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调整影响农业政策调整的形式
农业政策调整影响农业政策调整的形式
今天给各位分享农业政策调整影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业政策调整的形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四次农村政策的调整启示有哪些?
- 2、农业政策方案的优劣对农业执行有影响吗
- 3、概述1949-1978中国农业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 4、1933年美国农业调整法的影响
- 5、农业政策的变更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拥有3亿人口的新解放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不仅使广大雇农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也严重地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为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使广大雇农从地主阶级统治、压迫下解放出来,必须进行土地改革。
内容:“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总路线。通过宣传发动、划分阶级成分、没收征收、分配胜利果实等步骤,由点到面,分批进行。
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启示: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
农业合作化运动
背景:20世纪四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建国又进行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国内经济面临瘫痪,社会动乱,国外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封锁,要解决严重的内忧外患,新中国首先必须解决经济问题,于是在此背景下新中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改造,即所谓的“三大改造”。
内容: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
影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启示:当时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业化的主客观环境联系起来,实事求是。
人民公社运动
背景:1958年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发动的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思想开始出现。
内容:“一大二公”。
影响:跃进运动违背客观规律,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打乱正常生产秩序 ,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 、积累和消费之间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工作中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人民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启示: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于基本国情,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改革从农村开始,
内容: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
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生,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同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政策方案的优劣对农业执行有影响。影响农业执行的主要因素:政策本身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可行性或可操作性差,执行人员受机构或体制影响,实施政策的相关人员有思想障碍,执行不主动,不自觉。政策实施的保证条件不充分,时机不成熟。农业政策是针对农业、农村的重大问题而提出,并用来调控社会行为和发展方向的。农业政策不是孤立的,方方面面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嗯...
1.先是1950~1952年得土改农业政策调整影响: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实行的是经济上保护富农的政策。影响:彻底废除农业政策调整影响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开辟了道路。
2.在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实行: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影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基础。
3.一五时期:有步骤得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任务按计划完成
4.1960年,八字方针。
5.大跃进时期:农业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进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6.文革时期:高指标,浮夸风。是中国经济严重受损
7.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缓解了农业颓废局势,增加了农民收入。
根据农业调整法得知,1933年颁布的《农业调整法案》,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战争前线,缓解了农业颓废局势,增加了农民收入,减少了产量,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从而推动了美国农业的发展。
《农业调整法》,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由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的一项关于农业的。
产业政策调整是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政策几番变化,对中国农业乃至整体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说有什么借鉴意义,首先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其次,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合理调整政策导向。最后要勇于创新,在经济转型进入“新常态”的历史节点上,对于新困难、新问题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避免思想僵化。
下面,再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农业政策变更做简单梳理。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规定了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办法,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农业合作化运动,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和政府在农村进行的一项改革措施,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当前最火热最重要的农业政策当属土地流转。针对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农村劳动力流失,耕地利用率下降的问题,国家在2004年出台政策,提出农民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合法转让承包经营权。我在工作中了解到,中原一些省份土地流转率已经接近甚至超过40%,全国土地流转率也超过了30%。土地经营适度规模化是农业发展趋势,而土地流转让规模化农业成为现实。
农业政策调整影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农业政策调整的形式、农业政策调整影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8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