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大自主研发,世界作业幅宽最大的花生联合收获机吸睛(青岛农大荣获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青岛农大自主研发,世界作业幅宽最大的花生联合收获机吸睛(青岛农大荣获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青岛农大自主研发,世界作业幅宽最大的花生联合收获机吸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青岛农大荣获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青岛农大自主研发,世界作业幅宽最大的花生联合收获机吸睛

2、青岛农大荣获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

3、青岛农大首创的花生精播机核心部件,国外也没有

青岛农大自主研发,世界作业幅宽最大的花生联合收获机吸睛

青岛农大自主研发,世界作业幅宽最大的花生联合收获机吸睛

作业幅宽最大,兼收花生秧果,日前,由青岛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一款花生联合收获机亮相,这也是世界首台花生秧果兼收型收获机。

世界首台花生秧果兼收机型亮相

当下正是收获花生的季节。9月15日上午,山东省沂水县四十里堡镇一片花生地头上,青岛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共同主办的2017年花生机械化新技术与装备现场演示会正在进行。现场共有来自河南、山东、吉林等15家农机生产单位的32种新型花生机械装备进行作业演示,另有30余种产品展示。其中由青岛农业大学研发的世界首台花生秧果兼收型联合收获机是本次现场作业演示的一大亮点。

演示区分不同区域。播种机械区里,既有播种铺膜机,铺膜穴播机,免耕播种机,也有高垄铺膜播种机,旋耕铺膜播种机,施肥精量播种机;在花生有序铺放收获区,有手扶式条铺收获机,也有两垄四行收获机;分段与联合收获区内有收获机,茎块挖掘机,还有自走、半喂入式联合收获机;捡拾联合收获区既有自走式、牵引式捡拾收获机,全喂入式捡拾联合收获机,也有摘果机;另外还有花生专用植保机,花生种子脱壳机,残膜回收机等等,让参观人员大饱眼福。

在大型机具演示区,世界首台花生秧果兼收型联合收获机是本次现场作业演示的一大亮点,它在世界范围内填补了花生秧果兼收技术的空白,开创了一片花生收获方式的新领域。

据现场主持演示的国家花生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东伟教授介绍,本次展示的是该机型第三代样机,技术已较为成熟,由青岛农业大学研发、山东源泉机械有限公司生产,三垄六行作业,是当前世界上作业幅宽最大的花生联合收获机。它集花生挖掘、夹持、输送、秧蔓—果根分离、秧蔓装袋(打捆)功能于一体,实现花生秧蔓的综合利用价值。

演示会主办方代表、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告诉记者,花生秧蔓是一种可与苜蓿草媲美的青贮饲料原料,喂养牛、羊、兔等反刍动物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营养丰富,现在市场上花生秧的价格在400多元每吨,品质好的可达700多元每吨。目前我国农户在花生收获过程中,对花生秧蔓的利用率远远不足,浪费现象严重,这台机器可以实现新鲜秧蔓和花生果实兼收不浪费,预计明年将上市,市场前景广阔。

青农大研发的多种机具走出国门

此次现场演示的32台花生机械,都是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代表的创新团队自“十二五”以来,在山东省农机装备创新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和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研发出的一批具有新技术的新装备。

据尚书旗教授介绍,青岛农业大学自1998年开始从事花生机械研究,是国内最早从事相关研究的单位,19年来与协作单位一起,专一持续地研究花生机械,至今已取得172项专利,2项国际发明,39种适宜国内不同产区的新型装备,27个属国内首创,11系全球首台。实现了花生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全面提升。

随着我国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的加快,花生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水平不断升级,我国花生机械从“有机可用”向“有机好用”迈进。不少由青岛农业大学研发的花生机械还走出了国门。青岛农大的合作伙伴们如青岛弘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山东源泉机械有限公司、青岛万农达花生有限公司等农机生产企业生产的花生播种机、联合收获机、摘果机等7种机型畅销东南亚、中亚等国。

现场参展单位、青岛万农达花生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忠海介绍,此次展出并现场演示的手扶式、两行四垄、三行六垄、四行八垄等6台不同型号的花生铺膜播种机,可以一次完成起垄、施肥、播种、喷药、覆膜、筑土带等多个生产环节,均由青岛农业大学研发,万农达公司生产。这些机型不仅畅销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辽宁、吉林、广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国内主要花生产区,甚至还远销印度、越南、老挝、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赵忠海说,和目前占国内市场份额93%以上的绝大多数花生播种机一样,这几台播种机也都采用了青岛农大团队独家首创的内充式排种技术,这种技术大大降低了花生胚芽损伤率,能将损伤率控制在1%以内,在国际上属于领先水平。

