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技能竞赛实施方案》发布(《2019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技能竞赛实施方案》发布(《2019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技能竞赛实施方案》发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19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技能竞赛实施方案》发布

2、《2019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

3、《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在京发布

4、《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正式印发

《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技能竞赛实施方案》发布

《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技能竞赛实施方案》发布

8月3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技能竞赛实施方案》(农办机〔2018〕20号),进一步明确了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技能竞赛的组织机构、竞赛形式、竞赛内容、参赛选手、奖项设置等,具体内容和有关要求如下:

?

《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技能竞赛实施方案》

按照《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举办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农人发〔2018〕4号)的总体部署,为做好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竞赛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组织机构

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技能竞赛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牵头,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承办。设立组委会及监督委员会,组织领导和监督竞赛工作。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在组委会领导下负责竞赛活动的筹备实施工作。组委会及组委会办公室成员名单详见附件1。

二、竞赛形式

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两个工种分别进行,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开展。初赛由各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及总工会等部门,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实施,分工种选拔出代表本省(区、市)的各3名选手。决赛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组织实施,以省(区、市)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参赛,每支代表队由1名领队、1名技术指导和两个竞赛项目的各3名参赛选手共8人组成。选手竞赛采取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竞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两部分成绩均采取百分制,按照理论知识得分的20%、操作技能得分的80%计算总成绩。理论知识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种,考试时间为60分钟;操作技能竞赛采取现场操作考核的形式进行,选手按分组及抽签顺序参加,农机驾驶操作员操作技能竞赛时间为70分钟,农机修理工操作技能竞赛时间为120分钟。

三、竞赛内容

竞赛内容按照《农机修理工》《拖拉机驾驶员》等国家职业标准的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要求设置。理论知识考试内容包括相应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等,由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农业分库生成相应题目,适当增加相关新知识和新技术等内容。农机驾驶操作员技能竞赛内容包括农业机械的驾驶及操作、性能维护、检查调整、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技能;农机修理工竞赛项包括农业机械调整维护、故障检查、诊断与排除、零部件识别、零部件更换等技能。详细竞赛内容见附件2。

四、参赛人员

参赛选手主要面向从事农机驾驶操作、农机维修的广大职业农民和农业企事业单位的一线职工。已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人员,不再以选手身份参加竞赛。参赛选手年龄应在50周岁以下(1968年9月30日以后出生),具有从事相关职业4年以上工作经历。农机驾驶操作员参赛选手应具有技能竞赛项目相应机型的准驾资格。

五、时间地点

2018年8月底前各省(区、市)完成初赛工作,遴选人员组成代表队。决赛拟于2018年9月19~20日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参加决赛的选手参加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主赛场开、闭幕式活动。

六、奖项设置

(一)每个工种获得决赛前5名的选手,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准后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由农业农村部晋升技师职业资格。已具有技师职业资格的,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二)每个工种获得决赛第6—20名的选手,由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业技术能手”称号,并晋升高级工职业资格,已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晋升技师职业资格。

(三)每个工种获得第1名并符合推荐条件的选手,由选手所在省(区、市)总工会在次年度五一集中表彰时按程序优先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四)每个竞赛项目评选出3名优秀裁判员,由“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组委会颁发“优秀裁判员”证书。

(五)对参加决赛的所有选手,由“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组委会颁发参赛证书。

各省(区、市)可对省级初赛中的优秀选手予以奖励。

七、其他事项

(一)各省(区、市)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加强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总工会的沟通、配合,成立竞赛活动组委会,做好初赛组织实施工作,勤俭办赛,加强宣传,力求实效。各省(区、市)竞赛组委会联络人及联系方式请于8月10日前报组委会办公室。

(二)请各省(区、市)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于9月3日前,将参加决赛的选手推荐表(附件3)、省级代表队一览表(附件4)报送组委会办公室,并同时报送初赛活动总结、初赛选手比赛风采照片、视频等材料。

