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机化协会组织购机补贴培训(安徽农机化技术推广谱写新篇章)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安徽农机化协会组织购机补贴培训(安徽农机化技术推广谱写新篇章),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安徽农机化协会组织购机补贴培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安徽农机化技术推广谱写新篇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安徽农机化协会组织购机补贴培训

2、安徽农机化技术推广谱写新篇章

安徽农机化协会组织购机补贴培训

安徽农机化协会组织购机补贴培训

为认真落实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有关2019年度农机购置补贴的文件精神,安徽省农机化协会应广大会员单位以及农机生产企业的要求,于5月19日在合肥举办2019年度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第一次企业自主投档工作培训班。

培训对象主要是各有关农机生产企业自主投档人员。培训班邀请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农机装备处购机补贴、省农机试验鉴定站等相关专家为学员授课。

授课内容:一是《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监管强化纪律约束的通知》(农办机〔2019〕6号)文件解读及廉政风险防控建设。

二是《安徽省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2019年调整版)和《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安徽省财政厅 中国民用航空安徽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引导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皖农机计财〔2017〕180号)解读,补贴机具资质解读等。

三是”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自主投档平台”实操培训。

培训结束后,针对第一次企业投档作了现场答疑。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协会切实解决了企业投档中的难题和不解,享受到了会员的实惠。安徽省农机协会表示,将会进一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政府做好参谋,为企业做好服务。

安徽农机化技术推广谱写新篇章

安徽农机化技术推广谱写新篇章

近年来,安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坚持依法推广、科学推广、高效推广、绿色推广,以推广机构公益化、推广主体多元化、推广领域全面化、推广重点全程化、推广方式集成化、推广服务多样化为基本要求,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和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在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咨询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项目管理、政策实施等方面为主管部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取得的成绩

1. 凝心聚力促两全

安徽省以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为抓手,以发展全程机械化装备为支撑,聚焦主要农作物、重点产区、关键环节,加快补齐短板、集成模式、提升质量,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技术引领,不断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经济作物全面机械化发展。

一方面,农机装备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2018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6543万kW,居全国第4位,较2017年增长3.6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9.0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全程推进步伐逐渐加快,全面机械化进程有序推进。目前,已有蒙城、埇桥区、涡阳县、谯城区、利辛县等17个市(县、区)被认定为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同时围绕茶产业品牌建设和丘陵山区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环节,不断加强推广应用茶园建设、茶树修剪和茶叶机械化、生产等绿色环保机械化技术,示范清洗清选、分级分拣、贮藏保鲜、干燥(脱水)、剥壳(去皮)、包装运输等机械化技术及装备,推广范围从产前、产中延伸到产后,不断拓宽推广领域及范围。

2. 全神贯注做示范

以环境友好绿色环保机械化技术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推广示范活动。

首先是示范活动体量大,示范辐射范围广。3年来,覆盖全省70多个市县区级推广站、100多家生产企业、300多家经销商、1000多名农机合作社和农民代表,以及10多个院校、协会学会、产业体系,累计完成各类现场示范活动近千场次,涉及平原、丘陵、山区、水田、旱地等不同地形地貌,集成展示了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油菜等机械化生产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加快了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其次是活动围绕中心工作,突出政策导向。围绕粮食作物生产的节本增效,召开油稻连作生产全程机械化演示推进会、旱地植保机械化技术现场演示会等,推进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补短板。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承办玉米、小麦、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促进绿色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围绕农业质量年,举办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会暨安徽省首届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承办油菜毯状苗机械化高效移栽技术集成示范活动。

3. 聚精会神抓项目

安徽省承担了部级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服务支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部级关键技术试验验证等重大农机化项目,探索了主要农作物生产薄弱环节解决方案,总结形成了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在科技攻关项目方面,省农机推广总站先后承担国家以及部、省级农机化项目50余项,重点围绕8大主要农作物和6个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示范试点囊括了50多个市县区。2018年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参与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项目两项。

在示范推广项目方面,自2014年部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以来,全省先后共有22个市县(区)承担了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工作。2018年又在无为、当涂、含山3县开展油菜毯状苗高效移栽机械化重大引领性技术示范。

在自列试验项目方面,3年来共列农机化技术试验项目7项,在皖北地区开展了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大豆机械化种植、玉米籽粒收获以及小麦赤霉病防治等技术试验;在江淮和皖南地区,开展了水稻种植、侧深施肥、棉花机直播等技术试验。

4. 瞄准体系育人才

以“两户一社一场”为重点,加强技术培训模式创新,从课堂走出来,到田间地头,到社场企业,实地观察学习,培养符合要求的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围绕主推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拓展培训内容,从农机到农艺,从单环节到生产全过程,从适用技术到机具的维护保养、生产经营知识等,理论联系实际,且更加注意与生产实际的衔接,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兼顾,更加注意农艺知识的吸取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壮大农机推广体系力量。2017年全省培训了农机技术人员41348人次,农机操作人员277581人次。

