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农业发展政策内江市农业发展银行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内江农业发展政策内江市农业发展银行,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内江农业发展政策内江市农业发展银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内江农业发展政策内江市农业发展银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内江农业发展政策内江市农业发展银行

2、内江农业发展政策宣传 内江市农业农村局电话号码

3、内江农业发展政策情况报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江市分行电话

内江农业发展政策内江市农业发展银行

内江农业发展政策内江市农业发展银行
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92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摘要: 今天给各位分享内江农业发展政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内江市农业发展银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

今天给各位分享内江农业发展政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内江市农业发展银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国家扶持农业的政策有哪些?
  • 2、国家对农业种植有什么扶持政策
  • 3、国家对农业企业扶持政策步骤

国家对农村内江农业发展政策的政策有内江农业发展政策

1.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内江农业发展政策,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内江农业发展政策,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

2.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3.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相关就业政策支持范围。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

4.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要求,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5.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

6.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重点提高配送率和统一结算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7.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办法。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对于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将在基地建设、原材料采购、设备引进和产品出口方面给予具体内江农业发展政策的帮助和扶持。 一、金融政策 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重点采取以下政策措施内江农业发展政策: 1、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安排贷款计划,及时增加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支农资金需要。 2、进一步明确各金融机构支农重点,完善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3、以龙头企业和高科技农业、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强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服务。 4、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 5、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促进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 主要内容有: 国有商业银行要把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在资金安排中给予倾斜。对重点龙头企业,要依据企业正常生产周期和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并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执行,原则上不上浮。对于重点龙头企业用于基地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农业主管部门可以向商业银行推荐,商业银行收购原料所需资金量较大、占用时间长的问题,商业银行可以根据重点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签订的合同,核定所需收购资金,根据授权原则,给予信贷支持。对资信好的龙头企业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用于收购同基地农户签订合同的农产品。 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金融支持力度。国有商业银行对农产品出口所需流动资金贷款按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对资信较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用于对外出具投标、履约和预付金保函。 二、财政政策 为了引导龙头企业大范围的带动生产基地和农户,形成龙头企业加生产基地和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对于重点龙头带动的生产基地建设等,中央财政要继续给予支持,地方财政也要作出具体安排。要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多种形式的风险共担机制,通过订立合同等形式,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确保按保护价收购基地农户所生产的原料、减少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也可以采取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使农民与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共同抵御和规避市场风险,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和生产基地出现风险不仅使企业生产经营受到损失,也将影响广大农户的收入,波及农村稳定。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按照国家有关财税政策和制度规定,采取切实措施,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户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税收政策 这次制定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龙头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内资企业 1、关于企业所得税减免问题 对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所得,可以比照1997年5月下发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有关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49号)文件规定。 主要内容:对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所得暂免收企业所得税,等等。 2、关于技术开发费扣除问题 关于企业技术开发费的扣除,可适用1996年4月下发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税收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1996]152号)文件的规定。 主要内容: 一是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二是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三是企业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等等。 另外,在推动产学研的合作,促进联合开发,加速企业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以及推进企业机器设备的更新等方面也有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 3、关于购买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问题 关于购买国产设备免企业所得税,可适用1999年12月下发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字[1999]290号)文件的规定。 主要内容: 凡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前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等等。 4关于引进农产品加工设备问题 对于符合国家新技术目录和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引进项目的农产品加工设备,除按照国务院下发的《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二)关于外资企业 1、关于企业所得税减免问题 关于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主要内容: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从事农业、林业、牧业和设在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经批准可在以后十年内继续按应纳税减征15%至30%的企业所得税,等等。 2、关于技术开发费扣除问题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的扣除,可适用1999年9月下发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3号)文件的规定。 主要内容: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当年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含10%)以上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允许再按当年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等等。 3、关于购买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问题 关于购买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可适用2000年1月下发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字[2000]49号)以及2000年5月下发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的规定。 主要内容: 一是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购买的国产设备,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其购买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购置设备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 二是上述企业为了提高效益、产品质量以及加强综合利用、三废治理等目的,采用先进的、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对现有设施、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而在投资总额以外购买的国产设备,其购买国产设备投资的40%也可以从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 三是实行投资抵免的国产设备,仍可按设备原价计提折旧,并按有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等等。 除上述提到的税收优惠政策外,还可以适用现行税法中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外经贸 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对开拓国外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重点龙头企业,应予以积极支持。按照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使用方向和使用条件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项目融资予以贴息。参照国际通行的作法,继续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出口创汇的支持。 对于符合国家高新技术目录和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引进项目的农产品加工设备,除按照国发[1997]37号文件《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放宽审批条件,支持重点龙头企业扩大出口。适当降低重点龙头企业成立进出口公司的资格,并适当放宽其经营范围。鼓励中外合资农产品流通利用其销售网络,推动我国农产品进入国外的销售网点和分拨中心。 五、投融资 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借鉴国内外投融资经验,利用资产重组、控股、参股、兼并、租赁等多种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符合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后,可申请发行股票和上市。已经上市的重点龙头企业,应利用好农业类上市公司在配股方面的倾斜政策。应创造条件,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利用外资开展合资、合作。积极探索建立以重点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投资基金。

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一、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方面的投入,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

二、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直接补贴。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这四项补贴今年预计将增加到1200亿元左右,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3.2亿元。

三、提高政府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水平。每斤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比上年提高了0.13元,早稻达到90元/百斤,中晚稻92元/百斤。

四、增加政府的储备。减少市场的流通量,使供求达到平衡,从而使价格处于合理的水平。同时鼓励商业、企业、加工企业增加商业性的储备。

五、合理调控进出口,保证国内粮食的供求平衡。

六、大幅度提高了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七、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对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进一步界定清楚,并且保障其权益;对承包地地块的确权、登记和颁证。

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

八、加大力度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

九、继续落实生猪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扩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实施范围。

