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蚕虫变成“产业龙”——看河池桑蚕产业如何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小小西红柿成为不老屯镇村民“致富果”)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小小蚕虫变成“产业龙”——看河池桑蚕产业如何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小小西红柿成为不老屯镇村民“致富果”),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小小蚕虫变成“产业龙”——看河池桑蚕产业如何推进全产业链发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小小西红柿成为不老屯镇村民“致富果”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小小蚕虫变成“产业龙”——看河池桑蚕产业如何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2、小小西红柿成为不老屯镇村民“致富果”

3、小小食用菌 致富大产业

小小蚕虫变成“产业龙”——看河池桑蚕产业如何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小小蚕虫变成“产业龙”——看河池桑蚕产业如何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全可控能力,有利于我区更好承接产业转移和吸引新兴产业布局;我区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创造了良好条件。2021年年底,《商务部关于茧丝绸行业“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印发《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率先构建现代蚕桑产业体系,使我区由蚕桑产业大省向蚕桑产业强省转变。蓝图绘就,使命在肩。广西的桑蚕产业要强在哪里,如何变强?近年来,河池市作为广西蚕桑产业集群建设的主导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桑蚕产业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当地特色的路子。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河池市相关部门及桑蚕茧丝绸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

  1 一条虫,滋养老区百万人

  “前三季度,河池市蚕茧产量14.15万吨,同比增长18.24%,蚕茧产值59.22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3.7%。今年遭遇了干旱灾害,这个成绩来之不易。”12月20日,河池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覃家旺介绍。

  据介绍,今年河池市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全市桑园面积达94.41万亩,低产桑园改造面积10.97万亩,同比增长86.7%,蚕茧产量18.95万吨,建立饲料化养蚕试点16个和工厂化养蚕基地11个,蚕桑产业生产规模日渐壮大并持续健康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宜州区旺腾生态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只见这里的工厂化养蚕基地一眼望不到边,蚕房内遍布各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机械。

  如今的桑蚕养殖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我们这里主要是小蚕养殖,今年培育三龄、四龄商品小蚕茧9000张左右,年利润20多万元,带动600多户农户发展养蚕,蚕茧产值每年可达200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当地致富带头人韦庆益向记者介绍。

  河池拥有桑蚕茧发展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近年来,该市抓住“东绸西移”的国家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桑蚕茧产业,并不断拓展产业链。以主产区宜州为例,从2005年起,该区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及桑蚕生产规模连续18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2012年起又跃升为广西第一大白厂丝生产基地县(区)。今年,宜州区桑园面积39.2万亩,鲜茧产量9.3万吨,养蚕收入46亿元。另外,河池市的金城江、东兰、都安、环江、罗城等县区桑蚕产业保有量逐年有所增长。

  据了解,河池市入选“广西农业品牌目录”的河池桑蚕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价值累计超100亿元,占全市农林牧业渔业总产值近4成。目前,该市蚕桑生产遍及11个县(区),养蚕农户近23万户约90万人,蚕农养蚕年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一条小小的蚕虫带出的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滋养着河池市近百万人。

  2 一条路,创新驱动全国领先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向科技、向创新要劳动力、要生产力迫在眉睫。”12月20日,河池学院桑蚕领域专家、广西众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安慧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忧。

  广西是养蚕大省,蚕农将近有100多万户,但是面临着技术人员稀缺、蚕农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少蚕农产茧效率和产量不高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团队向创新要效益,开发了智慧蚕房管家系统,蚕农接入系统远程监控平台以后,用户可按照设置好的专业流程操作,实现傻瓜式养蚕,可以大幅度节省劳动力并提高出茧率。”安慧介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发展目标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桑蚕产业要现代化,必须创新发展。”覃家旺说。

  11月25日,宜州区举办了2022中国丝绸大会暨第二届中国桑蚕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向专家学者和科研院校及成功企业“取经”;今年6月底至7月初,河池市组建考察团赴苏州大学考察学习蚕桑茧丝绸产业融合发展做法;7月18—22日,苏州大学专家组到河池开展蚕桑茧丝绸发展现状调研考察活动。河池市与苏州大学共商建设亚热带蚕桑茧丝绸“一室三中心”,夯实亚热带蚕桑茧丝绸基础研究,创新开展技术服务及先进实用技术研发。

  向科技要人力物力,小蚕共育、方格蔟营茧、鲜茧缫丝等先进技术推广和使用率,河池创新驱动已经在各环节具体化,居全国前列。

  “蚕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自动化智能化!”近日,记者走进广西林胜堂蚕具有限公司,在这家专门研制养蚕自动化器具的企业见到了这句醒目的标语和各种各样的“新蚕具”。目前,该企业已经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这是河池桑蚕产业发展过程中,当地产业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创新发展道路上积极探索出的宝贵成果。