(三)各省(区、市)竞赛工作中需要沟通的事宜,请直接与组委会办公室联系。联系人:温芳 徐子晟,电话:010—59199092,传真010—59199097,电子邮箱:njjnzdc@x263.net

附件:1. 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技能竞赛组委会及组委会办公室成员名单

附件1:名单.docx

2. 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技能竞赛内容

附件2:竞赛内容.docx

3. 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技能竞赛决赛选手推荐表

附件3:推荐表.docx附件2:

4. 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技能竞赛决赛代表队一览表

附件4:代表队一览表.docx

《2019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

《2019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白皮书》作为中国农机化协会的品牌产品,一直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原定于春节后发布的《2019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白皮书》延迟发布,希望能够对行业同仁及更多社会人士了解行业进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前言

2019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文件精神,各项政策举措加快落实落地,农机化发展稳中求进、进中向好,呈现出加快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

编撰年度白皮书,是中国农机化协会服务会员和行业的新途径。从2016年开始每年春季发布《白皮书》,至今已经发布三个,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鼓励,并逐渐形成独特品牌。《2019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白皮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资料收集和研究筛选,编撰工作略有延迟,但内容较前更为丰富,视角更加开阔。

全面记述2019年农机化发展历程的《白皮书》分为综述、新思路 新举措 新进展、展望和后记四部分,全文5万字。全面梳理2019年农机化多领域资料,从纪实、客观、求新的角度,真实准确记录全年行业瞩目农机事件和发展动态,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在关注传统内容的同时,更多关注了贯彻落实国发42号文件、新中国成立70年农机化发展、新农机鉴定办法、优势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畜牧机械化、甘蔗机械化、农村环境治理等新内容。

发展综述

一、发展背景

2019年,中美贸易冲突全面加剧、世界经济同步回落、国内结构性因素持续发酵、周期性下行力量有所加大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告别了2016-2018年“稳中趋缓”的平台期,经济增速回落幅度加大,经济结构分化明显。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委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精准脱贫成效显著,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GDP仍然保持了6.2%的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300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277869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376925亿元,增长7.0%。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收入增长平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995.5亿元,比上年下降3.3%。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加,13个行业减少。

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09万人,下降66.8%;贫困发生率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6064千公顷,比2018年减少975千公顷,下降0.8%。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7847千公顷,比2018年减少1824千公顷,下降1.8%。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720公斤/公顷,比2018年增加98.4公斤/公顷,增长1.8%。全国粮食总产量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5119亿斤,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棉油糖、果菜茶等生产保持稳定,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2019年,各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同时,稳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全国粮、经、饲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谷物和薯类播种面积减少。

2019年,全国谷物播种面积14.68亿亩,较上年减少2736万亩,下降1.8%。其中,稻谷4.45亿亩,比上年减少744万亩,下降1.6%。小麦3.56亿亩,比上年减少809万亩,下降2.2%。玉米6.19亿亩,比上年减少1269万亩,下降2.0%,。2019年全国薯类播种面积1.07亿亩,比上年减少58万亩,下降0.5%。豆类播种面积增加, 其中大豆大幅增加。2019年,全国豆类播种面积1.66亿亩,比上年增加1332万亩,增长8.7%。

2019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到2035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又重视明确质量目标,对土壤质量、环境标准提出了整体要求。

11月28日,农业农村部下达2020年农田建设任务。任务要求确保2020年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同时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两优先”:优先在“两区”和产粮大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要求准确把握“长久不变”政策内涵。一是保持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长久不变;

二是保持农户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基本权利长久不变;三是保持农户承包地稳定。意见提出,稳妥推进“长久不变”实施。一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二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三是继续提倡“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四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机制。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制度的出台,使农民有了稳定的预期,既满足了农民稳定承包权的需要,又满足了流转经营权的需要,有利于形成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发展现代农业。

2019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8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9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若干意见》,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这些重要部署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的大批涌现,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快速发展。

