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项工作(中国气象局发布6月气象条件对农业影响及7月提示)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中国气象局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项工作(中国气象局发布6月气象条件对农业影响及7月提示),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气象局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项工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气象局发布6月气象条件对农业影响及7月提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中国气象局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项工作

2、中国气象局发布6月气象条件对农业影响及7月提示

3、中国水稻:未来瞄准“超级品种”

4、中国派出专家组赴乌干达执行农业南南合作项目

中国气象局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项工作

中国气象局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项工作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期间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确定了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五方面发展任务,提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农业生产安全保障、特色产业扶贫等14项重大工程。中国气象局将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节约高效用水、加大保险保障力度等工作。
  《规划》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国农业现代化将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规划》确定了五方面发展任务。一是创新强农、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动力。二是协调惠农,着力促进农业均衡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区域统筹、主体协同,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跃升。三是绿色兴农,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推进农业发展绿色化,实现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开放助农,着力扩大农业对外合作,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农业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五是共享富农,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推进产业精准脱贫、特殊区域农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
  在创新强农、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方面,中国气象局将参与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将参与“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强物联网、智能装备的推广应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并参与建设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定期发布重要农产品供需信息,以推进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
  在绿色兴农、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方面,中国气象局将参与节约高效用水,参与完善雨水集蓄利用等工作,并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加大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以推进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
  在共享富农、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中国气象局将参与保险保障工作,创新开发新型经营主体“基本险+附加险”的保险产品,探索开展天气指数保险,参与研究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等。
?

中国气象局发布6月气象条件对农业影响及7月提示

中国气象局发布6月气象条件对农业影响及7月提示

  7月5日,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6月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分析。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东北大部地区水热条件利于春播作物生长,长势良好,辽宁西部等地中旬末出现降水,旱情缓和。夏收期间大部地区多晴好天气,集中抢收进度快,夏播区降水及时、墒情适宜,夏播顺利。江淮、江汉和西南大部光温水匹配较好,利于农业生产。江南、华南强降雨导致农业灾害较重。

?

  今年6月,我国东北地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低,日照正常;降水量为25~100毫米,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少,墒情适宜;气象条件总体利于一季稻、玉米、大豆等作物苗期生长。6月上半月,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吉林西部和黑龙江西南部地区土壤持续缺墒,旱情发展。中旬末开始,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东部部分旱区出现10~50毫米降水,旱情缓和,利于牧草和已播作物幼苗生长及未播地区改种。内蒙古东部和中部旱情仍持续,牧草长势偏差,牧草高度较近5年偏低4~21厘米。

?

  5月下旬至6月中旬,全国夏收夏种处于大范围开展阶段,总体进度较常年偏快。麦收期间,产区大部以晴好天气为主,未出现明显的连阴雨,各地集中抢收,麦收进度较常年偏快。仅西北地区东部、黄淮西部部分地区6月3至5日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较强降水导致麦田土壤过湿,部分小麦倒伏,麦收机械化作业短暂受阻;江汉西部6月4至5日、江淮地区5至6日也出现较强降水、西北地区东部7-9日多阴雨,小麦收晒受到不利影响。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等夏播区大部6月3至6日、9至11日、21至24日出现3次较明显降水过程,降水量有50~1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0~90%,土壤墒情大幅改善、好于去年同期,夏种进展顺利、播种质量高。

?

  6月,江淮、江汉和西南地区大部光温基本接近常年同期,土壤墒情适宜,利于夏播和一季稻、玉米、棉花等作物生长发育。江南、华南及贵州、重庆多阴雨天气,雨日数有15~25天,大部日照偏少20~50%、尤其江南大部偏少50~80%,对玉米拔节吐丝和灌浆、棉花现蕾开花、一季稻分蘖拔节、早稻拔节抽穗及柑橘、荔枝等瓜果生长采收有不利影响,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受今年第2号台风“苗柏”登陆和上述大部地区频繁强降水影响,大到暴雨日数达3~6天、局地7~8天,部分农田遭受渍涝灾害,低洼农田被淹被毁,水稻、蔬菜、烤烟、果树、甘蔗等受灾,部分正抽穗扬花的早稻遭遇“雨洗禾花”,结实率降低。

?

  目前已进入7月,北方春播作物将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农业气象专家建议,北方农区要加强水肥管理,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夏播区要及时查苗补种、间苗定苗,各地要做好田间水肥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施肥,促进作物稳健生长。东北地区西部和内蒙古东部要做好抗旱工作,减轻干旱对农牧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

  江南和华南要加强稻田管理,江南中东部要防范高温热害。江南、华南应根据早稻长势适时施肥,促进产量形成。江南中东部应注意采取以水调温等措施,防范高温危害早稻灌浆;还要加强晚稻秧苗管理,防范高温灼伤秧苗。华北东部、黄淮北部、江南西部、华南西部、西南地区南部等地防范农田渍涝害。

?

  7月,南方双季稻区将进入“双抢”大忙季节,各地应抢晴收割成熟早稻,确保晚稻适时移栽。沿海地区要注意防范台风对农渔业生产的影响。盛夏作物病虫害进入高发期,各地还要做好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

?

