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3年小麦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历经13载中科院保护性耕作基地显成效)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历经13年小麦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历经13载中科院保护性耕作基地显成效),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历经13年小麦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历经13载中科院保护性耕作基地显成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历经13年小麦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

2、历经13载中科院保护性耕作基地显成效

3、厉兵秣马 天津农机全力备战“三夏”会战

4、厉害了!以色列温室大棚:害虫一触就会死亡...

历经13年小麦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

历经13年小麦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

经过13年努力,来自20个国家73个研究机构的200多名科学家终于绘制完成完整的小麦基因组图谱。这项“里程碑”工作为培育产量更高、营养更丰富、气候适应性更强的小麦品种奠定基础。

资料图

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协会16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以一种叫做“中国春”的小麦遗传研究模式品种为材料,研究整合了21条小麦染色体参考序列,获得107891个基因的精确位置、超过400万个分子标记以及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信息。

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协会2005年成立,在60多个国家拥有会员。该机构执行主任凯利·埃弗索尔在一份声明中说,绘制小麦基因组图谱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曾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绘制参考序列的方法为今后大型、复杂的植物基因组测序工作提供范例,再次证明通过国际合作推进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科学家相信,小麦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完成,可帮助培育出抗旱、抗病和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协会指出,全球人口到2050年预计将达到96亿,小麦产量需每年增长1.6%才能满足未来需求,而这种增长必须主要通过改良作物性状而非增加种植面积来实现。

来源:新华社

历经13载中科院保护性耕作基地显成效

历经13载中科院保护性耕作基地显成效

中国科学院设立在吉林省梨树县高家村的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近日传来令人振奋的喜讯。

在2019年遭遇极端异常的气候条件下,该研发基地试验示范的玉米秸秆覆盖免少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进一步彰显出抗灾保护黑土地的优势,同时再夺玉米丰收。

创立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2007年,国内一批土壤、农业、农机等领域的专家和科技人员,汇聚到东北黑土地的重点区域吉林省梨树县高家村,建立了“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并开展了玉米秸秆覆盖免耕长期定位实验,开启了梦想若干年后这项技术能推广惠及东北黑土地的追梦实践。

他们采取产-学-研结合,应用科研-生产-企业相结合的模式,开创了农艺-农机联合攻关研究的典范。在东北黑土地一干就是13载,致力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

如今,一个完整的玉米秸秆覆盖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已形成,并在东北4省区数百万亩玉米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第一个省级玉米秸秆覆盖归行技术标准,也是源于这个基地的试验数据。

正是在这个基地创立形成的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成果,引领促进了东北黑土地玉米耕作制度的改革,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近几年来,高家村“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引起了国内外的瞩目和关注,先后有十几个国家的专家、官员前来参观,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0多位院士曾到这个基地考察过, 来自全国各地的调研学习人员已达数万人。

秸秆覆盖免耕技术试验结果可贵

13年的连续试验证明,研究建立的《秸秆覆盖少免耕全程机械化技术》,解决了秸秆还田下的播种机田间管理难题,最低成本实现连续多年秸秆全量还田,解除了农民“秸秆处理难”的问题。

1. 防止水土流失

秸秆覆盖免耕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有效的手段,表土侵蚀量减少80%以上。如果东北地区全部采用秸秆覆盖免耕技术,可基本消除当地沙尘暴的产生。

2. 增加土壤蓄水

秸秆覆盖免耕可以增加土壤蓄水50~60mm,基本免除干旱对试验地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秸秆在地表覆盖可不同程度消除地表径流,和常规耕作相比,降雨的渗透率平均增加30%以上,地表蒸发降低40%以上。

3. 减少作物倒伏

秸秆覆盖免耕减少倒伏灾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2012年台风布拉万袭击了东北,试验地周边所有地块玉米均100%严重倒伏,而秸秆覆盖免耕试验地只有15%左右的玉米倒伏。连续多年试验表明,秸秆覆盖免耕可有效防止玉米根倒,减少大风灾害,特别是强台风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4. 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覆盖免耕促进了耕层(0~20cm)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土壤肥力。从2007年到2018年,耕层土壤有机质由22.5g/kg 增加至24.0g/kg。另外,13年来,土壤有机碳增加10%以上。

