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农机十年仍在正常使用,威马为他们免费换新机(这些农机合作社成功案例,可以帮到更多想创业的人们(上))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这些农机十年仍在正常使用,威马为他们免费换新机(这些农机合作社成功案例,可以帮到更多想创业的人们(上)),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这些农机十年仍在正常使用,威马为他们免费换新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这些农机合作社成功案例,可以帮到更多想创业的人们(上)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这些农机十年仍在正常使用,威马为他们免费换新机

2、这些农机合作社成功案例,可以帮到更多想创业的人们(上)

3、这些农机合作社成功案例,可以帮到更多想创业的人们(下)

这些农机十年仍在正常使用,威马为他们免费换新机

这些农机十年仍在正常使用,威马为他们免费换新机

自11月起,威马组织的向社会征集10年以上仍正常使用的机器活动,经过这1个多月的收集,在用户踊跃地参与下,幸运儿名单已出炉,现将递交资料合格的用户公布如下:

用户姓名:李小红,河南

我是来自河南郑州市惠济区李西河村人。退休后回家在黄河滩里承包了20亩地种植蔬菜。2007年我在郑州田野购买了一台威马牌微耕机。随后,我也买过其他牌子的机器,但老是出问题,不是这坏就是那坏,只有威马的一直在用,仅换过一次化油器和火花塞,发动机都没拆过。说到底还是咱威马牌子的微耕机质量有保证。

这几年威马微耕机帮了我不少忙,让我干活很省时省力。这次听说咱厂里边搞这个活动,我非常感动,感觉到威马公司确实为我们用户考虑到了实处,如果我有幸换得一台全新的微耕机,将万分感激。

我为威马微耕机代言,我为威马公司点赞。


用户姓名:谭远龙,广东人

我是在广东种植蔬菜的,在2008年购买了威马500型号微耕机,这台微耕机陪伴了我整整十年了。基本上一个月都会用上个十来次,机械质量很好,平时就换点机油,发动机和传动箱都没大修过。这台微耕机给我节省了很多时间和减少了大量的劳动力,物超所值!


用户姓名:冉光明,重庆

我叫冉光明,来自重庆丰都,我自家有地, 主要种植一些蔬菜和做榨菜菜头,威马这个机器我用了10年了,还有力得很哟!


其他获奖名单如下:

(来源:威马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这些农机合作社成功案例,可以帮到更多想创业的人们(上)

这些农机合作社成功案例,可以帮到更多想创业的人们(上)

传统认识认为,农机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是农机作业、农机维修、农机经销等,跟农机有关的服务项目。实践中已经有了质的拓展,如 组织开展生产劳动合作和农机具规模作业、配套作业;引进新技术、新机具、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活动,组织经济、技术协作,为成员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兴办成员生产经营所需要的维修、加工包装、储藏运输、贸易、交易市场等经济实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采购和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提高本社农机作业质量,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帮助做好农机维修保养工作,创立农机服务品牌;承担国家、集体或个人委托的科研项目和有关业务。本文展示的这些成功案例,也许可以帮助更多想创新发展的人们。

1、种植业农机合作社成功案例

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属于稻麦油轮作区,郑富俊带领5位志同道合的人,注册成立裕丰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2160亩,以农机服务为本业,逐步向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方向拓展,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上闯出了一条持续壮大发展的路子。合作社拥有各种大型农机具50多台套,流转土地面积2160多亩,现有4个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年产优质水稻1800吨。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带动基地附近42户贫困农户脱了贫,帮扶120户贫困户发展经济。

全省用飞机“种”水稻第一人。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效率也是农业生命线。只有高效率,才有竞争力,才有种田人的未来。现在人工成本逐年上升,很多传统农业生产将难以为继。用现代科技与装备支撑农业,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是农业发展之根本。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绿野农科公司及当地农机推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郑富俊“玩”起了水稻飞机播种、田间施肥、除草等高科技,成为省内飞机“种”水稻第一人。试验表明,无人机飞播水稻作业,效率为33公顷/小时以上;无人机施肥、除草可达46公顷/小时,从而为扩大再生产积累了后发优势。

