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预测:2017年无人机产销量将增长39%(权威预测:玉米3月份会涨价,4月、5月价格再度回落)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权威预测:2017年无人机产销量将增长39%(权威预测:玉米3月份会涨价,4月、5月价格再度回落),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权威预测:2017年无人机产销量将增长39%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权威预测:玉米3月份会涨价,4月、5月价格再度回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权威预测:2017年无人机产销量将增长39%

2、权威预测:玉米3月份会涨价,4月、5月价格再度回落

3、李书福:坚定看好绿色甲醇产业的发展

4、李伟国在全国农机合作社发展经验座谈会上的讲话

权威预测:2017年无人机产销量将增长39%

权威预测:2017年无人机产销量将增长39%

资料图

2月9日,根据全球权威IT咨询公司高德纳的预测,2017年无人机产销量将大幅增长39%,达300万台。而全球市场收入预计将达60亿美元(约412亿元),增加34%。

用于个人和商业用途的无人机需求大涨,虽然民间市场不得不与各国政府监管部门打交道,但并没有影响无人机的受欢迎程度。高德纳的分析师表示,无人机市场整体发展迅速,但个人与商业市场的动态却截然不同。

个人用无人机多用于娱乐功能,如拍各类照片、自拍等,能够短距离、短时间飞行(通常不超过5km和1h),飞行高度限制在500m以内。重量一般不超过2kg,价格5,000美元(约3.4万元)以内。

商用无人机市场则小得多,与私人用无人机相比平均售价明显更高,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完善相关规定,市场开始逐渐稳定,几乎每个行业的公司都会购买无人机进行测试、部署等。

商用无人机通常具有更高的有效载荷、更长的飞行时间,一般还会搭载传感器和飞行控制器以确保安全。此外,这类无人机通常精于某个领域,如测绘、运输或工业检查,因此价格不一。

农业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个大型商业无人机市场,但农业经济围绕更严格的产量、投资回报和定价,对成本更敏感,意味着农业无人机市场的发展速度不会像其它市场一样迅速。高德纳预测到2020年,农业无人机市场将增长7%。

而工业无人机市场取得了很大成功,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和基础设施、运输领域,法律法规对市场的影响不如原先预期得那么显著。

高德纳预测到2020年,检测用途将占无人机市场的30%。运输型无人机逐渐开始吸引到外界的注意,但不会是近几年内的主要角色,因其投资回报率尚未在无人机成本、运营和单个客户交付方面得到证明。

权威预测:玉米3月份会涨价,4月、5月价格再度回落

权威预测:玉米3月份会涨价,4月、5月价格再度回落

资料图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贸易量将有所下滑,同时新季玉米市场供应也会随之减少,下游深加工以及养殖户备货启动,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将逐渐进入季节性回升通道。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三农中国》报道:3月份之前,玉米价格或将维持缓慢上涨的趋势,但下游需求疲软,预计上涨空间不会超过80元/吨。长线来看,整体供应宽松的局面将限制玉米的涨幅,4、5月份玉米价格或再度回落。

气温逐渐走高,坏粮风险加大,加之国家预测4、5月份玉米价格可能回落,骏景建议,农民朋友抓紧时间,择机卖粮!

按往常的惯例,春节过后,国内玉米市场需求寡淡、春耕前农民卖粮高峰都是利空因素。

那么,徘徊在低谷的玉米价格年后是否会一降再降?前不久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能否为玉米市场带来利好支撑?

春节后,北方港口玉米购销逐渐恢复,而港口玉米价格一向是东北产区玉米市场涨跌的晴雨表。春节假期归来,2月4号起,国内主要港口玉米价格整体比年前上调30-40元/吨,北方港口春节前主流收购价格在1420-1430元/吨,南方港口主流收购价在1580-1600元/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年后玉米价格的变化往往都与国家政策有关。

与去年开年发布的玉米定向销售利空消息不同,今年春节刚过,国内玉米市场利好消息不断涌现,一方面由于今年开年就面临饲料企业补贴政策公布,

另一方面,在刚刚发布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坚定推进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防止出现卖粮难。

从政策面来看,对玉米后市提振信心较大;与此同时,在供需关系上,因年前玉米市场长期低迷,价格风险大,东北地区贸易商备货量较去年同期下降60%-70%,节后在交易恢复缓慢的情况下,集港量明显不足,港口贸易商不得不提价收购,再加上,产区贸易商观望较多,目前仅黑龙江和内蒙古粮点出货较多,其他地区玉米购销尚未开展,导致港口集港量偏低。

