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全市499.75万亩小麦颗粒归仓(河北衡水实施249个帮扶项目联农带农稳增收)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河北衡水全市499.75万亩小麦颗粒归仓(河北衡水实施249个帮扶项目联农带农稳增收),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河北衡水全市499.75万亩小麦颗粒归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河北衡水实施249个帮扶项目联农带农稳增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河北衡水全市499.75万亩小麦颗粒归仓

2、河北衡水实施249个帮扶项目联农带农稳增收

3、河北衡水市多部门联动服务保障夏粮抢收

4、河北衡水:“农”墨重彩绘新篇 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

河北衡水全市499.75万亩小麦颗粒归仓

河北衡水全市499.75万亩小麦颗粒归仓   近日,记者从河北省衡水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17日,衡水市499.75万亩小麦机收作业收官,这标志着衡水市夏收任务全面完成,小麦实现颗粒归仓。

  衡水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夏”生产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并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做好形势会商、供需对接、保通保畅、物资供应等工作,组成9个包联督导工作组分赴13个县市区开展督促指导,形成推动工作合力。

  夏粮收获牵涉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气象服务、用油保障等多个方面,该市落实落细“三夏”生产各项措施,认真做好八项服务,保障了小麦机收顺利进行。

  精准组织供需对接。各县市区都建立了机具与麦田对接工作台账,每个村都明确负责机具调配的责任人、作业机手,每一块小麦全部落实到作业机具。

  保障机具转运通畅。各高速口建立跨区作业服务站,严格落实优先通行、先通行后办证、免费通行政策,保障了跨区机收车辆顺畅高效通行。

  确保农机状态良好。夏收前对17万余台拖拉机、1.3万余台小麦联合收获机、3.4万多余夏玉米播种机、1.8万余台秸秆还田机等进行了全面检修,及时向社会公布农机维修服务站点,有效保障了“三夏”期间农机需求。

  加强作业机手培训。通过集中培训、机具演示、印发明白纸等方式,广泛开展机具操作、机收减损、故障维修技术培训,全市共开展集中农机技术培训13次、机具演示会56次,印发技术明白纸2.5万余份,培训机手2万余人。

  加强气象预报预警。根据天气和农情变化,共发布气象服务专报4期,第一时间通过短信、网络、乡镇大喇叭等渠道,传递到全市1.5万余名机手和40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优先优惠优质供油。与中石油、中石化衡水分公司开展农机用油保供活动,77个农机用油专用站点,“三夏”期间农机加油享受不低于5%优惠,并开通24小时绿色专属加油通道,开展送油进村到田服务。

  畅通热线电话服务。开通14部“三夏”生产24小时热线电话,共接听机手求助246个,所有问题都得到快速解决。

  及时发布机收信息。利用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微信群及手机短信等,每天发布小麦机收进度、机具供需信息,引导机具合理流动,有序开展作业,提高机收效率。

  同时,为应对可能的灾害天气,该市还制定应急处置预案,调配了34台履带式收获机、146台烘干设备、7.4万多台排灌机械。组建39支应急维修服务队,114个乡镇应急抢收队和432个片区应急抢收分队,及时帮助有需求的群众抢收抢种,确保不误农时。

  据悉,小麦收割完成后,夏播工作正有序开展,截至17日12时,衡水市夏播已播面积423.57万亩,其中夏玉米已播417.64万亩,预计6月下旬基本完成。

河北衡水实施249个帮扶项目联农带农稳增收

河北衡水实施249个帮扶项目联农带农稳增收

  每天早晨,衡水市故城县三郎镇居召村脱贫户居桂义都会早早来到农业园区的葡萄大棚,剪枝、施肥……看着葡萄架上抽出的嫩绿新芽,他越干越起劲。这两年,该村规划建设了农业园区,并积极引入农业帮扶项目,建起葡萄大棚,还种上了芥菜、香瓜等经济作物。居桂义一边剪枝一边高兴地向笔者介绍:“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后,自己还能到园区上班,两项收入一年就有近万元。”

  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村集体的腰杆硬起来。近年来,故城县创新打造“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联农带农模式,截至目前,共带动2600户脱贫户和110户易返贫致贫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探索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引导农户特别是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成为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参与者和受益人,是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保障。2022年以来,衡水市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进一步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前三季度共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6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49个,让脱贫户深度参与其中,并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脱贫户收入全部高于监测标准,高于12000元的达65%以上。

  充分发挥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作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日,衡水市出台了《衡水市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实施细则》,在产业帮扶力度上“踩油门”,推动经营主体迈入良性发展轨道,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基础。今明两年,该市加大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力度,并根据规模给予适当生产补贴、稳岗补贴等。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在具备条件的村建设生产基地,引导经营主体与农户通过订单生产、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参与到产业链中。

