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春节“菜篮子” 物丰价稳年味足(守好百姓“菜篮子” 鼓足农民“钱袋子”)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守好春节“菜篮子” 物丰价稳年味足(守好百姓“菜篮子” 鼓足农民“钱袋子”),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守好春节“菜篮子” 物丰价稳年味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守好百姓“菜篮子” 鼓足农民“钱袋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守好春节“菜篮子” 物丰价稳年味足

2、守好百姓“菜篮子” 鼓足农民“钱袋子”

3、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4、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守好春节“菜篮子” 物丰价稳年味足

守好春节“菜篮子” 物丰价稳年味足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为年夜饭做着准备。在迎宾路的三亚市政府公益性农贸市场,赶早前来采购的群众络绎不绝,大家都想把最新鲜的食材带回家。?

  “圆白菜多少钱一斤?大白菜呢?”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位只询价不买菜的特殊“客人”,他就是三亚市菜篮子工程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赵军。“主要是看平价网点运营情况,以及蔬菜供应是否充足、是否按照我们每天发布的价格销售。”赵军边走边看,向记者介绍他的工作职责,“除了到现场了解,我们主要还是依靠三亚市菜篮子工程信息化监管系统,一旦商家售价超过调控价格,数据会显示飘红的,我们就要及时提醒商家调整价格,把价格降到调控价范围之内。”?

  今年春节,赵军主动选择除夕值班,按照24小时值班工作要求,他白天要巡查七八个点位,以大型商超、批发市场、平价网点为主,晚上一般要留守办公室值班,如果遇上应急调运车辆集中到达,他还要赶到批发市场参与调运核验工作。?

  “今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流量明显增多,给我们‘菜篮子’保供稳价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也要求我们要加强春节期间的巡查监管,确保整个春节期间广大市民游客能够真切感受到一系列平价惠民措施。”赵军说。?

  三亚春节前计划蔬菜储备量约3000吨,冻猪肉约580吨。为充分保障蔬菜储备,三亚分阶段启动蔬菜应急调运及储备投放机制,采取货运冷藏车整车储备的方式,组织联盟企业对22个保基本蔬菜品种开展调运及储备投放。?

  接近中午,多辆满载着新鲜蔬菜的货运冷藏车陆续抵达,赵军一边查看到货数量,一边向联盟企业了解应急调运储备情况,同时他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有些市民通过12345热线投诉有关平价网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及时去处理,忙起来手机就像热线一样。”?

  小小“菜篮子”,民生大工程。多年来,三亚采取多项有效措施,科学构建稳价保供机制,着力推动市民“菜篮子”越拎越稳,而这都凝结着赵军和他的同事们的默默坚守和辛勤付出。新一年,赵军希望通过开设更多的公益性摊位,增设“菜篮子”平价网点,方便广大市民就近买到平价菜,享受到更多实惠。?

守好百姓“菜篮子” 鼓足农民“钱袋子”

守好百姓“菜篮子” 鼓足农民“钱袋子”

  日前,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同志将参加市政府办公厅、市网信办、海河传媒中心联合推出的《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策划“向群众汇报——2022委办局长年终访谈”,现场和读者、听众、网友互动交流,回复大家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广大市民可以通过天津新闻广播(FM97.2、AM909)、津云客户端、津云抖音号、天津广播微信视频号、人民网、中国网、央广网等媒体收听观看同步直播。如有涉农问题和意见,可以在直播过程中提出。

  2022年,市农业农村委围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聚焦粮食和“菜篮子”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本期节目中,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同志将向大家汇报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惠农补贴政策。市农业农村委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力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落地,确保农民种粮有钱赚、不吃亏。今年年初,眼看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武清区上马台镇李凤庄村种粮大户鲁全刚心里一直盘算,这种情况下种粮会不会亏本。通过农业农村部门的政策宣传,他了解到天津市逐步加大耕地地力保护、“一喷三防”、托管服务等惠农政策支持力度,终于打消了心中顾虑。今年,他一共承包了3900余亩耕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水稻,春耕春播、夏收、秋收等时节,先后收到2次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次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多项惠农补贴,全年粮食产量达到831万斤。看着丰收的粮食,想着获得的补贴,鲁全刚心里美滋滋的,也更加坚定了种粮的信心和决心。他表示,明年还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努力多种粮、多产粮。