综上所述,眼下玉米价格上行主要原因是阶段性的供应不足。

唐晓霄预计,元宵节之后,东北和华北地区玉米售粮进度将会提高。从价格调整来看,由于种植户看到未来玉米价格上涨的机会,将继续惜售看涨,观望心态将成为主流。

所以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将出现上调,但由于整体上供大于求,预计进入今年第二季度,玉米价格还会再度回落。

受政策利好提振,以及农户惜售心理支撑,短期来看,也就是3月份之前,玉米价格或将维持缓慢上涨的趋势,但下游需求疲软,预计上涨空间不会超过80元/吨。

长线来看,整体供应宽松的局面将限制玉米的涨幅,4、5月份玉米价格或再度回落。

李书福:坚定看好绿色甲醇产业的发展

李书福:坚定看好绿色甲醇产业的发展

6月15日,北京甲醇能源峰会召开,来自全球甲醇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就能源趋势、能源安全、生态治理、经济发展等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探讨与交流,致力于通过对话与合作,为甲醇经济发展、世界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提供有益借鉴。

开幕式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发表题为“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 促进甲醇经济发展”的主题演讲,阐述了绿色甲醇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意义,展现了吉利控股集团在绿色甲醇领域的持续探索,加快新能源技术创新和转型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

峰会同期举办了第五届甲醇汽车及甲醇燃料应用装备展览会,吉利控股旗下甲醇乘用车和商用车亮相展会。参与国家甲醇汽车推广试点的两台运行百万公里的甲醇出租车在峰会现场捐赠给汽车博物馆。

绿色甲醇,破解世界能源和双碳难题

能源的开发利用既推动了人类文明史进展,也给人类当下生活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二十大报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这为能源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我国正在逐步从化石能源体系向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主导的能源体系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将不稳定的风光电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本次甲醇能源峰会演讲中,李书福表示:“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弃风弃电有效利用的共识。但氢气具有易燃易爆、密度小、易扩散等特点,储存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强度大,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正积极探索具有碳中性的电子燃料“,李书福认为,当前最有效的一种电子燃料合成方法是将二氧化碳与氢气通过科学的热催化反应合成甲醇。

目前,全球正在探索多种甲醇制备技术路线。今年,吉利参与建设的全球首个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低碳甲醇工厂已经投产,其利用焦炉气中的氢气,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绿色低碳甲醇,每年可生产11万吨甲醇,直接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甲醇作为含氧燃料,燃烧高效、清洁,通过电子合成,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又具备了可再生的特点。同时叠加甲醇自身在自然环境下以液体形式存在,便于存储和运输,它无疑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既解决了工业生产和人类高质量生活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又能作为氢气的最佳载体,将风光发电间歇不稳定的能量存储起来再利用。因此,这种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甲醇的制备与使用,将成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现实选择和有效路径。

对此,李书福表示:“发展绿色甲醇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既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又能实现碳中和目标;对中国能源企业而言,是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尤其是中小能源企业有着无限商机。“

技术创新,远程甲醇商用车成为亚运官方保障用车

吉利秉持着“用绿色甲醇破解世界能源和双碳难题”的认识,从甲醇能源制备、甲醇能源输配送体系、甲醇车辆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十八年的探索,致力于全链路闭环的碳中和解决方案。

星瀚G醇氢电一体重卡2.jpg

商用车是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大户,二氧化碳排放占交通运输车辆二氧化碳总排放的54%,如采用绿色低碳甲醇,可有效降低整车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吉利控股旗下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成功地解决了甲醇发动机零部件耐醇、耐久性能等行业难题,成功开发出多款甲醇商用车并投入批量运营。目前,远程已经研发了甲醇P2混动系统、甲醇增程动力链、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等多元化的高效甲醇动力解决方案,并于今年5月30日发布了基于全新架构打造的远程星瀚G系列重卡,将用于第19届杭州亚运会后勤保障工作。

不仅如此,吉利正在积极研发车载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致力于将甲醇重卡排放的二氧化碳实时捕捉,经回收后加氢合成甲醇循环利用,从而实现甲醇重卡的近零排放。经测算,一辆49吨位甲醇重卡一年排放120吨二氧化碳,这120吨二氧化碳全部捕集后可以生产87吨甲醇循环利用,相当于种植了120亩森林,这无疑将为我国碳中和开拓全新实践路径。

