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重庆召开(脱贫成果上台阶 乡村振兴开新局)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重庆召开(脱贫成果上台阶 乡村振兴开新局),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重庆召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脱贫成果上台阶 乡村振兴开新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重庆召开

2、脱贫成果上台阶 乡村振兴开新局

3、脱贫攻坚的“平陆答卷”

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重庆召开

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重庆召开

?

  本网讯 11月27日,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重庆召开。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出席论坛并讲话,重庆市市长唐良智致辞。韩长赋强调,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产业是最直接的衔接点。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新发展格局,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把更多资源集聚到产业发展上,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为脱贫地区更快发展加油助力。

  韩长赋指出,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与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发展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扶贫产业,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增收脱贫,培育了一大批产业发展带头人,引进了一大批企业和科技专家,积累了一大批发展设施条件。全国832个贫困县累计建成各类产业扶贫基地30多万个,9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产业和就业扶持,2015-2019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3416元增加到9808元,年均增长30.2%,主要是靠产业和打工。

  韩长赋强调,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总体还处于培育成长期,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任务十分艰巨,要着力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由快速覆盖向长期培育转变,由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向脱贫地区全域覆盖、全体受益转变,由主要支持种养环节向全产业链条拓展转变,推进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要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持续抓好产销对接,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组织,继续加强科技服务,稳定加大政策扶持。农业农村部已与交通运输部和国铁集团商定,在全国铁路、公路、港口客运场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专柜专区,为脱贫地区产品展示销售提供平台。

  论坛由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主持,云南省副省长陈舜,国务院扶贫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部门及甘肃省临夏自治州、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主题演讲。

??? (农业农村部网站 ?唐泓莉摄)

脱贫成果上台阶 乡村振兴开新局

脱贫成果上台阶 乡村振兴开新局

  近年来,昭通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5.7%、达1.32万元,7000元以下低收入群体全面消除;3个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开园运营,乡村振兴25个示范乡镇、89个精品示范村、639个美丽村庄和新一轮11个先导工程全面启动建设;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成效明显,9个万人安置点脱贫致富示范区加快建设,易迁后扶、农民增收、绿化美化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混合股份制改革和镇雄县转移就业、巧家县志智双扶、威信县促农增收等经验做法,得到省委办公厅、省委改革办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昭通市始终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位任务,常态化精准落实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措施,用好用足开发式帮扶、“防贫保”和兜底保障政策,紧紧抓住监测、帮扶、增收这一主线和巩固、发展、振兴这一主题,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力推动脱贫成果巩固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强化监测帮扶守底线 ?

  “三类对象”消除16.44万人,风险消除率达71.32%?

  刚刚闭幕的昭通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晒出了成绩单:2022年,昭通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显著,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市“三类对象”23.05万人已消除风险16.44万人,风险消除率达71.32%,远高于全市农村居民7%的增幅,分别比全省、全国高3.22、6.32个百分点。?

  昭通曾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2021年1月,经过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攻坚冲刺,全市185.07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12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站在乡村振兴新起点上,面对规模庞大的脱贫人口、压力空前的返贫风险,昭通市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作为头等大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省直各部门的关心帮助以及上海闵行区、普陀区、松江区和保利集团等中央省协作帮扶单位、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为掌握第一手情况,昭通市严格落实“找政府”App线上受理和干部走访、部门比对线下排查“双线并行”的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实行“一月一遍访一研判”,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纳入、第一时间帮扶,做到精准识别、应纳尽纳。2022年,全市新识别“三类对象”0.35万户1.35万人,总数达5.51万户23.06万人。?

  针对识别出来的短板弱项和致贫返贫风险点,昭通市大力实施精准帮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重点,实行市级领导挂县联乡包村,选派1290支工作队驻村帮扶,组织4.5万名干部结对帮扶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14.33万户农户。同时,“一户一策”制定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等帮扶措施,创新设立1亿元政策性防贫保险实行兜底保障,做到精准帮扶全覆盖。?

