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存大量市场空白 村镇银行迎发展机遇(农村金融挑大梁——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五年发展纪实)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村金融存大量市场空白 村镇银行迎发展机遇(农村金融挑大梁——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五年发展纪实),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农村金融存大量市场空白 村镇银行迎发展机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村金融挑大梁——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五年发展纪实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农村金融存大量市场空白 村镇银行迎发展机遇

2、农村金融挑大梁——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五年发展纪实

3、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在提升

农村金融存大量市场空白 村镇银行迎发展机遇

农村金融存大量市场空白 村镇银行迎发展机遇

资料图

前不久,蚂蚁金服高调开启农村金融战略,全面向广大农村地区推进普惠金融。随着农村金融服务需求释放,农村金融有望成为下一个新的投资风口。作为打头阵的村镇银行,无疑将率先受益。

农村金融存量大量市场空白,已经是各界共识。自2007年起,涉农贷款累计增长285.9%,七年间年均增速达21.7%。与此同时,国家政府也在大力扶植,为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金融服务扫清障碍。

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自问世以来就发展迅猛,尤以中小银行最为积极。在村镇银行问世前,农信社是农村地区最主要金融机构,但难以满足与日俱增的金融需求,村镇银行成为填补空白的主要机构。

2007年1月,银监会正式发布《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迅速升温。同年3月,全国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随后几年,中央政府陆续颁布扶持政策,村镇银行发展提速。

据《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村镇银行问世,该年组建数量就达到19家;到2015年,我国村镇银行数量已增至1311家。2011-2015年间,年均新设村镇银行192家,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不过,村镇银行还面临不少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吸存能力有限。据上述报告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村镇银行贷款余额为5880亿元,存款余额为7480亿元,存贷比达到78.6%。

显然,我国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上还有很大空间。没有足够的存款,就意味着难以开展贷款业务,存贷业务做不起来整个经营活动几乎面临崩溃。因此,村镇银行未来还需要提高吸收存款方面的能力。

此外,村镇银行还存在较严重的地区不平衡。由于要保证盈亏平衡,设立村镇银行通常会考虑人口、经济总量等因素,这导致在贫困地区分布较少。

总的来看,村镇银行资产负债率水平偏低,还能支撑开展更多的资产和负债业务。随着农村金融需求进一步释放,村镇银行也会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农村金融挑大梁——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五年发展纪实

农村金融挑大梁——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五年发展纪实

  历经5年改革,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抖掉50载的历史尘埃,跻身金融巨人行列。今年4月末统计,全省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达到1284亿元,各项存款达到1058亿元,比5年前增长了2.7倍。

  实现这一跨越,农村信用社在全省经济发展的疾进队伍中,重新树起了农村金融主力大旗——农业贷款累计投放1443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投放总量的90%以上。

  这是改革的5年,创新的5年,发展的5年,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突破的5年。

  2003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吹响率先改革的号角,使农村信用社搭上了“改革试点”的列车。走过了步履艰难的50年后,2004年5月20日,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应运而生。

  “一定要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党政放心、人民满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金融机构。”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高继泰,代表领导班子在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上承诺。自此,农村信用社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省联社成立后,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全省48家农村信用社实现了统一法人;2005年10月24日,东北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吉林公主岭合作银行正式开业;2008年12月18日,九台联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正式开业。与此同时,全省48家县联社成功获得国家专项票据扶持,资金总额50.2亿元……

  为扭转经营困境,省联社提出“以‘三农’为方向,以发展、创新、规范为主题”的工作思路,着力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结束了连续16年亏损的历史,5年累计实现利润55.7亿元。为增加农村资金储备,通过增设城区营业网点、延时服务、激励政策倾斜、与县(市、区)政府合作开展政务大厅建设,大力组织资金,扭转了靠拆借资金发放贷款的被动局面。

  2006年,针对历史包袱沉重的实际,省联社抓住国家延长3年减免税政策的契机,提出“3年补亏”计划,3年累计弥补亏损31.4亿元。

  现代化的管理是先进的生产力。为从根本上解决内部发展的动力问题,省联社大胆寻求突破,推行全员绩效工资制,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与个人收入同步增长。在风险管理上,推行“问责风暴”,建立了一支垂直管理的稽核队伍,将信贷、财务、人事、稽核等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均纳入问责范围,真正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差异化和科学化。

