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广德市扎实推进主要农作物 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安徽庐江县矾山镇推进三变改革助力农民增收)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安徽广德市扎实推进主要农作物 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安徽庐江县矾山镇推进三变改革助力农民增收),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安徽广德市扎实推进主要农作物 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安徽庐江县矾山镇推进三变改革助力农民增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安徽广德市扎实推进主要农作物 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

2、安徽庐江县矾山镇推进三变改革助力农民增收

3、安徽应对疫情做好春耕备耕期间农机跨区作业

4、安徽建起989个示范片引领减肥增效

安徽广德市扎实推进主要农作物 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

安徽广德市扎实推进主要农作物 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

为扎实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广德市农机中心举办了2021年第五期“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班”,结合本地夏季农业生产特点,重点培训了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机插水稻中后期水肥管理措施、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与夏季农机安全生产等知识,此次培训旨在提升学员水稻机插秧技术和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应用水平。

近年来,广德市以“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为工作导向,持续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取得较好成效。

一、持续推进农机装备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

广德市坚持优先推广绿色、高效、智能装备技术,坚持重点推进薄弱环节技术,坚持装备数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并举,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目前,全市拖拉机10429台(其中22.1千瓦以上大中型拖拉机824)、种植机械556台(其中插秧机155台)、高效植保机械(担架式、自走式、植保无人机等)621台、联合收割机581台,产地谷物烘干机吨位 3080 吨、秸秆处理机械 7240 台(其中:秸秆还田机 5734 台、秸秆捡拾打捆机34台),农机装备配备科学合理,满足了辖区内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要。

二、持续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通过强化农机合作社示范引领,推进农机合作社标准化建设,提升农机信息化管理水平等举措,不断壮大农机服务主体,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近三年共扶持13个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大院”,安装农机作业精准监测终端567台,累计开展社会化托管服务试点面积达13万亩。全市农机服务组织5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39家,具备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的服务组织13家,具备农业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的服务组织4家,农机管理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快速提升,为保障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持续完善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

深化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农艺协同谋划和开展工作,并成立由农机、农艺专家组成的市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专家组,以协调推进耕、种、收、植保、烘干、秸秆处理六大环节机械化水平为重点,以提升稻麦、稻油周年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制定出台了《广德市稻麦周年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方案》、《广德市稻油周年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方案》,明确了技术路线和配套机具,提升了各环节的技术到位率,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产模式。

四、持续提升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宣传,组织现场观摩、技术交流学习,建立实验点、示范片等推广示范举措,全面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近三年,广德市建立油菜、小麦机械化播种及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实验点9个,开展各类机械化播种对比实验27次,建立示范点(片)11个,年示范面积1.5万亩,累计组织技术培训及现场观摩会等24场次,且经常性开展入户入社技术指导。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达81.02%。

广德市将继续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以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

安徽庐江县矾山镇推进三变改革助力农民增收

安徽庐江县矾山镇推进三变改革助力农民增收

矾山镇石峡村位于庐江县东南部,地处合肥、芜湖、铜陵三市交界,面积14.1平方公里,下辖35个村民小组,1291户4142人,林地面积14827亩、耕地面积2249亩,森林覆盖率57.6%,素有“皖中竹海、生态养吧”之美誉,2019年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2018年,石峡村按照省市县部署,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深入推进“三变”改革,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2019年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2020年突破100万元,由昔日的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为经济强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扶贫、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主要做法

1.突出问题导向,把握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也是“三变”改革的基础。在严格按流程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四个”关键环节:一是摸清家底。成立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在尊重历史、全面清理、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分类登记造册,健全完善台账,逐个审核确认,确保真实可信。二是界定成员身份。坚持以户籍登记为基础,以民主评议为依据的原则,结合村情实际,提出认定办法,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界定成员身份。三是合理量化股权。原则上对经营性资产全额量化,非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评估量化。四是强化资产运营。强化运营管理,实行股份化运营,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石峡村山多田少,在2008年林权制度改革时,尊重群众意愿,全村所有林地按照“六个统一”模式管理(即,统一经营、统一间伐、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统一分配),实行分利不分山(各村民组山场当年收益按村组3:7比例进行分配),此举有效遏制了林木的乱砍滥伐,加强了森林资源的管理,增加了集体和群众的收益,但由于各村民组收益不平衡,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2018年,以全省“林业三变”改革试点和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外出考察学习,广泛调研协商,成立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对全村所有林业资源以村民组为单位按照土地面积、林业品种、林木蓄积量等依据全面开展评估,全村14827亩林地的林木资源价值4480万元,根据评估结果,按4:6的占比折算股权。所有山场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群众按股分红,极大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

