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专业合作社会议纪要(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景西:还是干农机得心应手)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机专业合作社会议纪要(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景西:还是干农机得心应手),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农机专业合作社会议纪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景西:还是干农机得心应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农机专业合作社会议纪要

2、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景西:还是干农机得心应手

3、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一天

农机专业合作社会议纪要

农机专业合作社会议纪要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状况,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胶州市农机局充分认识到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而其最佳组织形式是组建农机经济合作组织。 近几年来,胶州市农机局以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大力发展各级农机合作经济服务组织。 通过农机合作组织将相对分散的农机化力量联合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再经会员集资购置适用的新机具,农机合作组织在完成在本区种植、收获的基础上对外统一承接农田作业、贮运和公路工程建设等任务,营利后按股分红,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目前,全市共发展以营海镇农机服务公司为代表的镇农机合作社、以胶东镇小麻湾西村为代表的村级农机服务组织和以李哥庄镇农民郭文行为代表的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合作经济服务组织 22 个,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有 13 个。 联户发展农业机械化好处多: (1)有利于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大缩短了“三夏”、“三秋”的作业时间。 (2)有利于加速农业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的机械化装备水平。 (3)有利于提高组织化程度。通过机具、资金、技术、人才等整合,合理地调剂了农机具的有偿使用,起到了整合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解决了农机部门包不了、村级集体统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满足了农户之间对农业机械的不同需求,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4)有利于打破小农意识,增强会员的团结协作精神。有了合作组织的统一调度安排和统一收费标准,保证作业质量、避免无序竞争。

标签: 农业机械学会

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景西:还是干农机得心应手

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景西:还是干农机得心应手

“让秦川人都富裕起来,当不了大明星,最起码做个闪亮的小星星。”陕西富平县富秦星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景西用他那沙哑的嗓音向记者解释着他这个合作社名字的由来。

资料图

种树失败重拾农机

1991年,高考落榜的宋景西没有气馁,他买了辆小四轮的拖拉机,很快就掌握了拖拉机驾驶的基本技能,虽然风里来雨里走,可一年下来腰包里鼓出两三千元,在当时委实不少。

高中生在乡下也算是个文化人,宋景西被镇上看上,从当协警到民政工作又服务乡镇企业。虽旱涝保收,毕竟腰包里日见干瘪。宋景西干着干着觉得不痛快了,便辞职承包了300亩山地,栽上核桃和柿子树。他没想到的是,那几年,富平一带接连干旱,种的树成活率低,好不容易活下来的长得也是可怜兮兮的,2008年的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雪更是把他的发家梦击得粉碎。

好在还有农机兜底,期间,他先是买了台35拖拉机,一年还能挣上万儿八千的,到了2006年,宋景西贷款3万元加上国家补贴的1万元添了台60马力的拖拉机,一年更是能赚到3万多元。

“折腾来折腾去,还是干农机得心应手。”宋景西深有体会。

合作社越走越顺

200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地渐渐兴起,善于学习头脑敏锐的宋景西觉得这是农业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他去河南焦作学习取经回来后,也组织起了农机合作社,并拥有了十几台大拖拉机,兵强马壮。

“不想头一年干下来,别说挣钱,还赔进去8万多元。”宋景西说那是他最为艰难的时候,管理经验不足,信息不灵,有时车多活少,有时遇阴雨天干不了活,钱虽赚了些,但赚得没有花得快,很多社员打起了退堂鼓。

这时候,是省农业厅雪中送炭,让宋景西又看到了希望。省农业厅看到富秦星合作社制度健全,有规模有影响,很具发展潜力,便支持他们10万元。钱虽不是很多,在当时无疑是一剂强心剂,有政府支持,宋景西有些动摇的心又坚定了起来。

2009年初,经全体社员表决通过,合作社投资500万元,在齐村镇兴建办公场地;2010年,投资40万元建农机具车棚;2011年,投13万元建农机具修理间、投100万元建家庭农场服务中心……

吸取创办初管理不善的教训,在合作社内部,宋景西采用专职管理人员和临时务工人员相结合的办法,强化组织纪律与内部激励机制;并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及时总结经验,落实发展计划。现在的合作社,实施小麦、玉米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耕作全程机械化作业;为果园提供挖坑施肥、除草、打药、拉运一条龙服务;为机手提供作业信息,组织作业队开展跨区作业,已与省内外10多个市县建立合作关系,统一价格、统一作业、统一管理。

