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不误好农时 田间地头插秧忙(吉林:专家提醒农民玉米要适时出售)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吉林:不误好农时 田间地头插秧忙(吉林:专家提醒农民玉米要适时出售),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吉林:不误好农时 田间地头插秧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吉林:专家提醒农民玉米要适时出售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吉林:不误好农时 田间地头插秧忙

2、吉林:专家提醒农民玉米要适时出售

3、吉林:东北黑土地保护需要新思路

4、吉林:两年撤并291个乡镇 领导干部减少三成多

吉林:不误好农时 田间地头插秧忙

吉林:不误好农时 田间地头插秧忙   连日来,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张全家庭农场,处处洋溢着生机与希望,农民们正在忙碌插秧。“我们今年计划种植水稻5500亩,今天是插秧第7天了,日均播种面积在350亩左右。”张全家庭农场总经理张楠楠介绍,去年实行了水稻秸秆全量还田,今年春天既减少了整地时间,又减少了化肥用量,实现了水稻产业绿色发展。

吉林:专家提醒农民玉米要适时出售

吉林:专家提醒农民玉米要适时出售

  玉米收购已经开始,但吉林省农民仍在观望,等待价格上扬,专家提醒:判断玉米价格走势不能单看吉林省情况,要适时出售,心理预期不要太高。

  今年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开秤时间已经比去年晚了一个月,但今年的收购明显表现出供需双方都热情不高。农民嫌价低不愿意卖,企业因2006/07年度玉米库存较为庞大,抢收多收的动力不足,因此新粮收购市场一片平静,也无风雨也无晴。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数字,由于严重的旱情,今年吉林玉米产量预计减少到1800万吨,相比大丰收的去年下降9.18%。但是就此判断今年玉米价格一定会涨未免有失偏颇,吉林省农委信息中心副研究员梁琦说,影响价格的因素要多方面分析:今年的情况和2006年有所不同,第一,从政策层面上看呢,国家取消了酒精退税这一块,那就意味着加工企业的需求量少了一些;第二,2006年价格高起的时候,一些贸易企业大量采购,结果2007年这个市场始终平平,就预示着一些贸易商手里囤积了大量的陈货,资金周转上也有困难;另外农民很盲目,认为我们吉林玉米减产了,其实,这个减产不足以影响到玉米的价格怎么高起;还有一点现在饲料企业的需求不是很旺盛。

  去年很多农民惜售,结果吃了大亏,今年春天公路上晾晒的发绿的玉米,看了令人心疼不已。梁琦提醒农民朋友,不要让那一幕重演,该出手时就要适时出手:“我们要算自己的帐,心理预期不要太高,现在有收购玉米棒子的给到0.37元了,我算了一下,0.37元折合成湿玉米基本上是0.527元,现在基本是30个水,这个就不要等了。另外要是给到0.55元或者0.60元的时候,这你还等什么呢?咱们出售粮食就象打仗一样,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必须是择机出售,适时出售。”

吉林:东北黑土地保护需要新思路

吉林:东北黑土地保护需要新思路

? ? ? ? 黑土地保护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只有统筹谋划、全面协调,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东北黑土地保护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为前提,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黑土地利用与保护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为目标,妥善处理优化利用与全面保护、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黑土耕地与非耕地类、地区试点与全域推进的关系,夯实顶层设计,优化生产关系,加强科技推广,实施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因地制宜、高效有序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

  坚持全地类保护

  东北黑土区面积16.35亿亩,黑土区耕地面积2.78亿亩。近年来,国家层面和东北地区黑土地分布省份都出台了多部有关黑土区耕地保护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 2030年)》提出,通过修复治理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生态良好、设施配套、产能稳定的商品粮基地。通过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持续提升黑土耕地质量,改善黑土区生态环境。《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保护性耕作是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可以有效减轻黑土区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促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此外,黑龙江省出台了《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分别出台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方案(2020~2025年)》,针对黑土区耕地保护从法律、政策、技术层面提出了相关措施。

