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植保效果待检验 大面积推广需谨慎(无人机植保迈出新一步, 喷洒效果可监测)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无人机植保效果待检验 大面积推广需谨慎(无人机植保迈出新一步, 喷洒效果可监测),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无人机植保效果待检验 大面积推广需谨慎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无人机植保迈出新一步, 喷洒效果可监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无人机植保效果待检验 大面积推广需谨慎

2、无人机植保迈出新一步, 喷洒效果可监测

3、无人机植保还需迈过三道坎

无人机植保效果待检验 大面积推广需谨慎

无人机植保效果待检验 大面积推广需谨慎

资料图

目前,在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种植过程中,从种到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唯独植保环节,多数还是靠人工背着喷雾器打药,是机械化程度最低的一环。最近几年,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不少地方也开始尝试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过去,国内农民通过报纸、电视等渠道看到外国农民用飞机打药,高效快捷,羡慕不已。如今,飞机打药似乎离国内农民不再遥远。但笔者认为,应用植保无人机依然存在多个问题,目前还不宜盲目大面积推广,利用植保无人机打药等等再“飞”也不迟。

首先,无人机喷施农药的浓度较高,防治效果有待检验。

由于缺少飞防专业农药,目前无人机喷防用的基本都是普通农药。普通农药施用时,一般每亩用水量在几十公斤,稀释倍数在几百倍。由于无人机的药箱容量较小,一般不超过10公斤。按照无人机的作业要求,飞行一次,少则三五亩,多则十几亩。

这就意味着,无人机喷施的农药的浓度比常规方式喷施的农药要高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高浓度的农药喷施之后,防治效果如何,特别是对浓度要求严格的除草剂类农药,如果浓度过高,是否会产生副作用,值得好好分析总结。

其次,植保无人机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行业统一的技术标准,同时,价格偏高,续航距离偏短。

作为现代农业的象征,植保无人机“高大上”,很多种植大户或经济实力较好的合作社,都有购买无人机的想法。笔者建议,应该慎重购买,购买飞机需要几万到十几万不等,专业操作员的培训学习等也是一笔不小支出,最关键的是否能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第三,目前利用植保无人机飞防,还缺少相关的操作规程,相关操作技术还处于摸索总结阶段。

对操作人员来说,通过简单培训,就可以掌握无人机操控技术。但在到了飞防阶段,还需要与作物品种、生长发育期、风速、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结合,这需要操作人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一般人短期内很难做到。

第四,目前各地小麦“一喷三防”和玉米“一防双减”所用农药都是通过政府招标采购的形式购置。

在此基础上,一些地方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直接替农民喷施。这样一来,农民做起了“甩手掌柜”。很多中标的专业防治组织或公司,也开始用无人机进行飞防。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飞防公司是否存在“偷工减料”减少药剂用量,以及如何评价专业公司的防治效果,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无人机植保迈出新一步, 喷洒效果可监测

无人机植保迈出新一步, 喷洒效果可监测

资料图

近日,极飞农业联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大学在巴州尉犁县的试验田中开展了针对无人机雾滴的实验,来测试极飞无人机雾滴对棉花灌层的穿透力及雾滴的空间分布情况。

据悉,此次测试的结果需要带回实验室,经过一周得出最终的分析数据。

极飞方面表示,植保服务不只是将药物喷洒到农作物上,还需通过大量的实验和验证来找到最优的喷洒方案。

公开资料显示,大疆曾发布过专为检测植保效果而设计的地面设备——雾滴分析仪。该仪器可安装在智能手机上,利用手机摄像头拍摄照片,检测雾滴的参数,并配合其配套App,用户可在施药时了解作业质量。

据了解,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极飞利用实验结果向植保队提供有针对性的植保喷洒方案,为用户提供服务支持;大疆向用户提供新型的设备,为用户操作提供技术保障。

无人机植保还需迈过三道坎

无人机植保还需迈过三道坎

尽管存在着近千亿的潜在市场,但受扶持政策不完善、行业标准不健全、监管体系缺失、基础服务缺乏等因素影响,国内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好看不好吃。曾经被视为“高大上”的无人机,如今越来越接地气了。甚至在农业植保领域,也开始“大展身手”。 

据相关资料显示,农业植保无人机在国外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日本农业植保机超过2000架,超过50%的农业施药通过无人机完成;而美国则有超过4000架的农业植保无人机,65%以上的化学农药通过无人机作业喷洒,而水稻更是100%采用航空作业。 

在国内,近年来随着民用无人机的发展,植保无人机也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采访中,中航天信(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安琪告诉记者,据该公司按照目前日本和美国的植保无人机市场平均水平测算,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中国植保无人机产业未来存在着将近千亿元的潜在市场。 

尽管前景可观,但想要淘金并不容易,受扶持政策不完善、行业标准不健全、监管体系缺失、基础服务缺乏等因素影响,国内植保无人机的发展仍面临多重制约。 

价格昂贵买不起 

胡党根是江西的一位种粮大户,虽然对植保无人机有着浓厚的兴趣,却没有选择做“吃螃蟹”的那个人。原因很简单——价格太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价格是当前阻碍大多数农业大户使用植保无人机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余市农业局植保站副站长刘亮告诉记者,随着土地流转增多,为推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新余市农业局组织了两次无人机植保的演示、推广,种粮大户和合作社虽然对此感兴趣,但是实际行动的并不多。 

“关键还是价格。”江西亿丰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吉峰认为,5万~20万的价格对于农户来说有些高。目前,虽然国内绝大多数省份,尤其是在农业规模化生产条件较好的北方平原地区,开始尝试无人机植保的地区越来越多。但是,目前仅有几个省份将植保无人机纳入了“农机补贴”范围,一些潜在客户正是在价格问题上望而却步。 