全省用激光平田机“种”水稻第一人。优质水稻生产,对机械化作业,特别是水田平整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平田达不到要求,平整度相差过大,即不利于机插秧,也无法实施水稻节水灌溉,更不能实现水稻优质化生产。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裕丰农机合作社引进的激光平地机,可使水田平整度达到±2mm的高精度,成为其实现水稻优质化生产、多项技术实施的基础性、保障性机械。受到省内外农业专家、学者的赞誉,纷纷表示要推广其经验。全省新型合作社(农场)引进烘干机械第一家。购置了日烘干处理36t水稻的烘干塔,实现了收稻不落地,直接进烘干塔的高标准高要求,使其水稻品质有了保障。

全省实现水稻产、加、销品牌化经营第一家。有人测算,水稻产出后,不经加工直接出售,利润的80%以上被加工、流通领域赚走。郑富俊的尝试却成功了!他注册了自已的品牌,向市场化、产业化经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抓住人们生活消费升级、转型和返朴归真、崇尚绿色、有机的机遇,打出了优质黑米、红米、糯米、香米的套装,占领了高端市场,使其品牌价值迅速攀高,一炮走红。

裕丰农机合作社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汉中大米地理标志”使用资格。陕西省农业厅授予“陕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示范专业合作社”;创办的农机合作社曾多次代表汉中市参加陕西省和西北片区农机比武,名列前茅。

2、农产品加工销售类农机合作社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宽销售渠道是农机合作社带领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目前,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农机合作社占总数的53.4%。福建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合作社等积极带领农户成员实施标准化生产,参与制定地方行业标准,统一加工成员产品,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了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和效益的明显提升。从六口圆锅到锅炉蒸汽夹层平台式8至10口不锈钢长锅;从单打独斗到成立专业合作社,社员覆盖全县13个乡镇,豆腐皮连续9年脱销、产值超2亿元……清流豆腐皮产业已成为了当地重要的特色农业产业。

三明市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兰爱珍,获得“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全国优秀农民工” “全国三八红旗手”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她表示,带动更多的当地百姓走向致富路,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与担当。说起创业的初衷,兰爱珍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是1996年,她从乡镇企业下岗,只能回家干农活、上山放牛,但她并不甘心。下定决心,她就把目光盯上了嵩溪镇已有800多年发展历史的豆腐皮,想学好了手艺创业。可创业的钱从哪里来?父亲只留下谷仓里一年的口粮,其余的粮食都卖掉,凑上2000元给了兰爱珍。她在心里暗暗许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愿。

创业之始,道路艰难。她将两三把豆腐皮密封装袋做成试吃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她发现在本地销售不出去,于是只身跑到县里、三明市区去卖,寄长途汽车到福州销售,“那时候我只能去最便宜的饭馆吃面,经常穿着塑料鞋一天一走十几公里路,脚后跟都磨出水泡血泡了。”兰爱珍说。她把豆腐皮放到特产店赊账试吃、试卖,豆腐皮慢慢地打开销路,全家人的生活总算有了保障。“豆腐皮+直播”,兰爱珍拓展思路,她组建自己的直播团队,构建自己的直播矩阵,进一步扩大清流豆腐皮的销售量、知名度,她走进直播间向广大网友推销豆腐皮,收获了众多粉丝。创新背后还有坚守,她注重豆腐皮制作技艺的传承,每年都召集全体社员统一进行技术和理论培训,还建立了豆腐皮大豆种植示范基地和豆腐皮产品展示中心及电子商务中心,先后帮助社员建成96条标准化豆腐皮生产线,每年组织农户培训400多人次。为了进一步推动清流豆腐皮走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清流县正有序推进豆腐皮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园区立足“清流豆腐皮”的资源与品牌优势,通过打通豆腐皮产业链上下游,加速产业提质升级,规划建设从大豆种植、豆腐皮制作、游客体验、产品冷藏到线上线下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3、三产融合类农机合作社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新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由村集体领办,是现代农机示范社。近年来,新兴合作社以种植业为基础,逐步向二产延伸,向三产拓展,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收到了加快转型和持续增收的良好成效。新兴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3.56万亩,吸纳入社农户935户,实现收入3016万元,入社农户亩均分红435元。投资8080万元建设的甜玉米精深加工厂投产运行,全年加工甜玉米粒1.35万吨,全部以4500元/吨的价格订单销往广东、浙江、大连等省市,实现销售收入6075万元,净利润达2430万元。投资768万元建设了日处理玉米500吨的烘干塔和储存能力3万吨的钢板结构仓库,去年合作社烘干玉米1.14万吨,实现烘干增值45.6万元。