5. 调研统领促交流

3年来,省总站牵头开展调研交流活动12次。围绕全程发展,进行土豆花生机械化技术学习交流,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调研;围绕试验示范,引进秸秆防缠绕免耕机械化种植技术及装备机具,开展农机化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情况调查。

围绕体系创建,调查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开展全省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统计调查工作;围绕关键环节,考察水稻种植机械生产厂家,开展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关键环节的调研。

6. 合力宣传强阵地

充分利用国家级的“一刊一网一号”实现地方农机推广工作形象的宣传,强化安徽农机推广品牌建设。2018年,累计推送50条重要信息,发表技术文章数十篇。

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网站“安徽农机推广网”建设,2018年整合资源创建了“安徽农机化信息网”,进一步强化了农机推广阵地的建设。2018年累计发布700余条省内动态信息。

7. 培育主体筑基石

大力培育扶持农机合作社,并依托这些新型的农机经营主体,全方位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发挥服务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统计数据显示,新增部级示范社17家、省级示范社88家,总数分别达到82家和526家,全省农机合作社发展到4277家,农机化经营服务总收入近600亿元。

充分发挥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户为主要工作平台,以基地和项目为载体,建立政产学研推一体化的新型农机推广模式,构建一主多元的推广新体系。

8. 补短强弱促融合

逐渐厘清农机农艺农信3者之间的关系,提升机艺信融合的深度、高度和广度,不断加强机艺信融合的联通、贯通和融通,以坚持全行业覆盖推进与全程服务拓展融合、农机服务主体与农业生产主体融合、农机生产与应用主体融合、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融合、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为核心,在推广工作中做出了成绩。

首先是加强与农业各部门的沟通联系,以玉米、水稻、油菜等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研究为重点,从作物品种、种植模式等方面入手提出机械化生产方案。

其次是联合组织开展理论研讨、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多项活动,探索机艺信融合的技术体系和工作机制。

最后是搭建机艺信融合的新平台。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全省建设大中小型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112个,2018年计划新建300个。

需要解决的难题

实现农机技术推广创新、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是助推农机化转型升级、适应新发展要求的关键之举。只有农机推广工作有效落实,才能确保现代的、高效的、科技的农业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才能保障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才能促进农业向低耗、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1. 补齐“推广工作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大”的短板

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平原地区与丘陵山区发展的不平衡,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与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不平衡,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与薄弱环节机械化滞后的不平衡。差异大指的是在平原地区机械化程度和丘陵山区机械化程度的差异;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进程和经济作物全面机械化发展的差异;耕、种、收机械化技术发展和灌溉、植保、烘干水平发展的差异。

2. 破除“创新动力不够足,推广方式方法老化”的烦恼

突出问题是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农机技术融合度不高。其次是缺乏充分的调研,与农机院校、农机科研机构、农机生产企业的沟通和联系较少,不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农机科技发展的前沿信息,存在农机推广落后于市场、落后于生产实际应用。再者是农机推广服务对象有待拓展,没有系统梳理出当地农机化先进技术的主要承载者和使用者,以至于有些技术推广活动无的放矢,推广的有效性、高效性打了折扣。

3. 迈过“推广体系不健全,开展工作困难多”的难坎

人员年龄结构失衡、专技人员比例不高、人才匮乏、后继乏力、知识老化更新不足、技术提升跟不上农机化发展变化的需要等问题依然存在。更严重的是体系不健全,部分县区乡镇农机站并入农业综合站,配备人员不足,遗留问题难处理。市、县、乡、村户农机推广网络没有形成,农机推广工作出现真空和断层。

4. 攻克“技术集成不够强,试验验证主动性欠缺”的难题

对于已经形成的稻麦、麦玉、麦豆、稻油等轮作的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随着装备及技术的更新,急需优化;对于马铃薯、花生、大豆等作物,还没有科学适宜的技术路线和成熟配套的技术装备方案,急需完备;对于植保、烘干、秸秆还田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还处在不断探索过程,急需补齐。

此外,关键技术的试验验证还比较欠缺,任务工作较多,自选动作较少,积极性待提高,而且验证技术工作方式方法单一,“拿来主义”盛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步伐,亟待提高和改善。

发展思路

1. 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

一是明确服务对象(新型职业农民)及需求,充分尊重职业农民的生产自主性,集中力量对当地农业机械化生产进行一次大调研,了解实际生产经营者的结构构成,准确了解农业生产的个性化需求。

二是注重服务技术的内容集成性,集成技术要最大限度体现现代科技成果,不仅包括单环节和关键环节的技术,更应包括全程全面的集成技术,既要有农机化技术,也要有农业生产经营。同时结合地方农业生产要素资源,汇总收集资源信息,及时总结凝练一批能够指导实际生产的接地气的农机化关键环节技术以及集成技术模式,开展针对性服务。