继续落实奶牛良种补贴、优质后备奶牛饲养补贴等政策,实施奶牛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着力扶持企业建设标准化奶站,确保奶源质量。

扩展资料:

新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采取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价格支持政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与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直接补贴方式,

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与推广等农业综合支持补贴措施,形成综合补贴和专项补贴相结合的农业补贴支持政策体系,

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创新农业补贴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关于内江农业发展政策和内江市农业发展银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内江农业发展政策宣传 内江市农业农村局电话号码

内江农业发展政策宣传 内江市农业农村局电话号码
摘要: 今天给各位分享内江农业发展政策宣传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内江市农业农村局电话号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

今天给各位分享内江农业发展政策宣传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内江市农业农村局电话号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内江市三农经济指哪三农
  • 2、我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腾飞有哪些措施
  • 3、四川内江市适合种植什么经济作物?
  • 4、内江养殖鸡的补贴是多少
  • 5、农业宣传标语
  • 6、急求!内江市2013年全年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产值数据

百度知道

什么是三农经济

查看全部2个回答

高中曾老师

中小学教师

咨询成为第2116位粉丝

三农,是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一、农业问题

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大腊高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本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加入世贸组织

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二、农民问题

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

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参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局改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滚尺第一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

之间的协调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解决“三农”问题关系国民经济

全局,要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解决“三农”问题的许多措施都与资金的投入密切相关,但是近几年来的金融体制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对县域经济

,特别是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相对不足。农业产业本身的体制问题也影响金融资本向其流动,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

(一)推进全民创业。加强政府引导,充分调动群众办企业的积极性,形成千军万马、千家万户创新创业的态势。对企业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军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或领办民营中小企业的,可按国家规定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对吸纳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中小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其税费、小额贷款担保、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等,执行国家对下岗职工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具备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化升级为微型企业,引导规模较大的个体工商户转化升级为中小民营企业,实现集约发展,增强吸纳就业能力。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绿色通道,为项目推进、群众创业创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

(二)放宽创业条件。鼓励各类资本在我市投资、参(控)股发展民营企业。降低门槛,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注册资本达到3万元以上即可申请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货币出资可降至注册资本的30%;对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上新设立的公司(除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外),可实行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制,首期实缴的注册资本可降至注册资本额的20%(不低于3万元),其余注册资本可在2年内分期到位。拿梁

(三)支持发展优势特色企业。对凡在内江市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大项目协作配套、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开发资源节约型产品的各类中小民营企业,对被列为市上重点企业及优势特色中小民营企业,在安排新征用地、项目立项、资金支持、技改项目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土地政策实行一事一议,享受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政策。

(四)扶持创业发展。各银行机构要积极落实国家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放宽对劳动密集民营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帮扶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改投资项租敏斗目,在争取上级项目贷款贴息或资金补助的同时,市、县(区)可在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资金补助。

二、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引导民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指导具有比较优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好、消费者信誉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依法申请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四川名牌,着力打造一批名牌产品或驰名(著名)商标。对首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50万元;对首次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国家出口免检产品、中国出口名牌的企业,奖励10万元;对首次获得四川名牌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出口名牌的企业,奖励5万元。对被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给予5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给予3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获得经鉴定的国家级自主创新产品(重点新产品)、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创新产品)给予30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承担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奖励30万元、10万元;对重点战略产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获得国家弊磨发明专利的每件给予2万元补助。对首次获得“国家出口基地”称号的工业企业,奖励30万元,对其它行业首次获得国家级基地的奖励可参照执行。以上奖金由受益财政承担。

(二)加快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好我市现有信息技术研发资源,加快建立行业创新中心、产品设计中心,突破产业信息改造中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产品工业水平和市场的响应速度。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设计、制造、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应用,着力抓好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展网络营销,通过发展电子商务,降低企业营销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积极推进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改善区内服务环境,提高区内企业竞争力,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和吸引力。

(三)促进提升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中小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推动企业在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体系、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实施股份制改制,规范资产权属,为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打好基础。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把引入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内部培养相结合,建立管理团队,实现科学决策和管理。进一步健全企业自律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引导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建立党团组织、工会组织,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和用工管理制度,依法签定劳动合同,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民营企业家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四)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引进培育一批高素质企业家,加快培育企业经营者市场,建立企业经营者人才库,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努力引进一批外来经营者。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坚持正确导向,创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和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家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加强现有人才的教育培训、用好现有科技人才的同时,积极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科技开发人才,鼓励企业引进和聘请外来高科技人才,帮助企业进行创新活动。通过人力资源开发,积极培养一批高级产业技术工人,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积极开展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组织参加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和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加大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力度,转变发展观念,坚定发展信心,形成整体合力。

三、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进一步加强融资服务。

1、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优质民营企业上市的指导服务协调工作,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上市培育和政策支持力度,对成功上市的民营企业,按照省、市相关政策予以奖励扶持。积极支持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加快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建设一批小额贷款公司,拓宽城乡创业主体融资渠道。积极推动村镇银行试点工作,提高对农村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水平。探索发行民营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集合票据和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开展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和信托产品等直接融资。引入各类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投融资机构投资民营企业。

2、创新金融服务。银行业机构监督管理部门要引导银行业机构积极支持其分支机构所在社区、区域的经济发展,有效加大对民营、特别是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认真落实信贷倾斜政策,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信贷额度的授信工作,重点支持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信用良好的民营中小企业,各银行业机构县域一级(或以下)分支机构在当地发放贷款余额至少应达到其在本地吸收存款余额的60%以上。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银(社)团贷款外,农村信用社吸收的存款一律不能流出本县(区)。要不断完善民营中小企业担保抵押贷款方式,加快发展创业贷款、联户联保贷款,以及知识产权、应收账款、订单合同、集体土地使用权质押贷款等业务,充分运用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远期外汇等各种表外金融工具,不断满足民营中小企业差异性融资需求。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设立专门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配备专人负责中小民营企业信贷业务,根据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短、频、快”的需求特点,制定服务民营中小企业的专门授信管理办法,开辟“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绿色通道”,简化业务操作流程,形成从市场调研、客户筛选、营销安排、客户开发、客户维护到贷后管理的“一条龙”服务模式。

