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皆科技 ——2020麦收观察(粒粒皆科技 岁岁都丰收)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粒粒皆科技 ——2020麦收观察(粒粒皆科技 岁岁都丰收),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粒粒皆科技 ——2020麦收观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粒粒皆科技 岁岁都丰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粒粒皆科技 ——2020麦收观察

2、粒粒皆科技 岁岁都丰收

3、粒粒皆科技——记夏粮丰收背后的故事

4、粗制滥造,小底盘拖拉机热销引争议!专家:高利润低成本套取补贴

粒粒皆科技 ——2020麦收观察

粒粒皆科技 ——2020麦收观察

资料图

  稳产优质,良种良法是法宝

  抓起一把金黄的麦粒,河南驻马店驿城区林华明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我种的新麦26,亩产至少1200斤以上!”尽管今年驻马店地区在小麦灌浆期遭遇了雷暴大风和大雨,但林华明的麦田并没有出现倒伏现象,长势十分喜人。

  品种的核心是表现,新麦26属于强筋小麦品种,凭借抗倒伏、耐后期高温、灌浆速度快、优质高产等一系列优点圈粉无数,不但受到农民的青睐,更得到粮食收购企业的追捧!今年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公布的四个超强筋品种,分别是新麦26、济麦44、师栾02-1和济麦229,超强筋小麦可代替进口小麦,目前豫北地区广泛种植的正是新麦26。河南省吨源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翟文礼说:“市场最欢迎优质小麦,新麦26是我们加价最多、订单生产的首选品种。”

  粮稳天下安,良种是关键。在新冠疫情暴发叠加极端气候频发的不利条件影响下,优良品种对保障夏粮丰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说:“我国小麦生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近20年平均单产增幅全球领先,育种贡献巨大,2003年以来,小麦种植面积增长不到8%,单产增长了约43%,总产增长了54.7%,单产提高对总产增加的贡献率达84%。

  育良种选良法,粮食增产有方向。山东莱阳种粮大户丁信北经营了2000多亩小麦,由于播种时天气干旱,土壤熵情差,今年春天苗少苗弱。丁信北无奈地对妻子说:“肥料少施点吧,眼望是个瞎。”针对胶东地区小麦生产经常遭受干旱、倒春寒、病虫害等的问题,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选育的“烟农1212”,并制定和推广了小麦抗旱节水技术、防冻减灾技术、种子包衣、一喷三防等技术。试验站姜鸿明站长了解到丁信北的情况后,对其指导春季综合管理进行了科学指导。麦收前,丁信北高兴地打电话说:“姜站长,你到我地里看看吧,麦子长得太好了!”“烟农1212”小麦新品种,自2015年来已连续六次实达亩产突破800公斤。丁信北感慨地说:“本来失望的麦田,结果丰收在望,种地,还是要相信专家啊。”

  持续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技融合,稳步提升粮食产能,让中国粮仓越来越稳固。目前,全国小麦良种覆盖率超过95%,小麦生产基本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节水高效,绿色生态是方向

  “去年衡4399节水麦只在拔节期浇了一次水,每亩用水60立方米左右,亩产也有1000多斤。今年相当乐观,浇一水也能收1200斤。”河北景县志清合作社社长高志清对种植的节水小麦非常满意。

  “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这句世代相传的民谚,曾被农民们一直遵循。然而,受资源与环境制约,小麦育种方向由单纯高产转到了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培育上,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一致在寻找最“耐渴”的种子。

  “过去的很多小麦品种不耐旱,整个生育期得浇三四遍水。”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衡水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北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小麦育种研究室主任乔文臣介绍说,“像衡4399这种只浇一水的小麦,以前老百姓想都不敢想。”

  小麦种植带来了巨大的用水压力。以河北省为例,据统计,近年来全省全年的总用水量约200亿立方米。其中,“用水大户”农业就占了总用水量的60%以上,在农业中,小麦灌溉又占农业用水总量的50%。长期以来,由于水资源缺乏,河北地下水超采严重。