中国水稻:未来瞄准“超级品种”

中国水稻:未来瞄准“超级品种”

稻米养育人类万年以上,水稻种植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恒心。近年来,中国在水稻育种方面突飞猛进地发展,在保障本国粮食安全的同时,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

4月13日至14日,以袁隆平为代表的10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种业硅谷”南繁基地的核心——三亚,同台论稻,为水稻育种科技新方向、水稻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和中国水稻走向世界把脉开方。

资料图

科技稻

创新目标瞄准“超级品种”

中国水稻得以领先世界,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言喻。回顾水稻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都以提髙产量为重心,产量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从超级杂交稻第一、二、三、四期分别攻破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和1000公斤大关,到2015年首先在云南实现16吨每公顷的目标,为实现梦想,袁隆平一生扎根田野。

“今年,我们正在向新目标——亩产1130公斤即每公顷17吨攻关,我有把握说,有90%的可能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

逐梦的脚步仍在继续。“我们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品种‘超优千号’品质可以与市场上80元一斤的日本米媲美。”袁隆平指出,尽管难度很大,但杂交水稻能够同时实现高产和优质。

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说,如今,消费者在吃饱的同时要求好吃,吃得安全、绿色,现在中国水稻的发展目标是提质增效。

“育种家未来的目标是培育出具有丰产性、抗病性、优质性、广适性的品种。四种特性综合水平较高的品种就是‘超级品种’。”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

“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是我国水稻育种未来的方向。”“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说通俗一些就是像设计工业品一样设计水稻。”中国科学院院士、水稻分子育种专家李家洋介绍,分子育种利用现代信息和生物技术,通过杂交、分子标注选择和对遗传机理基因的了解,实现从传统“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精确育种”的跃升。

他举例说,经过研究发现,大米口感好不好取决于两个基因,弄明白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对不同品种进行相应的置换和改造,得到想要的口味。

此外,水稻品种的定向设计可又好又快地实现新品种培育,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品种增加。“这个意义是非凡的,能够实现高产优质,也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李家洋强调。

“我们去年年底找到了那个基因,用它可以培育出高产高抗性淀粉的水稻,适合糖尿病人吃。”李家洋说。“未来,中国1亿多糖尿病患者将因此受惠。”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预测2030年该技术将会有重大突破,之后将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产业稻

上下游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在电商平台上,某品牌的5公斤装的日本大米最高卖到1200元,而我国的高品质产品如五常的“稻花香”,同样重量的包装只卖到298元,而且日本大米还很有市场。

专家普遍认为,国内大米的终端消费正在迈向品牌化时代,中高端消费者更重视食品质量,品牌则能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保障。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青志新指出,目前我国品质一般的稻米品种过多,中高端的优质、特色品种却供给不足。今年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全线下调,稻谷产业种植将向多元、绿色、优质方向转型,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不愁销路。

“实现水稻提质增效,科研育种能解决上游环节,但培育出优质品种后还要有人种植、有人收购、有人加工、有人打造品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程式华说,农民种了优质品种,但若种植较为分散就无法产生规模效应,不同品种混收无法体现质高价优。需要打通上下游,比如种子公司和米业公司合作,前者负责供应良种,后者负责收购,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记者在北京、海南等地随机采访发现,几乎绝大多数受访者都买过泰国大米。2012年以来中国大米进口量快速增长,到2015年已达到335万吨,其中从越南和泰国进口最多。

程式华也认为,进口量增加主要在于国外稻米价格低,国内水稻种植成本高。“在东南亚国家种植水稻,工人一个月只需100美金工资。现在国内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做农活了。”

针对长期以来“稻强米弱”的格局,与会专家认为,可通过深加工提高效益。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副会长谢健介绍,我国稻米加工企业逐渐壮大,目前已有近1万家。但是,我国米制休闲食品、米糠及米胚制品加工种类非常有限,作为最大副产物的稻壳进一步加工和利用也仍有较大空间。

国际稻

中国稻造福世界人民

4月的三亚,中午骄阳如火,23岁的印度尼西亚梭罗大学留学生迪威依然紧跟着他的中国导师,在水稻试验田中忙碌。“很高兴能到三亚学习中国的杂交水稻高产技术。”迪威说,他是首批6名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到这里的留学生之一,已在三亚南繁育种基地生活和学习了3个月。

“我们正在搭建留学生人才培养基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水稻科技人才。”三亚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柯用春说,这仅仅是中国水稻“走出去”带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1979年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起,已经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研究和推广,给当地带来了显著的增产增收。袁隆平,这位终身致力于世界粮食安全的老人在2013年发下宏愿:“打造国际稻都,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为世界多养活五亿人口,造福世界人民”。“未来我们可以依托海南南繁这个‘一带一路’的种业重要窗口,建立面向全球的‘稻米交易所',打造命运共同体。”湖南省国际稻都农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黄崎对中国水稻全球化充满信心。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援建了25个农业基础示范中心,帮助当地提高杂交水稻育制种和栽培技术。

中国派出专家组赴乌干达执行农业南南合作项目

中国派出专家组赴乌干达执行农业南南合作项目

?  本网讯 日前,农业农村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启动中国—FAO—乌干达(三期)南南合作项目,并完成专家选派工作。11月19日,9名来自四川的农业专家正式启程赴乌,执行为期三年的农业技术合作任务。

  中国、FAO、乌干达已于2012—2014年、2016—2018年实施两期南南合作项目,共计47名中国专家和技术员到实地帮助乌干达提高粮食安全水平,以减少饥饿与贫困。项目赢得良好政治、经济、社会效益,获得乌干达总统书面赞誉,荣获“首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

  2022年是中国与乌干达建交60周年,为推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中国—FAO—乌干达(三期)南南合作项目将在此前成效基础上,设立南南合作农业技术创新中心,用好“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中乌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两大平台,在水稻、水产、畜牧三大领域开展合作,建立水稻高产示范区、水产价值链研发中心和畜牧业产业升级可持续循环系统,打造中国—FAO南南合作旗舰项目与品牌。

  行前,农业农村部、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农牧渔业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为外派专家组送行。

标签:中国   农业   水稻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