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土专家”刘臣(黑土地上农事忙——忙备耕、赶订单、扩规模)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黑土地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土专家”刘臣(黑土地上农事忙——忙备耕、赶订单、扩规模),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黑土地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土专家”刘臣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黑土地上农事忙——忙备耕、赶订单、扩规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黑土地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土专家”刘臣

2、黑土地上农事忙——忙备耕、赶订单、扩规模

3、黑土地上奏响发展欢歌

4、黑土地上崛起农机城

黑土地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土专家”刘臣

黑土地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土专家”刘臣

他是吉林省榆树市一个普通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一位农民,但是他却有能力参与了保护性耕作条带耕作新机具的发明工作,他参与研发的保护性耕作关键机具既先进又实用,东北一大批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使用者相信他、信任他。

他就是被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称为东北黑土地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土专家”、榆树市晨辉机械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吉林省晨晖农业装备公司技术负责人,同时兼任榆树市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应用技术协会会长、吉林省农机学会少有的农民理事之一的高级农技师刘臣。

刘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农机化生产作业服务,2010年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为当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主持的“玉米秸秆覆盖全量还田免耕播种技术推广”项目,2020年获长春市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参加的“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获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先后获得全国种粮大户、长春市10大科学种田能手等荣誉。《农业机械》杂志、吉林电视台、长春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刘臣的创新事迹进行过宣传报道。

围绕推广保护性耕作不断成长

刘臣热爱农业、农机事业,真诚服务于农民和保护好黑土地。从2008年组建机械化种植合作社,开展玉米机械化生产作业服务,特别是2010年全面转向示范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这些年刘臣坚持围绕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努力学习、配置机具、创新实践、破解难题、引领发展,成长为掌握玉米保护性耕作推广使用技能的农民专家,并敢于把自己参与研发的保护性耕作条耕机具,以自己的名字作为品牌进行宣传推广。

他不断学习,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农机、农业技术培训,完成了中专教育学业,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理论知识,精通主要技术模式,成为农民保护性耕作讲授培训师。如今的刘臣,已是一名具有较高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机业务理论水平的新型农民专家。

配置农机装备,保护性耕作机具使用技术娴熟。晨辉机械种植合作社的保护性耕作机具品种和数量较多,并且不断增添新机具。刘臣努力钻研农机使用技术,成为这些机具运用的高手;同时他也热情帮助指导本镇乃至本市一些农民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受到农民称赞。

率先示范应用,使合作社成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最早、面积最多的先行社。2010年,晨辉机械种植合作社成为吉林省第一批使用免耕播种机的合作社,作业面积逐年扩大,平均每年稳定在500hm2(7500亩)以上,并且担负起省级和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任务。

不断探索实践,最先采取苗期深松、秸秆集行等技术,率先破解保护性耕作相关难题,成为发现、诊断和解决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难题的能人。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10多年来,刘臣围绕应用保护性耕作不断进行技术和机具创新,带动本区域保护性耕作由免耕播种向秸秆全覆盖转型升级,研制出4种秸秆集行机,3种秸秆覆盖条带耕整作业机获得专利,组建协会、实体,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合力攻关,研制出填补国内空白的保护性耕作新机具。刘臣与长春市农机院联合攻关,2018年在全国率先研发出保护性耕作急需的秸秆集行机创新产品,已有4个机型通过省级农机推广产品鉴定,进入购置补贴目录。后又率先研发出条耕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填补国内条耕机空白,目前3种机型正在鉴定中。

领办实体,为满足需求制造出先进实用的保护性耕作新机具。2019年,刘臣创办了以秸秆集行机、条耕机生产为核心的晨晖农业装备公司,批量生产秸秆集行机和条带耕整作业机,并进行推广,目前在市场中占有,销量已突破1000台。

抱团应用,组建推广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的协会。2018年,刘臣发起注册成立了榆树市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应用技术协会,并担任会长,目前会员已有近百人。

协会通过技术培训、建立示范田、举办现场会等活动,向会员传授、推广、带动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3年时间,在榆树市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比较大的100家农户中,协会成员占70%,他们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

刘臣还加入了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积极承担联盟安排的讲座交流活动,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成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典型代表。

