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田园综合体建设要稳步推进(人民日报:积极应对粮食生产领域的变化和挑战)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人民日报:田园综合体建设要稳步推进(人民日报:积极应对粮食生产领域的变化和挑战),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人民日报:田园综合体建设要稳步推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人民日报:积极应对粮食生产领域的变化和挑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人民日报:田园综合体建设要稳步推进

2、人民日报:积极应对粮食生产领域的变化和挑战

3、人民日报:秸秆有了新归宿

人民日报:田园综合体建设要稳步推进

人民日报:田园综合体建设要稳步推进

资料图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国民经济在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也日益凸显。中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论述为农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稳步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是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

具体来看,田园综合体的建设重点在“农”。从外在看,青山绿水是田园综合体吸引外来人员的直观体现;从内在看,建设循环农业,在生产绿色产品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是其重要特征。田园综合体是经济、社会、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农村建设的创新载体。

只有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理念,才能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田园综合体的具体建设中,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稳步推进:

一是建设主体多元化。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者、参与者包括农民、集体、社会、政府等多方面。在农民利益为大前提下,多方共同建设开发,让广大农民参与到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体会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带来的收益、成果,不仅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同时更是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是功能多元化。一方面,要解决传统农业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多元的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使土地规模化生产,建设类似于休闲农场、观光农园等生产与旅游文化相结合的产业;另一方面,在生产经营上融合一二三产业,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融为一体,有利于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剩余问题。

三是区域划分明确化。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具备多重功能区域,生活、景观、休闲、产业等区域,明确每一区域各自承担的职能,划分明确,相互协作。这样,既保证了源源不断进入的外来客群能深入体会农村特色,体验乡村生活,又保证了正常的农事活动不受影响。

应该看到,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在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过程的用工需求及当地经济的发展,势必会使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农民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向新型农民转型的过程。

田园综合体使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不仅有传统农业的收入,还会有二三产业方面收入,收入会不断增加。这些都有利于落实好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三农”问题的要求。

与此同时,切实保护农村农民的合法权益尤为重要。田园综合体建设势必会涉及土地,要妥善处理农村土地确权问题,保护好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防止出现过度地产化,这样才能保证农民的权益和收益。

做好田园综合体建设,将对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关部门在注重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重要作用,做到商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使田园综合体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内涵和经济支持。

(作者:郑忠良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人民日报:积极应对粮食生产领域的变化和挑战

人民日报:积极应对粮食生产领域的变化和挑战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针对粮食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资料图

近些年,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但粮食生产仍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和挑战。一是耕地质量下降。中低产田所占比重大,耕地退化面积较大。在城镇化过程中,被占耕地多是城市周边、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补充耕地的质量大多低于被占耕地。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偏低。

三是粮食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国际竞争压力增大。

四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业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

五是农业科技薄弱,高素质农业劳动力缺乏。面对粮食生产领域的诸多变化和挑战,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增强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加强耕地保护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藏粮于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是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保障。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基本农田,保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严格执行土地总体规划,严禁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加强对耕地资源的宏观管理;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升耕地质量,加强耕作层土壤的剥离再利用;建设高产稳产商品粮基地,打造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粮食生产的驱动作用,坚持“藏粮于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归根结底要依靠科技进步。要重视发挥企业的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建立农业科技交易中心;加强农业科研资源整合,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平台;重点关注种业和农业机械化,加强以育种为重点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通过农机补贴、税收优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加速科研成果推广应用。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一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重点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

二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家庭经营加上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国际上农业发展的普遍模式,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农业生产力水平。

三是鼓励工商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时加强监管,防止土地非粮化甚至非农化倾向。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粮食生产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要坚持保护和治理并重。一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用地制度,推广节水技术,大力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加强对耕地资源、水资源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源的保护。

二是重点针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治理,减少农业投入品滥用,修复农业生态环境。

三是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继续退耕还林还草,保护重要水源地生态。

四是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问责监管,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深入实施质量兴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往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单纯追求粮食产量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粮、绿色兴粮,更加注重提高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人民日报:秸秆有了新归宿

人民日报:秸秆有了新归宿

说到以往如何处理秸秆,河北临城县牙鸽营乡北高村农民刘素国皱了皱眉:“那时每到夏熟秋收,大量秸秆没处放,只能一烧了之,村里都是焦煳味。”