三是保证推广的农机技术和装备有利于改进品质,确保产品及技术的质量安全,同时具有提高效率、生态环保的有点,确保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广,及时推送新机具新技术信息,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通道;利用“互联网+”的数据优势开展推广,完善新技术新机具数据库,以机手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网络为工具,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利用“互联网+”的互动优势开展推广,建立资讯沟通通道,专家、学者、农机推广人员和农民及时对接,让推广工作更及时、更精准。

五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把握重点农时、紧扣生产急需、围绕区域热点举办有影响力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活动。

2. 创新工作机制

在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教育上有突破。重视管理人才培养,培养一支懂政策、会管理、专业通的复合型农机管理人才队伍;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培养一支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化科技人オ队伍;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培养一支懂技术、会操作的农机实用人才队伍。

在推广体系搭建和经营主体上有进步。发挥推广的先导引领、桥梁纽带作用,借助农机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力量,不断增强推广工作合力。同时注重总结推广基层的创新经验,发挥好典型引路作用,提炼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机制创新典型,逐步形成以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科技示范户为主力的推广方式,促进加快形成机制顺畅、工作高效的“一主多元”新型农机推广体系。

有条件的地方,注重多渠道建立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通过项目资金整合、优化配置集中有限资源,逐步建设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的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打造农机化试验示范新高地。

在试验示范验证和工作方式上有改进。按照“谁推广、谁验证”的原则,认真做好技术推广前的试验证明工作。在试验示范方案设计、数据调查统计方法的科学性方面下工夫,突出试验示范对技术装备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的验证支撑。

在形成标准化作业规范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试验验证结果的客观性、代表性和正确性,提高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的公信力,提高推广工作的成效。

转变工作方式,以“点线面体”四维度开拓农机推广系统工程新思维。“点”即储备的农机装备和技术点的试验;“线”即先进的农机装备和技术线的示范;“面”即适用的农机装备和技术面的推广;“体”即农机推广服务主体的培育。

3. 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谋划好推广项目,发挥好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创新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机制,推进品种、栽培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做大做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机械化技术推广。

一是在推广项目实施上下功夫。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规范项目实施,杜绝项目管理的随意性,强化项目实施的严肃性,切实高度重视项目实施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农机化项目实施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做好部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及与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合作的“十三五”粮丰工程项目实施。

二是在夯实基础补齐短板上做文章。明确全程机械化提质增效的两个主攻方向:

一要夯实传统耕种收的基础,引导技术革新和技术的进步,做好土壤深松和土壤深翻的技术储备、先进播种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不同区域适用收获机械的引进互补的工作;

二要突破灌溉、植保、烘干等短板的推广“瓶颈“,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为服务宣传重点,给他们当好参谋,做好引路人,在县际、市际、省际开展相互的参观学习活动,开阔推广的视野。

三是在农机农艺农信融合上出成绩。首先从完善机制入手,加强沟通。改变“隔行如隔山”的局面,把制度创新作为推动农机农艺农信融合的根本动力,突破部门分割,建立更有效的制度体系,实现农机农艺农信的变革、融合和持续发展。

其次以粮油作物机械化为重点,加快突破。集中精力,率先解决好小麦、水稻、玉米、油菜关键环节的农机农艺农信融合问题。再以规范化生产为支撑,统一标准。把完善相关标准作为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工作成效和技术成果考核的必备项目、量化指标和评价内容。最后以农机农艺农信融合示范应用平台为基础,加快布局。加快推进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农资产品展示展销、农机作业信息发布、农机维修保养存放、农机人员培训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

四是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机械化技术推广上显成效。针对346.7万hm2(52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以沿淮单季稻和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优势区的蚌埠、阜阳等市为重点,划定水稻生产功能区186.7万hm2(2800万亩),重点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及其他种植机械化技术、水田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烘干机械化技术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以淮北地区旱茬麦和沿淮、江淮稻茬麦优势区的阜阳、宿州等市为重点,划定小麦生产功能区233.3万hm2(3500万亩),重点推广小麦全程机械化技术,巩固小麦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以淮北和沿淮夏玉米优势区的阜阳、宿州等市为重点,划定玉米生产功能区60万hm2(900万亩),重点推广玉米免耕种植及籽粒收获和果穗烘干机械化技术。

针对126.7万hm2(19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大豆生产保护区73.3万hm2(1100万亩),重点推广大豆种植机械化技术;划定棉花生产保护区6.7万hm2(100万亩),重点推广棉花移栽机械化和收获机械化技术;划定油菜籽生产保护区46.7hm2(700万亩),重点推广油菜毯状苗育苗和移栽机械化技术。

标签:农机   技术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