  2008年末,在全省金融机构排名中,存款由第5位上升到第2位,贷款由第6位上升到第1位。存、贷款增幅在全省金融机构中均排在第1位,在全国农村信用社综合排名中由27位跃升到17位。   

  目前,省联社下辖6家市(州)联社、4个办事处、49家县级联社,机构和营业网点1663个。省农村信用社成为全省金融机构中网点最多、分布最广的金融机构。    

  强势不只是规模的庞大,更在于“至诚至善、自律自强”的企业精神。省联社成立后,确立了新的核心价值观、理念体系和发展愿景,制定了阳光服务纲领。通过教育引导、学习培训、正向激励、制度约束等方式强力推进。文化建设赋予企业旺盛的生命力,新的吉林农信形象展现在全省人民面前。

  农村信用社是与广大农民联系最多的金融机构。培育金融理念与诚信意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农村信用社肩负重任。2007年开始,在全省开展了“提高服务水平,送金融知识进农家”活动。全省评定信用户120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32%,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农村信用社逐渐成长壮大,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东辽县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养殖传统,但都是几只羊、几头猪的养殖规模。在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大力扶持下,一些农户渐渐走上了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道路。2005年12月份,禽流感流行,大志禽业有限公司面临倒闭危险。信用社及时提供贷款400万元,使企业顺利渡过难关,成为今天拥有总资产7600万元的大型养殖企业。

  2006年,蛟河联社黄松甸镇信用社,针对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实际需要,开发“菌农乐”贷款项目。几年来,共支持3750户农民栽培食用菌,已累计发放贷款2.5亿元,黄松甸镇目前已成为“全国黑木耳之乡”。

  吉林市昌邑区大荒地曾是一个落后的小山村。2007年,在吉林市环城联社的大力扶持下,东福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迅速将优质的吉林大米推向全国市场,大荒地村随之告别旧貌,变成了富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目前,全省共支持农户267万户,较5年前增加107万户;农户贷款投放覆盖面达到7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还多;户均贷款额达到1.75万元,增加1.03万元。同时,支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87亿元。“党政放心,人民满意”,在农村信用社得以践诺。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在提升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在提升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赋能。近日,多家上市商业银行在2022年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均提及“三农”领域的信贷资金投放情况。从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各商业银行聚焦乡村振兴薄弱环节和难点领域,持续加大中长期信贷资源投入,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加大涉农信贷投放

涉农金融是乡村振兴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发展涉农金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银保监会去年发布《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督促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力度。2022年,各商业银行围绕涉农经营主体、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以需求为导向强化“三农”信贷投放。

引金融活水持续滴灌“三农”沃土。邮储银行协同邮政集团围绕“村社户企店”深入开展惠农合作项目,“三农”金融业务实现高质高效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涉农贷款结余1.81万亿元,涉农贷款服务客户数超440万。“邮储银行有近3万个网点分布在县域及以下地区,占全部网点总数的70%,这是我们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正因为有这样的资源禀赋,这些年我们在‘三农’领域加大信贷投放,扶持了一批农户、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

围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中国银行则强化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体、村镇金融为补充、消费金融和公益金融为特色的乡村振兴“一体多元”服务体系。截至2022年年末,中国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0748亿元,增速19.55%,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603亿元,增速37.91%,建成乡村振兴特色网点556家。

锚定农业强国,农业银行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加大“三农”金融投入的同时,还强化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支持,巩固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造血”功能。农业银行行长付万军表示,县域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加大,2022年年末,县域贷款余额7.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1万亿元,增速高于全行2.8个百分点。在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贷款增速均高于全行。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832个脱贫县、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均保持了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效明显。截至2022年年末,脱贫地区各项贷款余额10.7万亿元,同比增加1.38万亿元;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1.64万亿元,同比增长14.7%,高于全国贷款增速4.1个百分点。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着力做好脱贫地区,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支持工作,要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促进脱贫地区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22万亿元,同比多增1.65万亿元。“2022年第四季度涉农贷款增速稳中有升,一方面是银行积极落实国家政策要求,主动加大信贷投放的结果;另一方面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也是银行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客观要求。”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模式,夯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基础,有助于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加。

创新“三农”金融产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当前,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振兴的背景下,农村金融市场蕴含巨大潜力,但也应该看到,农村金融还面临征信体系不健全、缺少抵押品等不可控的潜在风险。金融机构应立足业务实际,在筑牢金融风险底座的同时,创新“三农”金融产品,满足乡村金融需求。