  水资源匮乏是华北小麦生产主要限制因素,季节性干旱过去常对小麦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今年正在推广的石麦22、衡观4399,以及中麦、沧麦、邯麦、邢麦、临麦等系列品种,具有耐旱节水、高产稳产等优良性能,成为华北缺水地区小麦生产主导品种。与节水品种配套使用的“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栽培技术”,连年被农业农村部推荐为全国农业主推技术。据测算,今年我国节水品种和节水栽培技术的综合推广应用比传统小麦生产节省灌溉水30%左右,平均每亩约减少灌水38立方米。

  肖世和介绍说,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在黄淮海主产麦区布局,以华北地区为重点,着重解决小麦生产水、肥、药等资源过度消耗的突出问题。在山东、河北等地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试验示范基地,研发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等循环农业发展技术模式,推进秸秆循环再利用,杜绝秸秆焚烧,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良性互动。

  科技惠农,综合施策有保障

  今年疫情为小麦主产区的农业生产带来挑战,科技抗疫惠农成为新潮流。

  越来越多农民开始尝试“云端”种地,而专家也开始试水线上技术指导。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各地专家与基层农技员、家庭农场主、种麦大户等共同建立微信群、QQ信息沟通平台,及时了解生产中的问题,提供综合技术解决方案。今年2月以来,为保证对小麦生产的技术指导不中断,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制作了70多个培训课件、短视频节目,在各类媒体播出,宣传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重大病虫害精准预报为夏粮丰收保驾护航。湖北荆州沙斑桥村的小麦种植户周坤云承包了230亩地种植小麦。“要不是收到小麦条锈病预警信息,我还不知道今年条锈病发生得这么早。”他下地一查看才发现,其中有5亩已出现较大面积病情,其余麦田也有零星染病现象,好在进行了及时防控,未造成大的损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带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条锈病防控团队,及时掌握条锈病发生动态,从病害预测预报、防控策略的制定、及时给农业主管部门提供防治建议。病虫害防控技术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中央财政预拨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14亿元,用于支持各地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相关工作。同时,小麦主产区各省也专门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经费,确保了小麦“有病不成灾”。

  技术变革提升小麦生产能力,带来农业新景观。新型缓释、控失、复合、专用肥料和一次性施肥技术减轻了麦田追肥作业的负担,防病治虫除草普遍采用机动喷雾器和植保无人机作业。如今,以全国小麦产业技术体系93个团队为核心,从品种推荐、播种技术、病虫草害防除、水肥管理、收获贮藏及加工等提升小麦丰产能力和品质,为保障夏粮丰收织就了高效有力的科技支撑“网”。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涵盖了小麦、水稻、生猪、蔬菜等50个农产品,稳定支持了一支全领域覆盖、全天候支撑、全身心投入的产业科技队伍,已成为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直接依靠的战略科技支撑力量。下一步,将切实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打造一批科技引领的示范县、示范村镇,建设10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大力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生态协调,确保高产基础上的优质、绿色、环保,为高质量的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

粒粒皆科技 岁岁都丰收

粒粒皆科技 岁岁都丰收

? ?3ee7ae327be52be92d29462f5bd257f8_1126284833_15956639329721n.

? ? 仓廪实,天下安。对于普通人来说,“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对于一个人口大国而言,14亿人的 “米袋子”装得够不够、好不好,关系国家发展、民生福祉,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 ? 办好这件头等大事,农业现代化是方向,科技、人才是关键。上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一定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也引发对粮食安全的关注。经多方努力,夏粮迎来了十七连丰,给国家粮食安全、老百姓端牢饭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气。而这金色的丰收画卷背后,是农业科技的“硬核”支撑。