李书福表示:“绿色甲醇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一样,都是终极的新能源汽车,无论是汽车产业还是能源行业,都将因此而迎来巨大商业机遇。抓住了机遇就是成功,失去了机遇就将面临挑战。我坚定看好绿色甲醇产业和绿色甲醇汽车产业的发展。“

服务用户,绿色甲醇实现更多可能性

本次甲醇能源峰会现场,贵阳、宝鸡两地参与国家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两台运行百万公里的吉利甲醇出租车正式捐赠给北京汽车博物馆和上海汽车博物馆,完成服务用户使命的同时,证明了吉利甲醇汽车的耐久性与可靠性。

吉利甲醇汽车已规模化运行近3万辆,总运行里程超100亿公里,最高单车运行里程超过150万公里,在技术成熟度及产品投放规模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22年3月,吉利甲醇重卡和甲醇轿车在丹麦进行了测试与示范运行,为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在欧洲的应用积极推广。

从甲醇混合动力汽车到甲醇增程式电动汽车,再到甲醇燃料电池汽车的探索,吉利正不断为用户创造新的体验。目前,吉利最新开发的全球首款醇电混动轿车搭载甲醇混合动力系统,排放达到国六标准,百公里醇耗做到9.2L,每公里仅需要花费0.24元,使用成本与电动车相当,且不存在电动车冬季续航里程问题、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等焦虑。吉利开发的49吨远程甲醇重卡,经测算平均每天能为用户节省350元燃油费用,1年可省12万元,得到了广大用户好评。

李书福表示:“实践证明,我们的探索实践不仅能够通过甲醇循环经济大幅度消纳二氧化碳,实现交通领域的碳中和,助力我国的双碳战略;同时,我们开发的甲醇乘用车和商用车还能给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企业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吉利控股集团承诺2045年实现全链路碳中和目标,打造具有韧性、负责任且可持续的价值链。吉利将坚持在绿色甲醇领域继续深耕,不断推动产业转型,为消费者提供更好体验,同时也愿意与全球所有志同者一起,为能源安全和碳中和做出更大贡献。

