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技”,能给农民带来啥(“互联网+跨区机收”国家队首秀叫好)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互联网+科技”,能给农民带来啥(“互联网+跨区机收”国家队首秀叫好),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互联网+科技”,能给农民带来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互联网+跨区机收”国家队首秀叫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互联网+科技”,能给农民带来啥

2、“互联网+跨区机收”国家队首秀叫好

3、“互联网+”改变中国农业产业链模式

4、“互联网+三农”是我国农业发展新趋势

“互联网+科技”,能给农民带来啥

“互联网+科技”,能给农民带来啥

  编者按: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中提出,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憧憬着能享受到“互联网+农业科技”带来的便捷,早日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
  为此,农业部近期出台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全力打造“互联网+农业科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那么,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是个怎样的平台?我们请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为大家进行解读。
  云平台上有什么?
  ——利用“1+6”,架起“专家—农技员—农民”科技传播桥梁
  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是一个“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信息化综合性服务平台,具有权威性、便捷性和实用性。它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支撑,整合了各类农业科教信息资源,集结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从而搭建起一个中央与地方、专家与农技员、农技员与农民、农民与产业之间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桥梁,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科教服务“三农”信息化的水平。
  从架构上看,云平台包括了一个大数据平台,涵盖了体系综合业务云、智慧农民培育云、农技推广服务云、科技创新支撑云、成果转化服务云和美丽乡村创建云等6个专业云,包含了全国农业科教环能体系信息调度、智慧农民培育、基层农技推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村能源、美丽乡村创建、“智农卡”与“智农通”管理运营、标准化生产科技、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数据管理、现代农业装备研发与推广服务、循环农业创新与推广、军民融合产业服务、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信息服务和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等16个核心业务应用系统。
  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了1.78亿,全国100%的乡镇和87.9%的行政村通了宽带。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变和影响着中国的农民、农村和农业。可以说,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农民对信息技术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而无论是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还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都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来推动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农服务有哪些?
  ——农业技术在线问答,新型职业农民在线培训
  云平台涵盖的内容很多,核心任务是通过服务云平台建设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的效能,从而也进一步带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从农技推广的角度来说,尽管我国已经完成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立了一支完备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的队伍,但新的时代又对农技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提升服务的效能,更要改变服务的手段。从今年起,农业部将分类建设全国农技推广服务基础资源数据库,通过给全部农技员发放“智农卡”,开通基层农技人员的“智农通”服务,构建一个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现代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信息化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今后,在这个云平台上,只要利用一张“智农卡”,农民可以随时将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传给农技员或者农业专家,进行即时互动解决,而农技员也可以将采集的信息上传到平台,在平台上及时解答农民的问题,并通过平台获取知识和专家支持,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到位率,也实现自我的知识更新。另外,农业管理部门还能实现对基层农技员的实时动态管理。
  从职业农民培育的角度来说,云平台尤其是智慧农民培育综合业务平台系统的建设,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了模式和手段。这个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智慧农民在线培训教育平台系统,可以为新型职业农民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利用这个平台,新型职业农民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享受各类科技信息服务,学习知识,互动参与,同时系统还能对他们进行在线认定管理考核,以及对接农村电商,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投身农业。可以说,云平台将加快推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进程。
  云平台到底怎么用?
  ——安装免费手机“智农卡”,技术服务分区域分种类五级联动
  云平台听起来好像高深莫测,但实际应用起来十分方便,主要是依靠“智农卡”。这张“智农卡”是云平台和电信运营商专门定制的手机卡,内置云平台直通系统,面向入库专家、基层农技员、新型职业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免费发放。只要安装到手机上,打开应用程序,就能即时享受到各种各样的农业信息服务,并与专家互动;农技员用这张卡也能即时为农民进行服务。对于农业管理者来说,也能通过“智农卡”对农技员进行考核管理。当然,“智农卡”有针对上述这些对象的不同业务版本,使用起来都很便捷。
  与其他领域的信息化相比,农村地域广袤,行业门类众多,农业生产的不可控性较强,农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之城乡“数字鸿沟”拉大等客观因素,决定了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云平台的建设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由于各地的农业发展情况不同,农民们对农业信息的需求也都不一样。因此,农业部推行的是部、省、市、县、乡五级的互联互通,业务联动,分类分级进行建设云平台。中央主要是整合资源,建立专业信息采集队伍,组织专家和发布政策信息,是一个调度平台。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则负责地方云平台的建设与推广,提供具体的适合地方发展的信息服务内容,打通农技入户的最后一米。
  今年,农业部计划在全国发放不少于500万张“智农卡”,落实不少于3000名专家、10万名农技人员和10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启动“智农卡”,最终全国免费发放不少于5000万人(户),逐步实现“智农卡”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持证农民的全覆盖,为广大农民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信息服务,全面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互联网+跨区机收”国家队首秀叫好