2.坚持多措并举,注重改革实效,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册建筑劳务公司,通过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展多种模式股份合作,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共赢。一是开发集体资源“生血”。通过适度开垦、土地流转、入股、发包等方式,开发利用村集体所有耕地、林地、水面等集体资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农民零散田地500多亩,集中种植红薯,通过土地流转和订单收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流转荒山268亩种植高品质绿茶,由村竹宇合作社与大户合作经营,达产后可实现效益150万元左右。二是依托扶贫项目“输血”。依托资源优势,结合产业实际,通过扶贫资金支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以农业产业化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利用竹木资源,新建脱水竹笋蔬菜加工厂和竹木加工厂,通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左右,带动周边230名群众(其中,建档立卡人口53人)就业,人均月增收1500元以上,实现村民和集体双增收。三是兴办经济实体“活血”。依托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建筑劳务、物业、绿化养护等公司,以劳务承包、入股合作、接受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承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环卫保洁、公路养护、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等工程类、服务类项目,兴办经济实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与县供销合作社联合成立庐江县矾山竹宇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代销农户土特产等,仅生产销售竹栅栏一项就收入近50万元,既带动了贫困户和农民就业,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同时,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办劳务公司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带动群众务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取得成效

1.环境由差变美。近年来,石峡村抓住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契机,动员群众自发拆除各类建筑237户9000多平方米,加大投入,全力开展蟹形、李咀等8个村民组的亮化、绿化、美化、硬化和净化工程建设。同时,建立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公共区域一体化服务等长效管护机制,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人居环境,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昔日的贫困村实现了美丽嬗变,“竹鸣溪语、青青石峡”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今年以来已吸引周边1000多人来观光旅游。

2.产业由弱变强。2019年以来,石峡村先后组建成立了庐江县矾山竹宇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合肥市金笋食品有限公司、庐江县林腾竹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竹木深加工、脱水竹笋蔬菜产业,实现年产值近5000万元,既解决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2019年石峡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3.6万元,2020年一举突破100万元,达到127.3万元,同比增长137.5%。

3.农民由穷变富。农民富不富,关键在干部。石峡村两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村级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双组长制”,即由村第一书记、书记共同担任组长,通过调度会、座谈会等方式,面对面解决企业发展难题,2020年共召开专题调度会6次,帮助解决问题14个。石峡村依托丰富的竹木生态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基地,组建专业毛竹采伐队伍统一采伐、销售毛竹,成立庐江县林腾竹业有限公司发展毛竹深加工产业,真正做到了毛竹有市场、群众有增收、集体有效益,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点竹成金”的强村富民之路,村人均纯收入由2019年的1.72万元增长到1.94万元,同比增长12.8%。

三、经验启示

一是产权制度改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最终目的是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石峡村始终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着力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石峡村充分发挥村民小组和村民代表的意愿,将总值为4936.8278万元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重新核算、量化股份、确权到户,进一步调动了群众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仅毛竹收益一项,近年来就分配到村民组260多万元,受益群众达2700多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改革,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来,通过收益分红增加农民收入,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

二是“三变”改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动力。“三变”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盘活村集体或农民所有的资源、资产和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村竹宇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万亩竹海资源优势,召集毛竹采伐经验丰富的群众组建专业采伐队伍,收购闲置毛竹,整合毛竹销售渠道,改变过去农户毛竹销售单打独斗的局面,即避免了毛竹资源的浪费,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仅此一项,每年可定向销售毛竹30万元以上,且毛竹年年生长,取之不尽,是村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