二、农业机械化行业发展

据农机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2019年业务总收入为2464.6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43%,出现负数增长。2018年农机工业业务总收入为2601.32亿元,增长1.637%。2019年超过2000万元/年收入的农机企业为1892家,比2018年的2236家减少了334家。2019年行业利润为103.39亿元,比上一年下降了0.25%。行业利润率为4.76%。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有296家,亏损面15.58%。2019年农机工业出口额370.25亿元,比2018年增长14.82个百分点。

2019年,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保持了平稳的势头,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已超过80%,基本实现机械化。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增速与往年持平;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的增速较快,甘蔗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步提升。

2019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迈进的重要一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正在得到有效落实。

3月1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做出重要批示,强调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加快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胡春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

10月30日,农业农村部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成果(2019)发布活动,向社会发布了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宜机化指引、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需求目录、“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指引和全国农机化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等6项成果,对推动各地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发展提供有力指导。

2019年,农机购置补贴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支持江西等6省开展标准化骨架大棚补贴试点,在26个省份部署开展39种农机创新产品补贴试点,在20个省份开展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农业各产业对新型农机装备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方式,在北京等4省市开展购置补贴、贷款贴息、融资租赁承租补助、作业补贴相衔接的试点,农民购机筹资能力进一步增强,补贴机具利用率持续提升。组织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完成1.4亿亩全年任务。

启动实施北斗应用示范重大项目,机械化信息化融合迈出坚实步伐。新创建153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总数超过450个。遴选形成27个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70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以及9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宜机化指引。

2019年,农业农村部将适应机械化作业作为耕作制度变革、农田基本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目标,支持丘陵山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扩展大中型农机运用空间,持续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持续向好。

围绕加快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问题,组织大规模农机化发展专题调研,全面汇集整理13个典型丘陵山区省份的情况问题,组成多个调研组分赴重庆、云南、贵州等7省(区市)实地调研,找准问题症结,形成初步对策办法;印发《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指引(试行)》,明确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目标、地块选取原则、重点改造内容、整治标准、改造流程以及组织实施等要求;将土地平整、机耕道建设等作为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重要建设内容;研究制订丘陵山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技术及装备需求目录,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研发推广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农机装备和技术;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进一步提升农机购置补贴等重大政策在丘陵山区实施的力度和效果,积极探索创设农机作业补贴、农机化技术推广等扶持政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有力支撑了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建设、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致富。预计2019年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超过4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截至2019年12月,全国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42号文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意见已进入发文阶段。国家对农机化和农机工业的重视,促使各界对农机化关注和支持力度加大,在政策影响下,企业和用户活跃度上升,2019年农机化和农机工业总体形势向好。

2019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将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9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特别是东北四省区开展保护性耕作的调研,分区域组织召开专家、科技与推广人员、应用农户等座谈会。

2019年7月、8月,胡春华副总理先后两次到吉林、辽宁省专门调研考察保护性耕作技术,在2017年制定的《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的基础上,出台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国家行动计划(2020-2525)》。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上升到国家战略,无疑为近年进入低谷的农机装备产业注入新的能量,有人预期,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研发制造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自2018年4月份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冲击,我国生猪产能持续下滑,猪肉供应相对偏紧,价格上涨较快,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的保障。

2019年,国务院对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作出全面部署,明确要求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支持生猪养殖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农机装备。

9月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的通知》(农办机〔2019〕11号),通知要求,要优化补贴范围,实行应补尽补。将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内的所有适用于生猪生产的机具品目原则上全部纳入本省补贴范围,“缺什么、补什么”“急事急办”“应补尽补”。

对生猪养殖场(户)申领补贴优先办理、优化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机企业积极参与政策实施,支持推动广大养殖场(户)购机用机。通知明确,要加快试验鉴定,增加机具供给。指导所属农机鉴定机构敞开受理能力范围内的鉴定申请,对省内外农机企业一视同仁,加快试验鉴定,及时公布结果。积极支持农机鉴定机构改善检验检测条件,提升试验鉴定能力。