  耕地是黑土地的主体和精华,是黑土地保护的重点,但绝对不能忽略对林地、园地、草地、湿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其他地类的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阐明了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思维,强调了各类地类之间密切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输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联系。只有对所有地类的黑土地都进行必要的保护,才能为耕地创造优良的周边环境,促进耕地保护。以黑龙江省为例,1986~2015年,黑土区退耕还林、还草分别为1341.10平方公里、1010.60平方公里,但远不能弥补同期黑土区林地减少5497平方公里、草地减少3270平方公里的差额。这种局面不利于维持多种生态系统功能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另外,随着全球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个地类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进行着频繁的类型转换。特别是黑土区农村居民点大量空心化,复垦为耕地的潜力十分巨大。只有实施全地类保护、全域保护,才能促进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坚持全过程保护

  东北地区黑土地保护技术主要集中在减肥减药、保护性耕作等生产环节,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龙江模式”“梨树模式”。“龙江模式”强调辨证施治、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地块采取不同的保护利用方式,包括秸秆翻埋还田的黑土层保育模式、秸秆碎混还田的黑土层培育模式、“四免一松”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和坡耕地蓄排一体化的控蚀培肥模式。“梨树模式”通过秸秆覆盖、条带休耕、机械化种植,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一次作业,是一整套农业生产集成方案。黑土地保护必须在利用中进行,而黑土地利用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变革的过程,并不只包括农业播种环节。耕地利用中的农田建设、农药喷洒、作物收割等环节都会对耕地本身产生扰动,进而影响黑土地的性状及性能。其他类型的土地利用同样包含前后联系的多个环节,每个土地利用环节同样会对黑土地产生一定的扰动。目前各地推广的一些黑土地保护技术试点,缺乏统筹谋划,没有形成完整的黑土地优化利用的保护链与区域模式。

  在黑土区各类土地利用过程中,特别是耕地利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松土整地、灌溉排水、施肥洒药、播种收割、秸秆还田等过程中,都要采取保护性措施,构建生态化、绿色化、低碳化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保护性模式,对黑土地利用实施全过程保护。林地、园地、草地、湿地、建设用地等地类利用过程及方式与耕地有所差别,但各个环节也应采取保护性措施,避免黑土地受到污染、损毁、破坏,使黑土地的生长功能、承载功能、储存功能、景观功能、生态功能等基本功能不受损、不降低。

  坚持全方位保护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提出了包括黑土地在内的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目标。但目前,在黑土地利用与保护过程中,实际上更多关注耕地数量。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耕地保护的制度法规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但对于耕地质量保护的行动不足、成效有限,对于耕地生态保护的举措较少、关注不足,出现了黑土地保护政策的“碎片化”。一是政策目标“碎片化”。很多对黑土地保护具有促进作用的政策目标并不是对黑土地的全面保护,只是对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部分进行保护。如制度性政策更加关注的是土地数量的保护,而措施性政策目标主要着眼于保护和提高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二是政策内容“碎片化”。例如,东北各省区分别实施了地力补贴、轮作休耕补贴、农机补贴、秸秆还田补贴、生产者补贴等多种补贴政策,但各项政策之间缺乏协调,调控主体和目标不够精准,补贴政策福利化,并没有起到黑土地保护的预期效果。三是政策执行过程“碎片化”。目前黑土地保护工作分头推进、各唱各戏,尚未形成统一指挥、协同推进局面。

  各地黑土地利用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是十分具体而复杂的,需要分门别类、系统设计,对黑土地实施全方位保护。针对黑土耕地被建设占用、非农化等问题,要通过划定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等措施,切实防止黑土地特别是耕地面积减少;针对土壤盗采、毁林破土、中草药盗挖、侵蚀沟发育等问题,要综合采取司法、工程、生物等措施防止黑土地破坏与损毁,保护黑土地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等物质要素;针对黑土层变薄、变瘦、变硬、土壤生物微生物减少等问题,要综合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防止黑土地生态与生产功能退化;针对已经受损、退化、污染的黑土地,要采取生物、化学、工程等措施进行生态修复或重建,使其尽量恢复到受损之前的状态和功能;针对工矿或农村居民点等废弃地、自然灾害损毁地、临时压占地等土地,要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进行土地复垦,使其恢复到可再利用的状态,增加土地供给、提升黑土地保障能力。总之,要构建起“防止减少—防止破坏—防止退化—修复损伤—复垦废弃”的全方位保护体系。

