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产业强支撑———农业部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综述(立足优势 再铸辉煌——我省新农业发展走笔)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立足产业强支撑———农业部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综述(立足优势 再铸辉煌——我省新农业发展走笔),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立足产业强支撑———农业部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综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立足优势 再铸辉煌——我省新农业发展走笔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立足产业强支撑———农业部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综述

2、立足优势 再铸辉煌——我省新农业发展走笔

立足产业强支撑———农业部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综述

立足产业强支撑———农业部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综述

  
  “
十五时期,农业战线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捷报频传,使农业生产力获得较快发展。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建设新农村,无论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改善村庄环境,都要以推进现代农业为基础,使现代农业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农业部党组紧紧围绕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个中心任务,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在思想舆论准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推广以及农村流通体系构建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理顺思路 谋定新阶段发展规划


  建设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这个观点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对发展阶段进行科学判断后提出来的。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胡锦涛总书记曾经作出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普遍规律的科学总结。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的农业产业和农业经营方式正在进行分化,传统的种养业正在向产前、产中和产后等产业部门演进,农业经营方式正在从传统的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演进。
  阶段清楚了,判断准确了,发展就有了思路。
  农业部党组多次召开会议,就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主题,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使得农业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思路清晰而具体、步伐坚实而有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推进、农垦现代化示范、九大行动的推出、一村一品的推动……
  按照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农业部在2003年提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选择我国若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采取一种产品确定一个发展思路,通过项目带动形成一个产业,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区域规划覆盖了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肉牛肉羊、牛奶、出口水产品、苹果和柑橘等主导产品。规划出台后,各地结合实际陆续编制了本地区的规划。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区、市)正式发布了40多个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初步形成了国家和地方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规划体系。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地优化了资源配置,挖掘了资源潜力,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去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新农村战略任务后,农业部及时制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在今年年初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打算。此后不久,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专门作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的主题报告,深刻阐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今年年初,农业部提出实施农业发展的九大行动。这一重大举措,是对现代农业发展这一重要抓手的细化,使从事具体工作的基层部门找准了发展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
  5月,农业部在江西南昌召开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探索主导产业强村富民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为了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专门就农垦发展现代农业召开专题会议。最近,农业部又就农垦的现代农业建设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推动农垦发挥在现代物质装备水平、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科技创新转化能力等方面的领先作用,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6月,一个指导农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正式发布,这是农业部门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农业部党组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早在2003年,就着手各项准备工作。调研、组织专家研讨、召开部常务会研究等等。如今,经过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的《规划》,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农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疫病虫害防控、农业标准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发展重点,并提出了加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和农业部2004年启动的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一脉相承,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7月,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进一步勾画了未来15年的农业科技发展蓝图,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正是通过这一步步扎实推进,一个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舆论氛围逐步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支撑成为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在农业部强有力的推进中得到有力的佐证。


  扎实推进 谱写机遇期里新成就


  当前的阶段,无疑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目前,我国二三产业反哺农业的力量明显提高,农业占GDP的比重仅有14.9%,去年财政总收入超过3万多亿元,是1990年的9倍多,这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财力保障。
  随着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业部在全国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沃土工程、优粮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农业优势区域布局也得到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战略性进展,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效益大大提高。
  农业部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步伐扎实而有效。
  他们在实践中走在前列,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建设。去年,农业部在四川仪陇筹集资金,围绕主导产业,打捆农村沼气、科技入户、农民培训、测土配方施肥等多类项目,使条线项目在乡村板块上实现有机整合。各个项目如同生态系统的因子一样,在相应的生态位上发挥着各自应有的功能,呈现出明显的系统、综合和整体效应。
  科技推广和创新是农业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大手笔。2004年底启动的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今年扩大到全国212个县;两年来大力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行动,仅今年上半年就使2.8亿亩农田受益。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是抢占现代农业建设的制高点。近年来,农业部在科技自主创新的路上大踏步前进,超级稻育种技术的新突破,实现了亩产<?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800公斤的跨越,正在引领水稻生产的第三次革命。杂交玉米、矮败小麦、转基因抗虫棉等一大批突破性科技成果的成功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效地提高了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的生产能力。畜禽品种改良和规模化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技术的进步,使畜牧水产养殖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我国肉类、禽蛋和水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研制的新型禽流感疫苗,有效地遏制了禽流感的蔓延,对我国乃至世界禽流感防控起到积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技术与机械设备的突破性进展和应用,工厂化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兴起,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48%左右,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38%,一些重大技术领域已在国际上形成了竞争优势。
  为了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在五月底召开全国一村一品会议,把其作为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抓手重点推进。根据一个村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选择和培育村里的主导产业和产品,从而比较好地实现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学化和产业经营一体化,有效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江苏省如东县玉潭村就是这一发展战略的受益者,该村依托棉花种植的传统优势,按照统一布局、统一品种、统一配套技术、统一收购的发展路子,狠抓规划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加强农民培训,推广新型技术,促进产销衔接,实行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三年间棉花单产增加了近20%,亩产超过100公斤,棉花种植效益大幅增加。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要先行,要把农业标准化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2006年,农业部将重点制修订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50项左右,启动首批100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建设,重点建设部级农产品质检机构15个,带动各地建成标准化农产品原料基地200个,出口基地60个。启动20个放心农资下乡进村部级试点县,重点选择10-20个农资市场创建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保证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在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中,农垦的多数指标已经实现,需要向更高层次推进。记者曾在黑龙江农垦看到现代农业发挥的威力,惊叹于农业现代化带给农垦的巨大变化。农业机械贯穿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从播种到施肥、到喷药再到收获,机械大显神威。除此外,北大荒在科技方面的实力让人激动:目前,他们已在水稻、大豆和小麦等主要作物方面形成了综合高产配套技术体系。水稻每公顷产量达7735公斤,比目前世界平均产量高出1倍。大豆每公顷产量2230公斤,位居世界大豆种植面积超过15万公顷的主要生产国的第5位。部分垦区利用自己的优势率先走上了农业现代化之路。
  上半年,通过农业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我国农业在资源保障、科技支撑、物质装备、抗御风险等方面能力逐步提高,对粮食生产的推动作用效果明显。据统计,今年夏粮达到了2274.6亿斤,比去年增加146.6亿斤,增长6.9%,其中亩产为567.6斤,创历史新高。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比重增加,首次超过50%,达到54%