3、积极推进政银企合作。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与银行间的交流、合作,每半年举办一次驻内江银行与民营企业银企合作专项洽谈会,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平台。建立完善市级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和激励机制,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形成的风险,按照金融机构、担保单位谁损失谁受偿的原则,按不超过银行当年新增民营企业贷款总额的0.3%给予风险补偿。资金来源由同级发展资金列支。

4、发挥调剂资金“搭桥”作用。为解决全市中小民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临时、急需的资金需求,按照《内江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调剂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中小民营企业,根据“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金融机构合作带动”的原则,以调剂解决中小民营企业在季节性原料采购、申报贷款、项目补贴过程中,由于程序性等原因影响中小民营企业资金链时,由市国资公司通过协作金融机构以委托贷款方式提供给企业作为短期性周转资金,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裂,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不受影响。

5、推进信用建设。加快推进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和评价体系,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信用等级。依托人民银行和工商征信系统,不断完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快速的查询服务。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增强民营中业信用意识。大力实施千户诚信民营企业培植计划,组织开展信用宣传、信用培育、信用征集、信用激励、信用评级工作,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加第三方信用评级。实施重点企业信贷客户培植计划,每年选择60家以上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合法诚信经营的民营企业,加强辅导培植,完善信用档案,开展信用评级,把评级结果纳入信贷审批流程,重点给予信贷支持。

(二)切实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税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经认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一个纳税年度内,民营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对鼓励类产业工业投资项目,国家政策规定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上缴中央和省的部分,按收费标准的下限收取;属于市、县(区)收取部分,行政性收费全免,事业性收费按收费标准下限的50%收取,经营性和中介服务性收费按成本价收取。对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土地款)在5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免收市、县(区)的全部行政事业性收费。鼓励外商及港澳台商独资或参股、控股(国家规定不允许投资控股的行业除外)在我市创办民营中小企业,并给予政策扶持。

(四)政府采购优先支持。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要按照有利于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在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的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对以综合评标为主的招标项目,要增加自主创新评分因素并合理设置分值比重。

四、大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加强服务指导,成立内江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建立民营企业发展督导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强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办事效率。建立民营企业发展优秀企业家表彰奖励制度,制定符合民营企业发展特点的文明单位创建办法,促进民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一)健全民营及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民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功能,大力开展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专业服务。按照市场化运作,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为民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筹资融资、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人才培训、国际合作等领域的服务。积极推进内江市民营企业信息网建设,建立覆盖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民营企业项目库、人才库、产品库、政策法规库、技术专利库等,为民营企业在互联网上发布各类需求信息,开展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提供便利;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省、市行业协会,中介等机构及市内外各类技术创新和科研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推进建立区域性技术服务中心和科技企业创业孵化器,指导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中小企业和园区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鼓励和帮助民营中小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为民营中小企业应用新技术提供咨询、诊断、论证等服务;建立人才服务体系。积极做好各类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与推荐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各类人才培训、评定、使用、交流机制。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培训体系,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不断提升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发展商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在非公经济发展中的协调服务、行业自律、桥梁纽带等作用。

(二)优化生产要素保障。针对民营及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难、招工难、用地难、用气难等突出问题,各级相关部门要多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切实做好水、电、煤、气、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保障工作,有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需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深化政银企对接,努力扩大信贷规模,创新金融服务,做大做强政策性担保公司--内江市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以及省上备案的5户县级担保公司,逐年增加资本注入,扩大资本金,有效放大担保比例,确保全市全年新增担保贷款同比增长30%以上,着力缓解民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强本地劳动力资源保护利用,加大职业技术学校人才的培育平台建设,突出实际操作运用能力,使其培育出来的技术人才顺利走上适宜的工作岗位。同时,要密切关注东部沿海一带技术人才、专业技术工人回流,组织专业力量为他们开辟常态招工渠道,要不失时机地开展园区企业用工服务活动,全力化解入园企业和大企业“招工难”;进一步加大园中园建设,为本土中小企业急需的发展用地创造发展空间。强化老厂房改造,集约利用土地,努力扩充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全力破解“用地难”。积极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内江地区的管网改造。要向上争取我市工业用气指标,切实解决工业企业“用气难”,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服务支持。

(三)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继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严禁对民营企业乱代理、乱指定、乱评比。不准要求企业提供赞助,不准指定中介机构提供服务。严格执行涉企检查、检测、检验(简称“三检”)备案审批制度,从严控制对民营企业的各种检查和评比活动,凡举办全市性评比活动,必须经市政府批准。继续加强维权保护工作,纪检监察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对重点民营企业的挂牌保护制度。对民营企业的行政许可事项或投诉事项,要按照职责分工和规定时限及时办理,并告知申请人或投诉人。民营企业要依法维护和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保证双方权利与义务对等;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四)加强监测与分析。健全民营中小企业统计体系,加强预警监测,及时掌握中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趋势。市统计局、市经信委、市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要加强对我市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的事前调查、事中研究和事后形成结果的分析研究,及时、准确、全面反映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img]

(一)狠抓政策落实。今年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品种多、受益面广,下拨时间也比去年提前。要求各级在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把这些政策宣传好、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要采取多种办法,加大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力度,使政策深入人心,引导和鼓励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要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要确保尽快兑现到户;要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不缩水;要深入研究政策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完善和强化政策的掘昌意见建议。

(二)狠抓面积落实。面积是产量的基础,今年我市粮食面积必须确保稳中略增。要求各县(区)将粮食面积层层分解,落实到农户、地块,确保全市大春粮食面积稳定在346.8万亩以上,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476.4万亩以上。