承担项目,充分利用好农机创新技术平台。主动争取立项,先后承担、参与4个省、市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其中两个项目获吉林省、长春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也成为长春市农民主持的唯一一个获得一等奖的项目。

刘臣未来的设想是,围绕加快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应用,深入总结完善玉米保护性耕作稳产增产配套技术措施,并传授给更多的农民。利用多种形式在东北地区宣传推广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以及配套的秸秆集行机、条耕机,并做好技术指导,使这项技术在黑土地保护性发挥更大作用。

黑土地上农事忙——忙备耕、赶订单、扩规模

黑土地上农事忙——忙备耕、赶订单、扩规模

  “将近60公顷土地所需的种子、化肥基本到位。”正是备春耕时节,吉林省公主岭市佳禾家庭农场的仓库里堆满了刚刚采购回来的农资。“今年打算扩大玉米种植规模,得早作准备。”农场负责人张保行说。

  记者在佳禾家庭农场农机仓库里看到,免耕播种机、深翻犁、拖拉机等各式农机一应俱全。“应用秸秆深翻还田、免耕播种等新技术,增产又增收。”张保行说。

  目前,公主岭市农资储量充足,种子入户率已达80%,肥料入户率达70%。

  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是大豆主产区,虽然还未到备耕高峰期,但一些种粮大户早已忙碌起来。

  在敦化市大石头镇永青村,联益农副产品供销专业合作社的大豆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一粒粒大豆经过色选、分类等多道工序打包成袋,装车发货。几位来自省外的客户正在合作社办公室里等待验货。“不久前刚完成100万斤的大豆订单,还有十几万斤的订单正在加紧生产。”合作社负责人赵显清说。

  这几年,赵显清通过种植高蛋白优质大豆,加上延伸产业链搞加工,大豆产品不仅卖上了好价,还带动周边上千户豆农增收。“不算补贴,每公顷效益也能达1万多元,大家种植积极性都很高。”他说。

  “今年我们将继续推广优质大豆品种和好的种植技术,鼓励农民扩种大豆。”敦化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负责人黄达说。

  在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一栋栋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里温暖如春,几十个务工村民在里面采摘蔬菜、栽种火龙果。“今年计划再种300棵樱桃、800棵葡萄和2万棵火龙果,还要和企业合作种植西瓜……”杨家村党支部书记黄艳雨说。

  杨家村村集体经营着近百栋温室大棚,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和搞乡村旅游,产业经营愈发红火,不仅村民土地收入大幅增加,每到节假日村子每天最多还要接待上千名游客。“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打算在村民家院子里也种上果树,继续提高村民收入。”黄艳雨说。

?

黑土地上奏响发展欢歌

黑土地上奏响发展欢歌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广袤的黑土地上,澎湃着勇挑重担、奋发前行的滚滚热潮。依托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围绕良机、良种、良法、良田、智慧农业,与科研单位和院士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围绕一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上汽车配套企业达到了65户;以中粮为龙头的农产品深加工行业,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3户;中通、申通、韵达等国内知名物流企业相继落位;以红旗汽车备品中心库为代表的新型智慧物流项目建成运行……

公主岭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师骐表示,公主岭市全面落实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长春市“六城联动”建设作为发力点和突破口,实施“一个国家级农高区引领、一个主城区功能提升、创建长春国际汽车城和国家区域创新中心两大板块、打造六大产业”的“1126”发展战略,不断在高质量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上取得突破。

“科技+创新”

农高区释放新活力

2022年,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农高区)在公主岭市揭牌,这对于公主岭市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科创中心主体结构已经封顶,科研院所、院士工作中心、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都将入驻。在抢占新型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在进行内部装修和周边道路完善的农高区科创中心建设现场,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国文介绍。

在农高区,人们对农业固有的认知被打破,这里充满了科技含量和创新意识,让黑土地焕发了别样的生机。农高区设立院士服务中心、专家工作站,已经与李玉、赵春江等院士签订了合作协议。引进先正达、隆平高科等一批国内一流种业新型研发企业,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15家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科研平台33个,完成30个科研项目年度课题。