  同时,各县市区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中央、省直部门定点帮扶、县际间结对帮扶、“万企兴万村”行动等帮扶机制作用,推动科技研发、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主体向园区集中,强化脱贫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交流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农业推广模式,用先进技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

  该市还积极推动经营主体通过拓宽用工渠道、扩大用工数量、规范用工方式,建立与农村劳动力的利益联结,稳定增加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鼓励乡村工匠自主创业,领办创办特色企业,发挥其促进就业、带动增收的作用。引导就业帮扶车间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稳定就业。同时,积极发展“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教育”“农业+康养”等融合发展新业态,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

河北衡水市多部门联动服务保障夏粮抢收

河北衡水市多部门联动服务保障夏粮抢收   近日,衡水市499.75万亩小麦进入收获高峰期,为确保夏粮颗粒归仓,该市农业、供电、气象、交通等多个部门联动,多措并举为“三夏”生产保驾护航。截至6月13日12时,该市累计收获小麦267.98万亩,进度达到53.62%。

  6月13日,在冀州区南午村镇新兴寨村,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夏收景象。据悉,今年冀州区小麦种植面积51.29万亩,为全力保障“三夏”生产有序开展,该区制定了应急处置预案,成立了20余个应急服务小分队,并配备了履带式收割机、烘干塔等麦收辅助机械50余台套,全力做好麦收后勤保障工作。

  冀州区全力服务夏粮抢收,是衡水市全力奋战“三夏”生产的缩影。科学组织抢收抢种,该市农业农村局提前对全市小麦抢收信息进行摸排调查,根据小麦成熟差和土壤湿度等情况,对全市农机分布进行市域内统筹协调,确保成熟一片、收获一片。

  除了精准调度机械作业,该市还开通了14部“三夏”生产24小时热线电话,为农机手提供“三夏”作业、农机维修等各类信息,并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建立跨区作业服务站,为外来农机手开通绿色通道。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提前筹备36台履带式收获机、146个烘干塔,组建114个乡镇应急作业队和432个包片应急抢收小分队,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确保“三夏”供电零间断,国网衡水供电公司强化供电保障,同时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检修农排线路和设备。

  为避免或减轻灾害天气影响,该市各县市区气象部门启动“三夏”专项气象服务,并联合农业农村、供销合作社等部门,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机手开展直通式气象保障服务。

河北衡水:“农”墨重彩绘新篇 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

河北衡水:“农”墨重彩绘新篇 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   春华秋实又一载!

  刚刚过去的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农业领域成绩喜人:粮食总产实现“十九连丰”,种植面积、总产均创历史新高;“菜篮子”“果盘子”供给充裕,量质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2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农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成绩的背后,是衡水市农业农村工作在过去一年走过的坚实足印。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年度各项重点任务,全市农业农村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优。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寒冬时节,走进深州市魏桥镇潘建星的农场里,一排排玉米穗摆放整齐,犹如一座金山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潘建星望着眼前的丰收景象,盘算着这一年的收成:“今年,我们合作社共种植了200多亩花生、210亩金银花、1800亩玉米,全部获得了大丰收,其中玉米收获了440多万斤,亩产达到2400多斤。”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2022年,衡水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升,粮食及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全年粮食面积达到1086.7万亩、总产88.5亿斤以上,实现“双增”,均创历史新高。果蔬生产实现量质齐升,全年蔬菜种植面积115万亩,产量367.7万吨,增长3.7%;其中设施蔬菜占总面积比例有望保持全省第一。水果面积稳定在50万亩,设施水果达到12万亩,产量稳定在110万吨。畜牧生产稳中有增,全市新建改扩建生猪规模场15个,新增奶牛存栏8000头,新增液态奶加工能力18万吨。到12月底,全市肉、蛋产量分别达到30万吨、25万吨。奶牛存栏8.9万头,奶产量39万吨,生猪存栏135.2万头、出栏257.7万头,均实现同比增长。

  品牌农业提升竞争力?

  春节临近,在饶阳县南北岩村的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的设施大棚内,蔬果飘香,不远处的瓜菜交易市场,各种果蔬经过检测人员严格检验后,被装上货车运往京津等地。

  立足资源禀赋,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水平。2022年,衡水市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在确保粮食面积的基础上,集中打造了优质蔬菜、杂粮、油料等10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同时,借助“果蔬进京”东风,积极吸引北京新发地单品销售大王来衡建设绿色果蔬基地,新发展优质果蔬基地1.2万亩,销售量1.39万吨,实现销售额1.4亿元。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实现了省级农安县11个县市区全覆盖,在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基础上,纳入监管平台的规模经营主体达到1000家,种植业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跃居全省第一。