“互联网+跨区机收”国家队首秀叫好

? QQ截图20160708095654.jpg 

  导语:今年我国小麦跨区机收圆满结束,30余万台联合收割机驰骋南北,力保颗粒归仓。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跨区机收中仍有农民上路都拦不到车和收割机扎堆却没活干的矛盾现象。近年来,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试水“互联网+跨区机收”,建立农机作业网络平台,强化农民与机手的信息对接,起到了一定效果。但这些平台存在着覆盖面低、兼容性差、数据共享性弱、功能单一等区域局限性问题。

?

  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农业部农机化司2014~2015年连续两年下达任务,由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牵头建设了“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亦被称为“农机直通车”)。2014~2015年,该平台在河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7个省(区)试点获得成功。2016年,农业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农机直通车”,麦收期间累计发布作业信息2.2亿亩次,有效保障了粮食主产区作业机具的供需平衡、联合收割机的有序转移。

?

  好在哪?

?

  这不只是简单的“滴滴麦收”

?

  “不同于其他农机作业信息平台,‘农机直通车’是一个国家级的惠农服务平台,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满足机手与农户信息对接的需求,但这可不只是简单的‘滴滴麦收’。农民合作社可以用来进行内部管理,农机管理部门可以用来应急调度、上报数据。”农业部农机化司生产管理处处长李斯华说。他强调,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是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机直通车”的功能,加大推广力度,促进全国农机化生产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和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避免信息平台的重复建设。

?

  河北藁城市增收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281台,提供耕种收作业服务。“合作社机子多,为了开拓新的市场,往年只能是先盲目跨区到一个地方找活干,费时费力还有可能赔钱。”合作社理事长赵栓振说,今年麦收期间在手机上下载了“农机直通车”APP,直接与外地农户联系很轻松就找到了订单,一下子把作业范围拓展到安徽和内蒙古赤峰地区,作业面积增加上万亩。

?

  与增收农机合作社常年跨区作业不同,赵县光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主要立足本地。“我们合作社提供耕种管收烘一条龙服务,作业面积达5000亩。”该合作社理事长姚凤娟说,作业对象以散户居多,以往需要用本子登记信息,比如电话、作业项目、作业面积等,活儿一多时就会出现重记、漏记的情况。今年姚凤娟使用了“农机直通车”PC端的农机合作社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录入作业信息,还可以实时查看机手作业地点,给机手送饭、给农机加油维修就能一下子找到,不走冤枉路。

?

  “该平台的‘管理版’实际上就是农机化生产管理与应急调度系统,打开页面就能看到全省农机在各地的分布情况以及机手信息,并与各省农机管理部门的大数据共享,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可以通过短信群发来进行应急调度。”河北省农机局副局长郭恒说,而且麦收期间每天向农业部上报作业进度也更快、更方便了。

?

  目前已有27个省级农机管理部门、183个市级农机管理部门、1077个县级农机管理部门使用该系统进行农机调度和数据统计上报。

?

  咋推广?

?

  政府培训理事长,企业培训农机手

?

  “农机直通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如何落地的呢?这需要农户与农机手汇聚到平台上,农户发布作业信息、农机手上来抢单。

?

  “麦收作业进度信息一般由政府统计发布,这来自全国基层农机信息员的汇总上报。”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信息处处长王心颖说,今年“三夏”期间,各地政府利用该平台累计向339203名机手发布各类农机作业信息295万条,有效调度农机125080台次。而且,越来越多的麦收经纪人、种植合作社或者大户也开始到这个平台上发布作业信息。

?