  坚持全措施保护

  目前,黑土地保护相关措施主要有耕地红线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遥感监测与执法监察、耕地非农化建设占用审批与占补平衡的耕地数量保护管理措施,保护性耕作、休耕轮作、秸秆还田、减肥减药减除草剂等农艺生产措施。虽然吉林省出台了《黑土地保护条例》,黑龙江省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立法正在有序推进,但国家层面还没有黑土地保护的专项法律,黑土地保护的相关规定分散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法律法规中,存在黑土地保护职责不清、法律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各种黑土地保护措施急需要系统整合、统筹发力。

  黑土地保护必然要以黑土地为客体,因地制宜、辩证施策,综合采取工程、农艺、生物、化学等科学技术性措施,对黑土地进行利用、改造、修复和整治,以提升其生产和生态功能,促进黑土地可持续利用。黑土地保护必须通过不同类型的社会人员和组织来实现,需要资金、技术和组织保障,必须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税收、金融等社会管理性措施来保障黑土地保护的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只有全面采取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相互促进的措施,形成较为完善的黑土地保护制度政策体系、技术装备体系、推广应用体系和组织保障体系,打出黑土地保护的组合拳,才能实现黑土地利用与保护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坚持全社会保护

  现行黑土地保护制度中对各级政府责任比较明确,而对于土地的最主要使用者——广大农民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责任较为模糊,没有充分调动农民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由于短期利益驱动,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与利润,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过度施用农药、化肥,造成黑土地质量下降;还有农民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垦林地、草地、滩涂、行洪区、荒地,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行洪受阻;受传统思想和自身素质制约,很多农民不重视黑土地的质量保护,在生产中采用粗放的经营方式,不愿意或无法采用有利于黑土地质量保护和提升的先进生产技术,导致黑土地质量下降。

  在我国,政府部门是黑土地利用与保护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谋划的作用,抓紧完善黑土地保护的制度与法律,构建黑土地保护的长效机制。各类科研院所、组织机构承担着技术研发、决策支持、技术推广、政策宣传等方面职责,是连接政府和黑土地利用主体的桥梁纽带。广大农户、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各种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是黑土地利用与保护的当事人,投资融资、工程施工、农业生产等所有黑土地保护具体工作都要通过他们来完成。只有全社会都树立起黑土地保护意识,自觉支持和开展黑土地保护行动,宣传黑土地保护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技术,拓展投融资渠道,推广各种保护性技术和措施,才能形成黑土地保护的磅礴力量。

?

吉林:两年撤并291个乡镇 领导干部减少三成多

吉林:两年撤并291个乡镇 领导干部减少三成多


  吉林省是全国最早免征农业税的省份之一,为推进改革,迄今已撤并乡镇291个,减少乡镇领导职数1874个。用老百姓的话说,庙少了,自然用不着再供那么多佛
  
20043月,中央决定在吉林省进行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对于农民缴纳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并非一免了之那么简单,原有的乡镇机构行政管理体制、县乡财政体制、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都需要进行改革,以与新政相配套。
  
近两年,吉林在乡镇机构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乡镇总数由改革前的915个减少到624个,撤并比例达31.8%。据测算,平均每撤并一个乡镇,可节约公用经费50多万元,如此,全省乡镇一级每年可节约公用经费近1.4亿元。
  
乡镇机构减少了,领导干部人数也相应减少。通过分流安置、提前退休、鼓励离岗创业、党政领导干部交叉任职,一把手党政一肩挑等方式,吉林省领导干部人数压缩了13多。
  
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精简行政冗员,乡镇内设机构调整亦同步展开。原助理员制改为办公室制,普遍设立三室一所,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和财政所,这使乡镇内设机构减少了38.5%,全省乡镇行政人员编制也从改革前的2.3万余人,重新核定为1.9万余人。
  