“一县一业”项目示范种植131个玉米新品种;“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完成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食用菌立体栽培等30项新技术研发;国家玉米品种展示评价项目集中展示302个国内外新品种及玉米新品种耕作模式……2022年,农高区实现产值201.9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7%,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户,其中农业高新技术企业5户。

“种子+肉牛”

一“老”一“新”添动力

“我们一期工程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当年就加工玉米种子600万斤,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投产后产能将继续扩大。”公主岭市鸿翔种子加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代俊岭说。

种业是公主岭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公主岭市持证的种子生产企业55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全省共7家,公主岭市占3家,种子经营门店600多家,年生产经营种子1.4亿斤以上,约占全省用种量的40%。

巩固已有成果,积极拓展思路。以全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为契机,公主岭市的肉牛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去年2月,公主岭市与杭州认养一头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春博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打造公主岭肉牛良种繁育融合示范产业园区。这个占地788公顷,总投资57.78亿元,分成8个地块3个功能区的大项目,初一亮相就惊喜不断。“有了融合示范产业园区,可提供肉牛繁育,解决了繁育改良等问题,这让我觉得养牛更有信心了。”桑树台镇润牛牧业公司负责人徐悦说。

2022年,公主岭市肉牛发展到37.9万头,同比增长32%。能繁母牛17.7万头,同比增长81%。依靠科学规划和规模发展,公主岭市正推动肉牛产业向纵深发展。

“区位+补位”

优化布局觅新机

位于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东胜路沿线的韵达吉林快递电商总部基地项目内,国内先进的智能终端、自动化分拣、机械化装卸设备正在运行,项目从最初的13条车干线增加到27条。项目相关负责人王剑钊表示,当时选址在范家屯镇看中的就是区位优势。

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范家屯东北智慧物流园区项目拔地而起。该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0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物流配送、现代仓储、多式联运、物流金融、电商平台、结算中心等。目前已引进韵达、中通、申通、青怡坊等知名物流企业。

“公主岭市政府给我们项目派出专员和企业管家,从项目的前期整个审批过程开始,就全程陪同,跑各个部门,协调各个部门办理各种手续,所有工作都在向前抢时间。”长春天海电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伟表示。该公司在公主岭市大岭经济开发区投资10亿元,分两期建设的电线束项目,一期从项目落位到投产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

依托长春市的汽车产业,近年来,公主岭市将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形成了以公主岭经济开发区和大岭经济开发区为发展轴心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和市场服务基地,并向新能源方向突破。公主岭经济开发区共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195户,为一汽集团配套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就有187户。

大岭经济开发区除了注重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外,还顺应潮流向绿色环保方面转化。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已签约落地;投资35亿元建设的大岭绿电产业园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投资4亿元的光伏发电项目,计划建设储能设施、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

黑土地上崛起农机城

黑土地上崛起农机城

  ?4月28日,350台(套)农机装备开进四平市铁西区。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智能化耕整、播种、植保一体化演示,成功圈粉全国各地经销商、合作社,销售设备(车辆)3400多台套,销售额达2.72亿元。

敏锐的农机专家们已然察觉,一股积淀已久的力量,正在这座久负盛名的英雄城内汹涌澎湃——中国北方农机制造新高地正在崛起。

这是四平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的嘱托,实施建设“中国黑土地保护农机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打造“中国北方农机城”。在昔日荣光之下,续写新的农机产业传奇。

破局黑土地保护的效率困境:

从“中国第一台免耕机”到“中国北方农机制造高地”

吉林省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院里,新添置的6台200多马力的拖拉机刚刚熄火。各式免耕播种机整齐排列。理事长卢伟指着仍在散热的拖拉机头说,这些都是今年新添的,每一台都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接着,他一步跨到离自己较远的免耕播种机旁,不无自豪地说:“使用免耕机播种是对黑土地最好的保护,这种不动土、少动土的播种方式,有效防止了风蚀、水蚀,并减少了大型机具对黑土地的碾压次数,解决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效率低的难题。”

