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马铃薯主粮化,农业部两年内开了至少五场推进会(为产业扶贫注入科技动力)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为了马铃薯主粮化,农业部两年内开了至少五场推进会(为产业扶贫注入科技动力),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为了马铃薯主粮化,农业部两年内开了至少五场推进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产业扶贫注入科技动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为了马铃薯主粮化,农业部两年内开了至少五场推进会

2、为产业扶贫注入科技动力

3、为亿万农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马铃薯主粮化,农业部两年内开了至少五场推进会

为了马铃薯主粮化,农业部两年内开了至少五场推进会

马铃薯在增加粮食供应的同时,其主食化产品更能满足消费者多样性消费需求。东方IC资料

截至目前,中国马铃薯主食加工企业已超过200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

6月17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马铃薯主食开发工作座谈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就3年来马铃薯主食开发工作作了介绍。据余欣荣介绍,农业部马铃薯主食开发工作实施3年来,已开发出6大系列、100多种产品,马铃薯粉配比由30%提高到50%以上,类型多样、营养健康。

这是两年内农业部召开的第五场马铃薯主粮化相关推进会议。

自2015年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农业部多次到科研单位调研马铃薯主粮化工作进展,并召开了多个层级的座谈会。2015年1月6日,农业部网站消息称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2015年3月,农业部组织中国农科院等方面专家,召开座谈会和推进落实会,研究编制《全国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规划》框架内容。同年7月初,农业部召开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试点项目推进落实会议,把河北、内蒙古、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区)纳入试点。

2016年2月23日,农业部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并解读《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再度将推进马铃薯“主粮化”作为工作重点。

马铃薯主食产品研发加快得益于加工工艺不断改进,余欣荣说,马铃薯主食开发的关键技术瓶颈取得新突破,优化工艺参数、确定最佳全粉配方、改进核心加工装备,为马铃薯主食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马铃薯主食加工产能提升的同时,马铃薯主食的市场也不断延伸,目前北京每天有600多家超市销售马铃薯馒头、面条等主食产品。就在6月初,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和北京市一家食品公司产学研合作开发的第二代马铃薯馒头类主食正式上市,第二代马铃薯馒头马铃薯粉占比由第一代的30%提高至55%。

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2015年,农业部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主食食品,使马铃薯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的第四大主粮。

实际上,自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二连增”,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中国的粮食安全已不仅限于数量,而是向质量转变。马铃薯在增加粮食供应的同时,其主食化产品更能满足消费者多样性消费需求。

据媒体报道,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谢开云称,今后20年马铃薯贡献5000万吨粮食,这一增长在技术上是可行,但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增加人们对马铃薯的消费。

马铃薯主食开发也存在现实的困难。余欣荣指出,马铃薯主食开发是一项创新性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加工、消费等多个环节,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主食加工专用品种少、产品质量检测标准缺、主食加工原料成本较高、政策支持力度仍然偏弱等困难和问题。

余欣荣表示,农业部要强化行政推动、注重市场拉动、加大政策促动,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加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研发适应市场的产品,不断拓展产品市场,有力有序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

今后农业部将通过以下工作推动马铃薯主食开发:一是多做协调工作,争取政策扶持。细化实施方案,加大资金支持,明确试点任务,搞好指导服务,为马铃薯主食开发提供保障。二是加强协作攻关,攻克技术瓶颈。加快选育加工专用品种,改进主食产品及工艺,建立完善标准体系,以科技创新带动马铃薯主食开发。三是推进产业开发,拓展产品市场。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品牌化创建,促进产销衔接,以马铃薯主食开发带动全产业链升级。四是搞好科普宣传,培育消费群体。广泛宣传马铃薯营养价值,积极倡导健康消费理念,打造小康社会主食文化。

为产业扶贫注入科技动力

为产业扶贫注入科技动力

?  本网讯? 2018年,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在河北阜平的精准扶贫项目——“阜平硒鸽产业富民示范项目”实施投产。鸽产业精准扶贫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开展“科技联盟+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每年向1.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1470万元。

  放眼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贫困户增收致富,产业做大做强的背后,科技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组织全国农业科教系统12万科研教学人员、54万农技人员,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全国832个贫困县组建了4100多个产业扶贫专家组,全面实施特聘农技员全覆盖和贫困村农技服务全覆盖,增强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质量效益、贫困群众致富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尽锐出战,专家帮扶激活产业发展新动力

  甘肃省威宁县农民通过种植马铃薯人均收入增加1690元,马铃薯已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金蛋蛋”,贫困群众为这个被晒得黝黑马铃薯女专家金黎平竖起了大拇指。马铃薯主要种植在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农作物。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带领体系长期致力于马铃薯科技扶贫,将马铃薯产业发展为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

  治病找病根,扶贫要找“贫根”。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良种缺乏、品质不优、缺少适用性技术、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农业农村部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组织全国农业科研力量,找准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存在的科技瓶颈问题,全力提高产业扶贫实效。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位于四川西南部大凉山腹地,全县295个村(社)有贫困村27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9.7万人。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提出“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用、助推农家富、带动产业兴”的扶贫思路,助力将苦荞发展为当地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体系试验站通过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美姑种植的优良品种,建立州、县、乡三级良繁体系,良种覆盖率显著提高,改变过去撒播、不施肥、盲目施农药的粗放种植模式,推广以小窝点播为核心的绿色栽培技术,带动全县10万亩春荞单产由原来的亩产10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目前,苦荞产业已成为美姑农业支柱产业,春秋两季年种植面积18万亩,总产2.7万吨,产值1亿元,一座座彝家村寨结出了科技扶贫的硕果。全方位引导农民增产增收,让美姑县贫困农民感受到体系浓浓的扶贫情,难怪彝族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瓦吉瓦”(了不起)!