为进一步增加合作社经营效益,形成资源集聚效应,推动多元发展,新兴合作社在稳步发展合作社的基础上,又整合粮食贸易公司、新兴食品公司、黄牛育肥养殖公司、生猪养殖公司、建筑工程队等资产资源,组建了黑龙江省新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推动种养加销协调同步发展,开启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探索,目前新兴实业集团资产积累已达到2.1亿元。在种植结构优化上,新兴合作社依托新兴立成食品加工企业,立足市场需求,调大甜玉米面积,增加蔬菜、豌豆、有机豆浆豆等优质高效作物种植面积。2017年,计划种植甜玉米1.8万亩、高蛋白大豆1.3万亩、马铃薯2000亩、豌豆2000亩、棚室蔬菜600亩,豌豆、甜玉米就地加工,其余作物全部订单种植。在产业链条延伸上,新兴合作社以种加、种养结合为主攻方向,再投资4500万元新上2条甜玉米罐头生产线,推动甜玉米由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延伸,进而通过加工链条的延长带动合作社效益提升,形成种植业与加工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甜玉米罐头生产线达产后,合作社种植的甜玉米可全部实现就地转化,年可带动加工增值6300万元,安置就业200人。

新兴合作社还将投资建设年出栏1200头的黄肉牛养殖场,在黄肉牛养殖过程中,把甜玉米秸秆作为饲料,再将产生的牛粪进行堆肥处理,生产有机肥后还田,产出有机农产品,形成“种植-养殖-有机种植”的闭合式发展链条,终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

在农产品销售上,新兴合作社计划扩大粮食贸易规模,进一步提升玉米、大豆等初级农产品的销售能力,进而促进销售增值。今年,合作社种植有机豆浆豆4500亩,并重点打造“众金源”、“金玉和”两个有机豆浆豆绿色食品标志。高标准建设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配套完善相应设施,推出精品包装,开展品牌宣传,全力塑造甜玉米、有机豆浆豆等绿色有机品牌,并积极在国内大型网络营销平台上建立新兴农产品品牌店,从而实现多元发展富民增收。

4、农机服务类农民合作社。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机合作社以农民为主体,以服务成员为宗旨,引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目前,专门从事服务业的农机合作社占总数的7.7%,其中60%以上是农机服务合作社。山东郯城县恒丰农机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采用智慧管理服务系统、全程托管与菜单式服务、“划片管理”+“三次分红”模式,为农户提供农机等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

山东郯城县恒丰农机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入围全国百强农机合作社,成为临沂市也是山东省唯一上榜者。“企业+农户+基地的”的模式是郯城县出现的一种新型农民合作经营服务组织,为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起到了示范带头和领头羊作用。郯城县恒丰农机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3月,企业出资金、出机械、出技术,农户出土地、出部分机械、出人员,“企业+农户+基地”为主要的经营模式。合作社现有社员309人,大中型拖拉机35台,联合收割机37台,水稻高速插秧机19台,配套农机具92台,植保机械55台粮食低温干燥设备3台套。年机械作业面积10万亩,机械服务辐射延伸周边多个乡镇,农户3600多户,每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对当地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合作社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按劳分配就是合作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社员的不同情况按生产效益和出勤作业率进行分配,按股分红就是扣除经营成本,40%留作合作社作为发展基金,60%用于合作社全体社员按股分红。在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合作社建设电教培训教室120平方米,教练场地1500平方米,用于培训的机械5台,每年通过培训使周边农机手、种粮大户、普通群众1500多人次获得操作技能学习教育。根据农作物不同的生长时间,邀请农业推广中心和农广校的技术专家对周边农户进行农作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促进了当地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同时带动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合作社采用标准化给农户普及现代生产方式,突破传统思想。通过合作社生产基地的示范带动,让农户亲身感受到实际效果,以点带面,降低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的成本,实现水稻生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有机统一,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5、党支部领办扶贫类农机合作社