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将加强对各地相关工作的协调指导。通知提出,要深入摸底调查,全面梳理需求。开展生猪生产农机装备购置补贴需求专项调查,问需于民,广泛听取基层意见与建议,为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支持生猪生产发展提供第一手材料。

2019年,是毛泽东主席发表“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著名论断60周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4月,中国农机化协会联合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在江苏举办了纪念毛泽东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著名论断发表60周年报告会;9月,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在北京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座谈会”,张宝文副委员长对协会举办的系列活动表示肯定与支持。

2019年,中国农机化协会按照“市场导向、服务当家”的发展理念,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组织成立了“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工作委员会”,复制推广陕西、湖北两省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先进经验做法,成立了“保护性耕作专业委员会”,为农机行业提供保护性耕作的共享平台。

2019年,中国农机化协会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行业资源,发布了《中国农机化协会公益募捐倡议书》,针对农业产业定点贫困县发起定向公益募捐倡议书。3月,协会面向行业发布了“情系‘三区三州’,爱心农机助力脱贫攻坚”公益募捐倡议书,15家企业奉献爱心,为昭觉、红原、理塘三县共捐赠了83台(套)价值近150万元的机具;协会在自有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出资购买了50台电动牛奶分离机赠送给当地贫困家庭。

为了解决四川省红原县山坡饲草地进行草籽补播只能由人工进行作业的困难,协会组织为当地培训了4名农用无人机驾驶操作机手,正式进行了无人机草籽播撒技术的试验演示。解决了高海拔地区山坡饲草地草籽补播的一大难题。10月17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授予中国农机化协会突出贡献表彰证书。

2019年6月,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先后参加了在“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期间举办的“推进中非农业领域投资与公司合作研讨会”和“推进中非农业机械领域对接会”,组织雷沃重工、德邦大为、沃得、五征、久富、洪珠、富来威、农哈哈、天人等国内企业代表与来自非洲12国的农业官员面对面交流洽谈。

11月,2019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办,同期举办2019中国-东盟农业机械展。博览会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为主题,180多家国内外农机及零部件生产、销售企业参展,面积超过3.4万平,为历年最高,包括农机用户、服务公司等2.5万人次参观。

2019年,中国农机化协会先农智库最新成果——《40年,我们这样走过:纪念农机化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优秀作品集》《农业机械化研究文选2018》正式出版发行。《40年,我们这样走过:纪念农机化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优秀作品集》收录了170多位作者的220余篇文章,600多幅各类图表,总计100余万字。

《农业机械化研究文选2018》精选文章80余篇,共5万字,设置综述、农机化重大问题研究、转型升级、全程全面发展、补短板 强弱项 促协调、丘陵山区机械化、农事服务、国三升国四、农机市场分析、走出去、农机人物、扶贫攻坚十二个专题,对2018年全国农机化各项工作全方位解析与剖判。

12月1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运行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

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

12月22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强调,农业农村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突出“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扎实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在2019年全国农机化形势分析会上,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张兴旺司长对2020年的工作提出了五个“稳步”:一要坚持以贯彻42号文件为工作主线,稳步发展农机化全程全面转型升级的新格局;二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稳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三要坚持以放管服为动力,稳步提高整个农机化团队和行业的发展能力;四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稳步提升全行业的发展水平;五要坚持以服务农业农村中心工作为方向,稳步启动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纵观2019年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行业仍然面临很大压力,农机工业还未走出“寒冬”,但党和国家对农机化行业的持续关注与重视,为行业不断注入新的能量,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方针的出台,预计2020年,农机化行业发展将持续向好,农业机械化行业发展空间将逐步扩大。

《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在京发布

《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在京发布

?