  国家和省反馈的巩固脱贫成果122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大关县达到摘牌标准,常态化加强“三类对象”监测帮扶,风险消除率提升至71.3%。2022年,昭通全市已消除风险3.77万户16.44万人,风险消除率由2021年的57.39%提高到71.32%,分别比全省、全国高3.22、6.32个百分点。全年“防贫保”赔付4896.65万元,有效防止了15130户返贫致贫。2023年,全市将继续实行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农户机制,落实“防贫保”、防返贫基金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政策,年底基本消除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对象。?

  统筹“五个坚持”抓增收 ?

  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3233元,增长15.7%?

  春光明媚,暖阳当头。1月31日,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1000余名搬迁群众,搭乘安置区务工群众的200多辆私家车,组团自驾车集中返岗。?

  “我在广东一家电厂上班,通过3年的努力,不仅还清了家里欠下的债,还买了一辆小轿车。”安置区务工青年沐雨浇说。今年,他自驾车返岗,搭车一起外出务工的还有4位亲友。在卯家湾安置区,像沐雨浇这样的搬迁群众还很多,群众自有小汽车从3年前的872辆增长到目前的3156辆。?

  鲁甸卯家湾是全国安置建档立卡脱贫户最多的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承接昭通5个县的搬迁群众9100户3.9万余人。为促进搬迁群众持续增收,鲁甸县在抓实香葱基地、香菇大棚、农产品加工园区等配套项目建设的同时,开展技能培训、推介岗位信息、优化就业服务、组织外出务工,多举措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务工增收。?

  “春节后,安置区劳动力已就业25976人,就业率达91.23%。”砚池街道宣传委员张雅滢介绍,3年多来,随着安置区产业就业支撑不断夯实,搬迁群众人均纯收入从搬迁前的8306元增长到12480元,群众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甜。?

  昭通是劳务输出大市,全市630万人口中有农村劳动力305万,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250多万,其中省外务工人数常年保持在160万人以上,务工收入超过500亿元,务工收入占全市农村家庭收入的75%以上,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把人口优势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把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昭通市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组织化力度,紧盯转谁去、转去哪、怎么转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建立东西部协作、市县一体、部门协同、企业联动、社会参与、基层发力“六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推动农村劳动力有组织、有技能、有品牌、有服务“四有”转移就业。?

  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脱贫群众增收是关键。2022年3月,昭通市全面开展集中摸底排查,摸清了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农户14.33万户64.24万人,率先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突出“四项收入”从兜底、增收、减支、强基4个方面细化制定18条政策措施,促进群众增收。?

  2022年,紧扣群众增收这一主线,昭通市坚持压紧压实市县乡村四级政治责任保增收,坚持“一对一”结对万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帮增收,坚持“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筑牢帮扶防线守增收,坚持“四议工作法”精准做实增收工作抓增收,坚持开源与节流双管齐下强基固本促增收。“五个坚持”增收工作路径被省乡村振兴局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同时,昭通市聚焦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抓节支增收5个重点,紧盯农村低收入人口,精准落实增收、减支、强基、兜底各项措施,持续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和稳岗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稳定就业,着力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完善联农带农增收机制,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等新型经营主体,全力以赴促增收、促振兴。?

  2022年,昭通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从2021年的1.14万元增加到1.32万元,增长15.7%,远高于农村居民7%的增幅,1万元以下低收入群体由64.24万人减少至34.18万人,其中7000元以下对象全面消除。?

  壮大特色农业促振兴 ?

  高原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业综合产值达1100亿元?

  人勤春来早,果园管护忙。立春时节,走进位于昭阳区永丰镇的昭通超越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来自周边村社的务工群众正忙着修剪枝条、管护果园。“红苹果就是我们的致富果,我家承包管理了90亩果园,还负责管理抽水站,加上土地流转等收入,去年总收入超过10万元。”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的永丰镇新民社区居民孔令昆说。?

