消费将回落至常年水平,但工业消费增长空间仍较大,小麦消费整体先降后增。中国仍将进口部分专用小麦用于品种调剂需求,但随着国内优质小麦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优质专用小麦进口需求将下降。

  玉米:未来10年,玉米播种面积先降后增,展望末期有望稳定在6.5亿亩(4 333.3万公顷);随着玉米种植模式不断优化、育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推广应用,单产水平稳步提升,预计年均增长1.7%;产量增长主要来自单产贡献,预计2031年玉米产量将达到32 393万吨,年均增长2.0%。由于玉米饲用消费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工业消费需求依然强劲,玉米消费量保持刚性增长,预计2031年玉米消费量为32 821万吨,年均增长1.5%。玉米供求关系将由偏紧逐步向基本平衡格局转变,进口量下降后趋于稳定,预计2031年进口量降至757万吨。

  肉类产量和消费持续增长,肉类产品自给率不断提高

  报告显示, 2022年产量和消费量增长,价格走势相对温和。2022年畜禽生产形势整体较好,肉类产量小幅增长,预计9 206万吨,比上年增长2.3%;消费稳中有增,预计9 779万吨,比上年增长0.5%;进口明显缩减,预计634万吨,比上年减少20.2%。市场供应相对充足,产品对外依存度进一步降低,市场整体运行相对平稳,全年肉类价格走势相对温和。长期来看,产量和消费量稳中有增,进口减少。

  未来10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加速,畜禽生产能力将逐步提高,产量将稳步增加至9 685万吨,但增速放缓,年均增长1.7%,生产结构逐步调整,猪肉占比趋降;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量将呈稳中有增态势,2031年将达到10 127万吨,年均增长1.4%,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牛肉、羊肉、禽肉消费量占比将提高;国内肉类产业增产扩能,肉类产品自给率不断提高,进口呈下降趋势,预计2031年进口量509万吨。在无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影响下,肉类价格波动幅度趋窄。

  猪肉:2022年猪肉产量预计为5 450万吨,增2.9%,出栏量为6.94亿头,增3.4%;猪肉进口量预计为250万吨左右,较上年下降32.3%;猪肉消费量和猪肉人均占有量将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分别为5 691万吨和40.30千克,均较上年增长0.6%;生猪和猪肉价格上半年低迷,下半年将会逐渐接近常态价格水平。

  未来10年,规模化水平、产业集中度提高和产业链完善以及调控政策优化提升了猪肉供给稳定性。中国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年均增速将分别达1.9%和2.1%,2031年预计分别达到6.99亿头和5 591万吨;消费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总体平稳,到2031年消费量和人均占有量预计将分别达到5 699万吨和40.19千克。国际贸易方面,国内供给平稳将带动猪肉进口需求逐步减少。预计在2023年生猪价格或将再次进入新一轮价格周期,但规模水平提升稳定猪价,波动幅度将会较上两轮周期显著下降,猪价将会窄幅波动。

  禽肉:2022年,由于快大型白羽肉鸡种鸡存栏处于历史高位,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鸭等产能压减基本到位,预计产量继续小幅增加到2 394万吨,比上年增长0.6%;随着生猪价格回落,禽肉消费替代空间持续压缩,消费量有所减少;预计进口量明显减少,出口量基本稳定;受饲料成本拉动和消费小幅下滑双重影响,价格基本稳定或小幅下降。

  未来10年,随着肉禽产业布局优化、一体化养殖比重增长和养殖技术提高,产量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逐步回落,年均增长1.2%,2031年将达到2 634万吨。大众禽肉消费观念日益成熟,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加工技术逐步提升,优质、特色差异化产品供给持续增加,禽肉消费继续增加,预计年均增长0.9%,2031年将达到2 639万吨;中国禽肉保持基本自给,进口禽肉产品主要集中为鸡翅和鸡爪等,进口量先降后稳,出口目的地增加,出口禽肉产品类型丰富,出口继续小幅增长,预计2031年进口量和出口量分别达到58万吨和53万吨;肉禽饲养人工、环保等成本长期趋增,饲料成本波动加剧,禽肉价格将震荡上行。