  “真正难的是向农机手推广。这个平台属于新生事物,机手们接受起来肯定要有个过程,这需要找好抓手。”郭恒说,今年4月初开始,河北各县农机局利用发放农机购置补贴契机,将注册备案的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召集起来做推广培训。“这个平台分为PC端和手机APP两种,农机局不做详细培训可真不行。”赵栓振说,通过农机局的培训会才知道有这么个平台,才知道怎么下载软件、注册账号、发布信息、接受订单。

?

  老赵边说边向记者做出演示,打开“农机直通车”手机APP,选择“找农活”栏目,就会出现农户发布的作业地点、面积和价格。这样就可以提前计算一下成本和收益,划算了再接订单,避免了盲目跨区。

?

  “抓住合作社理事长一个人就能带动整个合作社机手使用,但是对机手也要培训到位才行。”郭恒说,而农机手人数太多了,农机局根本培训不过来,河北省农机局就与联通等通信公司合作共同推广。

?

  “我们公司的服务渠道已经延伸到基层乡镇,有渠道优势。”中国联通河北分公司集团客户部销售总监王书刚说,我们会调用基层网点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对合作社机手进行手机APP使用培训,确保他们能熟练运用。而且针对机手跨区作业刷单耗费流量多、打电话联系多的情况,开发专门套餐,每月只要支付25元,就可享受1G流量、1000分钟通话,比柜台价优惠40%。农机手的使用热情一下子就上来了。

?

  目前,全国已经有13126家合作社完成了信息注册,并开始逐步使用该平台。另外,平台还收录全国各地的农机维修网点19744个、加油站30255个,为机手提供相应位置服务。

?

  往哪走?

?

  打造农机化生态圈大数据平台

?

  “随着我国各地农机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以后大规模跨区作业将会逐渐减少,农机合作社本地作业将会成为主流。”郭恒认为。

?

  所以,农机合作社内部信息化管理就成为重点。“农机直通车”今年又推出了“作业订单管理”功能,满足农机合作社与周边农户的作业订单预约,作业订单规范、往来账目清晰,使农机作业信息化管理实现“常态化”,在方便合作社进行绩效管理的同时为全国农机应急调度平台扩展了有效的数据来源。

?

  “前段时间调研中,有机手反映,麦收之后手机APP就没用了,估计会有人卸载到来年再装。”王心颖说。所以,“农机直通车”技术团队又及时开发设立了微信服务号,机手可以通过“农机直通车”微信服务号进行界面化操作,合作社可以通过推送相关资讯对农机手进行社群化管理。

?

  “目前,该平台通过手机定位定位掌握作业农机的分布情况,下一步平台将与作业农机上的车载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农机直通车”技术团队负责人张建说,可以利用GPS或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对作业机具进行轨迹定位,并对农机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让农机成为一台数据终端,农机使用作业环节的数据与农机产品制造和销售环节的数据发生关联,就可以形成从农机制造到农机使用的全产业链大数据。

?

  这样一来,“农机直通车”以农机作业、农机之家、农资商城三个二级平台为核心,通过网站运营以及位置服务、消息推送服务、信息对接服务、管理服务等手段,就可以为农机管理部门、农机手、合作社、农机经纪人、种植户、农机厂家、农机经销商、农机维修点和农资供销商等用户,提供农机作业、生产管理、应急调度、农机展示、供需对接等服务,最终打造一个完备的农机化生态圈。

