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区科技赋能蜂产业高质量发展(密云巨各庄镇发展设施农业 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密云区科技赋能蜂产业高质量发展(密云巨各庄镇发展设施农业 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密云区科技赋能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密云巨各庄镇发展设施农业 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密云区科技赋能蜂产业高质量发展

2、密云巨各庄镇发展设施农业 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3、密云投放赤眼蜂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4、密云春耕试用无人驾驶农机

密云区科技赋能蜂产业高质量发展

密云区科技赋能蜂产业高质量发展

  密云区积极争取市科委科技项目,加强院企合作,搭建蜂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密云蜂产业高端化、特色化发展。

  蜂场里的环境气象数据,蜂产品加工、实时销售等情况,在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智慧蜂业管理平台上实现在线监管及全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促进了蜂产业精准管控。

  此平台是我国首个蜂产品追溯系统与蜂业智慧管理平台,目前已覆盖全区20余个物联网蜂场,依托大数据服务分析,科技赋能蜂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多年来,本区积极对接北京农科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专家及技术成果,搭建蜂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成立专家工作站,为密云蜂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等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

  目前,密云区已有国家级蜂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蜂产品深加工基地和成熟蜜生产基地22 个,选育出中华蜜蜂优良杂交品种2个,全区蜂群数达到13万群,占全市蜂群总量的45.2%,成为“北京养蜂第一大区”。

密云巨各庄镇发展设施农业 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密云巨各庄镇发展设施农业 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巨各庄镇立足地域资源优势,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产,助力乡村振兴。 ?

  隆冬时节,室外天气寒冷袭人,巨各庄镇东白岩村新投入使用的设施农业大棚里却暖意融融。阳光透过薄膜照射进大棚里,一垄一垄的西红柿秧苗破土而出,生机勃勃。这是村民李清福第一年种植设施农业,和过去的老大棚相比,他觉得省时省力很多。?

  和李清福承包的大棚同一时期建设的一共有39处,目前已经全部承包给村民。2022年,巨各庄镇践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拟选11个村,2708亩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的26个地块,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巨各庄镇推动设立番茄产业基金,成立果蔬种植合作社,打造番茄主产区、番茄专业镇,实现番茄种植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规模化。?

  巨各庄镇确定“一村一品、串珠成串”发展策略。以后焦家坞村农业设施大棚为依托,发展原味西红柿产业;以蔡家洼农业产业园区特色优势,推出高效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旅游业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今年巨各庄镇将抓住设施农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力争在技术水平、产品体系、要素支撑、配套服务、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新突破,大力培育都市设施农业产区,为推进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

密云投放赤眼蜂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密云投放赤眼蜂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日前,密云区开始投放赤眼蜂对13.2万亩玉米和20万亩板栗进行生物防治,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保护水源提供技术支撑。

  在高岭镇石匣村,区农业服务中心植保站的技术人员正在给村民讲解赤眼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现场指导村民怎样正确挂放在板栗和玉米上。

  今年,区农业服务中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发挥密云植保传统优势,持续推广三优一统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繁育松毛虫赤眼蜂160亿头,通过质量检查,种蜂达到繁蜂质量标准,平均寄生率88.5%,平均羽化率达90%以上,平均单卵出蜂数86头。

  区农业服务中心植保站工作人员孙慧雯告诉记者,在密云区13.2万亩玉米上释放赤眼蜂13.2亿头防治二代玉米螟,覆盖率100%,防治效果达80%以上。8月10日至24日,在全区15个乡镇、230个行政村,推广赤眼蜂生物防治技术20万亩,释放赤眼蜂120亿头。

  在保持赤眼蜂防治挂果板栗桃蛀螟全覆盖的基础上,区农业服务中心植保站首次将防治工作拓展到新城子苹果、黄土坎鸭梨、庄头峪红香酥梨等果园的钻心虫防治中。今年赤眼蜂的投放预计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00余吨,减少防治用工30万个,增加农民收入800余万元。

密云春耕试用无人驾驶农机

密云春耕试用无人驾驶农机

作者:京郊日报 赵语涵

坐进驾驶室,在一块儿电子屏幕上设定好参数,农机就开始直直地自动耕起地来,农机手则不用再进行操作,可以悠闲地在驾驶室眯一会儿。对农机手来说,这样科幻的耕作场面想想也是醉了。还别说,这样的场景在京郊出现了。

5月5日,记者在北京市密云县太师屯镇太师庄村一块儿农田里,看到了这种智能农机在耕地。来自密云县河南寨镇陈向阳农业合作社的农机手胡春林,在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农机驾驶室里,设定好参数后,导航系统便引导农机进入自动作业模式,开始进行直线耕作。

“农机就像走猫步,特别直,直线误差仅为2厘米,比人工操作精准多了。”老胡自豪地说,“不像过去驾驶普通农机,得聚精会神地手脚并用,总怕打的垄不直。这种智能农机在启动自动耕作模式后,人既可以坐在驾驶室里休息,也可以暂时离开驾驶室。开了大半辈子拖拉机,还真没这么省心过。”

“这种自动农机安装的是北斗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系统。耕作前,技术人员把耕作面积、土壤厚度等参数输入导航系统,让农机因地制宜自动耕作。该导航系统有记忆功能,可保留曾经耕作土地的信息,下次可直接操作。”北斗自动导航系统研发人员张佳豪介绍说。

农机安装自动导航系统后,在机顶同时安装了天线;耕作前,需在田地旁搭一个简易的临时基站。天线接收到基站信号后,就可以通过导航系统实现自动直线驾驶。这种智能农机在大块儿土地上的耕作优势更明显,效率也更高,既节省人力,又耕作精准。目前在外埠一些大型农场已开始推广应用。

当然,由于受导航系统限制,智能农机还不能实现自动转弯、调头等。“这是该项技术的一个缺陷,也是今后亟须攻关的课题。”张佳豪说。

北京市智能农机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在市农业局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仅在陈向阳农机合作社试验安装了两台,主要目的是经过反复试验和对导航系统的不断改进,使之渐渐适合京郊农田的特点,为今后广泛应用打下基础。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知谷”客户端。

标签:农业   发展   农机   设施   产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