  牛羊肉:2021年,在粮改饲、牛羊政策性保险试点等利好政策带动下,产量持续增加,牛肉、羊肉产量分别为698万吨、514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3.7%、4.4%;消费稳步增长,分别为931万吨、555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5.3%和4.9%;进口继续增加,分别为233.28万吨、41.07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0.1%、12.5%;价格保持高位运行,集市平均价格分别为86.52元/千克、84.28元/千克,比上年分别上涨2.9%、4.6%。

  展望期内,随着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素质和生产水平稳步提升,专业化、规模化程度提高,产业发展持续向好。预计2022年,产量分别为710万吨、523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7%、1.8%;2031年,分别为772万吨、571万吨。在居民消费升级的带动下,消费保持增长但受老龄化和人口总量拐点来临的影响,中后期消费增速将逐步减缓。供给能力将逐步提升,加之消费增速趋缓,进口将保持稳定。

  农产品消费升级明显加快,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

  收入持续增长和畜牧业生产扩大带动居民消费升级明显,展望期内口粮需求呈下降趋势,饲料需求大于国内生产能力,玉米消费量年均增长1.5%;肉类、奶制品、蔬菜、水果、水产品消费量年均增长1.4%、4.1%、0.9%、1.97%和0.9%,其中,禽肉、牛肉、羊肉、禽蛋、奶制品、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将分别增加到18.61千克、7.45千克、4.35千克、25.52千克、63.20千克、44.60千克。

  农产品贸易继续保持活跃,进出口数量将发生显著变化。受耕地、水资源等刚性约束,粮食供求中长期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中国仍将是众多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但由于消费增速低于产量增长,大多数农产品进口呈明显下降趋势。大米、小麦进口仍以品种调剂为主,玉米进口将从近年的历史高位大幅下降,年均降幅6.5%,大豆进口年均降幅1.0%,粮食进口减少到1.26亿吨;猪肉进口减少到120万吨,展望期内下降50%以上,同期食用植物油进口下降20%左右。

  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进口依存度高的农产品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劳动力、物质投入等生产成本上涨是农产品价格的重要支撑,稻谷、小麦价格将小幅上涨,同时优质优价更加明显;玉米、大豆、棉花、食糖、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强,价格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肉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价格,受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总体趋涨,周期性因素和突发性事件仍是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

未来十年,河南高校除了郑大、河大,有哪些可能进入双一流行列?

未来十年,河南高校除了郑大、河大,有哪些可能进入双一流行列?

按照目前的情况和势头,未来十年,河南高校的发展,仍然不乐观,因为很多地方差距越来越大,核心在两点,一,人才短板。二,管理体制与办学思路。

郑大作为入选双一流高校的独苗,不能仅仅单纯地说是照顾,还有更多的是国家战略布局,郑州作为中心城市,必须至少有一所顶尖大学,在中国,行政之手的作用大家都了解。

除了郑大河大,要是非要再找两所有可能入选双一流的高校,我自己认为,有三所,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

现阶段来说,河南农业大学发展更加看好,一方面学校在重要奖项和农业实力强,另外,国家对河南的农业定位非常明确,这方面,河南农业大学机会更多,前景更好,毕竟,它也在省会,区位优势是河师大和河科大所不具备的。所以,未来来说,河农大还有一些机会。

第二,河师大,相信大家都比较意外,河南师范大学总体非常低调,在大家印象中,师范属于冷门,而对综合大学更加看好。其实不然,这两年开始,河南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一直在上涨。

有几个数据能支撑我把河师大作为有可能入选双一流的支撑,学科评估总体河南第三,博士点数量河南第三,esi论文数据之前河南第二,直到最近两年才被河大超过,对了还拿了111计划,这个项目虽然钱不多,但是对双一流有些很强的指导作用。

数据上来看,河南师范大学的化学是河南除郑大几个学科之外最强的,虽然河大的化学紧追,但是目前仍有一点优势。但是无奈,化学好的学校太多,想拿化学双一流学科,太难。

第三,河南科技大学,作为综合大学,未来更加看好,现阶段在实力恢复期间,未来可期。

目前来看,河南高校在下一阶段想要凭借实力突破,还是很困难,但是至少农大和师大还有一些机会,祝福河南高校吧。

欢迎关注我,带给你更多有价值的高校信息

标签: 农业机械部

未来城市化进程持续 粮食安全底线面临考验

未来城市化进程持续 粮食安全底线面临考验   编者按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我们邀请到农业科技专家谈谈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受人口快速增长、自然灾害频繁、资源环境退化及高度工业化、城市化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产量的增长幅度显著低于粮食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粮食贸易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使粮食安全再次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何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中,让有限的耕地带来最大收获?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等因素仍然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短板。如何摆脱“靠天吃饭”的无奈?毫无疑问,科技是最有力的武器。