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摘帽成果,需要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社、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农机合作社发展乡村产业,带动整村脱贫是我国农民合作社助力脱贫攻坚的特色实践。内蒙古扎鲁特旗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等采用村党支部领办农民合作社的做法,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人心凝聚、资源整合方面的作用,推动农民合作社做大做强,带领整村农户脱贫致富,实现了党建与产业齐飞。

扎鲁特旗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将分散养殖的牧民组织起来,引导牧民从粗放型养殖走向生态型养殖,提升了产业效益,改善了牧区生态环境。“饲草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将行业利润牢牢锁定在合作社内,为带动牧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扎鲁特旗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1月9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蒙语称乡镇为“苏木”,村为“嘎查”),合作社名称意为“牧民之家”。经过5年的发展,合作社成功打造出从牧场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既实现了全程食品安全管控,又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改善,还带动了整噶查脱贫致富。截至2018年年底,合作社共有成员207人,总资产达4300万元,5年以来共分红620万元,带动嘎查农牧民人均增收6400元。合作社有效提升了牧区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区域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典型和示范。

打造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过多年的探索,合作社发展出“种饲草+养牛+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一)饲草种植。合作社建立了天然牧场,推动肥料、饲草、种植等育肥全环节生态有机化,保证产出绿色、健康、营养、安全的好牛肉。为此,合作社加强饲草种植全程管理,统一采购备耕、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植、统一验收、统一收割、集中统一运输,为成员提供全程技术辅导培训。肉牛喂养。合作社要求成员必须用山地草原纯天然无污染牧草和自家种植的青饲草、苜蓿草、玉米配合,为肉牛提供高品质的营养来源。在天然牧场、3000亩人工种植优质苜蓿草面积、4000亩青饲料种植和4800平方米高标准牛舍的硬件支撑下,牛犊经过哺乳期、健胃期、成长期、稳固调理期,18个月左右就能长到1300斤左右。屠宰加工。合作社统一收购成员养殖的肉牛,将出栏的牛集中宰杀排酸、分割灭菌、打包寄出,并提供免费加工熟食服务。统一销售。为了开拓市场,扩大销售网络,合作社统一生产加工、统一商标品牌、统一包装销售。线上订购、线下消费是目前合作社的主要销售模式,合作社现有6家直营店,多家加盟店,分布在呼和浩特市、烟台、宁波、长春、北京等地区。线上销售主要通过京东和淘宝网进行。

全产业链模式有效提高了牧区养牛产业的综合效益。架子牛从采购到出栏,通过肉食品加工销售环节,提高了牛肉产品的经济效益,按每头牛500斤出肉率计算,通过屠宰加工可提高盈余8000~10000元。合作社发展模式吸引了各地区农牧民代表团、高校师生团及韩国、蒙古国等地区养殖户共3万余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这些农机合作社成功案例,可以帮到更多想创业的人们(下)

这些农机合作社成功案例,可以帮到更多想创业的人们(下)

6、品牌果蔬经营类农机合作社

走质量兴农之路,要求农业品牌化发展。目前,种植业农机合作社数量上占据全国农机合作社的半壁江山,果蔬类农民合作社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山西临猗县王万保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以品牌兴社,引导农户选育良种,推广绿色、有机、标准化种植,实现了产得优、卖得好。临猗县王万保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是被农业农村部、全国供销总社分别表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8年荣获“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十大案例”第一名。合作社主要经营果品的种植、贮藏和销售。以苹果为主,兼营冬枣、江石榴、梨、桃、杏等其他水果。同时,合作社还开展果品的分类、清洗、包装、初加工、进出口业务以及与果品种植经营相关的技术、信息咨询服务和果品种植技术培训服务。