  苹果产业是昭通市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当红产业”。作为全市现代苹果产业的标杆和示范,昭通超越现代苹果产业基地种植规模达10万亩,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矮砧密植苹果种植示范园,优选全球118个苹果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建成了全国品种最多的“昭阳红”苹果科技集成示范园。2022年,“昭通苹果”被列入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为延伸苹果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昭通超越现代苹果产业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苹果产业冷链物流园“昭阳红冷链物流园”,仅分选车间就吸纳当地群众300多人务工,人均年务工收入近3万元。2022年,基地挂果面积7万亩,实现产量3万吨、产值3.5亿元,带动周边村社农户2.58万户增收。?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昭通市在深入实施产业兴市战略中,围绕苹果、竹子、花椒、马铃薯、天麻、生猪、肉牛等特色种养业,大力打造千亿级绿色食品特色产业集群,坚持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大抓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大抓农业龙头企业招引,大抓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022年,全市累计投入各类支农资金76.47亿元,85万亩苹果产业实现综合产值110亿元,带动农户13.8万户40万余人增收,竹子种植面积突破600万亩,天麻、花椒、马铃薯、生猪、肉牛等特色种养业加快发展,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2户,“昭阳红”苹果、“噜咪啦”薯片入选云南省“10大名品”,全市农业产业综合产值达1100亿元。2023年,全市将启动实施“十大农业产业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其中年度计划投资45亿元。?

  此外,昭通市还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引领,突出农旅融合产业发展等重点,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云中苗寨”“云中乐谷”“范家坝塘”3个农文旅融合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开园运营,昭阳区“红苹果”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加速推进,25个示范乡镇、89个精品示范村、639个美丽村庄建设加快建设,9个万人搬迁安置点脱贫致富示范区建设已开工57个项目,总投资80.24亿元。?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2023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昭通市将按照中央、省的决策部署和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市两会工作安排,突出帮扶、统筹、增收、示范“四个精准”,全力推动脱贫成果巩固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脱贫攻坚的“平陆答卷”

脱贫攻坚的“平陆答卷”

从硕果累累的苹果园到树苗整齐的草药园,从路面整洁、水电便捷的新农村到繁忙有序、蒸蒸日上的服装厂,从窗明几净、诵读声朗朗的小学到养殖、焊接、养老培训等脱贫致富新课堂……

我们深入集团四个定点帮扶县(区)——河南省固始县、淮滨县和山西省平陆县、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实地了解集团定点帮扶工作。在那里,国机人展现出攻坚克难、锲而不舍的担当,让我们通过记者的笔触,看国机人饱含真情的脱贫攻坚答卷。

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

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地处秦、晋、豫交界处的黄河三角地带,是山西的南大门,虽然得名平陆,但素有“平陆不平沟三千”之称,地理条件复杂、山垣沟滩遍布。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平陆人,经常是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收获失望。

在国机集团定点帮扶下,目前平陆县14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3521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全面消除。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位列山西省第一方阵,在2018年贫困县退出评估中,全县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全县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相比2012年均有大幅度增长;其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实现了翻番。

教育为先   为贫困学子插上梦想翅膀

集团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累计向平陆县投入420多万元,对7所学校教学设施和设备进行改造、提升,改善了当地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学校生活条件。

按照国内先进教育理念和标准,集团为平陆县最大的中学—平陆中学建设现代化“国机艺术楼”,建设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等多功能教室,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平陆县“足球特色校”常乐初中建设现代化英语听力教室和人工草皮足球场,提高该校英语和体育教学水平;为常乐小学建设锅炉房、公共厕所等.....