“‘一带一路’,农机先行。”赵忠海说,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比如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国家,有很多是农业大国,市场潜力巨大。下步他们将继续和青岛农大合作,争取更多机型畅销海外。

花生全程机械化前景可期

农机装备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制造2025”明确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2015年,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水稻、玉米、小麦等9大农作物作为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其中花生占有重要一席。意见指出,到2020年,力争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山东省《2017年全省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指出,目前山东省花生机械播种率已达70%。但在收获方面,数字可能大大降低。根据王东伟教授估计,目前山东省的花生机械联合收获率不足30%。

在推进花生全程机械化前进的道路上,王东伟教授表示信心十足,又充满挑战。

一方面,以青岛农业大学团队为代表的国内单位研发花生机械适用于我国花生生产实际,市场占有率高,水平国际领先。在播种方面,不同于国外小籽粒的播种机型,我国研发的机具能适合国内大中小各种籽粒花生品种的播种,播种损伤率低;在收获方面,国外花生机械适合蔓生型花生品种的收获,而国内研发的机具适合我国的直生型花生品种的收获,且能适应国内的种植模式。鉴于以上两点,国内花生机械市场几乎没有受到国外竞争者的冲击,而且在国际上引领了直生型花生品种的机械研发水平。

王东伟认为,要提升花生全程化机械生产水平,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在加强装备的可靠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机械的工作效率;其次是加快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应用;另外还要提升机具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四是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科研单位、农机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这必将更有利推动花生生产关键机械核心技术的研发问世。

青岛农大荣获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

青岛农大荣获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

11月18日晚,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上海大学落下帷幕,青岛农业大学共有5件作品入围国赛。其中参赛作品《秧果兼收型花生联合收获机》获特等奖,全国仅有39件作品获得本届“挑战杯”特等奖,青岛农业大学是山东省唯一一所荣获特等奖的高校,实现青岛农业大学“挑战杯”成绩历史性突破!

《大蒜打捆收获机》、《根治农田“牛皮癣”,还土地清洁—山东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的调查研究》荣获二等奖,《黑葡萄穗霉高环境适应性研究》、《基于土壤-植物水分无损传感技术的智能精准灌溉系统》荣获三等奖。

刘春霞副校长陪同我校团队在上海参加决赛,在她看来:“本次‘挑战杯’获得这么好的成绩,是学生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结果,是指导老师、学院、团委有效辅导和有力组织的结果,更是我校长期重视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基本知识、专业技能与素质教育、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结果。是我校优良学风的折射,也是我校以学科建设为统领的各项工作取得成效的体现。”

副校长刘春霞亲切慰问获奖学生代表

挑战杯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

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获得全国‘挑战杯’特等奖是集体智慧、团结协作与忘我拼搏的结晶,展示了青岛农大创新教育的特色和科研项目的成果,也是指导教师和研发团队多年积累的成效体现。同时,我校上海校友会会长董勤景、秘书长李平等校友也对参赛团队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校团委书记王峰说:“在本届挑战杯竞赛中,青岛农大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荣获特等奖的高校,也实现了我校在挑战杯全国竞赛中获奖层次、获奖数量上的新突破。”

特等奖作品指导教师王东伟及获奖团队代表

副院长王东伟老师提及团队时讲到:“瞄准前沿,立足应用,脚踏实地,勇往直前。这是我们团队一贯的宗旨。多年来,一直背负着培养一流人才的使命,让学生团队树立起了解决行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目标和信心,5年的时间重新构建了新时代下的创新体系,逐步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科创协同新路径。”

“挑战杯的最高领奖台,是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成果,是领导老师们不辞辛劳的指导付出,更是学校给予的大力支持!”得知学生获得该奖项,机电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孙晓凤老师激动地说,“走出挑战杯,走出科创大赛,我们的农大学子有的创办企业成为了科技创业领域的尖兵,有的从参赛学生成长为指导教师,有的在企业中成为技术担当,有的继续深造走向更高的平台……不论何时何地,回想起这样的历程,愿大家还会热泪盈眶!加油吧,青年!” 

