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归仓 平谷区小麦交上丰收答卷(粮食总产“八连增”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粮食归仓 平谷区小麦交上丰收答卷(粮食总产“八连增”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粮食归仓 平谷区小麦交上丰收答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粮食总产“八连增”夯实经济发展基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粮食归仓 平谷区小麦交上丰收答卷

2、粮食总产“八连增”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3、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增加 农业生产总体基本稳定

4、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见实效

粮食归仓 平谷区小麦交上丰收答卷

粮食归仓 平谷区小麦交上丰收答卷

  近日从平谷区农业农村局获悉,全区小麦已完成收获,根据技术人员对全区重点小麦地块的理论测产,平均亩产达410.7公斤,较上年亩产增长16%,实现了小麦丰收。 ?

  峪口镇种粮大户柴振旺高兴地说:“本来去年秋季气候不好,我承包的耕地冬小麦播种较晚,多亏区农业农村局给予技术指导,亩产竟然达到596.2公斤,迎来一个丰收年!”?

  夏粮丰收来之不易,受去年罕见秋汛影响,全区冬小麦晚播面积1.3万亩、过晚播0.6万亩,苗情复杂程度多年少有,夺取夏粮丰收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稳住粮食生产基本盘,平谷区战秋汛、促弱苗、防虫害……环环紧扣抓好夏粮生产和春耕备耕,通过整合政策、抢抓农时、精准服务、提升地力等多项措施,赢得了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的主动权。?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平谷区投入财政资金400万元,第一时间出台小麦稳产保供补贴,支持小麦抢种、促弱转壮,落实市级小麦一次性补贴、小麦“一喷三防”,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第一时间发放到位。政策覆盖全、支持力度大,一项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入田间,“托”牢了农民种麦积极性,政策稳,稳住了夏粮种植面积。?

  小麦晚播一个月,技术人员抓住弱苗转壮、返青、拔节灌浆、麦穗转黄关键期,逐乡镇逐地块开展调查,全程下田指导,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对不同播期、不同苗情的地块进行分类施策指导,推广落实多项技术,如小麦优良品种种植技术、小麦规范化整地播种技术、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因墒春季管理技术、小麦喷灌技术等,做到“一苗情一方案”,让科学管理措施及时到田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270余次,针对小麦管理发布技术管理意见9期。为有效应对病虫害,平谷区对全区2万余亩小麦全部开展“一喷三防”,同时全面监测病虫害动态变化,实现“虫口夺粮”。?

  在小麦收获期前,平谷对辖区内所有小麦收割机具、机手进行了检查与培训。因小麦收割工作外埠机具占比较大,在正式进入收获期后,组织技术力量开展现场指导和监测,全区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为0.97%,远低于2%的质量标准,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机械化收获损失。?

  “夏粮丰则全年稳。农机整地、技术指导、统防统治,让这茬麦子丰收了。打赢夏粮丰收这一仗,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粮食总产“八连增”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粮食总产“八连增”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今年一亩小麦收个千把斤没问题,又是一个丰收年。”49岁的山东郯城农民王善成今年种了400多亩小麦,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说这话时,老王黝黑的脸庞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眼下我国不少小麦主产区机收工作已接近尾声,农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当中。今年山东的5400多万亩小麦有望再夺丰收。除了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其他小麦主产区今年也有望丰收增产。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今年夏粮面积增加、单产提高,全国夏粮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冬小麦有望实现连续9年增产。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不仅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八连增”,而且首次站上了1.1万亿斤的新台阶。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从2004年恢复增产以来,8年累计增产2810亿斤,年均增产350亿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之一;8年单产提高55.6公斤,年均提高7公斤,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产提高最快的时期之一。

  更令人欣喜的是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四个首次”——首次迈上1.1万亿斤的新台阶,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0斤的新水平。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八连增”对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连年丰收使供需相对平衡,老百姓心里有了底。

  从2004年起,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三农”工作,更加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恢复发展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中央连续8年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从2004年的2626亿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万亿元左右,年均递增21%。其中粮食始终是这些强农惠农政策的重中之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四补贴”资金由2004年的145亿元扩大到2011年的1406亿元,全国平均每亩种粮补贴由不到10元增加到80多元。