  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总量从3亿吨先后跨越了4亿吨和5亿吨两个台阶,不仅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按照《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到2020年粮食消费需求将达到5725亿公斤,按照保持国内粮食自给率95%测算,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应达到约5450亿公斤,要增产近1000亿斤粮食,粮食单产要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10%左右。综观国内外农业发展历史进程和经验,日新月异和不断创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始终是粮食安全的希望和支撑。

  粮食安全面临诸多考验

  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及任务在不断拓展,不仅要保障粮食数量增长,而且必须向优质、安全、营养方向发展;不仅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而且要有效缓解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仅要提高粮食生产水平,而且要保障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始终是我国农业发展无法回避的硬约束,而资源浪费及利用效率不高与资源紧缺并存使矛盾不断加剧,未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仍将持续,保证18亿亩耕地面积及16亿亩粮食播种面积的“安全底线”面临重大考验。

  其次,传统粮食增产方式是以高投入、高产出为支撑的,不仅导致农作物生产成本高及效益低,而且造成生态系统污染,直接影响到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建高产、低耗粮食增产新模式任重道远。

  第三,气候变化导致农业自然灾害呈进一步加重的趋势,使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增加,近20年我国粮食受灾面积均占到粮食播种面积的30%以上,每年因灾损失的粮食在1000亿斤左右。

  面对如此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支撑我国粮食生产从低效益、高资源依存型向多高效益、高科技依存型转变,以不断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确保实现国家粮食长久安全。

  生物技术构筑安全体系

  随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基础科学和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等高技术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和融合,世界农业科技不断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生命科学前沿的快速发展,使农业生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研究日趋深入,正在形成以种质资源为基础、以基因为核心、以品种为载体的新型粮食安全研究开发体系。

  以分子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两大核心技术为支撑的作物现代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初步成型,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不仅可以实现优良农作物新品种的定向培育,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而且可以调控作物品质、产量与抗性等性状的协调改良,为突破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协调改良技术瓶颈,提供了有效途径;利用杂种优势技术,聚合优质、高产、抗病虫、水肥高效利用等性状新基因,培育超高产、品质优、能抵抗多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水稻、玉米、小麦等“超级作物”新品种也不断取得新进展。

  科学家们对于生物技术将会最终驱动作物产量水平不断提升充满了信心,被誉为“绿色革命之父”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布劳格(Borlaug)乐观地认为,科学突破特别是基因工程能够使作物产量水平已经很高的地区在未来35年增产50%。

  同时,新型节水农业技术、生物肥料创制技术、农业生物药物技术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灾害控制技术等为有效缓解资源环境问题,为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等提供技术支撑;农业信息技术、工厂化农业生产及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等正向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方向发展,在实现作业过程精确操作和节本增效的同时,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生产力水平。

  科技贡献率要再提高

  从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看,粮食作物良种优势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增产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份额只有5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潜力还很大。

  首先,需要快速提升我国生物种业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着力解决育种技术效率低、品种遗传基础狭窄、优质专用化程度低、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性为重点,攻克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结合的技术瓶颈,在突破作物品种产量潜力、专用目标性状改良、抗旱和水肥高效利用、创新抗病虫等综合性状改良上取得重大进展,培育综合多抗、抗性持久稳定、产量潜力大的育种材料和农作物新品种,在未来10年里粮食作物至少完成一次品种更新换代。

  其次,需要强化粮食作物高产高效栽培与农作制度创新,良种良法配套,有效缩减“产量差”,目前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大面积平均产量只有新品种区试产量的60-70%、区域高产水平的40-50%,通过技术优化集成和推广应用,缩小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的“产量差”是提升粮食总产更有效途径;从耕作制度改革看,不仅在调整优化种植模式和提高复种指数方面有潜力,而且在提高调整粮食作物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方面提高耕地周年单产有很大潜力。