在赛事组织过程中,学校逐步探索出适合实际的“挑战杯”竞赛模式。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以学科建设为统领,以“挑战杯”系列赛事为契机,不断丰富和完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

二是强化科学探索,构建了以兴趣为导向、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发展、专业化提升的创新创业团队培养模式。

三是着力整合资源,搭建校内外创新实践平台,提高了青岛农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水平和层次。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为竞赛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科创氛围。

五是确保通力合作,项目精益求精。在竞赛的组织过程中,全校各部门、各学院秉持“优势互补、协作创新、共同发展”的理念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校内外专家、指导老师、团干部做到了“全面跟踪、全程指导、全心服务、全力攻关”。

借挑战东风,育双创生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赛促学,以学促创”,通过竞赛的组织,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提高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实现科技创新与创业的结合、搭建实践平台与拓展专业能力的结合、立足校园大赛与服务学科建设的结合,青岛农业大学进一步提高了育人实效。

这个团队的骨干为研究生,同时也有部分本科生参与。据尚院长介绍,这个项目从设计、绘制图纸到后期制作优化等,主要是学生在做,老师发挥科研优势在关键技术上给予指导。

“我们通过这么久的努力,终于拿下了全国总决赛的特等奖,这是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同时我们也是山东省唯一一所获得特等奖的院校,这令我们无比振奋和自豪。我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进挑战杯,去发现自己,挑战自己,用实力夺取属于自己的胜利。” 团队的骨干学生刘晓东如此说。

青岛农大首创的花生精播机核心部件,国外也没有

青岛农大首创的花生精播机核心部件,国外也没有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及油料作物,目前种植面积达550万公顷,产量居全球首位。播种与收获两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直接影响花生产业的稳定与发展。

2017年4月,由青岛农业大学牵头研发的“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项目,进入了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榜,该团队在10余年来先后研发出了11种大中小型花生联合播种机。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国际田间机械试验化协会主席尚书旗介绍:“青岛农大在花生机械研发领域多年来一直保持国内领先水平。1998年开始进行花生播种和收获机械研发,经过19年的研发积累,己经研发、生产、推广了4代花生播种机械和6代花生收获机械。现在,代表我国花生机械领先水平的”多垄多行“播种收获联合作业机械,已经进入定型生产推广阶段。可以说,我国的花生播种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技术上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5月初,正值山东胶东地区春季花生播种适宜时节,这些花生播种机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怎么样?给花生播种带来了哪些变化?记者前往我国花生主产区——山东胶东地区进行了探访。

大型联合播种机:效率高了,成本低了

在山东省莱阳市后施格庄村的田地里,一名机手和两名工人正在进行花生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倒入花生、检查薄膜、调整行距和株距……一切就绪后,一台50马力的拖拉机依次分别“搭配”2MB-4和2MB-6两种不同型号的两垄四行和三垄六行花生播种联合播种机械,起垄、开沟、喷洒除草剂、铺设滴灌带、播种、施肥、展膜、覆膜、压膜、膜上苗带覆土,10道工序一次性即可完成。尽管所经之处尘土飞扬,却引来了不少村民围观。

“两垄四行和三垄六行花生播种联合作业机械,由青岛农大研发、由万农达公司生产的。”青岛万农达花生机械公司董事长赵忠海介绍,青岛万农达公司1993年来一直专注花生机械研发生产,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花生机械专业生产厂家。2016年该公司销售花生播种机4000多台,不仅畅销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辽宁、吉林、广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国内主要花生产区,甚至还远销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家。

赵忠海是农民出身,己有69岁,与花生机械打了半辈子交道。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人工种植花生的话,一天仅能播种一两亩,一亩地至少需要7个人,两个人起垄、两个人播种、1个人打药、两个人盖地膜,而每人每天的人工费至少100元,这样的话人工成本最少得700元。使用花生播种机后,一亩地的播种成本也就30元。“关键是播种均匀,播种深浅也比较科学。”

驾驶花生播种机的机手介绍,传统的一垄两行花生播种机,每小时可以播2~3亩地,两垄四行的播种机能播6~7亩地,而三垄六行的播种机则能达到11亩左右。

一旁围观的后施格庄村村民孙凤彬说:“速度真快!不过我们这边地块较为分散,各家的花生种植面积都不大,所以这种大型播种机不太适用。我家只种了4亩花生,一垄两行的播种机就够用了。”

尚书旗说:“目前我国花生播种使用最多的机型是一垄两行播种机,这个机型的核心技术是我们团队在上世纪90年代研发的;生产中推广使用的两垄四行播种机,是我们早期做的。但是,不论是一垄两行还是两垄四行,播种效率都比较低。因此我们又研发了三垄六行和四垄八行播种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不过,像今天这种零散地块,确实不太适宜,拖拉机掉头很不方便,在东北地区,可以大面积连片种植,更适宜三垄六行和四垄八行播种机。”