卢伟所说的免耕播种机,是四平当地农机企业所生产。四平市农机产业已有近80年历史积淀,新中国第一台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便产自四平。2008年,国内第一台免耕播种机在梨树问世,破解了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过程中应用机械化难题。随后,四平市借助优势加大力度推进免耕播种机研发。2020年,免耕播种机已经完成第七代产品更新,进一步打破条块种植对保护性耕作的约束限制。

卢伟是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推广示范典型,更是农户带头人。他对农机的期许和依赖,是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农机制造巨大市场需求的一个缩影。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高屋建瓴的思想与四平人民的朴实勤奋,形成了一种历史的相遇,构成了保护黑土地建设中国北方农机城最细腻也最磅礴的起笔。

2020年8月,四平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黑土地保护讲话精神,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度解读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内涵,以黑土地保护对农机发展要求,以产业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为导向,以农机制造为主要任务,以科研创新和综合服务为延伸,举全市之力,积极开展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模式和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示范和引领,发挥农机产业优势,促进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县域经济之“脊梁”:

从“升级20家农机企业”到打造“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碌着。“我们刚刚破解了一项技术‘卡脖子’问题,更适合生产需要的新产品即将下线。”康达公司总经理杨铁成兴奋地说,2020年,公司产品销量已经接近7000台,比很多美国农机公司的销量高出一倍。而新产品的下线,将再一次提高我国农机耕作效率以及作业精准度,为保护黑土地以及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添砖加瓦。

“康达农机”是专业生产黑土地保护配套机具的农机企业。公司研发、生产的8个类型共43款产品受到全国农户的青睐,荣获“中国农机行业年度产品金奖”等。其中,免耕指夹式精量施肥播种机系列和免耕气吹式精量施肥播种机系列产品均可在不清秸秆不整地的前提下,精准播种,实现高产增收,引领了东北地区的黑土地保护免耕播种技术。

不断升级的不仅仅是播种机。四平市农机产业门类齐全,服务体系完善,已经形成了以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割、秸秆处置利用装备为主体的农机产业链条。据调查,四平市已经实现年产免耕播种机10000台、秸秆打捆机500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3000台以上的生产能力。2016年,四平市被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确定为国家“现代农机装备区域创新示范基地”。

近年来,四平市围绕农机产业一条主线,不断出台专项政策,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聚焦建设内容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政策体系创新,打造高端制造、科技创新、产业服务、先进配套四大功能,做强播种机械、秸秆处理机械、动力机械、配套机械、收获机械等八大产业,建设适合北方农机产业持续发展的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和可借鉴的东北工业振兴的典型范例。

攀向科技高峰:

用农机发展为“中国智造”走出“四平实践”

四平市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院内,外形精致、美观的农机排列整齐。董事长魏德胜正向前来考察的河北客商团讲解他们自主研发的“收集王”牌秸秆饲料打捆机。这款打捆机打破了国外高端打捆机对国内市场的垄断,成为国内独家首创产品,堪称中国农机打捆设备领域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荣获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

顺邦农机的发展与腾飞,正借势于四平市打造中国北方农机城的大势,而四平农机产业规划也顺应了顺邦、康达、东风等农机企业发展。

去年,四平市从黑土地保护出发,编制了高水平的《四平农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农机装备产业链强链指南2.0版》,确立了打造一个中心、两大基地、两个平台的产业发展目标,在发展路径、方向、任务、措施上做了具体明确,成为四平农机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出台了产业政策,《四平市黑土地保护农机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扶持政策》在集约用地、项目融资、纳税贡献、产业创新、贷款贴息、人才支持等方面明确了既符合实际,又具有操作性的扶持政策,为产业招商、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同时布局了4.4平方公里农机产业发展承载区,计划总投资109亿元。

未来,四平市将在加快新品开发、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拓展产业链条、加快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以保护性耕作机具为主导的,以耕整、播种、植保、收割、产后处理全产业链体系。同时加快开发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融合的智慧农机产品,实现产品向多元化、机械自动化方向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四平农机产业发展,拉动县域经济,促进吉林振兴。到2030年,黑土地保护相关主导产业不断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产品结构不断向横向扩展,构成一体化产业生态网络。四平市将以80年产业积淀,新时代创新思维,用农机产业发展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做出探索与实践。

标签:保护   农机   耕作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3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