三是培育特色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近年来,石峡村以培育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决战脱贫攻坚为目标,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石峡村利用专项扶贫资金450万元、争取选派单位支持资金120万元,先后成立了合肥金笋食品有限公司和庐江林腾竹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毛竹深加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累计带动周边群众230人就业,户均月增收1500多元。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根本保障。

安徽应对疫情做好春耕备耕期间农机跨区作业

安徽应对疫情做好春耕备耕期间农机跨区作业

为贯彻落实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和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国早稻生产推进落实视频会议精神,安徽省切实做好春耕备耕期间农机跨区作业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重视农机跨区作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做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强调要“制定农机跨区作业预案,合理调剂调配机具,保障农机作业畅通。组织好跨区机耕机播,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春播任务”。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高度重视农机在春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为稳定春播粮食面积,提高播种质量,夺取夏粮丰收奠定基础。

二、加强机具调度,提高组织化程度

各地要及时对辖区农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备齐春耕所需各类农机具及零配件等物资,保障春季农业生产需求。机具不足地区要通过信息化平台发布信息,帮助机手和农民牵线搭桥,积极解决有机无活干和有活找机难的问题。

要及时做好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工作,引导机具有序流动。要充分发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市场信息灵、组织能力强、作业效率高和服务质量好等优势,鼓励引导农机大户、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与种植大户进行对接,大力推广订单作业、托管作业、全程机械化委托作业等多种农机服务方式,努力提高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

三、开展培训检修,保障通行顺畅

各地农机技术培训学校、农机技术推广站要开展“点对点”服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好农机技术培训和机具检修保养工作。

要利用视频、农机合作社微信群、QQ群等信息化平台,开展在线技术培训和咨询答疑,确保春季农业生产所需机具维修保养全部到位,驾驶员和操作员技术培训全部到位。各地要加强与交通运输部门沟通,落实免费通行政策,开辟绿色通道,确保跨区作业机具顺畅高效通行。

四、加强分类指导,抓好重点环节

水稻产区要充分发挥好育秧工厂作用,切实抓好机械化育秧,同时要调配好插秧机,做好机插秧跨区作业安排,切实解决好插秧人工不足的难题,千方百计稳定水稻播种面积。

小麦、玉米产区要加大小麦赤霉病和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各地农业农机技术部门要加强合作,依托农机合作社、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发挥中、大型高效植保机械和无人机作用,科学推进统防统治、联防联治。

五、依法开展监管,保障安全生产

春季农机作业频繁,尤其是跨区作业易出现农机安全事故。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短信等各种方式普及农机安全作业常识,不断提高机手安全生产意识。

要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高度重视春季农机作业和农机通行安全防范,组织执法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监督检查,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努力消除农机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大农机事故发生。

安徽建起989个示范片引领减肥增效

安徽建起989个示范片引领减肥增效

资料图

笔者日前从安徽省农委获悉,2017年,安徽省各级农业部门多措并举推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1亿亩次,推广配方肥146万吨,应用面积7486万亩,亩均节本增效56元;推广种肥同播、机械追肥等机械施肥面积4760多万亩次,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342万亩次。

据安徽省农委副主任朱永东介绍,全省共建设了989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示范面积270万亩;开展农企合作,按方生产配方肥,定向供应、定点服务,提高配方肥覆盖率和到田率。

全年发布肥料配方863个,全省设置配方施肥信息触摸屏367台、智能化配肥服务网点167个,27个县开通手机APP一键订肥、智能配肥。全省施用有机肥面积达2360万亩次,比上年增加12.38%,种植绿肥181万亩。

各地组织农业科研教学与农技推广单位合力研发测土配方施肥专家信息系统,推进智慧土肥安徽版建设;开通短信、微信、二维码等,发布科学施肥信息,实现了标准化服务与个性化定制相融合、线上与线下相配合的一站式智能配肥服务。桐城、祁门、金寨、怀远4县(市)率先启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创建。

此外,安徽还将精准施肥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在土肥项目安排和资金分配上,向重点贫困县倾斜,组织肥料企业与重点贫困县对接,围绕当地特色、优势农产品,开展统测统配统施服务,试点推广水肥一体化,并组织肥料企业向贫困户捐赠肥料。

标签:农机   农民   机械化   推进   收入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1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