李伟国在全国农机合作社发展经验座谈会上的讲话

李伟国在全国农机合作社发展经验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农机合作社发展经验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各地发展农机合作社的好经验、好做法,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本次会议选择在山东召开很有意义。山东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机大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近几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合作社发展,不断强化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和机制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实力强、服务优、带动广、效益好的农机合作社,为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今天上午,大家现场参观了临沂市的3家农机合作社,刚才又听了12位同志的交流发言。这些典型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充分体现了当前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成效,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近年来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成效与经验
  2012年我部在江苏召开了全国农机合作社建设经验交流会,充分肯定了农机合作社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要求。三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不断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总的来看,农机合作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数量快速增长。截至今年5月份,全国已登记在册的农机合作社达到4.98万个,比三年前增长76.7%;入社成员达到185.3万人,增长87.2%。二是实力大幅提升。农机合作社的资产总额达到1037.6亿元,比三年前增长98.2%;拥有农机具301万台(套),增长70.5%。三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农机合作社服务农户总数达到3813.2万户,占全国乡村户数的14.1%;完成作业服务面积7.3亿亩,约占全国农机作业总面积12.2%。四是经营效益明显提高。2014年农机合作社总收入达到769.3亿元,比三年前增长了163.4%;社均收入达到154.6万元,增长了50.9万元。以上这些数据表明,农机合作社日益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为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工作中,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四条:
  (一)坚持尊重农民意愿,推进创建形式多元化,是促进农机合作社创新发展的基本前提。各地农机部门结合实际,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等市场主体创办农机合作社。从创建形式上看,目前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农机大户合作型。主要是由几个具备一定实力的农机大户共同创建,忙时合作,闲时单干,以劳动合作为主,属于松散型联合。这类合作社创建的门槛比较低,在大多数地区仍比较常见。二是农村能人带动型。主要是由农村群众中威望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致富能手或村干部,带动几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农户共同出资创建。这类合作社具有资金雄厚、经营灵活、管理高效的特点,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认识度较高,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三是农村集体领办型。主要是由村委会牵头,以村集体原有的农机站、机耕队为依托创建。这类合作社对入社机械实行统一管理调配,主要为本村农田提供耕、种、收等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有利于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四是工商企业兴办型。主要是由经济实力较强的农机制造商、经销商或农业龙头企业发起创建,吸收农户入社,并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技术和经营服务。山东省全泉农机合作社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这类合作社具有经营管理优势,可实现入社成员和工商企业“合作双赢”。五是合作社联办型。各地还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组建农机合作社联合社,吉林省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宁波市田螺山农机合作社联合社就是很好的范例。这类合作社通过强强联合,可实现优势互补,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规模,有效提高机具利用率。总之,农民是合作社的主体,合作社怎么建,都应由农民说了算。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创办农机合作社,让合作社成为农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
  (二)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推进服务方式市场化,是促进农机合作社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为适应土地流转、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各地以发挥机具效能、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探索创新农机合作社的服务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提供“订单式”服务。合作社统一制定机耕、机插、植保、机收等作业服务标准,以“订单”的形式供农户选择。农户可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单项或多项、组合式服务,并按作业量向合作社支付服务费。安徽省焦魁农机合作社开展的小麦跨区机收作业,就是比较常见的“订单式”服务,可以有效扩大服务范围、增加作业面积,提高机具利用率。二是提供“托管式”服务。一些常年在外打工或经商办企业的农户,将承包田全年或某一季托管给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根据托管协议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烘等全程农机作业服务。收获的粮食作物归农户所有,合作社获得以粮食或现金结算的托管费。例如,湖北省双丰收农机合作社探索了三种土地“托管式”服务方式,既解决了土地流转价格虚高、规模化生产推进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因地块零散、种植不统一而导致农机作业效率低的问题,在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上做了有益探索。三是提供“承包式”服务。合作社通过依法流转农民的土地,把分散地块连起来承包经营,所有产出归合作社所有,但合作社需按约定向农户支付土地流转金。今天上午,我们参观的山东省临沂的育新、恒丰、众利农机合作社就是这方面的典型,通过社员“带地入社”等方式,在成方连片土地上实行统一供种供肥、统一作业、统一管理服务,实行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推出了自有的大米品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这些农机合作社也从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的“单一主体”向既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又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的“双主体”转变。总之,通过推行订单式、托管式、承包式等多种服务形式,满足了广大农户的生产需要和个性化需求,逐步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市场化合作机制,实现了合作社成员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坚持政府引导推动,推进扶持政策系列化,是促进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及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等有关法规、文件精神,强化政策引导,多措并举,打出了一套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组合拳”。一是政府推进责任明确。湖南、四川等省将发展农机合作社纳入了省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二是购机补贴政策倾斜。各地优先支持农机合作社购置农业机械,在购买数量上不设限制,应补尽补,一些地区还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对合作社购机进行累加补贴。三是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黑龙江省从2008年起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31.4亿元,组建了1161家大型的现代农机合作社。湖南省启动了“千社工程”,由财政出资3亿元奖补资金,用两年时间,扶持发展了1000家“小精坚”农机合作社。江苏省从2009年起已累计投入9993万元,扶持了998个农机合作社机库建设。四是作业补助项目拉动。山东省今年已将500万亩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全省600多家农机合作社承担。此外,各地有关部门还在税收减免、信贷支持、保险优惠、建设用地、油料补贴等方面给予农机合作社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坚持典型示范带动,推进运行管理规范化,是促进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积极创办农机合作社的同时,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意见和建设标准,重点培育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积极引导他们在农机化生产、跨区作业、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和土地流转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2010年我部推出第一轮206个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013年推出第二轮1022个示范社,成为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排头兵。中国农机化协会还为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设计了专用的LOGO标志,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南》和《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评比办法》等,先后评出星级农机合作社858个。各地纷纷推出了“明星合作社”等不同名称、不同层级的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在全国建立了部、省、市、县四级农机合作社示范体系,为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深入分析当前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迈向新阶段。