“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为农业银行‘三农’县域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国家决定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建设需求旺盛;农村市场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这都为农业银行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带来更多展业机会。”付万军表示,农业银行先后推出国家储备林贷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乡村人居环境贷等“三农”专属信贷产品,“三农”特色产品数量达到273个。此外,农业银行持续优化推广“惠农e贷”拳头产品,贷款余额接近7500亿元,较年初增长37.3%。创新推出智慧畜牧场景贷,有效破解了活体抵押难题,已在33家分行推广应用。

除了创新乡村金融产品外,建设银行还围绕涉农专业化生态场景,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构建特色农业产业链场景。打造“裕农市场”等服务模式,服务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二是拓展乡村政务场景。创新辽宁“阳光三务”(村务、党务、财务)特色平台,打造惠民强基合作示范样板。建设银行副行长崔勇表示,全行上下创新推出“裕农市场”“裕农合作”“裕农托管”等全新服务模式,打造了“裕农朋友圈”“裕农优品”“裕农学堂”等,建行通过这些场景和触角把金融服务送到县域乡村。

值得注意的是,为破解“三农”信贷产品的授信问题,降低“三农”金融的小额贷款不良率,邮储银行开展主动授信和整村授信,以此重塑服务乡村振兴模式。去年,邮储银行启动这项工作以来,已为1000多万农户、个体工商户测算了预授信额度。“主动授信就是利用4亿存量农村客户,通过后台交易数据,叠加工商、税务以及社保等外部数据,再加上农业农村大数据来做辅助,后台纯粹利用数据来测算农户的授信额度。”刘建军表示,整村授信模式就是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开展整村授信,目前邮储银行已经建立了38万个信用村。在信用村里,通过基层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以及乡贤能人帮助在村里开展相关工作。

当前,乡村振兴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金融机构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还有很大发挥空间。叶银丹表示,金融行业可以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模式和贷款产品创新,撬动金融社会资本参与,强化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信贷资金保障,推动城乡一体化金融发展。从而盘活乡村优质资源,提升涉农资产价值,优化产业发展条件,改善农村投资环境,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支持。

搭建数字乡村平台

数据赋能乡村金融,倒逼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加速变革。对于涉农主体而言,不仅有利于提升融资便利度,还能节省大量综合融资成本。年报显示,上市商业银行坚持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轴,业务和技术融合催生出信贷生产新动能,乡村金融服务半径不断延伸。

“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打造一套涉农金融数字化风控体系,应用数字化工具,推进服务点线下网格化、线上智能化风控体系建设。”建设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优化贷后管理系统和数字化风控平台,部署监测模型,提升了农户贷款风险管控能力。

以建设银行线下+线上“裕农通”服务平台为例,一方面线下打造“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另一方面线上打造“裕农通”服务平台。依托手机APP、智慧大屏等电子渠道,为农民提供智慧村务、基础金融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500万,累计为农户提供近200亿元信贷支持。崔勇表示,在服务过程中,通过“裕农通”APP,让原来服务不到的客群享受到了乡村振兴的服务通道。现在有些地方短时间内布设不了网点,在这个过程中可通过“裕农通”下沉重心为农户提供服务。

“今年,农业银行将强化‘三农’领域的数字化赋能,积极推广‘惠农网贷’纯线上作业模式。对接外部高质量涉农数据,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全流程线上化办贷服务,提升‘三农’领域的数字化服务水平。”付万军表示。农业银行以数据为主线,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推广掌银乡村版、数字乡村云平台,搭建农村“三资”(资金、资源、资产)管理、智慧畜牧等覆盖县域农村生产、消费、政务的一系列场景。截至2022年年末,全行“三资”管理平台签约县(区)1725个,已在1488个县(区)上线。

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利用大数据,增强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农村金融服务能力,这为未来几年金融科技发展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专家表示,大型银行积极利用金融科技重塑业务,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充分运用各项数字技术开展面向“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

随着新型农业主体增多,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户等新模式兴起,农民理财等金融需求更加多样化,传统金融在信贷授信审批模式等方面无法适应农村金融需求新变化,银行机构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叶银丹建议,接下来,还需大力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场景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金融动力。(经济日报记者 王宝会)

标签:银行   金融   乡村   农村   服务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