合作社地处临猗县北辛乡卓逸村,各种经营场所占地40亩。合作社设有种植技术指导部、信息预测反馈部、市场营销服务部、果品储藏保鲜中心和县城展销部5个部门,服务社员2160户。合作社现有3000吨恒温果库一座,大型运输货车3辆,技术管理人员6名,营销人员65名。2018年,投资1000余万元,创建果品出口基地和果品交易市场。合作社成立以来,坚持“客户至上、服务为先、诚信为本、创新为魂、品牌立市”的经营理念,不断在创新上做文章,取得了明显成效。合作社现有精品水果生产基地5000亩,辐射带动周边种植面积12万亩。生产的“王万保”牌纸加膜双套袋红富士苹果,个大、色艳、汁多、味甜有芳香味、耐贮藏,是人们养生保健的最佳水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合作社除了继续稳定传统的销售渠道外,大力拓展电商市场和出口市场,电商销售量由2015年占总销量的2%扩展到了现在的30%。2018年,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果品出口综合体,在全国28个省、市、区设立销售网点,与武汉中百超市、深圳沃尔玛·百果园、北京新发地等12家超市,成功实现农超对接。果品出口到泰国、印度、越南、迪拜、俄罗斯、孟加拉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打开并一步步拓宽了国内外销售市场。2020年,年销售各种果品3500余万公斤,其中出口300余万公斤,总销售额1.6亿余元,为果农增收5000余万元。

近年来,合作社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合作社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小组,不断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合作社员工及合作社社员的创新积极性。尤其是加强对“王万保”牌“全国驰名商标”的保护工作,严格规范商标的使用,严厉查处盗用、滥用“王万保”牌苹果商标行为,有效保护了合作社“王万保”牌苹果驰名商标的使用权和艺术苹果艺术图案的使用权。

7、“三位一体类”农机合作社

浙江瑞安市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从最初的单一农业生产服务,发展到生产、供销、信用综合业务合作,通过市场机制和经济纽带,实现功能拓展,服务能力提升。浙江瑞安市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以梅屿以及周围乡镇的蔬菜种植户、购销户为主体,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无菌净化车间,打造瑞安精品农业形象。合作社从最初的单一生产服务发展到产加销全产业链服务,走上了集生产、供销、信用合作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合作发展之路。 浙江省瑞安市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1年4月,经过18年的改革发展,成员由组建之初的94户发展到762户,服务范围从1个乡镇9个村拓展到4个乡镇41个行政村,合作基地由450亩发展到7000亩,带动非成员农户4500户。年销售收入从200万元增加到2000余万元,成员亩产值从7500元提高到18000元。

合作社严格实行理事会、监事会管理机制,设理事7人、监事5人,引进4名大中专院校人才共谋发展。合作社设有农资供应部、建有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的农产品原产地交易市场、成立了温州万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事高档农产品的营销,牵头组建资金互助社,创办保险互助社。2016年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8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机械化和智能化基础上,合作社通过“四统一”来推动生产管理标准化。一是统一联合育苗,提高种苗成活率。建立工厂化育苗中心,使种子发芽率提高10%,成苗率提高15%。每株育苗成本降低0.2元,每亩可降低生产成本400元。二是统一使用新品种,保证农作物高效产出。合作社引进以色列FA-189、先正达倍盈等番茄新品种,平均亩产量5800公斤,亩均产量提高1800公斤。三是统一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专业水平。与市科技局、农科院蔬菜所共同搭建瑞安市梅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科院专家到基地现场指导服务。2018年邀请专家现场服务指导5次,举办各类培训班5次,培训成员300多人次,印发学习资料400多份。四是统一产品检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资建设农药残留检测站,配备专职速测人员对农产品进行定期检测,检测结果及时向成员公布,保证安全农产品进入市场。

2015年10月,合作社与其他21家合作社及2位自然人共同出资创办瑞安市兴民农村保险互助社,成为全国首批财险农村保险互助社试点单位。保险互助社入社成员3552名,注册资本100万元,运营资金500万元,围绕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开发农产品保险、农产品货运保险和农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三大险种。已陆续为796.7亩大棚番茄投保冻害保险,每亩保费108元,最高赔付额1200元。2018年5月,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瑞安支公司开展战略合作,以跟保形式分担农产品货物运输保险的风险。