  今年以来,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市农业农村委先后落实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粮豆轮作休耕补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补贴等一系列惠农补贴政策,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3.6亿元,惠及农民200余万人。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65万亩,总产量达到256.2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喜获“十九连丰”。

  第二件事,说说“菜篮子”稳产保供。市农业农村委始终把保障“菜篮子”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重要职责,多年来积极采取建设保供基地、强化政策引导、开展技术服务等措施,有效提升了“菜篮子”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

  王晓东是北辰区青光镇青光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的合作社主要从事各类蔬菜生产,2020年被市农业农村委确定为蔬菜保供基地之一。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市农业农村委紧急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抢种速生叶菜。王晓东了解到政策信息和市场需求后,立即组织社员调整种植茬口,抢种小白菜、菠菜等绿叶菜600余亩,这些叶菜种植周期仅为28天,平均亩产达到4000斤以上。全市像青光村合作社这样的蔬菜保供基地共有156家,涵盖各类蔬菜品种,仅1月份和2月份就上市速生叶菜2万吨,为疫情期间保障市场供应平稳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悉,市农业农村委累计筛选确定农产品保供基地366个,实时监测生产情况,科学研判产销形势,帮助生产主体协调解决农资短缺、运输不畅、产品滞销等问题,有力保障了“菜篮子”重要农产品平稳有序上市,全市肉、蛋、菜、奶、鱼自给率保持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第三件事,是种业振兴行动。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市农业农村委聚焦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积极开展种源核心技术攻关和优良品种推广,着力为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促进农民稳步增收夯实基础。

  今年,宁河区东棘坨镇毛毛匠村种粮大户田珺全种植的小站稻喜获丰收,脸上挂满了开心和满足。但回想早些年,他承包的300多亩地里,有100亩种植水稻由于品种原因,品质和效益都不高。后来,在农业农村部门的宣传推广下,田珺全先后种植了津原89和津原U99两个小站稻品种,通过对比发现,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远超以前,津原89具有良好的抗倒伏性,每亩产量能达到1500斤以上;津原U99不仅口感好、品质佳,出售价格更是提高了30%。他承包的3000多亩稻地,今年产量达到500多万斤,明年还准备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力争种出更多优质高产的小站稻。

  津原89等水稻品种在华北、东北及长江中下游粳稻区优势明显,天津小站稻种子全部实现本地生产,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强筋麦、黄瓜、花椰菜、奶牛、肉羊、鲤鲫鱼等特色品种也叫响全国,天津市在打造全国种业创新高地上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扎实成效。

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过去五年,甘肃省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6.3%,连续位居全国前列;粮食产量连续三年稳定在240亿斤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3360家和9.3万个……

  稳中求进,接续奋斗。2022年,甘肃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65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1766元,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统筹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迈出新步伐。

  夯实责任守底线?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有力应对疫情、灾情等不利影响,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甘肃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先后召开多次专题会和现场推进会,安排部署重点任务,拧紧上下贯通的责任“螺丝”。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柴守玺说,针对西北旱作区耕地质量提升,建议设立科研专项,研发和改进秸秆先覆盖保墒种植、后还田培肥的农机农艺结合技术体系,并示范推广。

  《甘肃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出台,有效衔接政策措施得以持续优化完善;设立30亿元甘肃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提高到32%以上,保证了投入力度不减。在此基础上,甘肃还安排58个脱贫县每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600亩,专项用于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张掖市肃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白晓艳见证了近年来甘肃“三农”的可喜变化,也深入调研为当地农村发展建言出招。“我们要继续加大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力度,聚焦脱贫地区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白晓艳说,肃南县正在实施的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工作,将为民族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实现共同富裕探索成功经验和模式。

  有政策,还要抓落实、看效果。甘肃健全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规范风险排查、对象识别、精准帮扶、风险消除、动态管理等各环节,在全省范围内3次开展防止返贫集中排查、专项排查和督查调研,坚持重点人群“六必访”“六必查”、风险消除“七不消”等做法,监测对象户均落实帮扶措施3.9项,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和风险消除的稳定性不断提高。

  补齐短板稳增收?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确定并集中支持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大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重点区域支持力度,坚持并完善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等机制,选派用好医疗、教育“组团式”帮扶干部人才和科技特派员,推动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和群众稳定增收。

  为了补齐发展短板,甘肃集中支持23个国家级和16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安排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138.22亿元。实现23个国家重点帮扶县每县1个科技特派团和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全覆盖。