(三)狠抓结构优化。要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促进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协调发展,推动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增加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生产,确保“菜篮子”数量充足、质量安全,全年均衡供应。继续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李塌构,努力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优质水果、名优茶叶、精细蔬菜市场份额。全市发展特色蔬菜专业村要达到25个,2.5万亩;新增专业村5个,0.5万亩;发展优质特色水果专业村达到25个,2.5万亩;新增专业村5个,0.5万亩;狠抓“四川名牌农产品”评选推荐,力争推荐5个以上,争评3个以上“四川名牌农产品”。

(四)狠抓科技服务。农业增产的潜力在科技,农民增收的途径在于依靠科技。各县(区)要以粮油高产创建年活动为平台,狠抓“664223”粮油高产创建和“4415”蔬菜生产助农增收活动,实施大规模培训,开展大现场示范,集成推广节约化、轻简化综合增产技术模式,提高实用技术的覆盖面,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促进增产增收目标任务的实现。当前,要育足育好水稻、玉米、红苕、蔬菜“四苗”,为大春满栽、抗灾补栽奠定良好基础。

(五)狠抓防灾减灾措施,尽力减轻灾害损失。始终坚持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不动摇。确立“顺势而为、主动应对、科学制旱、积极避旱”的抗旱工作思路,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避旱、变以抗为主为防抗结合、变单一抗旱为综合抗旱。继续切实抓好以早制旱、以水制旱、以旱制旱、以调制旱、以改制旱、以科技制旱和以多制旱等“七个以”制旱措施的落实。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强化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强农业生物灾害监测与预警,检疫有害生物及外来有害生物的监测、阻截与控制,充分发挥村级植保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提高防治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判扰扒、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切实搞好高毒农药替代工作,确保全年病虫防治面积占应治面积的95%以上,重大新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0%以上,病虫草鼠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六)狠抓农资供应和监管。认真落实国家对化肥生产的优惠电价、气价政策,组织好化肥、农膜等农资的生产,交通运输部门要优先保证农用物资的运输,保障农资充足供应。要落实好春灌提水执行农排电价的优惠政策。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格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您好!根据内江市政府的相关政策,内江市养殖鸡补贴标准为每只鸡每年30元,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10000元。同时,符合条件的养殖场还可以享受土地、水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此外,内江市还鼓励农民通过发展规模薯陵大化养殖、科技养殖等方式提高汪告养殖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总的来说,内江市对数竖养殖业的支持力度较大,为农民创业提供了很好的政策保障。

1、有机农业,领鲜生活。

2、亲吻大自然,格离污染源。

3、生态科技有机融合,绿色健康如约而至。

4、食材您定我送,有机健康出众。

5、心与梦的原生态,你和我的有机菜。

6、格云极品享,绿色共分享。

7、有机生活,健康安心。

8、撷自六盘山原生态,营养美味更健康。

9、格云生态,绿色引领时代。

10、格云生态新田园,绿色食品优中鲜。

11、绿色好生态,创享新食代!

12、田园日志在指尖,三餐有机每一天。

13、田园日志,宅配专家!

14、生活需要一种品质,食品需要一个标准。

15、健康食品好滋味,格云生态来搭配。

16、寻味田园,碧悦天下。

17、一花六果香四溢,各有千秋请君品。

18、田园日志,用互联农业解放餐桌。

19、有机直供,品质出众。

20、格云生态好,农产名特优。

21、格云农产香,营养更健康。

22、有机生鲜宅配,自然健康加倍。

23、品质精心打造,只为健康需要。

24、有机菜吐绿,生态大米鲜;生鲜宅配送,千家盼田园。

25、格云生态有营养,绿色品质齐分享。

26、天生天养,有机农庄,田园日志,我家粮仓。

27、绿色格云、生态餐桌、金色健康。

28、田园日志,健康生活的引领者。

29、一乡生态农情,一品生活格云。

30、牵手田园日志,改善生活品质。

31、你可以更健康,只要你想。

32、有机之道,田园智造。

33、燕郊昌平,鲜果世界。

34、养生山珍,素食极品。

35、绿色生态农业,格云一路领先。

36、格外生态,云送绿色。

37、格云农产,天生自然。

38、定制田园生态,宅配品质生活。

39、心系饮食男女,情注有机田园。

40、重庆生态格云,重拾生活农情。

41、品味生态农情,品质生活格云。

42、田园于恒,日志于诚。

43、缔造农户财富,祝福万家健康。

44、山水生态画廊,休闲观光天堂。

45、互利生态,共赢未来。

46、食安中国梦,田园心奋斗。

47、伊人回首,香气长留,百合情久久。

48、领鲜宅配,幸福家倍。

49、田园格云,生态农业。

50、田园绿色天下,宅配健康万家。

51、原汁原味原生态,美食美客美味尝。

52、格云生态,来自大自然的关爱。

53、有机田园,百姓菜蓝。

54、原生种植,健康食品。

55、农家致富精品,绿色食品大餐。

56、生态农产品,格云健康情。

57、格云致富你我,生态健康万家。

58、田园日志把关,食品有机领鲜。

59、生活需品质,食品有价值。

60、格云瓜果菜,绿色无公害。

2021年全国农业普查宣传标语大全

农业普查惠万家,如实填报莫出岔

脱贫致富奔小康,农业普查来帮忙

农业普查利万家,提供信息靠大家

农事国事天下事,农业普查是大事

普查三农,聚焦三农,情系三农

搞好农业普查,数说三农实情

农业普查惠万家,如实填报莫出渗脊皮岔

农业普查利万家,提供信息靠大家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摇加速农业国际化进程。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百姓健康

科学合理用药,确保食品安全

以产业化统领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合理利用土地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土地整理,机遇难得,积极支持,人人有责。

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摇强化农业发展基础。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你和我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野桥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上联:农业普查调查农业农村农民;下联:制定政策惠及你家我家他家;横批:配合调查