“国机集团对我们的帮扶是全方位的,从物质资助到精神激励,从教学设施到师资配备,渗透到高质量办学的每个关键环节。”常乐初中校长宋文龙表示,贫困地区的孩子出去上学,语言是一大关,自从有了国机集团捐建的英语听力教室,孩子听到的就不再是“平陆英语”了,对孩子们提高听力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19年,集团还为常乐初中建设了现代化“国机运动场”。2020年,再投入帮扶资金16.8万元,为“国机运动场”增建围网,让孩子们可以更加安全地玩耍。如今,“国机运动场”已实现共享,常乐镇4个中小学及3个幼儿园的1838名学生、472名贫困生,可以错时在这里举办大型体育活动,这在过去是一种奢望。

看到孩子们在美丽的校园里享受着丰富多彩的乐学人生,宋文龙不禁感慨:“国机捐建的这些设施,不仅提高了常乐初中的办学质量,其他中小学甚至包括幼儿园都特别喜爱和认可这些设施,经常过来借用场地,应该说这些设施给更多的孩子提供了一个进步发展的好平台,这种社会效应辐射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在平陆县东街寄宿制小学,2020年,集团投入帮扶资金92.6万元,为东街小学建设现代化运动场,运动场建成后,将惠及全校28个教学班1403名学生、218名贫困生。

除了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外,集团每年为常乐初中、常乐小学的贫困生发放资助款。从2017年开始,国机集团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还为常乐镇近300名新入学的贫困中小学生捐赠冬季校服。   

王萌是平陆中学高三的一名学生,她是一个来自贫困家的孩子,“我从初中开始就接受国机的资助,当时我们家只能住在窑洞里,现在通过帮助,我们改善了住房条件,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每年,我还可以拿到国机集团奖励的2000元的助学金,这样我就可以安心的在学校学习,完成我的学业梦。我从心底的感谢。”

此外,集团非常重视学校师资水平的提高,为了引进全国先进教育理念,组织平陆县全县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江苏省溧阳市名校,开展教育管理培训。

同时,还邀请全国语文名家余映潮老师、江苏省溧阳市教育名师,在平陆县开展“全国名师系列教育培训活动”,培训全县中小学教师1493人。集团通过这些举措提高了平陆县教育教学水平,2020年,平陆县的高考升学率取得了运城市排名第4的好成绩。

特色扶贫  为贫困地区恢复“造血”功能

平陆县南临黄河,北依中条山,是黄河北岸一个大的向阳坡,这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为各类水果提供了优质的生长环境,出产苹果、桃、梨、柿子、百合、核桃等三十多种干鲜水果,通过多个国家级认证,是16个苹果出口县之一。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水果质高价优销售旺,成为农民收入的稳定来源,一直是贫困户和农业企业难以突破的瓶颈。

经过实际调研和深入研究,集团将电商产业扶贫确定为推动平陆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项目之一。

集团先是以平陆县张家沟村为试点,探索建立村级电商,形成了“电商+农业”的村级经济发展模式,并总结经验推广到常乐镇,累计出资125万元,有计划地建设了1个县级电商中心、10个乡镇服务站和140多个村级服务网点实现平陆县电子商务全覆盖,打造了平陆国机(古虞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该中心通过建立“农民之家”,为贫困户捐赠有机肥支持农业产前发展。发展乡土专家近200名,建立实训、示范基地,免费为贫困人口开展技能培训,依靠科技保障产中。产后,优先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形成了“产业扶持+专业种植+电商营销”的发展模式。中心已发展社员8000多个,其中1300多户3500多社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销售扶贫产品1000万元以上,实现平陆苹果、玉露香梨等农副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区。

“通过电商平台,这3年我们累计销售额已经超过2000万元。”看得见的变化,鼓起来的腰包,让平陆县电商中心运营负责人吉林十分欣慰。她表示,目前她所在的电子商务中心一共有20多个苦耐劳的年轻人,“能让这些年轻人在这里安下心、扎下根,然后接棒平陆的脱贫攻坚事业,是我感到最欣慰的事。”