  “补齐短板才能共同发展。”全国人大代表、陇南市徽县水阳镇石滩村妇联主席、陇上庄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倩娟说,2022年全国两会她提出的“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复。如今,农村收发快递更加方便,农产品“出山”也有了更多机会。

  “乡村数字化建设和电商平台规范化运营,是向陇南大山深处乡村打破空间壁垒的有效捷径。”梁倩娟说,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应与平台企业紧密合作,加大乡村数字化培训的密度和覆盖面,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农村电商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为青年返乡就业创业赋能。

  为了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2022年,甘肃把产业和就业作为根本举措,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的占比提高到55%以上,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累计为6.7万户监测户落实产业帮扶措施,脱贫地区的2231家龙头企业带动脱贫户35万户,7.1万个农民合作社带动脱贫户80.4万户。

  光伏帮扶项目累计收益37亿元,帮助9.7万个困难家庭就业增收,带动2893个脱贫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25万元以上。全省输转脱贫劳动力200.3万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推进2541个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转型升级,吸纳就业9.76万人。

  加强协作促发展?

  甘肃始终把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作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携手天津市、山东省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完善协作机制,拓展协作渠道,深化协作内涵,创新协作模式,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2022年,甘肃在东西部协作的实践中,天津市、山东省真心实意出招,“真金白银”投入,全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2.22亿元,东部协作省市和中央单位消费帮扶金额72.82亿元,推动两地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甘肃所需,帮扶所能。”天津市、山东省通过成功举办“津陇共振兴”和“鲁企走进甘肃”活动,签约项目107个,合同金额170.8亿元。持续推进“一县一园”和“百村振兴”计划,共建产业园区78个,协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181个。深化“万企兴万村”甘肃行动,实施项目1065个,投入资金80.02亿元。

  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全省乡村发展驶入快车道。《甘肃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出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如火如荼,全省累计编制完成村庄规划6750个,深化“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完成50个省级示范乡(镇)、新建500个省级示范村创建任务。

  农业特色产业实力日渐壮大,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每一帧巨变,都深深烙在全国人大代表、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党总支书记董建新的心底。

  “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都离不开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董建新希望能够通过更多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吸引更多有抱负有才华的优秀人才下沉农村、投身农业,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哈尔滨市宾县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示范区秸秆粉碎抛洒还田现场。

  东北黑土区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壤肥沃,“撒把种子就能长庄稼”,是我国的“大粮仓”,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大意义。但是,由于长期高强度利用,加之土壤侵蚀,导致有机质含量下降和生态功能退化,东北黑土地“变瘦了、变薄了、变硬了”,保护黑土地已是刻不容缓。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黑土地的保护利用。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考察东北,都对黑土地保护工作作出具体指示。其中,今年7月,他在吉林省考察时明确要求:“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早在2015年,原农业部就启动了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并经国务院同意,于2017年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对黑土地的保护利用做了具体部署。2018年,第二轮项目启动,规模进一步扩大。自2015年以来,已累计在东北4省(区)的41个县开展了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工作,为保护利用黑土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乘势而上谋新篇。10月13日-14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土地保护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总结交流5年多来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的做法和经验,谋划下一步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

  因地制宜,以试点探索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

  金秋十月的黑龙江,已有了浓浓寒意,但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忙碌的景象依然随处可见。在哈尔滨市宾县的乡下,农民们驾驶着各式各样的大型机器在田间轰鸣着,有的收割水稻,有的秸秆粉碎还田,还有的旋耕翻埋……一派热火朝天。

  宾县是一个五山、半水、四分半田的浅山丘陵地区,主要种植玉米。然而,由于多年种养失调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黑土地退化严重,是黑龙江省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退化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

  改变始于2018年。作为第二批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新增项目县,宾县将20万亩示范区落实在10个乡镇。针对黑土地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玉米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两个黑土地保护利用主推技术模式。

  “在宾县的岗平地,我们建立了以玉米秸秆深耕为核心,配合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施肥、安全用药等技术的退化黑土地快速培育模式,项目示范带动全县实施了30万亩黑土地保护利用。”宾县有关负责人介绍。