资料图

面对秸秆焚烧这一治理难题,2016年,《关于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工作的通知》选择部分地区重点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目前秸秆焚烧情况如何?秸秆还田成效怎样?秸秆综合利用还有哪些问题?记者在河北、河南进行了采访。

网格化管理,不黑一块田、实现零火点

在河北内丘县环保局“天眼工程”管控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每个村庄的田间地头。“全县安装了热成像和高清摄像头,实现不间断巡航。”内丘县环保局党组成员和贵增说。

“通过有效监控,可以倒逼各地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河北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说。

河南淮阳县实行县处级干部包乡(镇、场)、县直单位包各自的定点扶贫村,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和十户联保的网格化管理,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秸秆禁烧工作。乡镇、村都成立了应急防火队。安装“蓝天卫士”高清监控摄像,及早发现火情,及时处置火情。

“全县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不黑一块田,实现国家卫星遥感监测‘零火点’。”淮阳县县委书记马明超说,“眼下,淮阳县秸秆基本杜绝了露天焚烧,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淮阳县豆门乡的村民肖全广说:“今年还没听说哪家烧秸秆了,空气好多了。”

秸秆还田,富了钱袋子、鼓了粮袋子

秸秆现在去哪了呢?淮阳县豆门乡种植大户李文生指了指麦地:“都还田了,变成了农钾肥!通过秸秆还田,每亩小麦可增产100公斤,高粱可增产150公斤。”粉碎的麦秸秆、高粱秸秆经过土地深翻25至30厘米,20天左右即可全面化为农钾肥。

豆门乡张庄村村支书张卫民介绍,以往焚烧秸秆的主要原因,是麦茬过高、影响播种。村里今年严把机械准入和收割标准关,小型收割机不准进入大田,大型收割机必须配置防火罩、秸秆粉碎或打捆装置,留茬高度不能超过10厘米。

除了直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也在淮阳县流行起来。王店乡养牛大户陈光明收购秸秆,用于养牛。“村民每吨秸秆卖300元,相当于种小麦每亩地多收入100—150元,种玉米每亩地多收入200—300元。”如今,陈光明养牛300多头,每年需要收购至少4000多亩地的秸秆,而产生的牛粪让村民免费使用。

“把秸秆卖了,既增加了俺的收入,还能免费拉牛粪,自家的地也肥了,真是一举两得。”村民陈立根笑着说。

刘素国算了笔账:如今秸秆还田不仅省去将秸秆从田里运出的费用,还增加了土地有机质,每亩田可少施40公斤化肥。在政府的补贴下,村里几位村民购置了还田机、玉米联合收割机,按每亩50至60元的价格租给其他农户使用,做到了秸秆即收即还田。

秸秆再利用,完善收储运、提高利用率

在河南兰考县,秸秆还用于生物质发电、热力生产供应等。兰考瑞华环保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乔相鸣说:“公司一年可以收购兰考县及其周边秸秆近6万吨,农林废弃物30多万吨,为当地农民创收8000多万元,生产出来的热电,既可以直接输入国家电网,又可以用作冬季取暖。”

河北邢台县前南峪村秸秆气化站,大量秸秆经过处理,变成可供农户做饭、取暖用的清洁燃气。村民王海群说,一斤秸秆换一立方米燃气,每年能节省燃料开支3000元左右。据介绍,气化站平均每天消耗秸秆3000斤,产气3000立方米,能满足全村1456口人做饭用气。

昔日无处安放的秸秆,如今变成了“香饽饽”。走进河北唐山滦县百信秸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库房,一袋袋生物质燃料码放整齐。

“这几年生物质燃料成为替代燃煤的好产品。”合作社理事长郭秀云说,每年5月、10月,合作社从农民手中回收花生和玉米秸秆,花生秸秆价格是250—300元每吨,玉米秸秆价格是200—300元每吨。算下来,每亩花生能增收100元,每亩玉米增收30—60元。

“河北2017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8%。”河北省农业厅农业资源环境处处长师校军介绍,各地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有效减轻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压力。

在谈到秸秆综合利用的难点时,邢台市农业局环保站站长韩风晓认为,目前秸秆收、储、运都是企业行为,整体装备水平较低,缺乏科学规划,应逐步建立完善高效的收集体系、专业化储运网络。

(来源:人民日报)

标签:农业   建设   综合体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