农缩中国乡村美,普写山水田园歌

农业普查家家参与,农村发展户户得益

农业普查知根知底,农村发展有理有据

如丛差实申报是你的义务,真实普查是我的责任

数猪数牛数鸡鸭数出农家朝气,计果计菜计田地计出农业根基

可读可耕,编成一部丰收卷;精盘精点,绘出三农富裕图

上联:农业普查求真求实求发展;下联:把脉经济利国利民利未来;横批:建设新农村

上联:查三农实情定强国之策;下联:访民生民意兴中华之梦;横批:人人有责

上联:访农问农,尽在三农之事;下联:扶民助民,意在固民之本;横批:农普兴国利民

宣传标语

1、校园文明礼先行,校园安全你先行。

2、万众一心共创平安校园,互助友爱同筑和谐海经。

3、出行谨慎一分,安全伴随一生。

4、生而有命安全为重,隐患重重你我慎行。

5、人生起落,安全保障。

6、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

7、严是爱,松是害,安全给力,平安天天在。

8、钥匙随身带,门窗随手关!

9、人人持有一卡通,健康卫生伴我行。

10、安全召唤声声入耳,生命保障事事关心。

11、谨慎行事随时做,幸福安全伴一生。

12、路旁风景学校给,路上安全大家给。

13、深海莫去戏,书海任你游!

14、文明守纪树良风,安全教育我先行。

15、安全驻心中,命运握手中。

16、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保障自身生命安全。

17、马虎人,一失足成千古恨;遵章者,三思行享百年福。

18、和谐校园,共创蓝天,安全之责,尽在你我。

19、红灯停绿灯行,危险停安全行。

20、警惕诚可贵,谦让价更高,君为安全故,两者岂敢抛。

21、健康的生活为我们增添姿彩,安全的意识为我们保驾护航。

22、安全手中握,生命飞不走。

23、论生命不分贵贱,讲安全不分你我。

24、谁小看安全问题,安全就让谁出问题。

25、火不单行,防患未燃。

26、前后左右看一看,幸福安全常相伴。

27、大事小事讲安全,时时刻刻顾安全。

28、构建文明新校园,须要安全做先锋。

29、明天的幸福靠今天,今天的平安靠安全。

30、不管是骑神马,还是坐浮云,安全第一。

31、事事安全牢记人心,人人幸福洒满校园。

32、你爱湖水,湖水也会“溺爱”你。

33、安全校园逢盛期,莘莘学子迎佳音。

34、今天我们为校园安全建设栽下一棵小树,未来它将在这里成荫。

35、安全拥护生命的继续,健康赐予生活的精彩。

36、以我安全之心,换我校园和谐。

37、同创海经和谐秩序,共建海经安全校园。

38、唱响红歌之魂,奏响安全之曲(鸣响安全之钟)。

39、不为一时的冲动放弃自己的美好未来,安全、和谐、文明校园由你我来创建!

40、安全工程铸广厦万家,先进技术育优秀人才。

41、校园安全共担当,和谐生活同分享。

42、减速慢行缓一秒,关照生命到一生。

43、增强安全意识,遵守安全章程,掌握安全技能。

44、安全伴我行,生活甜如蜜。

45、(教学楼楼道)人济济其拥堵兮,吾将慢性而求稳。

46、放火之心不可有,防火之心不可无。

47、生命是一种信任,安全是一种责任。

48、多一份小心,多一份安心,多一点当心,多一点放心。

49、纸币莫过手,一卡通健康!

50、理想,只有在安全的直行线上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

51、居安思危天天乐,防患未然。

52、文明在细节,安全须防患,关爱生命旅程,行万里平安路。

53、消防知道记心头,消防器材会使用,消防安全校园宁。

54、美好的生活从自身的文明开始,成功的未来从生命的安全起步。

55、安全关系着你我他,你我他安全被关心。

56、绷紧安全弦,奏响青春歌!

57、齐心协力共创防火高墙,携手共进打造平安校园。

58、校园讲安全,伴随你我他。

59、出门多看一眼,遇事多想一点,安全放重一点。

60、违规电器用不得,危险隐于不察处。

61、读安全课本,掌生命之握。

62、微笑辽阔无界,安全超于一切。

63、礼让放在先,安全大于天。

64、与平安作伴,与幸福共存。

65、我们可以拥抱大海但却不可被海“拥抱”。

66、规则伴我心,安全伴我行。

67、今日今时我为安全而注意,明日明刻安全为我为牵伴。

68、六月骄阳九月天,已是你我游泳时,岸上不知防患早,水下方愧溺水迟。

69、安全情系生命,文明创造和谐,建设平安校园,你我共同责任。

70、立安全意识,走平安之路,创和谐校园,舞海经风采。

71、安全意识天天有,校园生活乐悠悠。

72、安全警钟长鸣,你我携手同行。

73、紧绷安全琴弦,奏响生命乐章。

74、呵护自己的生命就是对亲人最大的回报。

75、平安校园在我心,安全行动手中行。

76、你行我行安全先行,千好万好平安才好。

77、碧波边、进一步,遗恨一世,退一步,成全一家。

78、踏入校园,走进平安,建设和谐校园,增强自我防范。

79、安全之水长流,幸福之树长青。

80、常诵安全经,永贴平安符。

81、江河湖海几分深,切莫下水自己测。

82、树立人生价值,提高安全意识。

83、安全心中常驻,幸福生活永伴。

84、文明礼让,安全共创。

85、出行避让一小步,远离危险一大步。

奥林匹克日宣传标语 运动宣传标语

奥林匹克日是一个为运动设立的节日,每年节日来临的时候,就会有一些相关的宣传运动,一些对于运动精神进行歌颂的时候。

1、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阳光。

2、所有的快跑都是短跑。

3、谱写生命之歌,弘杨运动精神。

4、运动使我们充满活力,活力让生命变得美丽。

5、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6、身体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7、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8、体坛青春际会,校园运动乐章!