  本网讯 4月20日,《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在2019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发布。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到33%。

  报告从发展环境、基础支撑、信息消费、生产信息化、经营信息化、乡村治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等7个维度对全国2094个有效样本县(市、区)的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

  报告显示,全国已有77.7%的县(市、区)设立了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服务机构;2018年,县域财政总计投入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资金129亿元;县域城乡居民人均电信消费突破500元;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快速起步,2018年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18.6%;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覆盖率达64%,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5542亿元,占农产品交易总额的9.8%;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益农信息社覆盖行政村49.7%。

  报告特别提出,数字创业创新的火种已在农业农村点燃。本次评价从358个自愿申报的项目中向社会推介了96个创新项目,涉及智慧种养业、数字化管理、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等方面,以县域为单元的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开始起步。

  报告也分析了当前推进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认识还不够到位、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生产信息化应用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同时,报告在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加快建设数字乡村、加强农村信息服务、夯实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建议。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本次评价运用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首次对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解决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状况没有衡量指标的问题,关键的作用还在于为各县(市、区)找到位置和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提供了有效工具,有助于推动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快速健康发展。

《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正式印发

《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正式印发

资料图

2月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的通知,旨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扣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持续推动质量兴农和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通知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落实,为实现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全文)

2018年,全国种植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农业农村部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稳定优化粮食生产,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促进种植业转型升级,取得了积极进展。

粮食再获好收成,总产量达到13158亿斤,棉油糖、果菜茶等农产品供给充裕。优质绿色农产品比重提升,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更趋合理。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面积扩大到3000万亩。种植业形势持续稳中向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种植业发展好形势,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2019年种植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种植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创新思路谋发展,聚焦重点抓落实,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在重点任务上,着力守住“一条底线”、突出“两个重点”,坚持“三个注重”。“一条底线”,就是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坚持不懈稳定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总产量稳定在2018年水平。将稻谷、小麦作为必保品种,稳定玉米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两个重点”:一是质量兴农。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细里做,继续调减低质、低效和不对路品种,增加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扩大大豆种植,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推进种植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二是绿色发展。调整农业投入结构,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扩大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和全程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试点,保持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深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快节水农业发展,开展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促进生产生态系统循环衔接。

“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创新驱动。加快突破种植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绿色投入品、农机农艺融合等领域自主创新。深入推进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

二是注重产业升级。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健全产业标准体系,扶持发展统防统治等生产性服务,推进品牌创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注重基础建设。加快划定“两区”。巩固“大棚房”问题整治成果,严格设施农用地管理。加强农药管理体系建设,控制农药产业风险。

一、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1.稳住粮食生产。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力争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面积稳定在8亿亩。

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继续开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延伸绩效管理,推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提升大豆和油料供给能力。落实加强油料生产保障供给的意见,组织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推进大豆良种增产增效行动,进一步提高大豆补贴标准,扩大东北、黄淮海地区大豆面积,研发推广高产高油高蛋白新品种。大力发展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程机械化。扩大黄淮海地区花生种植。力争全年大豆和油料面积增加500万亩以上。

3.保证棉糖自给水平。完善棉花、糖料扶持政策,促进棉糖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鼓励规模化生产,力争将棉花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糖料面积稳定在2300万亩左右,保证必要的自给水平。

积极推广高品质棉花、“双高”甘蔗,因地制宜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集成推广轻简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降低用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4.巩固提高生产能力。配合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确保按期完成10.58亿亩划定任务。加快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建设口粮田,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

恢复启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将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范围覆盖到划定的所有保护区。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

5.按时保质完成“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落实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坚决打赢“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这场硬仗,把清理排查贯穿专项行动全过程,深入查、彻底查、反复查,倒排工期、挂牌督办,坚决整治、加快整改,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清理整治任务。巩固“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成果,推进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6.加快技术集成创新推广。结合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选择325个重点县整建制推进,聚集重点作物,突出大豆、油菜等市场紧缺产品及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作物。