  第三,需要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农业灾害的能力与技术水平,按照“生物抗灾、结构避灾、技术减灾、制度救灾”思路,在不断提高作物品种抗逆能力基础上,构建防灾、抗灾、减灾型耕作制度模式与配套高产稳产技术体系;有效提高重大生物灾害的监测预警技术水平,建立基于现代高新技术支撑的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第四,需要快速提高粮食作物生产的机械化、轻简化、标准化、精准化水平,实现粮食生产管理的全程机械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通过精准田间作业有效提高肥、水、药等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化学投入品减量使用和控制环境污染,协调集约高产与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未来将颠覆世界农机行业发展的5大新技术

未来将颠覆世界农机行业发展的5大新技术

去汉诺威看农机展看什么?都说外行是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么,专家和企业决策者该看什么呢?

农机君认为当然应该重点关注汉诺威农机展亮相的农机装备领域的新技术。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启发,“师夷长技以自强”。

本文作者王姣就职于德国农业协会(DLG)中国办公室。通过本文,她将带大家提前了解本届汉诺威农机展即将展出的5大农机装备领域的新技术。

标题:颠覆世界农机行业的5大新技术

汉诺威农机展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农机展览会。之所以受到全球农机行业人士的关注与重视,除了其强大的展览规模、高质量的参展商与农机行业全产业链的展示之外,还有每届展会亮相的新技术。

这些不断更新的新技术不仅帮助人类解决了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而且为全球农机发展指明了方向。

例如十年前在汉诺威农机展上亮相的拖拉机无级变速技术,在随后的10年时间内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是否掌握这项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家拖拉机企业技术能力强弱的指标之一了,而历届汉诺威农机展亮相的技术基本也都在3~10年内大量应用在了农机装备领域。

笔者将通过本文为大家介绍即将在Agritechnica 2015展会上展出的几项新技术,以期能对农机企业有所启发。

未来大拖拉机的标配:一键30秒快速调节轮胎气压

芬特作为全球知名的拖拉机生产商,2014年刚刚在德国展示了其生产的全球最大马力的标准拖拉机Fendt1050 Vario。这台功率达 367.5 kW(500 hp)的芬特拖拉机有一个很高级的功能,那就是通过一个按钮来实现轮胎压力的调节。

我们称作轮胎气压调节系统(VarioGrip Pro),而芬特的这一技术正是本届汉诺威农机展上一大亮点。

据了解,用户驾驶装配芬特轮胎气压调节系统的拖拉机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轮胎气压,在不同工况下设定不同的胎压。

比如在道路运输时,适当升高胎压,减小阻力,获得更大的速度和更好的节油性能;而在田间作业时适当降低胎压,以获得更大的牵引力,并减少对土壤的压实。

而且,芬特的这套胎压控制系统有别于以往的拖拉机胎压调节系统,以往的拖拉机胎压调节系统在道路行驶中为轮胎充气的速度非常慢。不仅如此,它还需要发动机在高速运转的状态下才能为压缩机提供必要的动力,而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拖拉机静止。

针对这一缺憾,芬特公司的VarioGripPro技术非常巧妙地在拖拉机轮胎中增加了一个高压轮胎,就好像一个“大轮胎”套着一个“小轮胎”(高压轮胎)。

这个内部“小轮胎”的功能相当于一个“蓄能器”,它能通过一个转接头快速地改变外层大轮胎的胎压。而相关的阀门和压力传感器以及信号控制都是通过轮轴内部的感应传输系统驱动的。

目前,随着国内大功率拖拉机的保有量逐渐上升,单个农民乃至国家对土壤的保护意识逐步增强,未来这项胎压自动控制系统很有可能成为国内大功率拖拉机的“标配”,因为毕竟该技术对于以往的拖拉机胎压调节系统而言,可以摒弃了额外的压缩机、压力箱以及控制线等繁重的部件,并且转换压力时无需改变发动机转速和行驶速度,在30秒钟内将胎压从0.8bar增至1.8bar。

测土配方不是梦:土壤管理系统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为了保证耕地不同区域的营养平衡和整体肥沃的地力,有条件的农场一般要在前一年收获后,对裸露的土壤进行大量取土样化验工作。然后当年秋整地或者第二年播种时按照测土配方施肥。目前,我国黑龙江省农垦地区的大部分农场都在使用这种测土配方的形式来实现“亚精准施肥”。