9、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阳光。

10、所有的快跑都是短跑。

11、虽然你们在场上的时间很短暂,但你们的身影依然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因为你们是赛场上最可爱的人。

12、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

13、健康的体魄,永恒的追求。

14、我运动,我阳光。我运动,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

15、快乐伴左右,锻炼享健康。

16、虽然你们在场上的时间很短暂,但你们的身影依然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因为你们是赛场上最可爱的人。

17、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

18、健康的体魄,永恒的追求。

19、我运动,我阳光。我运动,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

20、快乐伴左右,锻炼享健康。/shuoshuo/

21、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阳光。

22、所有的快跑都是短跑。

23、虽然你们在场上的时间很短暂,但你们的身影依然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因为你们是赛场上最可爱的人。

24、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

25、健康的体魄,永恒的追求。

26、我运动,我阳光。我运动,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

27、快乐伴左右,锻炼享健康。

28、热爱运动,热爱生命。

29、踏上跑道,是一种选择。离开起点,是一种勇气。驰骋赛场,是一种胜利。

30、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内江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3-24 来源:[内江日报]

2013年,内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滑粗宏、加快发展、提质增效”的工作基调,坚持“三个加快”的发展思路,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全市农业稳步发展,工业较快增长,投资、消费需求扩大,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9.34亿元,同信册比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3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661.33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9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7:62.4:20.9调整为16.5:61.8:21.7。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43.03亿元,增长12.6%,占GDP比重达60.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9%,医疗保健用品和凳茄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9%,居住类价格上涨1.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4%;衣着类价格下降2.8%,烟酒类价格下降0.1%;交通和通信类持平。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与同期水平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下降1.6%。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3.85亿元,增长4.1%;增加值176.32亿元,增长4.0%。

全年粮食总产量151.22万吨,比上年增加4.78万吨,增长3.3%,连续7年增产。油料产量10.14万吨,增长1.9%。主要农产品产量列示如下:

全年出栏生猪315.84万头,增长2.2%;家禽2625.28万只,增长3.6%;生猪存栏234.26万头,下降2.8%;肉类总产量28.88万吨,增长4.2%。主要畜产品产量列示如下: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0.98万公顷,增长1.3 %;水产品产量 9.13万吨,增长10.8%。

全年完成工程造林面积467公顷,全市森林面积17152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1.9%。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95万亩,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2776.9万立方米。解决了23.6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处,分散供水工程120处;建成5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和9个全域灌溉示范小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03平方公里;新建及整治渠道1050.6公里,新建改造山平塘999口,新建蓄水池1429口,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1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500户。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697.11亿元,增长18.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2%。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542.47亿元,增长18.2%,占规模工业的90.9%。

全市重点监测的55种主要工业产品有39种增长,增长面为70.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列示如下:

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3.6点 ,比上年下降14.8个点。总资产贡献率为23.8%,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6.02万元/人,比上年增长20.2%;产品销售收入1709.51亿元,增长19.4%;利润总额100.04亿元,增长27.7%;利税总额189.06亿元,增长18.4%。

全市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19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3.92亿元,增长17.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44.86万平方米,增长12.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517.52万平方米,增长2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5.93亿元,增长25.1%。全年新开工项目(不含房地产)806个。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13亿元,增长33.5%;第二产业投资213.59亿元,增长17.5%,其中工业投资213.06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347.22亿元,增长30.0%,第三产业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3%。

全年完成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57.01亿元,增长40.2%;非国有投资318.93亿元,增长15.1%。非国有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额55.4%。

全市到位域外资金548.25亿元,同口径增长35.5%,其中国内省际间到位资金437.49亿元,增长35.0%;工业生产性项目到位资金384.64亿元,下降1.1%,占到位域外资金比重为70.2%。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全年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3.65亿元。建成通乡、通村公路共计1150公里,其中水泥路1087公里,油路63公里。建成1个乡镇客运站,完成4个农村客运码头的建设,完成农村渡改桥7座,完成公路安保工程国省道158.4公里,整治公路危病桥434延米/7座。年末全市公路管养里程达9880公里(不含242公里高速公路),其中,等级公路6267公里。

全年客运量1.2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38.66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7.6%和14.6%;货运量0.67亿吨,货物周转量65.84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3.6%和14.9%。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7.61亿元,增长15.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7.45万户,下降6.1%;移动电话用户236.30万户,增长8.3%;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55.4部,比上年增加4.2部。

六、贸易、外经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12亿元,增长14.5%。分地域看,城乡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202.56亿元和113.57亿元,分别增长14.9%和1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52.71亿元,增长13.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3.41亿元,增长18.0%。按经营单位规模来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0.15亿元,增长21.7%;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5.97亿元,增长10.2%。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63亿美元,增长15.7%,其中,出口3.15亿美元,进口0.48亿美元。全市获权企业252户,其中:新批获权企业26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980万美元。

全年接待游客1788.61万人次,增长29.8%;实现旅游总收入110.29亿元,增长28.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完成地域内财政总收入143.89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7.75亿元,同比增长22.1%。财政总支出227.60亿元,增长23.2%。其中,公共财政支出158.93亿元,增长11.9%。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79.4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47.12亿元,增长16.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14.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4%。

全年各种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4.69亿元,增长7.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35亿元,增长18.0%;寿险保费收入17.35亿元,增长3.7%。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8.18亿元,增长48.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完成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6项, 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20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专利申请741件,专利授权412件。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外援科技智力队伍的作用,全年企业与外智人才成功对接项目新增20个。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131所,在校学生58.83万人,教职工3.57万人。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改扩建了20所城乡公办幼儿园,发展民办幼儿园30所,改扩建了11所城区城郊和县镇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按照农村初中学生1250元/生·年,小学1000元/生·年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寄宿贫困生生活费,惠及学生35.2万余人。资助普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1705人,资助高校贫困生1941人;免除37992名中职学生学费,为16639名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资助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461人;为47199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开工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56套,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食堂7231平方米。全市本科硬上线7997人,上线率达41.94%,比上年增长3.5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5个,文化馆6个,文物保护管理所6个,乡镇文化站111个,公共图书馆4个,图书总藏量510千册(件)。新建社区书屋133个,新建城市社区文化中心4个。组织了8场大型演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5场次、文化下乡活动43场次,新创剧本5个、歌曲5首、舞台节目10个。组织开展了出版物市场专项行动6次、文化市场专项行动5次。启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可移动文物213件;完成3项基本建设文物踏勘工作。