除了在平陆打造电商平台,集团还拓宽渠道开展消费扶贫,将消费扶贫作为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传统节日,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积极组织各级工会采购,并号召广大职工购买扶贫产品,协调员工食堂设立扶贫产品平价销售区,助力消费扶贫。免费为平陆提供展位,积极组织平陆县携特色产品参加“2019一乡一品国际商品博览会”。

“2020年,仅是中秋节,国机集团就采购了650多万元的物品。”国机电子商务中心农产品销售部部长郭伟凯表示,从2020年9月开始,每天都接到国机的采购订单,一直到中秋节的前一天还在发货。

贫困户陈小刚说起这两年的变化,也感慨万千,“以前家里穷,家里种苹果一没有技术,二没有销路,自从国机集团来帮扶以后,不仅给我们开展免费培训,从技术上指导我们如何种苹果,还到我们这里高价收购苹果。以前一年到头卖苹果的收入就三四千块钱,今年,二亩半地的苹果就卖了3万块钱。”

除了大力开展电商扶贫之外,集团还积极推动平陆县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引进国内先进发展理念和经营管理理念,结合平陆县产业发展布局,采用山东寿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设平陆县乃至运城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效果最好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带动和引领平陆县现代农业发展。

 

在平陆县张村镇后地村建设“国机平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24个日光温室大棚,占地102亩,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惠及后地村贫困户88户246人。同时,还在平陆县部官乡西太村建设“国机平陆现代农业采摘示范园”,建设6个加长温室大棚,占地40亩,发展高附加值的樱桃种植,惠及西太村等6村贫困户249户749人。极大增加贫困户和村集体收益,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同时,集团为平陆县积极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利用平陆国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平台,为平陆县培训农业科技人才4324人,培训贫困户果树种植技术,提升贫困户科学种植水平;从全县选派18名优秀学员,参加国机集团精准扶贫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班。这些举措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依托历史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张家沟村是平陆县常乐镇最东边的一个贫困小村,位于留史片垣与张村垣之间的涧底,是上世纪60年代轰动全国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事件的发生地。

新建的“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地原貌

为了带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以这段历史为依托,集团先后出资80万元,与当地政府联合建设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国内首座综合性中国窑洞博物馆,全面展示毛泽东主席延安革命窑洞、习近平总书记梁家河知青窑洞,以及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区)窑洞风貌,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新建的中国窑洞博物馆

该地原貌

站在张家沟村里的广场上,目之所及,看到的是红漆的纪念馆大门、整洁的窑洞、高耸的树木和绚丽的鲜花,昔日烂泥遍地、破败不堪的景象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张家沟村改造后,先后荣获“山西省美丽乡村”“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和“山西省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并被人民网作为典型案例宣传报道。

现在,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了周边发展,更新了当地村民的观念,张家沟村支书和50位村民以窑洞博物馆和“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纪念馆为榜样,合伙建设了红色教育培训和旅游基地,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扶民生促就业 为贫困户带来新的希望

集团为常乐镇元里村等7个村建设饮用水供水塔、村主路工程、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在张村镇后地村等全县10个乡镇11个贫困村开展“村庄整治”,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实现“五化三有”,即“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净化、环境绿化、家庭美化”,“有一个公共服务中心、有一个健身场所、有一个公共卫生间”,建设11个平陆县乃至山西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平陆县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下,集团向平陆县红十字会捐资防护口罩等防疫物资和医疗设备,为平陆县疫情防控和饮水安全提供坚强保障。及时组织开展消费扶贫和就业扶贫,全力帮助解决平陆县农产品滞销难题,帮助平陆县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100%就业。积极推动各项目单位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影响降低到最低,助力平陆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助力平陆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面对脱贫攻坚这份时代答卷,国机集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秉承“决不能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信念,全力以赴做好贫困地区的定点帮扶工作,发出了“拔穷根、摘穷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强音,也为沟壑遍布的平陆,铺就一条奔向小康生活的平坦大道。


标签:脱贫   平陆   产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4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