那么,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土壤管理系统,使该系统可以连续、准确地采集土壤总各元素含量的信息,继而将信息用于施肥环节的依照呢?本届汉诺威展会的另一项新技术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一技术就是约翰迪尔的“施肥控制系统”,该系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可以帮助农民将施肥区域进行精确实施与记录的系统,它不仅能够测量出土壤中氮、磷等元素的含量,还能测量出土壤中需要补充施加的化肥含量。

据了解,该系统是一种用户友好型的优化施肥管理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对土地收获历史进行全面的记录,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施肥,从而提高施肥效率,达到农作物的肥料供给平衡,减少过度施肥和肥力不足的问题,以帮助农户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目的。

绿色植保自动化软件问世

在农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植保是必不可少的。出于保护土壤和农作物,农民在施肥之前都需要经过分析与研究,他们需要考虑不同化学药剂对于某种虫害或杂草的杀伤力,使用何种化学药剂对作物和土壤影响小,甚至还要考虑当地法律对于农作物中化学元素含量的要求。

这诸多的因素使得施肥过程并不容易,用户可能会喷洒错误种类的农药或杀虫剂,或者喷洒在非目标区域,这样一来,不但病害得不到及时救治,还会产生了不必要的药害或农药超标等情况。

本届Agritechnica展会上您将会看到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由巴斯夫和约翰迪尔共同研发的一款将作物保护与化学联系起来的应用软件。

该软件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系统,帮助用户有针对性的精确使用农药。该系统能在喷洒肥料方面帮助操作者作出分析、提出指导意见,并自动记入缓冲区域。

不仅如此,它还会生成完整的文件。数据传输格式为通用的ISO-XML格式文件,这种格式的文件允许其他程序在此系统中进一步应用。这意味着将来就有可能将来自不同合作者的解决方案综合在一起,协助用户进行分析并做出决策。

这是第一个为用户提供快速、高效的农作物植保解决方案的系统。

生产草料颗粒的技术日趋成熟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这一技术来自于德国知名畜牧机械生产商科罗尼。科罗尼Premos5000是首款移动式颗粒收获机,可以生产直径为16mm的球形颗粒,而无需预先粉碎。

用这款收获机收获的作为秸秆或动物饲料制成的颗粒可以用作燃料、寝具、饲料和动物玩具。非常适宜我国当前秸秆处理难的现状。

据了解,这款移动式颗粒收获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宽度2.35m的拾禾器将地面的作物秸秆或饲料运到下一道工序。

接着,转子的饲料平铺在传送带上,然后饲料进入到直径为800mm的两个压榨辊中间。压榨辊具有排孔和牙齿,并推动材料进入2 000 bar的压力下。在此过程中,材料被成形为丸粒,直径为16毫米,就好像中药丸大小。后方储存器的容量是9 立方米,或5吨。

保持刀片锋利和快速对刃的秘诀

在收割的农忙季节,要保持青贮收获机切碎滚筒上的刀片锋利并适当调整对刃都是至关重要的。

约翰迪尔公司最新技术Procut系统将在本届汉诺威农机展上亮相,该系统能控制刀片以及对刃之间的间距。该系统不是通过振动感应器来测量间距的,而是通过两个特殊的感应器利用归纳法来控制的。此外,它还能自动测量所有刀刃的锋利程度。

据了解,该系统可以测量并显示出调整对刃以及磨刀的最佳时间,不仅如此,系统还可以推荐所需要砂轮的数量。当所有配件处于最佳状态时,磨刀所用的燃料损耗就会降到最低,用在刀刃和砂轮上的成本自然也会下降。

后记:

以上5项新技术对于提升全球农业与环境的友好、绿色无污染的农业模式、高效便捷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等方面均有裨益,它们也代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前沿的农业机械设备。

所以这5项技术也获得了Agritechnica技术创新金奖的这个全球农机最高奖项的殊荣。笔者也希望通过这五项新技术的简单介绍,能够将本届Agritechnica展会的更多的有益信息传递给大家。

但本文所列几项新技术对于德国汉诺威农机展来说毕竟还是“管中窥豹”,更多的精彩让我们共同期待2015年汉诺威农机展,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Agritechnica2015创新银奖技术。

标签:技术   粮食   万吨   产量   未来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7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