2016年,抓住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合作社积极发展“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订单式粮食生产模式,已签订优质小麦订单两万亩,年生产优质小麦2000万斤。

因一直患有咽炎,加上工作压力和过度操劳,宋景西一直嗓子沙哑,说话很费劲。本可以通过手术就能治好,但宋景西说他真没这个时间,他要做的事太多了。努力终有回报,合作社越走越顺,现在已有入社社员275户,拥有作业经纪人45名,农机操作服务人员134名,作业面积万亩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农民2000余户,全年各类作业收入突破200万元。

购买新机如虎添翼

2015年,宋景西整合合作社原有的3支植保服务队,成立了富秦星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有限公司,强化重大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工作,根据病虫害发生形势,科学制订综合防治方案,做好统防统治。

宋景西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户增收,植保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新增长点。

在富平县农技推广站,一台永佳自走式水旱两用喷杆喷雾机让宋景西眼前一亮:过去一直用背负式人工喷雾器,效率低,喷洒不均匀,劳动强度大且不安全。但合作社的成员许多人并不赞同购买:一台要10多万元呢!

宋景西知道,对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最信奉的一条道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于是他把这些反对者组织到这种机械的作业现场,让他们边看边算账:日作业300亩,每亩收费10元,小麦、玉米两季最少打药按4次算,每次作业10天,一年就收回投资了。

事实还真是如此,2016年初先买了一台,一年下来,本全回来了,宋景西不含糊,趁热又买了两台新款植保机械。

宋景西当然不会满足于此,紧跟形势的他把目光瞄向了植保无人机。抚摸着刚买回来的近20万元的无人机,宋景西说,这家伙喷洒更精准,效率更高。

宋景西眼前又是一片蓝蓝的天空。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一天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一天

?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图:张丹峰

红日初升,乡间小道伸向稻田尽头。清风徐来,吹落矮冬青上的雨痕。白鹭舒展身姿,亮翅于田埂。郊野,春意正浓。

不远处,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港湾村永旺农机专业合作社00后农机手陶哲坐在拖拉机驾驶室内轻点屏幕。机器尾部,旋耕犁具缓缓下降,按照设定的马力开始作业。这位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说:“智慧农机让春耕变成了一件令人愉悦的事。”

自动驾驶,耕作科学高效

套上塑胶靴,陶哲跳下车,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水田。驾驶室内空无一人,只剩方向盘兀自转动,留下笔直的车辙。

几天前,陶哲开着拖拉机,在矩形地块四个顶点处分别做了定位。拖拉机上方竖立一块可触摸智能屏,显示出四角的经纬度坐标;机身安装的无人驾驶系统即刻便根据地块形状生成耕作路线。

“只要在屏幕上调试好参数,选中地块一键启动,机器就会自动按照规划的路线耕作土地,不需其他任何人工操作。”陶哲说。

拖拉机转弯时,犁具抬升,不一会儿,又慢慢落下。看着记者疑惑的眼神,陶哲笑着介绍,这是由于机器配备了液电控制技术,调头时自动提升犁具,保护稻田边缘免受损坏。

顺着陶哲手指的方向望去,小草掩映的石碑上刻着一行红字:高标准农田。

合作社理事长胡丹告诉记者,过去,田埂把土地分割成形状不一的零散田块,1亩水田有5%的面积是田埂,大型农机作业不便施展,转弯、后退都是难题。

2015年,合作社流转的5000亩土地入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田埂被推平、机耕道拓宽,分水口、过路涵管修葺一新,“小田”变“大田”,农机“活”了起来,再也不用担心被困在地里。

田中积雨增大了机器的阻力。若是驾驶传统农机,需要农机手不断调整农具高度和转速,还容易开得弯弯曲曲,难以平整地面。

“土地翻得深,黄土变成金。”胡丹说,地面耕得不深、不平,灌溉就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产量。现在,在导航设备的指引下,自动驾驶拖拉机沿直线路径行驶,误差精度不超过2.5厘米。