? ? 科技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过去种地“靠天吃饭”为主,农业抗风险能力低,现在有了科技支撑,农业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比如疫情之下一些地方的农业生产中,一流的农田、水利、路网设施,配上病虫害监测点、田间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物联网监控系统等“硬核装备”,让种粮人只需一部手机,即便远在千里之外,都能看苗情、浇水、喷药。不畏疫情,不误农时,科技的推广和应用让土地真正成了农民旱涝保收的“金饭碗”。

? ? 科技让“中国饭碗”里装满好粮。奔向小康,要吃得健康。为满足人们舌尖上的新期待,这些年各地将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优胜劣汰、质量兴农,让绿色成“底色”,促绿色显“特色”,用绿色生“金色”。插上科技的翅膀,“中国饭碗”里的粮正在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变。绿色、绿色,还是绿色,碗中装好粮,促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更使消费者得实惠。

? ? 粒粒皆科技,岁岁都丰收。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让碗里装满好粮,用科技武装的新农人正耕耘着粮安天下的希望,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文字:李洁琼 海报设计:张倩)

粒粒皆科技——记夏粮丰收背后的故事

粒粒皆科技——记夏粮丰收背后的故事

抓起一把金黄的麦粒,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农民林华明脸上洋溢着喜悦。“我种的‘新麦26’,亩产在1200斤以上!”尽管今年小麦灌浆期遭遇了雷暴大风和大雨,但林华明的麦田并没有出现倒伏。

“新麦26”是强筋小麦品种,具有抗倒伏、优质高产等特点,受到市场欢迎。河南省吨源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翟文礼说,“新麦26”是企业加价最多、订单生产的首选品种。

粮稳天下安,良种是关键。今年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公布了四个超强筋品种,分别是“新麦26”“济麦44”“师栾02-1”和“济麦229”,品质可比进口小麦,颇有市场前景。

清香的新麦来之不易。今年小麦生产经历了局部干旱、暖冬旺长、倒春寒和病虫害,还遭遇了疫情冲击。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强化服务,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技融合。

针对胶东地区小麦生产经常遭受干旱、倒春寒、病虫害等问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选育了“烟农1212”品种,并推广抗旱节水、防冻减灾、种子包衣、一喷三防等技术。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小麦生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良种覆盖率超过95%,小麦生产基本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绿色发展理念正在生根发芽。

“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这句话曾是很多种麦农民的法宝。如今,变化正悄然发生。

“去年‘衡4399’节水麦只在拔节期浇了一次水,亩产有1000多斤。今年很不错,浇一水能收1200斤。”河北景县志清合作社社长高志清挺满意。

近年来,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由单纯高产转向节水高产,专家们努力寻找“耐渴”的种子。今年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推广多个节水高产品种,成为华北缺水地区主导品种,与之配套的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栽培技术也成为全国农业主推技术。

肖世和说,近年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着重解决水、肥、药等资源过度消耗问题,在山东、河北等地还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试验示范基地,研发循环农业发展技术模式。

生产方式更“绿”,科技服务更强。在今年春管关键时候,疫情造成了不少堵点。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各地专家与基层农技员、家庭农场主、种麦大户等建立微信群、QQ信息沟通平台,在“云端”及时了解生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培训技术。

沉甸甸的麦穗蕴含无限生机。目前,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93个团队,从品种推荐、播种技术、病虫草害防除、水肥管理、收获贮藏及加工等方面攻关,为不断提升丰产能力和品质,织就一张科技支撑服务网。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表示,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稳定支持了一支全领域覆盖、全天候支撑、全身心投入的产业科技队伍,成为保障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战略科技支撑力量。

?