  夯实基础 填平鸿沟大跨越

  
  
十一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工业社会早期形成的传统工农界限成了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道鸿沟。目前在全国的大部分农区仍然沿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资源的制约给我们敲响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警钟!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参与农业的国际竞争,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任务繁重。
  以科技创新为例,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8%,比发达国家大约低30多个百分点。这为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增产增收提供了很大的潜力,即便是一些常规性技术,只要进村入户就能够取得明显成效。比如,农业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既增产,又省肥,还减少污染,每亩可节本增效25元,一举多得。现在全国许多地方农区正根据农业部的部署,改革传统耕作方式,发展节约型农业,推广先进农机具,把更多的实用技术组装配套,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大范围地推广应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建设现代农业开辟了广阔道路。刚刚过去的十五,我国农产品加工率达到30%,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美国80%以上的农产品都进行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农业初级产品经过精深加工增值5倍左右。如果我国农副产品经过精深加工,何愁农业不兴、农民不富?
  建设现代农业还需借助于现代流通手段,建设大市场,联结大网络,搞活大流通。深圳市农产品股份公司的发展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该公司注册资金仅有517万元,现在已经成为有20亿元净资产,年利税2亿元的上市公司,农产品批发、拍卖市场的交易额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加上在上海、北京、山东等地合资建设的11家市场,交易额突破470亿元,辐射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等地。这样大型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是发展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市场载体。
  工业社会早期形成的传统工农界限,不应当继续成为束缚农业发展的观念枷锁。我们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的工业思维、技术和装备将内植于农业,内化成农业的一部分,从而推进农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新农村建设的征程刚刚开始,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生产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我们的三农工作一定会创造新的辉煌。

立足优势 再铸辉煌——我省新农业发展走笔

立足优势 再铸辉煌——我省新农业发展走笔

  立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围绕种子技术、耕种技术、黑土地保护、园艺特产等方面,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份吉林农业的“优粮”成绩单,彰显出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在新征程上谱写农业现代化发展新篇章的决心。

  农机农技融合 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21年,我省抓住科技兴农的“牛鼻子”,在智慧农耕上下足功夫,基于5G网络的智慧监测系统、植保无人机播种、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抗旱节水、统防统治……现代农业科技和大数据应用在农田里“碰撞”,让粮食生产更有“科技范儿”,农民种粮更轻松。

  在镇赉县大屯镇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四周安装着地块物联网环境监测设备,摄像头、传感器成为了千里眼,直接把数据传到农户手中,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温度、湿度、阳光、降雨量、气压、风速等,基于5G网络的监测系统都能监测,每个田间角落都能看到。连虫害预警都有,就像是气象哨,及时地提醒我们。”大屯村村民孟庆臣感叹,打开手机APP就能看到水稻长势,通过大数据分析,春天选择适宜温度插秧,秋天根据籽粒饱满程度实时收割,现在农民种粮,真是挑上了“金扁担”。

  与此同时,大批农业科技特派员长年累月下乡进村,把一项项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一幕幕科技增绿、科技护绿的大戏在黑土地上演绎。

  一年来,在省农科院的帮助下,合作社推广了水稻密苗机插技术和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用新技术、新思维进行了种植,一公顷地多打了2000多斤,多收入个三四千元都正常。”孟庆臣说。