5. 增加养分容量

秸秆覆盖免耕提高氮、磷、钾养分的活性,增加氮、磷、钾养分在耕层的积累。研究表明,从2007年到2018年,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由104mg/kg增至112 mg/kg;耕层土壤有效磷从8.5mg/kg增加到20.9mg/kg,土壤耕层速效钾从149mg/kg增加到191mg/kg。

耕层土壤全氮含量由1.21g/kg增加到1.37 g/kg。土壤全磷含量从0.38g/kg增加到0.46g/kg,全钾含量由20.9g/kg增加到23.8g/kg。

秸秆覆盖归田不仅增加了各养分库容量,同时提高了养分活性,增加了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为实现化肥减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6. 改善土壤结构

秸秆覆盖免耕改善了土壤结构,提升了土壤生物功能。秸秆覆盖免耕5年后,对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和分布已产生了显著影响,促进土壤大颗粒大团聚体(>2000 μm)的形成,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

7. 改善土壤犁底层

秸秆覆盖免耕可使土壤犁底层消失。和常规垄作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免耕处理5 年后犁底层消失,土壤穿透阻力迅速降低。通过深松消除犁底层是生产上重要的增产措施,但也是成本较高、动力需求较高的农事作业,秸秆覆盖免耕是目前成本最低的犁低层消除方案。

增加经济社会效益是最终目标

由于消除了干旱及倒伏等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同时土壤肥力不断提高,试验地玉米生产力也实现稳步提高。

2007年试验地是当地的二等地,而目前该地块产量水平不断攀升,其中高产试验田2017、2018年连续两年玉米产量达到14250kg/hm2(950kg/亩)以上。

该技术可以减少农机进地次数,减少燃油消耗及劳动力成本。根据研究的历年平均数据算,节省成本1500元/hm2(100元/亩),玉米产量增加750kg/hm2(50kg/亩),节本增效可达2550元/hm2(170元/亩)左右。

该技术可减少秸秆焚烧、沙尘暴、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带来的社会环境问题;减缓干旱、倒伏等自然灾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土壤肥力、遏制黑土退化、提高化肥利用率,为实现减量施肥提供了保障;在持续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黑土地保护及农业生态绿色发展。

秸秆覆盖免耕技术适于春季较为干旱的地区,而在其他生态区,该科研团队正在积极开展研究与示范不同类型的秸秆覆盖少免耕技术模式,以尽快建立玉米连作、玉米大豆轮作、大豆等生产体系的秸秆覆盖少免耕技术体系。


厉兵秣马 天津农机全力备战“三夏”会战

厉兵秣马 天津农机全力备战“三夏”会战

2023年,小麦机收预计6月11日从滨海新区、静海区开启,由南至北梯次展开,并于6月28日左右大面积收获基本结束。机收同时进行玉米机播,6月30日左右,夏玉米大面积播种基本结束。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和局部机具供需失衡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早动员、早部署、早准备、早落实,认真组织开展作业供需对接、机手培训和机具检修等工作,为即将到来的“三夏”会战做好准备。目前全市已累计检修机具2.1万余台,培训机手、修理工2000余人,预计“三夏”期间将有4500余台联合收割机、8000余台拖拉机、5200余台播种机等各类农业机械,投入到我市夏收、夏播作业中。

“三夏”生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统筹谋划好今年小麦机收和“三夏”机械化生产的各项服务保障措施,充分发挥机械化支撑作用,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夏种稳步推进,夯实全年粮食基础,按照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全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暨机械化生产工作部署会精神,市农业农村委迅速行动,及时向各涉农区作出安排部署,并组织召开了由市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公安交管、气象、石油、石化等部门参加的保障工作会议,对小麦机收和“三夏”机械化生产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的通知》,制定《2023年天津市“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预案》,对各涉农区“三夏”生产准备情况进行调研督导,加强各涉农区之间机具的统筹调度,充分发挥好全市40支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作用,及时帮助困难农户和农民群众落实作业机具,确保不丢一块、不漏一户、应收尽收。