聚焦重点环节,加快突破种植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绿色投入品、农机农艺融合等领域自主创新,集成“全环节”标准化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引领“全县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7.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密切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研判全年气象年景和灾害发生趋势,关注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早制定应对预案。顺应天时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适应性种植,推进主动避灾。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育进程,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推进科学抗灾。指导农民搞好生产恢复,加大对重灾区支持力度,实现有效救灾。

8.加强重大病虫疫情防控。继续实施植物保护工程,完善重大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网点,全面推行重大病虫疫情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监测预警。加强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玉米螟、粘虫、蝗虫等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应急防治,确保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密切关注大豆点蜂缘蝽、草地贪夜蛾等新发病虫发展动态,强化技术研发储备。突出抓好柑橘黄龙病、苹果蠹蛾、红火蚁、马铃薯甲虫等重大植物疫情阻截防控,强化海南、甘肃等良种繁育基地疫情监测与检疫监管,深入推进跨区植物检疫执法行动,遏制重大植物疫情蔓延成灾。

二、坚持优化供给,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

9.优化种植结构。巩固非优势区玉米结构调整成果,适当调减低质低效区水稻种植,调减东北地下水超采区井灌稻种植。继续优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适当调减西南西北条锈病菌源区和江淮赤霉病易发区的小麦。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

10.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专用小麦、优质食用大豆、“双低”油菜、高品质棉花、高产高糖甘蔗等,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种植效益。

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蚕桑、花卉等产业,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道地药材基地。稳定设施蔬菜面积,优化区域布局,保障蔬菜均衡供应。

11.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组织科研、生产、加工等部门联合攻关,促进马铃薯主食产业提档升级。继续实施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试点,优化原料薯供应,筛选一批干物质含量高、具有功能性成分的加工专用型品种,为加工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料薯来源。

优化主食加工工艺,完善产品配方及工艺流程,提高全粉含量,开发色香味形俱佳的新一代主食产品。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支持企业新建一批主食加工生产线,扩大主食加工产能。广泛开展宣传,组织主食产品消费体验、特定群体营养餐、大众群体放心餐活动,推动主食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

12.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种养结合,以养带种、以种促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产加销衔接,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支持新型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为一家一户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茶叶、油菜、水果等优势产区,因地制宜发展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旅融合,挖掘种植业外部增收潜力。

三、坚持绿色引领,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13.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保持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确保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继续选择300个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加强农企合作,加快技术集成创新,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提炼一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建设一批化肥减量技术服务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结合延伸绩效管理,将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目标任务分解到省、市、县。加强宣传引导,普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增强科学施肥意识。

14.深入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结合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继续在苹果、柑橘、设施蔬菜、茶叶优势产区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将试点规模扩大到175个县,将实施范围扩大到东北设施蔬菜。

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引导农民多用有机肥。对首批100个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系统总结技术规程、推广模式、运行机制,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组织方式和技术模式,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更大范围实施。

15.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转变病虫防控方式,大力推广化学农药替代、精准高效施药、轮换用药等科学用药技术。加快新型植保机械推广应用步伐,进一步提高农药施用效率和利用率。

大力扶持发展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强化示范引领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和技术到位率。在粮食主产区和果菜茶优势区,打造一批全程绿色防控示范样板,带动引领农药大面积减量增效,力争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继续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16.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结合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玉米、马铃薯、棉花、蔬菜、瓜果等作物为重点,以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在农田基础设施较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采用膜下滴灌、浅埋滴灌、垄膜沟灌等模式,建立灌溉施肥制度,配套水溶肥料,实现水肥耦合。

在干旱缺水、地下水超采等地区,以蓄集和高效利用自然降水为核心,采用新型软体集雨技术,充分利用窖面、设施棚面及园区道路等作为集雨面,蓄集自然降水,实现集雨补灌。继续组织实施墒情监测,应用现代化手段完善墒情监测网络体系,为指导农民适墒播种、抗旱保墒、高效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17.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进一步完善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和政策框架,巩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成果。调整优化试点区域,将东北地区已实施3年到期的轮作试点面积退出,重点支持长江流域水稻油菜、黄淮海地区玉米大豆轮作试点;适当增加黑龙江地下水超采区井灌稻休耕试点面积,并与三江平原灌区田间配套工程相结合,推进以地表水置换地下水。