  3 一千亿,产业集群新目标

  2022年,河池市引进总投资达93亿元的轻纺城、丝绸之路年产1000万米丝绸炼白及1000万米印染制品、深圳同益新广西国色天丝产业园和广西国色天蚕产业园4个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一举填补广西丝绸产业链中端的炼白、染色、印花技术空白,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助力河池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河池仅宜州区就有规模以上茧丝绸加工企业15家,白厂丝产量4000吨,坯绸产量400万米,白厂丝产量、茧丝绸加工能力保持广西县域第一。该区桑蚕生产、茧丝绸加工及桑蚕资源综合利用总产值达45亿元,40%生丝产品达到5A级以上,90%达到4A级以上,茧丝加工和桑蚕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继续保持广西县域第一。

  宜州区还有以桑树、蚕沙、下茧等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企业15家。该区引进的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桑枝生物碱片”,成为全国首家利用桑枝提取现代天然抗糖尿病中药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并纳入医保目录;引进实施丝绸炼染印项目,将填补广西丝绸炼印染空白;谋划建设宜州轻纺城(一期),首批将入驻20家企业。

  今年4月29日,河池印发的《河池市茧丝绸全产业链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茧丝绸全产业链实现产值500亿元。其中,一产实现产值110亿元,二产实现产值230亿元,三产实现产值160亿元,整个产业链经济规模在国内设区市的“领头羊”优势基本确立,初步形成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

  “目前,河池市重点以宜州为核心区,加快桑蚕种养基地和茧丝绸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全面推进茧丝绸和纺织产业有效融合,大力培育千亿元桑蚕茧丝绸产业集群,推动河池市实现‘丝绸大市’向‘丝绸强市’的新跨越。”日前,河池市委书记秦春成在2022中国丝绸大会上致辞中表示。

  锚定“十四五”目标,围绕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河池市提出打造“蚕桑茧丝绸千亿元产业集群”这一更长远的工作目标。“路线图”已经勾勒,“蚕桑之乡”河池已踏上向“丝绸新都”“世界新丝路”迈进的新征程。

小小西红柿成为不老屯镇村民“致富果”

小小西红柿成为不老屯镇村民“致富果”

  不老屯镇沙峪里村,以绿色无污染种植为前提,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实现了蔬菜种植绿色发展,这里的西红柿皮薄汁多瓤沙,找回了“童年的味道”。

  走进不老屯镇沙峪里村种植园区,种植户正忙着给采摘下来的西红柿进行分拣、装箱,送往订购的客户手中。

  不远处的西红柿大棚里,饱满的西红柿挂满枝头,满眼丰收的景象。目前,沙峪里村共有16栋大棚采用无土栽培方式种植“京采六号”“原味一号”西红柿。

  据了解,这种无土栽培的“京采六号”西红柿采用雄峰授粉、水肥一体的方式,由内而外自然成熟,酸甜可口。目前,正在进行有机认证。

  品质上乘的西红柿自上市以来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通过朝密对接、订单销售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让酸甜可口的西红柿成为村民的“致富果”。

  今年,沙峪里村趁热打铁,增加了白玉黄瓜的种植,并在大棚侧面配种了奶油油菜、茴香等绿叶蔬菜,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丰富了蔬菜品种。

小小食用菌 致富大产业

小小食用菌 致富大产业   冰雪消融,春回大地,在石家庄市行唐县玉亭乡河北饶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彩钢大棚里,工人正在将接种后的菌棒上架摆放,一派繁忙景象。“公司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建造菌包自动生产线,生产的白灵菇,个大好看,色泽鲜白,平均每个白灵菇净重400克,深受市场青睐。”公司经理郝军辉笑着说,为了增加效益,他们主要做反季白灵菇,今年计划生产30万棒左右,目前已被预订出近10万棒。

  据了解,首茬白灵菇在采摘完毕后,公司还会对菌棒注入新技术,20天后二茬白灵菇继续上市,三茬、四茬发展平菇和草菇,进一步延长食用菌产业链。郝军辉说,今年他们还将进行鸡枞菌等品种种植,正好填补白灵菇不出菇的空档,让大棚更高效地运转起来。

  在河北饶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远处,便是河北拓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20个香菇种植大棚,只见棚内钢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菌棒,菌棒上一朵朵圆润饱满的香菇探出“小脑袋”,煞是喜人。菇农正忙着从菌棒上将香菇一朵朵采摘下来。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我是附近村的村民,现在种地时间还早,正是农闲期,就来这里打零工,装袋、接种、扫菌,也比较轻松,一个月下来能收入2000多元,钱袋子鼓了,生活也变好了。”正在忙碌的村民吴小玉说。像吴小玉一样,在食用菌大棚务工的大多是附近村民,除了忙自家地里的农活,农闲时再到食用菌种植大棚里务工,又多了一笔收入,致富路越走越宽,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近年来,行唐县玉亭乡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引进食用菌特色农业项目,打造白灵菇、香菇、平菇、鸡枞、鸡油、绣球、金耳菌类种植和销售基地,带动当地产业转型,进一步提升脱贫成效,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行唐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浅山区,地形大致为五山二坡三分田,发展多种特色种植业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行唐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两红一白”的基础上,结合特色优势及市场需求,重点推动了食用菌等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全县食用菌年产量达1000吨,同时,带动了周边农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标签:产业   河池   发展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4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