全市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市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3座,乡镇广播站111个,广播覆盖率为96.14%。电视覆盖率为97.60%。免费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0820场次。

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20.53万人,参合率达99.83%,较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婴儿死亡率降至3.19‰。建成功能基本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达92.72万人。

全市承办省级以上比赛4次,举办市级运动会42次,举办“周末快乐体育”活动276项次,参加活动群众超过90万人次;参加2013年省青少年锦标赛,共获得金牌24枚,银牌30枚,铜牌37枚;内江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东兴区业余体育学校成功创建2013-2016年“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资中“盘破门武术”被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内江籍运动员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获得2金、6银、5铜;全年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0个,全民健身路径4条,农村体育健身示范点5个,市及各县(区)体育场馆免费向群众开放达137万人次;实现体育彩票销售额1.13亿元,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贫困学生运动员166名。

十、市政建设

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18亿元,其中道路桥梁建设完成34.66亿元,城市道路竣工面积为15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覆盖面积54.54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6公顷。全年自来水产量6288万吨,天然气供气量14739万立方米。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426.84万人,比上年增加2621人,人口出生率为9.57‰,人口死亡率为6.2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9‰。全市计划生育率为81.3%。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114元,比上年增长10.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0.6%。农民人均纯收入8584元,增长12.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0.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1229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499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8%。

全市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0.37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54.4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26.8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6.71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0.28万人。城镇和农村低保覆盖19.4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320元/月·人和1920元/年·人。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0所,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5%。城乡困难群众门诊救助人均标准分别为227元和158元,城乡困难群众住院救助人均标准分别为2191元和1168元。资助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参合率、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覆盖率达100%,新建社区慈善爱心示范超市服务网络1个。全市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13606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竣工9815套。其中,廉租房开工1475套,公租房4187套,经适房309套,限价房500套,城市棚户区5666套。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内江统计年鉴—2014》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总产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社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局;灌溉面积、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务局;新建公路、公路运输、货物吞吐量等数据来自市交通局;电信业务数据来自电信企业;保障性住房、城市污水处理、建成区绿地率来自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货物进出口数据、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劳务合作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邮政业务总量数据来自市邮政局;旅游数据来自市旅游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市人民银行;保险业数据来自保险公司;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技术合同、专利数据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电影数据来自市文广新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卫生、新农合数据来自市卫生局;社会服务、低保和五保救济数据来自市民政局;计生数据来自市人口计生委;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内江市统计局 2014年3月21日)

内江农业发展政策宣传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内江市农业农村局电话号码、内江农业发展政策宣传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内江农业发展政策情况报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江市分行电话

内江农业发展政策情况报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江市分行电话
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136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摘要: 今天给各位分享内江农业发展政策情况报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江市分行电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

今天给各位分享内江农业发展政策情况报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江市分行电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急求!内江市2013年全年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产值数据
  • 2、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 3、农业产业化情况调研报告
  • 4、2019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 5、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内江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3-24 来源:[内江日报]

2013年,内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质增效”的工作基调,坚持“三个加快”的发展思路,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全市农业稳步发展,工业较快增长,投资、消费需求扩大,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9.34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3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661.33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9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7:62.4:20.9调整为16.5:61.8:21.7。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43.03亿元,增长12.6%,占GDP比重达60.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9%,医疗保健用品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9%,居住类价格上涨1.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4%;衣着类价格下降2.8%,烟酒类价格下降0.1%;交通和通信类持平。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与同期水平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下降1.6%。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3.85亿元,增长4.1%;增加值176.32亿元,增长4.0%。

全年粮食总产量151.22万吨,比上年增加4.78万吨,增长3.3%,连续7年增产。油料产量10.14万吨,增长1.9%。主要农产品产量列示如下:

全年出栏生猪315.84万头,增长2.2%;家禽2625.28万只,增长3.6%;生猪存栏234.26万头,下降2.8%;肉类总产量28.88万吨,增长4.2%。主要畜产品产量列示如下: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0.98万公顷,增长1.3 %;水产品产量 9.13万吨,增长10.8%。

全年完成工程造林面积467公顷,全市森林面积17152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1.9%。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95万亩,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2776.9万立方米。解决了23.6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处,分散供水工程120处;建成5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和9个全域灌溉示范小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03平方公里;新建及整治渠道1050.6公里,新建改造山平塘999口,新建蓄水池1429口,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1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500户。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697.11亿元,增长18.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2%。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542.47亿元,增长18.2%,占规模工业的90.9%。

全市重点监测的55种主要工业产品有39种增长,增长面为70.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列示如下:

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3.6点 ,比上年下降14.8个点。总资产贡献率为23.8%,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6.02万元/人,比上年增长20.2%;产品销售收入1709.51亿元,增长19.4%;利润总额100.04亿元,增长27.7%;利税总额189.06亿元,增长18.4%。

全市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19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3.92亿元,增长17.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44.86万平方米,增长12.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517.52万平方米,增长2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5.93亿元,增长25.1%。全年新开工项目(不含房地产)806个。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13亿元,增长33.5%;第二产业投资213.59亿元,增长17.5%,其中工业投资213.06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347.22亿元,增长30.0%,第三产业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3%。

全年完成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57.01亿元,增长40.2%;非国有投资318.93亿元,增长15.1%。非国有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额55.4%。