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双重挤压,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两道“紧箍咒”加剧等挑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核心是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着力点是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目的是实现三个转变,即: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最终是要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农机合作社作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要顺应农业发展的新变化,农民群众的新期待,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深刻分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新要求,充分把握新时期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意义,推动“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怎么增收”的问题的解决。首先,发展农机合作社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目前留守农村的大多是“386199”部队,也就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日益迫切。与其他种植业、养殖业合作社不同,农机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联工业,下联农业,是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农机合作社具有农业技术和农业装备上的优势,可以面向广大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的作业服务,回答了“谁来种地”的突出问题。其次,发展农机合作社是推进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重要举措。“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农机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承包经营、联耕联种等方式,可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在更大规模上实现土地的统一经营,实现了规模效益,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的转变,回答了“怎样种地”的突出问题。第三,发展农机合作社,是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农机合作社通过整合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进一步增强农业的物质装备基础,可以促进农机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让农民得以分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回答了“怎么增收”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评价,农机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作用独特、效果最好的合作社类型之一。所以,在中央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下,我国农机合作社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从总量上看,虽然全国平均每个乡镇拥有1.5个农机合作社,但一些西部地区、丘陵山区的不少乡镇仍是空白。二是资金筹措尚存困难。虽然一些示范社获得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但大多数合作社面临融资渠道少、贷款审批难、自筹资金有限的困境,其购买和更新高性能农机具的积极性受到制约。三是库棚用地难以落实。虽然去年国土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文件,对大型农机具临时停放场所的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范畴,并由审批制改成备案制,但大多数地区仍未出台具体操作办法,扶持政策难以落地。四是运行机制不够规范。不少农机合作社只是到工商部门挂个名,连个章程也没有,甚至连台账都没有,更谈不上管理民主和分配盈余,徒有合作社的外衣,却无合作经营的内核。五是发展活力比较弱。不少农机合作社的服务模式单一,服务领域狭窄,社员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甚至丧失了开展农机服务的能力。
  总的来看,我国农机合作社仍处在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去年8月份,农业部等9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9月份,农业部在黑龙江召开了全国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座谈会,会议要求各地认真总结基层农机合作社的创新经验,不断增强合作社发展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我们要认真领会这些文件和会议精神,并认真贯彻落实。
  在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初期,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引导广大农机手创办合作社,比较注重的是合作社数量上的增长。现在合作社数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就要求我们的工作策略进行相应调整,把工作重点由注重农机合作社数量上的增长,逐步转到注重农机合作社质量上的提高。过去我们强调“先发展后规范”,后来强调“边发展边规范”,但现在则要强调“以规范促发展”和“以创新促发展”,要把“规范发展”和“创新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总的来说,在当前推动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工作中,我们要树立“数量与质量并重”、“规范与创新并举”的工作理念。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数量是基本要求,质量是最终目的。我们既要重视合作社数量的增长,更要重视合作社质量的提升,力争办一个成一个。只有农机合作社及其成员达到一定数量,合作社发展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只有发展质量上去了,带动农民致富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才会更加显著。二是要正确处理好规范与创新的关系。规范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只有抓好规范,合作社才能体现其自身的基本属性,始终坚持服务成员的宗旨,才能承接财政支农项目和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创新是合作社发展的动力,只有抓好创新,合作社才能不断增强创造力和感召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规范和创新两手抓,努力提高农机合作社发展质量,实现永续发展。
  三、扎实做好下一步推动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谋划之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谋划好当前和“十三五”期间农机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落实完善扶持政策。各地要把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的主攻方向和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科学制订发展目标,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力争列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继续将农机购置补贴向农机合作社倾斜,有关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农机作业补助、农机金融租赁等财政支农政策优先在农机合作社中安排试点,有关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等项目以及机库棚建设项目等要优先安排农机合作社承担。各地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为农机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要更加注重规范发展。各地要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的指导,重点把握好“健全规章制度、依法登记注册、明确产权关系、完善议事制度、做好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的要求。要把运行规范的农机合作社作为各项扶持政策的实施重点,突出正向激励的引导作用。我部将深入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近期将启动第三轮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推荐工作,计划在明年1月份推出一批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的“五有”农机合作社。省、市、县农机化主管部门也可参照有关标准,建立多个层级的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名录,示范带动周边农机合作社发展。
  三要积极推进创新发展。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各地要认真总结基层的鲜活经验,善于捕捉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社的创新创造,把成功的做法经验化,零星探索系统化,通过机制创新来提高合作社的发展活力。加强宣传推广不同的发展模式,让农民群众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将“盆景”变成“风景”。要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农机合作社的应用,推进管理方式信息化;要树立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理念,打造农机服务品牌,推进经营理念品牌化;鼓励农机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或联合会,优势互补,更好地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鼓励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探索“机农合一”新机制。鼓励农机合作社与农机企业开展“企社共建”,与金融机构开展“银社对接”,实现合作共赢。
  四要切实强化人才培训。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规范发展、创新发展的阶段,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经营理念、知识结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次中国农机安全报社将连续三届“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事迹重新采编成册,为全国的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树立起标杆。各地要将合作社理事长培训作为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加强统筹规划,搞好分层实施,加快培养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善于经营管理、掌握先进技术的带头人,提高新形势下办社治社兴社的能力。同时,要引导和鼓励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农机合作社就业、创业,补充新鲜血液,增强新的动力,逐步培养一批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不断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
  同志们,发展农机合作社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推动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创新发展,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2015年11月17日 山东?临沂)

标签:合作社   农机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9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