“互联网+”改变中国农业产业链模式

“互联网+”改变中国农业产业链模式

  千家万户分散种养、农产品质量安全难监管一度是中国农业转型中难以破解的顽疾,然而,作为小农户与大市场纽带的“网农”群体却在不经意间开始破题。
  重庆市云阳县芸山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杨雪梅就是这样用标准把小农户对接上国际市场的新“网农”。从2008年至今,放弃高薪工作回乡创业的杨雪梅已带动3000多农户种植了一万余亩菊花。2014年底,杨雪梅的公司开始网销,短短一个月浏览量过万,销售额逾30万元。
  杨雪梅意识到,对于农产品电商企业而言,成也网上,败也网上,如果3000多农户种植的菊花有一户质量出了问题,砸掉的将是整个公司的招牌。
  为此,杨雪梅给基地农户制定了严格的有机菊花栽培标准,并提供统一育种、统一配送种苗、统一种植技术、统一收购标准。
  除了“自控”品质外,杨雪梅还引入外部标准对基地产品进行等级评定。现在基地里达到欧盟有机认证的菊花不仅以克论价,还远销到海外,已经接到来自英国的40万英镑订单。
  安徽省商务厅市场建设处副处长王首强认为,当前农村电商销售的多是农村分散生产的土特产,进入电商平台销售后如果缺乏有效质量把控,将直接影响网农的信誉和经营。正是认识到这一点,越来越多网农开始自发当起农产口质量安全的“把控人”甚至是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倡导者。
  安徽岳西县来榜镇的“网农”王栋在淘宝平台上经营着一家销售岳西当地茶叶的小网店,茶叶货源来自镇里分散种植的茶农。
  谈起农产品质量,他坦言,最初只要农民拿来的茶叶都收,但后来逐渐意识到品质不高的茶叶对网店信誉影响很大。如今,他收购茶叶时更注重质量标准,只收高山茶和采摘工艺好的茶,而且坚持人工炒制。
  浙江遂昌网店协会的林颂文认为,“网农”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的重要力量,他们前端联接市场、后端对接生产农户,可以将市场上需要的产品及时反馈给农户,并且引导农民按照一定的标准去做,倒逼小散农户的标准化生产。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村电商销售额已超过1400亿,仅在淘宝、天猫平台上注册的农村网店数就超过160万个。到2016年,中国农村网购市场总量有可能突破4600亿元,10年或者20年后,农村网购市场或将超越城市。
  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国家行动正在起步。财政部、商务部日前下发通知,明确表示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互联网+”的农业变革只是开始,在政府支持、行业发力、多方协同之下,“网农”的多米诺效应将不断深化,未来五到十年,电商将会给农村带来革命性变局。”阿里研究院研究员张瑞东认为。
  张瑞东描绘了未来的远景:今后从消费者到流通者再到生产者,互联网将渐次向上游赋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未来将指导农民生产,进入育种、栽培、施肥、灌溉等多个环节,倒逼“精细农业”形成。
  不仅如此,通过电商平台的“二维码+云计算”技术,将实现对农产品供应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纪录储存,从而实现对农产品的溯源。最终,互联网将实现对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再造,推动农业现代化早日到来,张瑞东说。
  三农专家万宝瑞认为,当前“互联网+农业”正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未来变革仍在继续。

“互联网+三农”是我国农业发展新趋势

“互联网+三农”是我国农业发展新趋势

11日,在湖北省荆门市举行的“中国农谷·带头人”论坛上,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万宝瑞Z在作开题演讲时表示,“互联网+三农”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尚须破解三大瓶颈,推进“互联网+三农”。

万宝瑞认为,通过互联网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联系起来,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产前有农资和农机具电商,生产时借助物联网开展智能农业和精准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更须借重于互联网销售,2014年,重庆市荣昌县从事农工业相关网络销售业务公司已达1180家,销售额达3亿多元。

“通过互联网促进产业化经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万宝瑞表示,单靠种养业已很难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在GDP中份额逐渐变小,第一产业增速放缓至3%,农业的生产功能逐步弱化,而生态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正在凸显。应借力互联网带动,发挥农业多功能性,使农业呈现出综合型、复合型价值,最终得到更多利益回报。

万宝瑞提到,推进“互联网+三农”面临三大瓶颈,一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不足。目前,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到30%,偏远山区又受物流网络拖累,直接导致这些地区互联网营销能力不足,小农户依然无法通过网络直接对接大市场;二是农村地区互联网人才不足。

在以年老农民居多的农村,信息人才缺乏,导致信息获取能力弱;三是信息服务力度不够。各级政府及企业虽然建有很多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但还需进一步梳理和整合。

万宝瑞建议各乡村基层应加强实践,利用“互联网”将所在乡村的优势资源与农业现代化串联起来,将信息化渗透到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农业政务管理等各环节。

标签:农机   平台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