  “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薄弱环节和发展需要,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摸清“三区三州”贫困县产业实际,选配管用农业科技专家,组建了544个产业扶贫科技服务团和技术专家组,实现“三区三州” 165个贫困县专家技术指导全覆盖。专家们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自然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符合当地产业资源环境的高效绿色种养模式和生产标准,开发简单有效适用的“技术成果包”、“产品成果包”、“装备成果包”。

  精准服务,“手把手”教会贫困群众致富技术

  安徽省霍山县特产的寿霍黑猪生产历史悠久,是优良地方品种之一,受到市场追捧,不少贫困户看到养黑猪有赚头,但怕养不好,不懂防疫、饲料、母猪护理等知识,更缺乏市场观念等,想养不敢养。“李站长来从猪圈设计开始,手把手教我。”养殖户周佩传口中的李站长就是漫水河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李炳武。“从猪圈改造、后备母猪选种到饲养技术防疫治病,一年就到我家有十几次,还教会了我防疫注射、前腔静脉抽血测抗体技术、选种。”

  贫困地区农业产业要持续发展,离不开持续有效的技术指导服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重要科技服务力量,2016-2018年国家累计投入16.4亿元支持全国贫困县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实现了贫困村农技服务全覆盖。广大农技人员风里来、雨里去,热心指导、精心服务,为近年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支沉得下、用得上、盯得住、帮得实的农技服务“铁军”。

  为强化边区、山区和革命老区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服务供给,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在贫困地区实施了特聘农技员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从农业科研教学人员、乡土专家等中选聘了3000多名业务技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作为特聘农技员。特聘农技员都是当地的“土专家”“田秀才”,他们的指导针对性强、带动作用明显,深受地方政府和贫困户的欢迎和认可。

  陕西省延川县贾家坪镇刘家河村贫困户李水生,从2017年开始大棚果蔬种植,虽然只有一亩地一个棚,但今年春茬的西瓜和甜瓜收入了3万元。李水生说,还想再种一茬西红柿,预计还能再收入8000元,脱贫致富大有希望。李水生以前没种过蔬菜,更不懂蔬菜种植技术,延川县特聘农技员张海峡解决了他的问题。

  58岁的张海峡退休前在延安市宝塔区蔬菜局工作,成为延川县特聘农技员后,他常年在贾家坪镇驻点。在很多贫困户眼中,张海峡不仅是农技员,更是“活财神”。人工授粉有何技巧,移栽如何讲求深浅,看似简单的技术却非常实用,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品质提升产量增加,经过张海峡的指导,贾家坪镇贫困户试种甜瓜都获得了丰收。李水生说:“我们农民就喜欢像张老师这样的土专家,越土越管用,真能帮我们脱贫致富。”

  授人以渔,切实提升贫困户“造血”能力

  培育有致富能力的农民是解决贫困的长久之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木纳尔村的艾合提热木.艾买尔正是教育培训的受益者。她积极参加地、县两级举办的农民教育培训班,认真学习温室蔬菜种植技术,把科学技术灵活运用在实际操作中,短短几年时间,她就成为了当地科技致富的能手。在她的带动下,全乡掀起了蔬菜种植的高潮,带动更多的贫苦户走致富之路。

  农业农村部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民教育培训支持力度,2017年来,农民教育培训围绕产业扶贫,累计投入近17亿元,面向扶贫带头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围绕当地主导特色产业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已在720个国贫县和331个省贫县培养产业扶贫带头人48.4万人。

  各级部门把培训课堂办在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现场,在看中学、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对不能离开家庭生产生活的农村妇女和留守老人等,组织培训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面对面讲,手把手教,干什么培训什么,培育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本土化的脱贫带头人,提高了当地产业发展水平和贫困群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今明两年全国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难啃的硬骨头。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说,科技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和关键因素,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全国农业科教系统将继续充分发挥从事农业、贴近农民、靠近农村的优势和特色,将更多的科研成果、更好的科技服务送到贫困地区,助力产业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亿万农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为亿万农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是在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背景下出台的,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农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与深切关心,对于补齐乡村医疗卫生发展短板、守护亿万农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和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要看到,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我们要不断增强做好乡村医疗卫生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把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着力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要以基层为重点,着力加强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和优化布局。与城市相比,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更好发挥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作用,一方面要不断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高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综合服务、应急处置和疫情防控能力。另一方面要根据乡村形态变化和人口迁徙流动情况,优化乡村两级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从注重机构全覆盖转向更加注重服务全覆盖。

要以人才为抓手,大力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扎根农村一线,是农村居民的“健康守门人”,要尊重人才价值和成长规律,坚持多渠道引才育才,切实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立足在岗乡村医生现状,从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综合施策,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乡村医生队伍。

要以改革为驱动,不断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机制。体制活不活、机制顺不顺直接影响到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运行的质量和成效。要针对体制机制运行的难点堵点问题,加快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健全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城市支援健康乡村建设机制,积极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医教改革协同联动,不断提高县域整体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

加快健全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落细落小,协同发力,不断凝聚全社会投身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强大合力,为亿万农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标签:马铃薯   产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8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