8、“三变”改革类农机合作社

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中,农机合作社承载“三变”资源资产,成为实施“三变”改革的重要组织载体。贵州盘州市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在农户筹资入社基础上,探索以农户承包地、集体林地、集体水域等资源资产作价出资入社模式,推动整村入社,激发农村资源活力,推动了产业振兴、农户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盘州市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机专业合作社最初采用“农户出资+合作社无息借资”的出资方式,动员农户筹资入社。在此基础上,合作社探索以农户承包地、集体林地、集体水域等资源资产作价出资入社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建立“合作社+分社+农户”的组织形式,合作社吸纳了8个村的2200多户农户,实现了产业振兴、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盘州市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地处贵州省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合作社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为平台、以党建为引领、以“三变”为抓手、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的发展导向,通过“联村党委+支部+合作社+产业+农户”的组织方式,将村民的承包土地经营权、自有资金,村集体的生态林、湿地等资源资产量化入股到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合作经济实体。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舍烹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形成了全域产业、全域生态、全域旅游、全域扶贫、全域治理的乡村振兴格局。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舍烹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合作社成立之初,采取“农户出资+合作社无息借资”的出资方式,第一次就发动465户村民筹集2000万元资金入资合作社,将首批农民变为“股民”。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产业发展的推进,合作社大胆探索以农户承包地、集体林地、集体水域等资源资产作价出资形式,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山地旅游产业,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为了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指引,合作社依托“1+8”模式推进驻村干部管理。联村党委下辖8个驻村工作组,整合组建联村驻村工作队,坚持基本职能正常履行、专业技能跨村利用、重大项目集体攻坚,由联村党委协同管理、综合使用,实现驻村帮扶资源的有效整合、精准利用、科学配置,提升了驻村帮扶成效。

合作社坚持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以生态旅游、健康养生、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特色养殖、会务培训、餐饮住宿、民族文化开发等8种产业为支撑,推动产业向合作社聚集,并逐渐辐射带动周边村寨,实现8个村产业全覆盖。

8个村的集体经济积累由2012年的村村“空壳”发展到现在的每村积累达60万元以上,合作社累计带动1117户3962人脱贫,其中舍烹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不足4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4600元,其他7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2018年的16700元。

9、农机合作社联合社类

农机合作社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有助于提升小农户合作层次和规模。浙江台州市台联九生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通过社际产业联合,建立行业标准,统一开展服务,实现了产业和服务的规模化、现代化。

当前,我国农民合作社正处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关键期,广大农民合作社要向优秀榜样看齐,坚持正确的办社宗旨,依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织紧与成员的利益纽带,开拓创新产业模式和经营方式,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更好地带动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台州市台联九生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将小规模生猪养殖合作社联合起来,建立行业标准,实现生产技术、防疫采购、饲养标准、营销管理、信息共享和排污处理标准“六统一”,推动了全市生猪养殖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与生态化发展。联合社充分发挥联合优势,开展全产业链和全程综合服务,将小农户纳入了现代产业体系。

台州市台联九生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2012年,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大洋街道,由台州市九联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台州市路桥耀兴生猪专业合作社、温岭市农联生猪专业合作社、三门县赵岙山畜禽专业合作社、临海市大洋圣天畜禽专业合作社等5家成员社牵头联合组建,共联结农户3000余户。2018年末,联合社总产值达7亿元,是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近年来,联合社以助推产业兴旺,实现农民富裕为目标,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纵向参股、横向联合,促进畜牧生产、防疫、饲料加工、资金互助及投资一体化的联合发展新模式,开展全产业链和全程综合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带领成员增收致富。为了打破区域限制和传统经营模式的困境,2012年,台州市台联九生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临海成立,把台州9个县(市、区)的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联合起来,建立起覆盖上游饲料生产配送、中游生猪标准化养殖、下游屠宰加工销售,集“养、贸、加”于一体的新型养猪产业体系,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对全台州生猪养殖产业稳定健康、标准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联合社注重行业污染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研发推广新能源排污物处理技术服务,建立了年产量3万吨的有机肥厂,将令人头痛的生猪养殖排污物制成有机肥,专供生态种植示范园区,并利用沼气发电达到循环利用,目前装机容量为120kW,已并入国家电网。