“今天没有看到四垄八行播种机,有点可惜。它在道路上行使时可以折叠,宽不到2米,很方便运输行走。到地里作业时,展开后宽度是3.6米。”尚书旗意犹未尽。

先进的播种技术:低损伤排种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一个白胖子。这句小时候常猜的谜语,说的就是花生。”尚书旗笑着告诉记者,“红帐子”是花生外面的那层膜,也叫红衣,但这层“红帐子”极为脆弱,用手轻轻一抠,花生芽就损伤了,就不能播种了。“所以花生播种机械,不能仅仅比效率,还要关注机器播种的质量和水平。”

尚书旗一边查看穴内花生播种的情况,一边向记者介绍:“花生要实现精量播种,行距、播种深度等都有讲究。现在都是采用穴播方式,我们的播种机一穴播两粒,一亩地能播8000穴;播种深度在3厘米左右,最适合出苗;株距在18~20厘米。目前农艺方面正在大面积推广一穴单粒的精播技术,我们的播种机同样能良好的满足要求。”

“花生精准播种机的核心部件是排种器,现在青岛农大研发推广的排种器已经到了第四代。从传统的‘窝眼轮式’到‘可调槽轮式’,再到‘气吸式’,一直到现在的‘内充式(内侧平滑充种式)’。可以说,青岛农大的排种器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尚书旗告诉记者,由于品种、地域的差异,目前美国的排种器主要采用气吸式技术,虽然可实现花生播量、深度、株行距、覆土压密技术的精确,但这种技术仅适合当地的小籽粒花生的播种作业,并且花生胚芽损伤率相对较高。

说起内充式排种器,尚书旗颇有些自豪:“我们从1998年开始研发内充式排种器,这种技术的核心,主要是依靠花生种子自身的重量实现充种、清种、护种、排种,是青岛农大团队首创的,目前国外也没有。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降低了花生胚芽损伤率,能将损伤率控制在1%以内,而气吸式排种器的损伤率则在3%左右。”

不仅降低了损伤率,也符合现在花生机器制造的趋势。“农业部2013年出台的《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推进花生轻简化作业。”尚书旗说,内充式排种器不需安装风机,降低了制造成本;结构更为简单,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会经常出问题,从而降低了维修的费用;配套动力也不需要太大,以四垄八行的大型联合播种机为例,50马力的拖拉机就可带动,有效地降低了能源消耗,充分体现出节能减排。

提升花生机播率:还需更多政策扶持

相对于花生收获环节,播种是基础环节。《山东省2017年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中提出,目前山东花生机械化播种率已经达到70%。尚书旗认为,对于花生机械化种植,农民的接受程度已经很高了,普及率也比较高了,但进一步提升花生机播水平,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青岛农大教授、山东省花生产业体系机械岗位专家王东伟告诉记者:“花生机械化播种率是根茎类作物中最高的,但目前的基本模式就是‘手扶拖拉机+小型播种机’,这种简易机具在播种精度和速度上都缺乏效率。以花生种植大省山东为例,大多数使用的是小型多功能播种机械,动力小、作业性能平衡性差,多项指标达不到农艺要求。”

“对于农民来说,能省一点是一点,大型联合播种机价格相对较高,农民购买的积极性不高,希望大型花生播种机能够早日进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尚书旗说,中小型花生播种机早已进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由于很多地方比较重视主要粮食作物,对于花生这类经济作物没有受到太多“待见”,以常用的2000元左右的小型播种机来说,补贴不超过600元。

我国是农机生产量和保有量全球第一大国,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农业生产领域没有合适的机具,有些农机具仅仅处在“能用”的水平上,绝对谈不上“好用”。

因此,尚书旗希望:花生播种机械的产品质量问题,应引起各方关注,“制造花生播种机的门槛比较低,有些企业制造水平较低,从原材料上就没有严格把关,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功能性都有待考验,导致机械经常需要修理,往往错过了播种时机,还会增加农民的使用成本。”

最近,赵忠海也有些苦恼:“最近的咨询电话可多了,除了购买花生播种机,还有抱怨机器老出故障的。通过交流才发现,大多数都是农民操作不当引起的。尽管我们销售时配备了产品说明书和配套光盘,但是并没有起多少效果。另外,就是企业能力有限,想要大面积推广好用的机器,还得政府部门多加扶持。”

标签:花生   播种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3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