  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还决定从新粮上市起适当提高主产区2012年生产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此外,为改善和增强产粮大县财力状况,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中央财政继续增加了对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安排资金277.65亿元。

  为了鼓励地方抓粮积极性,2005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对产粮大县进行奖励补助,资金由最初的5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11亿元,累计安排奖励951亿元,1000多个产粮大县纳入奖励范围。此外,中央财政从2009年开始,还逐步取消了粮食风险基金的主产区地方配套,目前粮食主产区277亿元粮食风险基金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

  强化科技支撑是又一大稳粮“法宝”。近几年国家构建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探索了高产创建这一大面积集成推广实用技术的新途径,启动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有新的提高。

  我国粮食“八连增”打破了延续多年的粮食三年一减的不稳定周期,粮食安全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2004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先后启动实施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新增千亿斤粮食能力建设、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等一批新的改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的重点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粮食主产省区及非主产省区商品粮集中产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为加速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夯实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增加 农业生产总体基本稳定

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增加 农业生产总体基本稳定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消息,我国农业生产总体基本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增加。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94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7万公顷。目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2.9%,比冬前提高3.9个百分点。

  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增加,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这对于我国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可以说,一季度的农业生产取得了开门红。在去冬今春气候异常,全国农业生产形势并不乐观的条件下,这个好成绩的取得的确来之不易。

  好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政策好。尽管我国经济率先回暖向好,但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任务还非常繁重。今年在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的形势下,农业这一基础支撑决不能出问题。因此,去年末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三个确保”:确保今年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形势不逆转。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在中央“重农抓粮”战略思想指引下,今年国家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一系列重大举措相继出台————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国家已经提前公布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并分两次提前预拨1047亿元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资金。此外,国家还将安排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对因低温冻害造成的冬小麦弱苗追施拔节肥给予补贴。

  这些稳粮增收的好政策向全社会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但实现粮食丰收不仅要靠“政策好”,还需要“人努力”。今年立春早,加之北方地区低温多年少有,西南地区旱情百年少见,从春节开始,各地各部门就积极行动起来。强化春季田间管理,科学运筹肥水,落实抗低温技术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和分蘖成穗。这些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国冬小麦苗情普遍好转,基本实现促弱转壮。

  今年粮食能否再获丰收,防治病虫害也是重要一环。各地各部门重点强化小麦病虫害防治,同时搞好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因地制宜地强化春耕春播春种工作,抢时间、争进度、保质量。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农业部将继续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增加效益、提升能力”的思路,抓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当前,北方春播已经开始,南方春播正加快推进,春耕生产热潮正在各地迅速掀起。

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见实效

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见实效

  我国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已经走过4个年头。2014年,国家取消大豆、棉花临储政策,为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探路。2015年,取消油菜籽临储政策,继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实行玉米临储政策,不再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调低玉米临储价格,为市场调节留出合理空间。2016年,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在东北三省实行“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的新机制,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在玉米收储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18年,国家继续保留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全面下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从政策性收储为主向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收购为主转变。据了解,今年小麦、稻谷市场化收购比重增加,其中,小麦市场化收购比重超过九成,比上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

  “粮食收储走向市场化是必然的。”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家仓容量达50万吨的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柏乡粮库多年来一直从事粮食市场化经营,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粮食市场化收购的主力军之一。

  我国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活跃了市场,盘活了产业。东北玉米销售顺畅,甚至一度出现抢购玉米的现象,玉米产业被全面激活。黑龙江近3年来新增玉米深加工产能131亿斤,预计到今年末,累计可达到400亿斤,有力地促进了玉米就地转化能力,极大地缓解了困扰黑龙江多年的玉米收储难题。

  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推动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靠“卖得好”倒逼带动“种得更好”,促进了优质优价粮食收储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位于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的五星面业有限公司是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董事长杨新良告诉记者,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公司今年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效益更好的专用粉。公司还加大了优质小麦采购量,未来还计划建立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发展订单农业。

  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以来,粮食价格总体呈现走低态势,很多农民种粮收益不如以前。在稳步推进改革的同时,应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据了解,国家今年继续在东北地区发放玉米生产者补贴和大豆生产者补贴,一些主产区还出台了地方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粮食价格下跌给农民造成的损失。此外,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收益。

标签:粮食   小麦   补贴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