原来的乡镇事业单位,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七站八所,改革中,这些乡镇站所被有效整合。改革后,每个乡镇设置两个服务中心,即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和畜禽防疫服务中心。原每个乡镇均有的农业、林业、水利、农机、计生、文化等事业站所,改为按区域设置。由此,全省乡镇事业站所减少了近2000个,精简30%;事业编制由原来3.5万余人,重新核定为3万余人,普遍实行竞聘上岗,事业单位实有人数,由改革前的4.47万人减少到3.06万人,减少了31.6%
  
多年来,我们一直想彻底地进行一次改革,但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国家取消农业税,标志着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吉林省税改办综合协调处处长吴国良介绍,改革初期,部分基层干部有畏难心理,认为精简机构和人员,一些矛盾和问题不好解决;还有些干部有消极情绪,认为综合配套改革把权改小了,钱改少了,事难办了。但通过统一认识、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及部门分工责任制,改革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记者从吉林省税改办了解到,人员精简分流,是此次综合配套改革的难点和矛盾集中点。虽然各县都采取了不同方法,但因人员众多、情况复杂,特别是事业单位人员分流安置方面,各地进展仍然存在不平衡问题。据悉,吉林省将争取3年内完成分流,加上几年分流后节省的人员工资,预计将来吉林省一年可节省行政经费2.9亿元。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任重道远
  
我们大刀阔斧地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法制型政府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农委主任王守臣说。
  
潜心研究三农问题已有30多年的王守臣,还身兼吉林省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主任,也是此次吉林省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负责人。
  
王守臣说,农村税费改革自2000年由减轻农民负担入手,到现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已有7个年头,撤并乡镇、调整乡镇内设机构、精简人员,都不过是改革手段,改革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免征农业税之前,乡镇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催种催收,纳粮收款,抓计划生育等,中心在于管住农民;取消农业税和三提五统等费用后,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是服务农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吉林省配套试点改革全面展开后,相当一部分乡镇政府职能实现了两还、四加强
  
两还,就是从催种催收中退出来,还农民经营自主权;从直接管理村级事务中退出来,还村民自治权。
  
四加强,就是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为农民增收服务;加强公共事业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扶持弱势群体;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
  
改革前,用生产进度做标准衡量干部,导致他们对农民强迫命令。改革后,以给群众办实事为标准,激励干部献计献策,与群众共同研究打造产业上的品牌项目、公益上的利民工程。吉林省德惠市布海镇的负责人说,过去群众见了干部躲着走,现在群众主动找干部咨询,寻求帮助。
  
这只不过是初步成果。王守臣说,总体看,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持续深化改革,还任重道远
  
王守臣告诉记者,对乡镇政府职能问题,国家目前只定了大框框,如何科学、完善、明确地加以定位,具体怎么落实,现在还在探索阶段。吉林的思路是:乡镇政府要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运行模式,把主要精力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
  
但是,也有4个因素在制约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其一,基层干部的思维意识、工作思路、方式方法等需要一个转换过程;其二,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不健全,乡镇政府不该管的事儿,该剥离的职能,需要有一个承接、转移的过程;其三,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还不健全完善,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需要一个财力不断增长壮大的过程;其四,乡镇机构改革必然触动上级机关和相关单位工作组织形式的变化,需要一个上下互动、有序衔接、互促共进的过程。
  
人员分流是人们公认的改革难点。采访中记者发现,吉林省多数地方事业站所人员分流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其中不乏有好的经验,但一些产粮大县,人员分流工作的压力仍然很大。
  
王守臣对此并不回避,他表示,将本着妥善安置、逐步消化的原则,下决心、加大力度,积极推进事业站所人员分流工作,确保在年底前取得较大进展
  
要确保改革的全面成功,还需积极引导乡镇干部转换思维,从管理型中解放出来,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政策落实和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的政策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大力培育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为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建宽松环境。王守臣说。

标签:黑土   保护   乡镇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5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