  品牌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如今,深州蜜桃、阜城漫河西瓜、饶阳设施蔬菜等一大批衡水特色农业品牌叫响全国。为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市农业农村局以锻造农业品牌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2022年衡水市农业品牌塑造取得明显成效,省级农业企业领军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均达到8个,5个区域公用品牌、7家企业参加了第六届河北省农业品牌评选,同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品牌宣传推介活动。

  与此同时,衡水市大力巩固脱贫特色产业,实施了项目增收、科技支撑、龙头培育、帮扶助力“四大行动”,持续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覆盖水平和带动质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1001个脱贫村共培育发展农业特色品种1325个,实现了“一村一品”产业全覆盖,带动农户增收能力不断提升。

  现代农业催生澎湃活力?

  “如今,农机开到田间,农科院的专家在地头手把手指导,想不高产都难!”深州市东安庄乡西辛庄村李计宗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建设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机耕路修好了,三轮车可以直接开到地里,拉种子、化肥,省力多了。”

  强农兴农,科技先行。衡水市聚焦提质增效,突出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农机化水平,为现代农业催生了澎湃活力。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市共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29.5万亩,超出年度任务2.5万亩。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2022年,衡水市共建设33个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并与河北农科院合作实施了水果增甜提质、优质粮食生产、高效作物栽培等一批科技项目。

  如今,无论是夏收还是秋种时节,各类农机在衡水广袤田间纵横驰骋。从传统的“犁耧耙耱”到智能化的“金戈铁马”,机械取代了人力,成为田间主力军。“前几年,我们村就一台收割机,一到麦收时,大家就要排队收割,又担心刮风下雨粮食泡在地里。”桃城区郑家河沿镇李空城村村民李来顺说,“如今,麦子一熟就有专业合作社的4台收割机齐上阵,几百亩地两天就收割完了!”

  为确保“颗粒归仓”,衡水市农业部门不断提升农机化水平。2022年,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7亿元,受益户数4094户,补贴机具4993台(套),其中拖拉机2451台、小麦联合收割机43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954台。农机装备结构大大优化,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2%。与此同时,衡水市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打造了2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安平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4个园区成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临近春节,走在衡水大地,无论是设施蔬菜大棚,还是现代农业园区,处处蔬果飘香、畜禽陆续出栏,广大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衡水市把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作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抓手,2022年全市共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000多家,依法登记农民合作社13920家、家庭农场12206家,居全省前列。国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分别新增10家、51家,累计分别达到48家、224家,分别列全省第四、第二;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达到228家。实施托管服务土地面积达584万亩。

  “去年通过土地托管,衡水们将20亩耕地全部交由合作社托管,一年下来分红2万多元!”桃城区邓庄镇武家庄村60多岁的张兰根告诉记者,去年该村40户村民都和他一样,通过合作社实现了增收。

  农村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农民“钱袋子”鼓不鼓。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一产增加值完成164.5亿元,同比增4.8%,居全省第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11元,同比增7.3%,位居全省第四;三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2年底,全市一产增加值完成250亿元,同比增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18200元,同比增长7.6%。

  美丽乡村处处焕发新颜?

  走进衡水高新区大麻森乡东桃园村,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面映入眼帘:一渠碧水绕村而过,道路平整、树木成排,屋舍俨然、整齐划一,孩子们在村中的广场上玩耍嬉戏,笑容满面……

  2022年以来,衡水市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成效显著,东桃园村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以人居环境清洁、建筑风貌美观、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特色产业壮大、乡村治理有效为主要目标,衡水市重点围绕环市县主城区周边,沿铁路、高速、国省干道,以及大运河文化带、景区和省乡村振兴示范区等重点区域,连线成片,打造“村庄宜居、生态优良、经济发展、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的升级版美丽乡村。

  谈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枣强县王常乡北张庄村村民孙占全欣喜地说:“村里这两年变化很大,修了小广场和新村路,感觉特别满意。”2022年,衡水市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公共服务逐步完善,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农民拥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衡水市继续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清理等为重点,全面提升村庄公共环境,提升村庄风貌,昔日的残垣断壁、废旧房屋、私搭乱建,如今变成了小游园、小广场。2022年,全市共新建农村户厕32630座,改建农村户厕11460座,新建农村公厕924座,完成302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4642个村庄完成村内生活垃圾和积存杂物、村内外塘沟、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创建美丽庭院43270户,完成全市30%、涉及1544个村庄的村庄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任务,全市建成美丽乡村187个。

  现代农业高歌起,无限生机绽沃野。回顾2022,衡水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实现了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满目沃土一片春意盎然。展望2023,衡水市正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铺展开农业产业更兴旺、乡村面貌更迷人、农民口袋更殷实的壮丽画卷。

标签:农业   农村   农机   服务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0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