据江西省农业厅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江西全省无人机数量为135架。而去年出台了补贴政策的湖南,2014年符合标准的两厂家生产的植保飞机预订量超过1000台,是2013年7倍。 

采访中,多数从事无人机植保业务的从业人员表示,行业的发展首先要解决“农机补贴”问题;同时希望国家能够出台对提供植保无人机服务公司的补贴政策,促进无人机植保的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据记者调查了解,根据是否具备研发、生产的条件,目前从事植保无人机产业的公司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研发、生产条件,或者仅具备从市场采购部件进行组装的公司,它们的业务路线是专攻植保无人机社会化服务。另一类是具备完整的研发、生产和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公司,其业务范围则更广。 

对于前者,受访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希望政府在机械购置上给予补贴,并将植保无人机社会化服务纳入目前的农业植保社会化服务奖励政策中。而具备研发、生产和服务能力的无人机企业则表示,希望政府能够更好地引领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生产,同时在资金和场地、税收等方面予以更多支持,使企业聚焦于无人机产品性能的提升和技术的升级。 

配套服务跟不上 

与胡党根不同,承包了1400亩稻田的江西省新余市种粮大户何卫军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植保无人机。 

去年新余市农业局组织的无人机农药喷洒演示活动,引起了他的兴趣。穿梭在稻田上空像玩具一样的不同类型无人机,快速地完成了农药喷洒的作业。观看完演示后,他花了5万元钱买了一台基础型多旋翼农药喷洒无人机。 

何卫军告诉《了望》新闻周刊记者,之所以自己当场决定买下一台植保无人机,是因为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天气增多,稻田的病虫害防治越来越难,通常需要两三天内完成农药喷洒任务,像他这样的种粮大户在这个问题上颇感头疼。 

何卫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所买的基础型四旋翼无人机一天可以作业两三百亩稻田,只需要三四个人。而传统的人工方式,一人一天只能作业10亩左右,人工费每人要100多块钱,还要管吃饭喝酒,使用无人机进行植保效率高、成本低。 

不过买来了,却并不代表能用得好。虽然此前已经接受了一周的无人机农业喷洒训练,但今年他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洒了自家的600多亩高标准稻田,全程的操作都是从外面找的“飞手”完成的,自己并没有进行操作。因为“操作不熟练平时不敢飞,怕摔坏了不好处理”。 

何卫军的担心反映出当前植保无人机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一大瓶颈——行业实力不均,服务能力不足。 

以江西为例,目前江西大约有十几家从事植保无人机生产和服务的公司,但是规模都为几十人,甚至有的只有十几人,在业务扩展的过程中专业飞手和服务人员数量不足。 

江西大角星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凡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植保无人机业务每年以大约20%的增幅在增加,而公司固定员工只有十几人,其余的五十多人均为临时聘用,业务员数量严重不足。 

“从全国的市场来看,国内目前有300~500家植保无人机企业,且整体规模有限,具备完善的研发、生产和服务能力的公司数量更少。这些公司规模小、实力弱,在农业植保方面有针对性的创新能力不足的基本情况都很相似。”黄安琪说。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短板是配套服务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民用无人机逐渐兴起,但是相关配套的工业产业链集中在深圳等地区,在植保无人机使用的过程中,一旦发生重要部件损毁的情况,其维修的时间成本很高。此外,在日常维护方面,相关用户群体的经验也不足。 

对于开展无人机植保的公司来说,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公司业务量上升快,但是服务人手不足;而对于一些小型的以组装和销售无人机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后续服务跟不上。不能方便地得到有保障的后续服务,使很多潜在的植保无人机用户群体对这一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却不敢轻易尝试。 

行业标准不完善 

作为新生事物,植保无人机产业在国内基本上还处于“自由生长”阶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植保无人机产业在一些省份还属于起步阶段,并未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江西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目前省里很多地方开始了尝试,但是由于是新兴行业,没有形成规模,目前并未展开相关调研。 

针对这一状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通航研究院项目经理曹丽山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当前,国内植保无人机最大的发展瓶颈可能还在于没有确定的行业标准,包括无人机本身的技术、性能标准和无人机植保方面的标准。不仅如此,专门的监管法律法规和人员队伍的建设,也处于起步阶段,尚不完善。 

“由于农业植保无人机是新兴行业,相关标准都在调研和制定当中。目前的农业植保喷洒试验大多是根据经验完成。未来无人机航空作业的标准需要从安全性、规范性和可靠性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在曹丽山看来,很多后续政策都要以此为基础才能制定。 

例如,有相关业内人士就表示,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那么政府就无法出台相关的支持和补贴政策。以湖南为例,在将植保无人机纳入“农机补贴”之前,该省首先确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并指定由两家符合标准的公司开展相关生产和业务。 

根据2015年1月,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规定,“除新产品补贴试点外,补贴机具应是已获得部级或省级有效推广鉴定证书的产品。”但是,目前全国明确出台了民用无人机相关技术标准的省份屈指可数,仅有深圳对于各种业务类型的民用无人机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 

对于行业标准问题,黄安琪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情况不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相关标准的制定可以由各地公司联合成立行业协会,并采取公司和当地的农业技术部门合作的方式探索解决。在此基础上,应主动获得政府部门重视,从而争取将植保无人机纳入“农机补贴”的范围。 

随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航空建设,以及不久前国务院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机器人”和“航空装备”作为需要突破发展的制造业重点领域,目前正是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期。 

长期关注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无人机研究自由人熊卫民认为,从行业内部看需要植保无人机企业及服务企业,从安全性、智能化和服务保障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从行业外部看,需要国家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对这一新兴行业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步伐,共同促进植保无人机更快发展。

标签:无人   植保   服务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