通过纵向参股、横向发展,联合社引导成员入股美丽牧场、生态农场等优质项目投资。2017年联合社参与台州市路桥百兴生态农场建设、临海市绿之源畜牧有限公司、天台立新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美丽牧场建设,共获得投资收益120万元。2018年,联合社在三门县投资3200万元建立年产仔猪5万头的种猪场,延伸产业链条。2019年又承接了上海市1200亩市外蔬菜示范基地项目,以产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带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联合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综合效益十分明显。一是产业规模扩大2018年底出栏生猪9万头,产品从肉猪饲养发展到牛羊、家禽养殖,产业链从生猪养殖向饲料加工、生态循环农业、肉食加工业延伸拓展。二是成员增效显著联合社吸纳276个规模养殖户,辐射带动周边3000余户农户共同致富。产值从5亿元增加到7亿元,年盈余1208万元,分配846万元,其中成员一次享利、二次返利共605万元,成员凝聚力增强,联合发展优势日益显现。三是形成示范样板联合社通过引导产业链不同环节上的经营主体纵向合作,打造联合发展的全新模式,2017年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成为临海市“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的一大创新样板,在全市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四是辐射带动地域脱贫联合社积极开展扶贫协作,2018年6月承接了上海市青浦区与云南省梁河县的扶贫协作项目,投资3500万建立规模360亩的“梁河县畜牧业生态园”,年产仔猪3万头,通过推广“傻瓜养猪法”鼓励农户共同养殖,带动当地16个贫困村、300余户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

10、粮食规模经营类农机合作社

河北南和县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以主粮生产为主业,创新和加强与成员之间的利益纽带,发展大规模托管服务,推动农民合作社跨区域发展,实现了粮食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传统以固定地租流转土地的基础上探索“摊股入亩,按比分红”的模式,并为职业农民建立风险保障基金,勒紧了合作社中企业成员、职业农民和股权农户三个主体之间的利益纽带,推动了多元主体的跨地域合作。该合作社实行的职业农民代表制,是大规模、跨地域合作社践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积极探索和创新。

河北省南和县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成员出资总额2000万元。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种植规模已从最初的3766亩扩展到近3万亩,涉及南和县6个乡镇30个行政村共6696个农户。合作社地处我国小麦核心产区,主要种植优质冬小麦、玉米两大主粮,亩均产量小麦1100斤、玉米1300斤,粮食年产量3.3万吨。2016年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2019年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金沙河合作社成员数量众多、成员成分多元,涉及利益群体庞大。合作社现有成员445名,从成员身份上分为三类:

一是企业法人成员1个,即金沙河面业集团;二是职业农民成员72名;三是股权农户,即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户372户。合作社容纳了资金、技术、土地三种生产要素出资,形成了企业法人、职业农民、股权农户三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利益联结纽带,夯实了跨地域多主体合作的利益基础。从出资结构看,三类成员的出资各不相同:一是企业法人成员以货币出资671万元,负责提供粮食种植的经营性成本投入;二是职业农民成员以自身经营管理技术出资,人均负责管理约400亩土地生产经营;三是股权农户以其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涉及2个试点村的372个农户约1800亩土地。合作社实行跨域发展的规模化种植,从土地流转关系看,经营的3万亩土地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流转土地2万余亩,合作社对这部分农户支付“双500”固定租金(即500斤玉米和500斤小麦,按照当年市场价折算成货币);二是接手种植大户因经营不善而弃耕的土地9250亩。

村委会为合作社提供前期土地流转整合、种植过程中的村民矛盾调解、水电路设施监督和维护、防火防盗等综合性服务,降低了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交易成本。合作社根据该村入社托管的土地面积,给村委会每亩地50元/年的服务费,服务费直接支付给土地所在村的“村财乡管”集体账户。2018年,合作社共支付服务费76.58万元,涉及5个乡镇22个村,其中有6个贫困村、97户贫困户、181名贫困人口。例如土地规模最大的闫里村入社管理的土地面积达5000亩,仅服务费的年收入就达到25万元。2019年,合作社预计支付服务费115万元,涉及30个行政村。现在,许多自主经营的农户都想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已经给合作社流转土地的农户也愿意转为股权农户。在县委领导下,在基层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支持下,金沙河合作社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努力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让更多农户分享增产增收的红利,使农业规模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展示出更大的生命力。

读了这篇长文,如果您有了依托合作社这种全新的发展机制来谋求更大发展的想法,那么先预祝你成功。

标签:合作社   农机   产业   发展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1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