鼓励试点省探索生态修复型、地力提升型、供求调节型等轮作休耕模式,丰富绿色种植制度内涵。继续开展试点区耕地质量监测、卫星遥感监测、第三方评估,确保完成3000万亩轮作休耕试点任务。

四、坚持质量兴农,促进种植业提质增效

18.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制定修订一批肥料安全性标准。完善农药标准框架,制定修订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加快农药分析方法通用标准制定。推进按标生产,在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加快集成组装一批标准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建设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9.优化产地环境。实施设施蔬菜净土工程,针对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突出问题,选择一批设施蔬菜大县大市,开展土壤改良治理试点,推广轮作倒茬、深翻深耕、土壤消毒、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模式,缓解连作障碍,减轻土传病害。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防止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

20.推进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在打造优质粮棉油糖生产基地的同时,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加快品种改良,选育一批适销对路、熟期合理、品质优良的品种,通过搜集恢复、提纯复壮、抢救保护,恢复一批传统特色当家品种。

结合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一批果菜茶、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品质提升,推进果茶优势产区老果茶园改造,重点改造园龄20年以上的老果茶园,提高优质果茶供给水平。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果菜茶产品质量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21.加强品牌建设。依托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及大型企业集团,在粮食主产区、果菜茶优势产区创建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共品牌,加快培育一批品质好、叫得响、占有率高的知名大品牌。

按照“拾回老味道、重塑老品牌、恢复老技艺、开发新产品”的思路,创新品牌营销推介,塑造一批国家级农业品牌,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办好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展会,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

22.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新要求,严格农药使用监管。开展高毒农药和老旧农药风险监测评价,建立农药禁限用和淘汰的预警机制。加快小宗作物群组化试验研究,逐步解决小宗作物用药短缺问题。加强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的监督检查,率先在果菜茶规模生产主体实行农药使用档案记录制度,加大违规使用高毒、高风险农药的查处力度,提升科学用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3.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定点扶贫地区,选准特色产业,明确帮扶措施,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着眼资源优势,发展长效扶贫产业,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在贫困地区加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进节本增效、增产增效。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继续开展“万名农技人员进山上坝行动”,组织种植业专家组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技术指导,加大特色产业技能培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产品产销对接,着力解决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

五、坚持依法行政,加力推进种植业法制建设

24.强化农药监管能力建设。全面贯彻《农药管理条例》,落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农药监管职责,强化农药监管队伍及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等信息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农药质量追溯体系和诚信体系。完善工作规则,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农药依法监管和科学管理的水平。研究农药产业政策,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

25.规范行政审批。完善农药登记评审制度,严格评审标准,规范评审程序,落实信息公开制度。优化肥料登记审批制度,精简审批事项,将部分肥料品种审批登记权限下放。

推进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换届,修订评审委员会章程,规范审批流程,严格审批制度。全面落实技术审查规定,加强对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完善肥料登记信息发布制度。规范国外引种检疫审批,完善专家评审和风险评估制度,强化后续监管,保障引种安全。

26.严格行政执法。加强农药市场监管,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重点开展农药隐性添加、出口转内销等专项检查,对主要农药市场、“黑名单”农药企业加大抽查力度,严肃查处制售假劣农药等违法行为。在关键季节组织开展农药行业安全生产检查,指导督促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加强肥料市场监管,组织开展肥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维护农民和合法企业利益。加强信息公开,对农药、肥料、国外引种检疫行政审批和执法监管信息及时依法公开。

27.加快立法进程。推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出台,制修订《农作物病虫害分类管理办法》《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研究制定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加强《肥料管理条例》立法调研,积极推动立法进程。

标签:农机   农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