12分钟后,面积3亩的地块耕作完毕,作业效率比传统农机提高了近20%。经过旋耕,成块的土壤被搅成细碎的泥浆,待地温上升,就能插秧了。

智能育秧,质量精准调控

日头开始旺起来。

完成耕作任务,陶哲走向稻田附近的集中育秧大棚。“种子变成秧苗,要经过浸泡、催芽、育秧三个环节。”

稻种娇贵。水太多会泡烂,水太少会干枯;温度低了不发芽,温度高了芽烧光。胡丹的父亲胡荣华是种田“老把式”,“过去一到种子发芽的日子,我晚上得睡在地里,生怕稻种冻了、渴了。现在我们可以放心地睡大觉啦。”

原来,合作社添置了两台智能催芽机,每台可放置200公斤种子。催芽机装有传感器,控制内部温度和湿度,温湿度会精确出现在屏幕上。打开开关,桶状的催芽机自动旋转,使种子均匀受热。一旦监测到种子缺水,催芽机会发出语音播报,随后进行加水。

经过24小时浸泡、12小时催发,稻种冒出青色的尖尖。

掀开帘子,育秧大棚里热气蒸腾。陶哲把秧盘在自走式育秧播种机上摞成小山,“秧盘像个方形‘汉堡包’,包含土壤、有机肥等好几层。”装土、压沟、撒种、覆土,播种机一气呵成,秧盘被一排排码在地面。

打开水闸,小吊灯式样的喷滴灌设备开始喷水。陶哲介绍,一个月后,这些秧苗能长到约20厘米高。把秧盘直接放到全自动插秧机的苗箱里,10天就能插完千亩农田,“插秧机也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只需一人放秧,又快又省力。”

育秧大棚是个立体空间,怎样利用设施农业提升空间利用率,胡丹思索已久。最近,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研发出一种旋转式多层苗床,利用可变速传动装置,在固定工位完成上架、施肥、巡检,能耗极低。胡丹考察后,马上拍板决定引进。

“过段时间,多层苗床就可以投用了,空间利用率能比现在的单层秧盘至少提高5倍。”胡丹说。

高效管理,建设无人农场

午后,阳光炙热。

水泥路边,油菜花海金黄灿烂,与波光粼粼的湖面相映成趣。

要让作物长得好,田间管理至关重要。陶哲说,合作社有两台农用植保无人机开展大面积飞防,用于除草、防病害。

展开机臂,调整桨叶。启动遥控,旋翼嗡鸣,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规划好的路线飞行。药水向下喷洒,近百亩油菜地,只用1小时就完成作业。

将植保无人机送入仓库,陶哲回到上午机耕的稻田边,向专业人员学习使用低空测绘遥感无人机拍摄地势情况。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顾问刘付碧在手机上创建任务,“以‘井’字形交叉飞行拍摄,让三维图片更清晰。”无人机接收指令,图片数据实时传送到手机上。

打开电脑中的智慧农业系统,对采集到的影像与高程数据展开三维建模,一张地势分析图便呈现在眼前。

“冷色调代表地势低,暖色调代表地势高。绘制一条线段,系统分析出线段剖面数据,获取高差值。图中看到,经过无人拖拉机耕作过的地块很平整。”刘付碧说,在智慧农业系统中,每个地块都有自己的二维码档案,农田中的一切作业过程都可追溯,便于用数据辅助生产决策。

刘付碧此行的目的,是为合作社建设“无人农场”提供支持。

以灌溉为例。无人机拍摄的高清底图显示,一条小河穿行于田间。给农作物浇水时,通过泵阀沿着管道将河水抽到位置较高的蓄水池,池水无法自流到的地方还需要人工抽水。

春耕期间用水量大,刘付碧认为,这种灌溉方式有些繁复,应该通过流程优化,设计出一条更便捷的灌溉路径。配合田地中安装的物联网传感器,当监测到秧苗需要浇水时,系统发出预警,泵站远程开启,自动控制水位,实现无人化管理。

一旁的陶哲听得认真。除了使用智能农机,陶哲还在计划学习编程,对智慧农业系统进行部分定制化改造,以满足不同农事的需要。“我的目标是成为‘农业工程师’。”陶哲雄心勃勃。

“这就是未来农业的趋势——智能农机与数字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人、机、物、资一体,实现农业数字化转型。”刘付碧说。

标签:农机   合作社   作业   农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9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