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绘“丰”景 金秋粮满仓——北大荒黑土地上秋收一线见闻(良田良种固粮基 良机良法促粮丰)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良田绘“丰”景 金秋粮满仓——北大荒黑土地上秋收一线见闻(良田良种固粮基 良机良法促粮丰),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良田绘“丰”景 金秋粮满仓——北大荒黑土地上秋收一线见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良田良种固粮基 良机良法促粮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良田绘“丰”景 金秋粮满仓——北大荒黑土地上秋收一线见闻

2、良田良种固粮基 良机良法促粮丰

3、良田要种粮,不能“非粮化”

4、良种推广补贴实现了“一补多效”

良田绘“丰”景 金秋粮满仓——北大荒黑土地上秋收一线见闻

良田绘“丰”景 金秋粮满仓——北大荒黑土地上秋收一线见闻

《科技日报》9月26日3版

金秋时节是北方收获的季节,北大荒黑土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是第五个农民丰收节,也恰逢北大荒开发建设75周年、北大荒农业股份上市20周年。9月19日至23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采访团,深入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宝泉岭、友谊、八五九、二九一4个分公司,实地探访、观摩现代化大农业秋收的壮美画卷。

农机总动员“一气呵成”收粮食

记者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宝泉岭分公司一处玉米收获田里看到,伴随着一阵阵“突突突”的轰鸣声,39台(套)大型收割机、灭茬机、翻地机组成“联合舰队”往返穿梭,收割脱粒、秸秆还田,一气呵成,只见农机“吞”入禾秆、“吐”出金黄玉米粒,“丰”味十足。

宝泉岭分公司总经理任艳军介绍,截至目前,分公司玉米已进入完熟期,达到收获状态,示范区内玉米亩产达2000斤左右,按现在市场价格,亩效益可达1000元左右。

眼下,北大荒农业股份各地陆续开始进入收获大忙季节。连日来,从宝泉岭分公司的机械化玉米收获现场到素有“中国第一农场”之称的友谊分公司,再到乌苏里江畔,秋收画卷在北大荒大地上徐徐展开。

北大荒农业股份农业发展部总经理暴勇说,秋收当前,北大荒农业股份农业战线的干部和专家陆续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服务。同时,督促指导各分公司抢抓有利天气,加快秋收进度,确保颗粒归仓。

作为我国目前规模较大、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种植业上市公司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北大荒农业股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全面实现了农业提档升级,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

科技创新引领秋收“新范儿”

北大荒秋收中,智慧农机及农业科技的发展与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万亩大地号,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农机作业的轨迹就能呈现在眼前;一台电脑、一套系统、一部手机就能实现从耕地、插秧、喷药、灌溉到收获的全过程,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只需操作手机和电脑,就可以实现“坐在办公室里种田”。

友谊分公司总经理谭景光介绍,分公司建设数字农业平台,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数字化,为农业种植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秋收中,秸秆处理一度成为农户心中难题。过去不少农户选择焚烧,不仅带来安全隐患,还污染空气。近年来,北大荒农业股份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让秸秆“变废为宝”。

二九一分公司采取农艺、工程、生物三项技术,通过秸秆还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施用有机肥等措施,让黑土耕地变“肥”,焕发出勃勃生机,切实保护了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北大荒有着广袤的土地资源,耕地面积集中连片,适宜大机械化作业。目前,垦区农业机械化率已达到99.6%,为农业现代化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培育品牌实现从“种得好”到“卖得好”转变

在八五九分公司“万亩高端水稻专属基地”,记者看到以“五福临门”“喜迎党的二十大”“乌苏里江大米”为主题的巨幅稻田画,与观赏栈道、田间鳅池、稻田鸭舍等共同勾勒出金秋壮美景象。八五九分公司通过示范推广“稻+鳅”“稻+蟹”“稻+鸭”等种养模式,最大化地发挥土地价值,实现一田多用、一季多收。

八五九分公司总经理尹显洪自豪地介绍起自家的拳头产品,“‘乌苏甄珍胭脂米’是我们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研发培育出的全国首例‘粳稻红糯’品种,名为乌苏红糯2号,米中富含‘花青素’‘γ-谷维素’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好地产好粮,好粮出好米,好米打造好品牌。八五九分公司以米粒形象为设计灵感,设计了“乌苏里里”卡通形象,开发生产出珍珠米、稻花香、长粒香、有机稻花香等产品系列14款,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依托寒地黑土、天然富硒等资源禀赋,八五九分公司充分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大文章,不断延伸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增强粮食就地转化能力,从单纯卖原粮向卖产品、卖品牌升级,同时实现种得好、卖得好。

丰收节当天,面对金灿灿的稻田,北大荒农业股份副总经理李国锋表示:“近年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在北大荒不断涌现,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益,也奠定了北大荒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和现代化大农业排头兵的地位。”

良田良种固粮基 良机良法促粮丰

良田良种固粮基 良机良法促粮丰

  仓廪实,天下安。多年来,长春市持续做好粮食安全大文章。一方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千方百计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做好科学仓储,努力实现“颗粒归仓”。全市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稳定,2021年产量达到247.3亿斤。