  宾县鑫华泰肉牛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肉牛养殖企业,建有一座占地6000平方米的玉米秸秆发酵场和一栋2000平方米的有机肥处理棚。在这里,牛粪、玉米秸秆加上腐熟剂和水,被沤制成有机肥,不仅解决了当地养殖企业的污染问题,也为农田提供了优质肥料。

  “沤制出的有机肥松散有弹性、无臭味,有机质含量超过30%,通过大型农机抛洒到农田,可为黑土地提供丰富的养分。”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专家张兴义解释说。

  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成为岗平地土壤恢复和提升质量的一大“法宝”。而在缓坡地,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宾县以环坡打垄、侵蚀沟填埋复垦和增施有机肥为核心,配合秸秆覆盖、深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打造了缓坡耕地保土提质模式。项目实施以来,示范带动全县45万亩开展了黑土地保护利用。

  项目实施一年来,项目区土壤有机质达到平均32.6克/千克,比以前提高0.3克/千克。这在外人看来微乎其微的变化,对当地农民来说,却有着明显的感受。

  “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了,种出的水稻口感就好。”宾县居仁镇三合村农民刘宝华说,这几年通过实行秸秆粉碎抛洒、耕地深翻、增施有机肥等方式,黑土耕层变厚,黑土地更有劲儿了。“前些年地比较硬,今年春耕种地时,明显能感觉到黑土变疏松了。”

  创新实践,打出保护黑土地的“组合拳”

  宾县的变化,是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的一个缩影。

  作为东北黑土地最大的区域,近年来,黑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勇于实践,大胆探索,黑土地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

  “目前,全省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耕层平均厚度由2014年的19.8厘米提高到23.3厘米,耕地质量达到3.46等级,高出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平均水平。”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庞海涛表示。

  每一克的提升、每一厘米的增加,都极为不易。这背后,是黑龙江省坚持把保护黑土地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抓试点、建机制、推模式,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稳步提高黑土地质量和产能。

  ——出台了一部地方法规。2016年4月21日,《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出台,在东北平原黑土区的四省(区)率先实现依法对黑土耕地总量、质量和生态的严格保护。

  ——创设了一套管理制度。在国家农田建设政策制度出台前,制定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指导意见和农田建设项目管理规程,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有对接、管理有依据。另外,建立玉米、水稻秸秆还田和深松作业质量和面积监测管理平台,实现全程智能监管。

  ——实施了一项行动计划。启动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地方各级政府黑土地保护的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耕地质量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利化建设、农机化建设、田间配套、农业信息化、农业生态等“八大工程”建设。

  ——集成了一批技术模式。根据黑土耕地的地形特征、自然条件、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农业生产实际等因素,将黑土耕地划分为平原旱田、坡耕地、风沙干旱及水田等4个类型区,探索形成了9个黑土地保护利用主推技术模式。

  扎实的举措换来可喜的成绩,2020年,黑龙江全省黑土地保护示范区达到1000万亩,保护黑土地已成为龙江大地上的自觉行动。

  久久为功,做好黑土地保护利用这篇大文章

  将视野从黑龙江扩展到整个东北黑土地,总面积达2.78亿亩的沃土上,正在合力上演一场保护黑土地的重头戏。

  在内蒙古,通过引导,分散的农户以转让、入股、合作社代耕等方式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以方便大型农机具按照综合技术模式要求全程作业。8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购置的大型农机具完成秸秆粉碎还田、深松整地、增施有机肥等作业服务,让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技术模式不折不扣地落到田间地头。

  在吉林,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宣传正如火如荼,线上线下同发力,由点到面宣传贯彻《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和相关技术模式,越来越多的农民主动找到农业农村部门要求实施秸秆翻压还田。

  在辽宁,落实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时,优先向建成高标准农田倾斜,通过培肥地力,让高标准农田在实现旱涝保收基础上逐步达到高产稳产。

  “2015年启动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以来,东北四省(区)共建立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1000多万亩,在技术模式、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建立了黑土地保护利用顶层设计,集成了一批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技术模式,形成了一套黑土保护利用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主任谢建华表示。

  久久为功,持久发力。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保护好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需要耐心、爱心、真心和细心。

  在座谈会上,谢建华强调,下一步要着力做好更新观念、落实顶层设计、科学施策、统筹资源、加强宣传、构建长效机制等六方面重点工作,以更加有效的措施,更有力的责任担当,把黑土地保护利用这篇大文章做好。

?

标签:黑土   保护   农业   利用   农村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0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