粗制滥造,小底盘拖拉机热销引争议!专家:高利润低成本套取补贴

粗制滥造,小底盘拖拉机热销引争议!专家:高利润低成本套取补贴

  【中国农机网 专家观点】小底盘的大马力拖拉机由于补贴高、价格低,深受农民欢迎,现在国内市场上销的最好的大马力拖拉机都是小底盘型拖拉机,小底盘的大马力拖拉机在市场上一枝独秀,成为农机寒冬里最吸引人的亮色。但由于底盘小、自重轻、牵引力小、马力大、底盘与发动机功率不匹配,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会出现一些在原马力段没有的问题,如跳挡、打齿、漏油、烧片、磨损大、振动大等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在重负荷作业时拖拉机的可靠性变的越来越差,小底盘拖拉机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这也与近年来老百姓反应的“现在的拖拉机不经用”的说法相符合。


?

?

  拖拉机行业现在有150多个拖拉机品牌,很多品牌我们压根就没听说过,仅潍坊一地拖拉机制造企业就有100余家,
?
  有一定规模产量的有30余家,有一定知名度的10余家,看起来欣欣向荣、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然而拖拉机行业实则大而不强,与国外产品比,我们只不过是在进行低端产品的复制而已,就像2018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的段子说的:国产拖拉机多笑点,国外拖拉机多看点。
?
  由于小底盘的大马力拖拉机国家补贴高、企业利润高、成本低、技术含量低,使得企业对生产小底盘的大马力拖拉机趋之若鹜,根本没有拖拉机企业愿意静下心来去做基础研究,提高产品质量。在国内,拖拉机产品已低端到连地摊企业都能做,而且能轻易就做到200马力以上,我们的大多拖拉机企业根本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自己的品牌,都是在模仿、抄袭、傍大牌,不求技术进步,只是在外形尺寸、颜色和商标上一味模仿,展会上各种“野”、各种“迪尔”,各种把标志做成小鹿和迪尔的绿色的大有人在,一个品牌做倒了,就再换一个品牌,大多企业并没有长远打算,只是想着如何利用当前国家的高额补贴政策大赚一把。虽然现在农机行业不景气,但那些小品牌的拖拉机企业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差,其实活得还挺滋润,一是因为他们的开发成本很低,二是因为补贴很高。
?
  现在国内一线大品牌雷沃、东方红、东风等都在大力制造销售小底盘的大马力拖拉机,这说明大企业也自身难保,整个拖拉机行业,只见马力疯涨,不见技术升级,企业把精力都用到了马力提升上,用到了营销推广上,目前国内生产的小底盘大马力拖拉机配置和性能都很低,2204型拖拉机技术水平尚达不到国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拖拉机行业在畸形的道路上越做越远,除了马力越做越大外,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却越来越远。小底盘大马力拖拉机热销已成为拖拉机行业发展的隐忧,值得我们深思。
?
  有人说小底盘大马力拖拉机热销是农机补贴政策催生下的怪胎,是国内拖拉机厂家追求高额补贴与利润的产物,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为利益让路,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推动马力上延来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如何应对其他竞争厂家小底盘拖拉机的冲击,造成拖拉机行业无序竞争、行业混乱,老老实实做产品的反而吃亏以致亏损,做真正意义的产品价格高,可是补贴并不高,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农机市场发展到今天很让人痛心,己经没有了标准可言,东方红、雷沃、东风等都争相去做小底盘大马力拖拉机,是不是意味着这是补贴标准长期不公造成的呢?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是不是需要反思改变呢?
?
  目前市场很多畅销的大马力拖拉机,大多都是多年前已有的底盘。现在,真正有底盘设计能力的企业少至又少,大多都是吃老本,延续原来的产品局部改进,或是逆向开发抄袭人家的底盘结构,都不愿意做技术投入。如果任由拖拉机行业长此以往,拖拉机行业将会失去技术革新的动力,行业转型升级将成为泡影,错失最佳发展时机,与国处先进农机的差距将越来越大。
?
  国外大型农机企业对我们的农机行业早已虎视眈眈,在此呼吁农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实事求是,积极调研,改变补贴标准长期不公、不合理的现象,推动农机行业快速转型升级、积极健康发展。

标签:小麦   技术   拖拉机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9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