  同时,长春市扎牢粮食安全篱笆,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解决系列难题,力争到2024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基本消除“地趴粮”。

  今年,长春市将建设乡村集中储粮点,变“分散储粮”为“集中储粮”;推广“粮食银行”,推进企业粮库与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实现由“存粮在家”到“存粮在库”的转变;强化粮食产后服务功能,依托全市已建成的34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采取“以奖代补”或“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乡村安全储粮和粮食产后服务设施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粮食安全。

  “俺们合作社的秋收作业面积达到了两万亩,就快干完了!”秋收进入尾声,九台区纪家街道的一片农田里,凤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几台大型收割机齐上阵,向最后的地块发起“总攻”。看着收获后的农田,合作社负责人张凤财不禁感慨:沃野有良田、春播有良种、作业有良机、种地有良法,综合运用智慧农业,高效的农业生产为秋粮丰收保驾护航。

  “记得10年前那会儿,种地刚刚普及机械化。哪像现在,清一色现代化大型农机!”从单靠人力到全程机械化,从看天吃饭到旱涝保收,种了一辈子地的张凤财见证了长春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巨大飞跃。

  从“十二五”末期的180亿斤到“十三五”末期的190亿斤阶段性水平(不含公主岭),长春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21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247.3亿斤,同比增长6.24%,对全省粮食增产贡献率达30.77%,产量和增量均居全省首位。

  如今,长春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40亿斤阶段性水平,被誉为“中国优质粳米之都”。在全国十大产粮县中,排名前三位的榆树、农安、公主岭都在长春市。据测算,长春市用全国近1.4%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1.8%的粮食,并连续多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粮食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净调出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牢牢端稳的饭碗里盛满了“放心粮”。

  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在肩。作为黄金玉米带上的产粮大市、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长春市压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建,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全面推进粮食重大增产技术集成应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持续提升粮食产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藏粮于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占总耕地的40%以上

  田间小路变成硬化路;泥泞的土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塑料田埂;农田里配备抗旱井,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等技术集成应用……发生在农安县小城西乡西王家村的变化让人欣喜:土地利用率、耕地质量、粮食产量均得到提高。

  “这高标准农田真像样,旱涝都不怕,丰收准没跑!”眼下,农安县顺民心种植专业合作社顺利完成了1000余亩的水稻收获,说起这几年的丰产秘诀,合作社负责人王东侠连连称赞塑料田埂占地面积少,且不会生杂草。仅这一项,就使稻田的有效种植面积增加了5%左右,还极大降低了水分和肥料的流失。

  建设高标准农田,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长春市根据农田分布现状,持续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大力实施田间灌排、田间道路等建设工程,并通过农田土壤侵蚀治理、肥沃耕作层构建、盐碱耕地内涝治理,有效遏制土壤退化。3年间,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266.2万亩。

  目前,长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即将迈入千万亩大关,占总耕地面积的40%以上,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一块块高标准农田筑牢长春市粮食稳产增产的根基。2022年,长春市新争取资金20.16亿元,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32.1万亩,同比增加11%。这一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为农业生产带来新变革,解锁了黑土地上的丰产密码。

  藏粮于技

  —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占适宜耕地的70%以上

  “要想粮食增产,必须得用好技术!”榆树市增益合作社理事长马占有口中的“好技术”,正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这一技术刚开始推广我就用了,现在合作社经营的1.5万亩土地都实施了保护性耕作。这项技术蓄水保墒效果明显,不仅能多打粮,还能省下一大笔生产成本。”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结缘的9年里,增益合作社的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只种地、不养地”导致土壤出现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耕层板结硬化等问题,这是影响和制约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推广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如今,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中开花结果,保障粮食稳产增产。

  秸秆变废为宝,给土壤做“被子”。作为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措施之一,长春市于2011年将保护性耕作列入全市首选和主推的农业生产重大新技术。这项技术具有减少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优势。从最初的30万亩,到今年实施的1090万亩,10余年来的强力推进下,长春市榆树、农安、公主岭等地,都跨进了全省保护性耕作整县推进行列,推广面积占适宜耕地的70%以上。

  通过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把粮食产能留在地里。除了保护性耕作技术,长春市水稻稻瘟病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赤眼蜂防螟等农业技术推广均实现了全覆盖。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1%,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全市绿色防控面积达到1100万亩。

  农机助力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

  装载着定位系统的玉米免耕播种机,每天可完成上百公顷喷药作业的无人植保机,通过5G、北斗卫星等技术实现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可一次性完成作业环节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在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众一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库房里,停放着一台台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机械。

  “现在种地全指望它们,一台农机能顶十几个人!”众一合作社成立以来,集中经营着陈家店村9000亩土地,拥有农机近200台(套),从种到收实现全程机械化。合作社负责人陈忠国告诉记者,规模化经营土地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正是因为有了先进的农业机械,合作社将上千户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先进的农业机械还在提单产、增效率、降成本等方面立下汗马功劳。