  “为加强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示范推广,2021年,我省发布推介农业主推技术49项、主导品种115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100%。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区),开展生物防治水稻二化螟、水稻病虫害飞防作业等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技术示范推广,推进粮食生产绿色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一级主任科员郑宏阳说。

  农业科技为农兴农强农。近年来,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位居粮食主产省第二位。

  除了生产机械,我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迭出。农业信息化在全国实现“五个第一”,即12316、12582平台与农民互动服务量第一,农业电子商务进村入户第一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覆盖面第一,易农宝APP省域用户量第一,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中国移动服务农业示范基地。

  良种良法配套 提升现代农业竞争力

  2021年6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科研与示范基地落户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在吉林出彩农业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试验田上展开大豆种子研发工作。

  “2020年,公司开始与吉林市农科院开展合作交流,在技术、研发、产量各个方面得到提升,培育出大豆蛋白高、含油量高的无腥味大豆新品种。”公司基地部门经理张晓慧说,2021年,公司种植大豆共计3000亩,其中大豆新品种培育基地150亩,培育新品种20余个。

  好种育好粮。为打造现代种业创新高地,近年来,我省深化种业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全面提升种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设立种业发展基金3亿元,重点实施“五大提升行动”:

  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提升行动。制定《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总体方案(2021—2023年)》和《农作物、畜禽、水产、食用菌、中药材5个分物种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保护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保护。协调省发改委立项,投资1500万元,推进省农科院建设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推进与中科院、中化集团先正达公司等开展科研合作,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正在推进春玉米育种中心、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东北中心、种子生物学院等项目建设,打造现代种业创新高地。协调省科技厅实施“主粮作物良种科技创新重大专项行动”,突出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粮作物品种提质增效,组织省农科院、吉林大学、鸿翔种业等联合开展科企攻关。加快优良品种更新换代,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341个,其中玉米237个、水稻69个、大豆32个、小麦3个。

  主体培育能力提升行动。启动创建公主岭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对铁北种业一条街进行统一规划,建立3000亩玉米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区,支持种业企业资源整合,与先正达公司、鸿翔种业等企业签订入园框架协议,安排了建设用地、研发地和制种田等,引导重点企业向园区集聚。推行“强种贷”,帮助企业协调发放贷款1.5亿元。组织举办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培训班,提升科技人员和种子企业等各类主体素质。

  育制种基地能力提升行动。争取国家投资3000万元,支持洮南市国家级10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提档升级。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设施持续完善,启动公主岭市10万亩水稻制种大县等项目,推进玉米、水稻、大豆等40万亩标准制种基地建设,提升省内供种保障能力。

  种业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2021年以来,查处种子案件136件,取缔无证经营业户104个,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3家,没收种子1722公斤,召回问题种子2.04万公斤,有效保障了春耕用种安全。

  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金秋时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随着微风荡起层层波浪,一人多高的玉米株青翠茁壮,饱满的玉米穗在其间或隐或现,一派喜人景象。

  “‘梨树模式’能养地,秸秆粉碎烂了之后地不干,保肥保墒,黑土层就又厚又好了,根扎得深了,抗倒性强了,产量肯定就高了,收益也就好了。”梨树县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文镝说,2021年的玉米产量与同期相比增收了5%到10%。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告诉记者:“从理念上来看,梨树模式体现着我们的黑土地利用和保护;从技术来看,对比传统耕作技术,它是颠覆性的。以前耕种前地里不能残留秸秆,现在是在满地覆盖秸秆的条件下播种。这样的耕作方式,是耕作技术的一场‘革命’。”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2021年,我省出台了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制定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10个方面38条具体措施,构建起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的保护路径,探索形成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秸秆深翻还田、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十大黑土地保护模式,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同时,“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也初见成效。

  省农业农村厅黑土地保护管理处处长刘彦佐介绍,2021年,梨树示范基地进行“梨树模式”优化集成,玉米亩产1077公斤,创东北地区高产纪录,在西部示范推广盐碱地治理等相关技术近20万亩,重度盐碱地水田亩产417公斤,增产近7倍;轻度盐碱地亩产625公斤,达高产田水平。

  在配套设施方面,全省新增免耕播种机6000多台,总保有达到了3.5万台;启动了农机化智慧云平台保护性耕作作业监测,实现了全省统一管理。目前全省已安装电子终端监测设备2.5万台,监测面积达到1700多万亩,约占实时面积的60%。同时,用足用好作业补贴和农机补贴两笔钱,保护性耕作作业补助标准由每亩25元逐步提升到40元,农户一公顷地补助600元,极大提高了农民保护性耕作积极性。

  截至目前,全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2875万亩,实施面积占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计划面积的40%以上,稳居全国首位。农安、长岭、双辽等15个基础较好的县市开展整县推进,实施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一个环境良好、土壤肥沃、旱涝保收、永续利用的大粮仓,正在吉林大地上建成。

?

标签:农业   现代农业   建设   发展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