同时,市农业农村委要求各涉农区结合自身实际在保畅通、强服务、抓应急、促减损、提单产、保安全等方面做细做实农机服务保障工作。一是做好供需对接。在摸清本区收割机、播种机等作业机具底数的基础上,加强跨区作业机具衔接和调度,主要涉农区要在高速路口或交通要道设立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为跨区作业机手发放机收“明白纸”、作业技术指导、安全生产、机收减损等要求和服务热线电话。二是强化跟踪调度。及时统计作业进度,及时发送小麦机收动态、机具供求情况、作业安全提示等相关数据信息。三是加强指导服务。深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指导农机所有者提前做好机具检修、调试,排除安全隐患;做好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引导加快播种机升级换代,新增高性能播种机200余台,全面提升机播作业质量,助力单产提升;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实现对辖区内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所有持证机手以及各涉农区3个全覆盖。四是维护作业安全。扎实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会同公安交管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联合执法行动。结合“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工作。另外,要加强作业现场安全宣传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与作业无关的人员进入现场,维护好农机作业现场环境安全。

加强部门协作,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保障作用。一是确保机具畅通。会同交通运输部门落实好跨区作业机车依托ETC免费通行政策,引导超限运输车辆办理大件运输许可,引导机手依法依规选择适宜运输车辆。加大免费通行政策宣传解读,指导和帮助机手顺利转场、有序作业,主动靠前跟进服务,及时协调处置个别通行受阻情况。二是强化气象预警。积极与气象部门沟通,及时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为我市12000余名机主和驾驶员提供气象短信服务。三是保障燃油供应。要密切关注农机用油需求,并协调保障燃油供应,会同中石油、中石化等部门在涉农区各加油站,设立联合收割机加油绿色通道,组织办理专属优惠加油卡,并给予3%价格优惠。四是加强应急值守。开通小麦机收保障热线电话,公布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公安交管、气象、石油、石化等部门的值班电话,在麦收高峰期做好值班值守,及时为广大农户、机手纾困解难。通过以上措施,旨在确保小麦机收和“三夏”机械化生产安全顺利进行,以务实的举措掌握工作主动权,全力打好“三夏”生产这场硬仗,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以实际行动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厉害了!以色列温室大棚:害虫一触就会死亡...

厉害了!以色列温室大棚:害虫一触就会死亡...

以色列农业

国土面积为2.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市和天津市加起来的面积。

可耕地面积仅为4370平方公里(约60万亩),占总面积的20%。

全国务农人口约为12万人,占总人口的2%,1个农民可养活100人。

农业成为与军火工业、钻石加工业并列为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的三大支柱产业。

在干旱的自然环境下,以色列的温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引人注目的是温室大棚、滴灌系统和电脑控制的现代化栽培技术体系。

温室大棚在以色列主要用于干旱地区。温室大棚种植面积目前已达到了3,000公顷左右,从而使农民克服了土壤质量、干旱气候和缺水造成的种种限制。

温室大棚可以建在土质不理想的地方。浇灌系统可以解决缺水的问题,帘子和天窗可以调节日光的照射,并进行温度控制。

以色列的温室农业,已经更新了 3 代。以色列温室结构非常坚固,能够抵御强风的袭击,利用电脑自动控制水、肥和气候,自动调温、调湿、调气、调光,包括窗帘和天窗,以及对阳光的自动反射系统。如柑橘,通过水分、肥药和光照的调节,结果期长达  8 个月,可分多批采摘,还不影响下一年度的柑橘挂果,无大小年之分。

以色列农民在1亩温室中,一季可收获20万支玫瑰,20吨番茄。而大田番茄的产量只有它的1/4。

塑料薄膜是温室的主要覆盖物,以色列十分重视薄膜的开发利用,现代塑料薄膜更加经久耐用,而且可以抗除虫剂中硫化物的腐蚀,还能挡住阳光中对植物有害的部分光谱,像过滤器一样,让需要的紫外线进来,将最有效的光线,最大限度地分配给植物。

最近,一种新的薄膜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害虫一触就会死亡。另一种薄膜明显地防止紫外线,减少病虫活动并防止玫瑰花瓣变黑。最新的以色列技术使温室更趋先进,现代温室可白天降温,晚上自动升温,而能量消耗却非常少。计算机软件制造商与农民保持紧密的联系,并为农民提供最先进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以色列的温室已经出口到世界各地。

来源:《全球农业趣闻》(ID:zhongguonongzijie)

图片来源:天涯社区(楚天鸿烈 )、田卯拴博客

标签:覆盖   玉米   小麦   土壤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0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