  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活跃在黑土地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机械化的先行者。按照“提高单产,保证总产,提高装备,改善条件”的发展思路,在惠农强农政策的支持下,长春市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比5年前提高12个百分点;全市农机总动力1140万千瓦,比5年前增长72.7%。

  随着长春市6个县(市)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长春市整建制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利用先进的农机开展集中连片种植,使全市粮食产量和质量实现大幅提升。

良田要种粮,不能“非粮化”

良田要种粮,不能“非粮化”

良田要种粮,不能“非粮化”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过去是南粮北调,现在是北粮南调。一些地方大把的良田不种粮食,要么建养殖场,要么是种花卉果木,那么粮食怎么办?”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总书记一语道出了当前粮食生产的隐患——一些地区出现耕地“非粮化”现象。

苏湖熟,天下足,自古以来江南鱼米之乡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由南向北加快推进,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格局出现了全面逆转,东北、黄淮海等北方地区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大把的良田为啥不种粮?答案不难理解,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养殖业更赚钱。诚然,因地制宜地适度发展经济作物是满足人们消费需求、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经济上局部上看是可行的,但是从战略上全局上看是否可行?粮食安全是否只是主产区的责任?农业结构调整能否以牺牲粮食为代价?

早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承担粮食生产责任。如果一个地方真把粮食生产搞没了,就是抛弃了责任。有关部门要拿出点硬约束,让地方特别是粮食主销区切实落实责任。

总书记的论断字字千钧。粮食安全是重大的战略问题,不能只算经济账、眼前账,不能只考虑一省一地的局部利益,无论是主产区、主销区还是产销平衡区,谁也不是旁观者,谁也不能推诿塞责,总是伸手要粮,把希望放在调运和进口上。如果任由耕地“非粮化”蔓延,势必会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

为什么这样说?我国划出18亿亩耕地红线,正是基于14亿多人口的现实,平均到每个人仅1亩多,这些耕地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底线”,侵占不得、破坏不得。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和发挥比较效益的关系,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决定耕地用途,必须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也决定了我们必须举全国之力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大事,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仅仅依靠某几个粮食主产区。

从政府层面,粮食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为全国作贡献;产销平衡区要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保证粮食基本自给;主销区要明确粮食生产底线,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在此基础上,中央要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强化对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的政策约束,切实落实粮食生产责任。

从农民层面,关键是调动他们的种粮积极性,只有种粮农民不吃亏、得实惠,粮食生产势头才能持续向好。要加强政策激励,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扶持政策体系;要鼓励规模经营,推进统防统治、土地托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规模效益;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粮食经营效益,实现种粮高质高效。

备预不虞,为国常道。只有把粮食安全的弦绷得更紧一些,防微杜渐,居安思危,中国饭碗才能端得更稳更牢。

?

良种推广补贴实现了“一补多效”

良种推广补贴实现了“一补多效”


  本网记者从农业部日前在河南郑州召开的良种推广补贴专题研讨会上获悉: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良种覆盖率,而且实现了一补多效,深得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欢迎,现已成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一项重大发展政策。
  
据了解,2002—2005年,国家累计对优质专用小麦、高油大豆、专用玉米和水稻投入良种推广补贴资金70多亿元。实践证明,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实施在成效上体现了六个提高,即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粮食播种面积恢复性增加;提高了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5年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青贮玉米、高油大豆项目区平均亩产分别增长20.9%、11%、19.3%和15.1%;提高了粮食作物品质,促进了优质优价政策落实,2005年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水稻项目区优质优价订单率分别达到40.6%、42.2%、83.6%和30.2%;提高了粮食作物的种植效益,增加了种粮农民的收入,2005年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项目区亩纯效益分别比非项目区增加71.6元、88.7元和55.2元;提高了统一供种水平,增加了良种覆盖率,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品种布局基本实现了一主两辅一乡一品(品种),良种覆盖率、种子统供率、产品优质率达到100%;提高了优质粮食的产业化水平,有效引导了优质水稻、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向优势区集聚,形成了我国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华南地区优质水稻优势产业带,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长江中下游优质弱筋小麦、大兴安岭沿麓强筋春小麦优势产业带,东北及内蒙古、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东北高油大豆优势区;推动了规模化种植,优质专用小麦以县为单位种植规模在20万亩以上,专用玉米以村为单位整村推进,高油大豆按照单一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基本形成了大方上万亩,小方上千亩的区域;推动了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运作,纯品种规模连片种植,提高了优质粮食的一致性和商品化供应水平,加工及收购企业有了稳定的基地和原料来源,促进订单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我国实行的良种推广补贴,是以良种为载体,对优势区域农民种植的优质品种实行特惠制补贴。目前,该项目与优势区域、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和订单生产相挂钩,按照县有区域分布图、乡有任务分解表、村有供种清册、户有供种(订单)卡的要求,建立了项目档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农民意愿、专家推介、市场认可等原则,确定了补贴品种,通过政府采购或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了供种企业和供种价格,主要通过向农民优惠供应良种的方式补贴到户,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社会服务水平和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标签:粮食   农业   提高   实现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0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