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2022年保护性耕作传来第一个丰收喜报(长春市3.6万名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长春市2022年保护性耕作传来第一个丰收喜报(长春市3.6万名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长春市2022年保护性耕作传来第一个丰收喜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长春市3.6万名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长春市2022年保护性耕作传来第一个丰收喜报

2、长春市3.6万名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

长春市2022年保护性耕作传来第一个丰收喜报

长春市2022年保护性耕作传来第一个丰收喜报

东北玉米秋收之即,2022年长春市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又有新扩展,总实施面积达1090万亩,约占吉林省面积的三分之、东北四省区面积的八分之一,在今年超量降雨使保护性耕作优势受到一定影响下,玉米产量究竟如何?9月25日从九台区兴隆镇德强家庭农场有了答案,经吉林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省种子管理总站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田间现场对玉米实际测产,在14%标准水下,玉米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还田条耕技术模式的亩产为1804.8斤,而对照田常规旋耕起垄种植技术模式为1646斤,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模式比常规对照田产量高出9.6%。

据悉,9月25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质量安全生产研究课题组,邀请吉林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省种子管理总站等专家组成专家组,在田间现场对玉米进行产量实测。
专家组按照随机抽样法选取了3个样点,对相邻地块三种玉米种植模式,分别采集玉米穗进行称重测产。在今年气候异常、降水量超常增多的不利情况下,德强农场设立采用秸秆全覆盖条耕技术的项目田块,公顷产量达到27072斤,不仅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同农户常规垄作种植和非条耕直接免耕种植的地块相比较,在产量上也具有明显优势。非条耕直接免耕种植的产量与常规种植基本持平。
采用秸秆全一覆盖条耕技术的地块,已是两年实行秸秆全覆盖还田。德强家庭农场推广基地,在吉林省农科院李刚研究员、曹庆军博士等指导下,实施了以”条耕保出苗、苗期深松追肥防衰增效、化控防倒减灾、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为主要内容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条耕种植高产高效栽培配套技术,从而为抗低温、抗渍涝、防早衰、防倒伏、减化肥,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秸秆全量还田覆盖下,既没有发生严重的病虫草害问题,也没有出现早衰、脱肥、倒伏等现象,为晚收继续提升籽粒成熟度、降水份、提品质创造了条件。同时,每公顷减少化肥施用量200多斤。
在玉米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与常规种植方式作业费用投入基本相等情况下,预计增产增效和节省化肥投入公顷可达3000元以上。

长春市3.6万名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

长春市3.6万名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

  “继续扩大土地流转面积,用好增产技术,提高玉米的产量。”岁末年初,正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明亮做起了今年的计划。

  位于九台区龙嘉街道的正浩合作社去年流转了40公顷土地,玉米再获丰收。“现在种地和以前不一样了,必须得学好技术,也得会经营。”从2014年开始,唐明亮就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通过学习,唐明亮将保护性耕作等种植技术和统一购买农资、统一耕种土地、统一秋季收获的“三统一”的模式应用到合作社经营中,使合作社每公顷地节约成本1000多元,实现了节本增收。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在长春市农村,活跃着一大批像唐明亮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据统计,自2014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来,长春市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6万人。这些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梦在广袤的田野,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长春市创新机制、建立制度、健全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过程中,我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训方式方法的创新,从分类遴选学员入手,了解他们的知识需求,分类办班,变“让我学”为“我要学”。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分别对农业技术、农机操作技术、设施蔬菜种植栽培、合作社经营管理、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农产品加工、销售、电子商务、农业政策等进行系统的培训。

  结合当前农村实际情况,长春市设立了35个实训基地。通过组织学员参观学习,开阔他们的眼界,调动创业热情。“我们基地有55人的导师团,来培训的农民除了长春本地的,还有省内外其他地方的。”位于双阳区的国信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每年接待数十批次的学员,培训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方面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参加培训后,新型职业农民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成为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这些新技术都是我在参加各类培训中学到的。”农安县顺民心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在新利用学到的技术,带领村民种起了“鸭田稻”,“稻田养鸭,鸭子可除草除虫,鸭粪还可以增强稻田的有机成分,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鸭田稻’每公顷能增收3000元。”2020年,王在新被评为全市“十佳”农民。

标签:农民   职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