全市到位域外资金548.25亿元,同口径增长35.5%,其中国内省际间到位资金437.49亿元,增长35.0%;工业生产性项目到位资金384.64亿元,下降1.1%,占到位域外资金比重为70.2%。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全年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3.65亿元。建成通乡、通村公路共计1150公里,其中水泥路1087公里,油路63公里。建成1个乡镇客运站,完成4个农村客运码头的建设,完成农村渡改桥7座,完成公路安保工程国省道158.4公里,整治公路危病桥434延米/7座。年末全市公路管养里程达9880公里(不含242公里高速公路),其中,等级公路6267公里。

全年客运量1.2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38.66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7.6%和14.6%;货运量0.67亿吨,货物周转量65.84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3.6%和14.9%。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7.61亿元,增长15.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7.45万户,下降6.1%;移动电话用户236.30万户,增长8.3%;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55.4部,比上年增加4.2部。

六、贸易、外经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12亿元,增长14.5%。分地域看,城乡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202.56亿元和113.57亿元,分别增长14.9%和1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52.71亿元,增长13.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3.41亿元,增长18.0%。按经营单位规模来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0.15亿元,增长21.7%;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5.97亿元,增长10.2%。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63亿美元,增长15.7%,其中,出口3.15亿美元,进口0.48亿美元。全市获权企业252户,其中:新批获权企业26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980万美元。

全年接待游客1788.61万人次,增长29.8%;实现旅游总收入110.29亿元,增长28.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完成地域内财政总收入143.89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7.75亿元,同比增长22.1%。财政总支出227.60亿元,增长23.2%。其中,公共财政支出158.93亿元,增长11.9%。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79.4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47.12亿元,增长16.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14.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4%。

全年各种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4.69亿元,增长7.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35亿元,增长18.0%;寿险保费收入17.35亿元,增长3.7%。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8.18亿元,增长48.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完成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6项, 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20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专利申请741件,专利授权412件。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外援科技智力队伍的作用,全年企业与外智人才成功对接项目新增20个。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131所,在校学生58.83万人,教职工3.57万人。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改扩建了20所城乡公办幼儿园,发展民办幼儿园30所,改扩建了11所城区城郊和县镇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按照农村初中学生1250元/生·年,小学1000元/生·年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寄宿贫困生生活费,惠及学生35.2万余人。资助普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1705人,资助高校贫困生1941人;免除37992名中职学生学费,为16639名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资助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461人;为47199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开工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56套,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食堂7231平方米。全市本科硬上线7997人,上线率达41.94%,比上年增长3.5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5个,文化馆6个,文物保护管理所6个,乡镇文化站111个,公共图书馆4个,图书总藏量510千册(件)。新建社区书屋133个,新建城市社区文化中心4个。组织了8场大型演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5场次、文化下乡活动43场次,新创剧本5个、歌曲5首、舞台节目10个。组织开展了出版物市场专项行动6次、文化市场专项行动5次。启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可移动文物213件;完成3项基本建设文物踏勘工作。

全市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市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3座,乡镇广播站111个,广播覆盖率为96.14%。电视覆盖率为97.60%。免费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0820场次。

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20.53万人,参合率达99.83%,较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婴儿死亡率降至3.19‰。建成功能基本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达92.72万人。

全市承办省级以上比赛4次,举办市级运动会42次,举办“周末快乐体育”活动276项次,参加活动群众超过90万人次;参加2013年省青少年锦标赛,共获得金牌24枚,银牌30枚,铜牌37枚;内江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东兴区业余体育学校成功创建2013-2016年“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资中“盘破门武术”被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内江籍运动员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获得2金、6银、5铜;全年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0个,全民健身路径4条,农村体育健身示范点5个,市及各县(区)体育场馆免费向群众开放达137万人次;实现体育彩票销售额1.13亿元,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贫困学生运动员166名。

十、市政建设

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18亿元,其中道路桥梁建设完成34.66亿元,城市道路竣工面积为15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覆盖面积54.54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6公顷。全年自来水产量6288万吨,天然气供气量14739万立方米。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426.84万人,比上年增加2621人,人口出生率为9.57‰,人口死亡率为6.2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9‰。全市计划生育率为81.3%。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114元,比上年增长10.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0.6%。农民人均纯收入8584元,增长12.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0.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1229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499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8%。

全市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0.37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54.4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26.8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6.71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0.28万人。城镇和农村低保覆盖19.4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320元/月·人和1920元/年·人。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0所,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5%。城乡困难群众门诊救助人均标准分别为227元和158元,城乡困难群众住院救助人均标准分别为2191元和1168元。资助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参合率、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覆盖率达100%,新建社区慈善爱心示范超市服务网络1个。全市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13606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竣工9815套。其中,廉租房开工1475套,公租房4187套,经适房309套,限价房500套,城市棚户区5666套。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内江统计年鉴—2014》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总产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社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局;灌溉面积、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务局;新建公路、公路运输、货物吞吐量等数据来自市交通局;电信业务数据来自电信企业;保障性住房、城市污水处理、建成区绿地率来自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货物进出口数据、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劳务合作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邮政业务总量数据来自市邮政局;旅游数据来自市旅游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市人民银行;保险业数据来自保险公司;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技术合同、专利数据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电影数据来自市文广新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卫生、新农合数据来自市卫生局;社会服务、低保和五保救济数据来自市民政局;计生数据来自市人口计生委;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内江市统计局 2014年3月21日)

一、铁门镇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内江农业发展政策情况报告,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内江农业发展政策情况报告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工业强镇,镇域经济发展,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而另一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不利因素的,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内江农业发展政策情况报告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面貌,带领富裕奔小康,已历届党委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思想,如何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解放,已发展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种、养、加工为一体的农业、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99年考察论证,镇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朝天椒种植,镇成立了组织,党委书记、镇长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问题,使自觉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性。对不愿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与外地客商,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了实惠,思想观念了转变,在农业产业结构过程中的地位也,由的提倡、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的被动变,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历经八年的艰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2008年仅朝天辣椒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2001年,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2006年4月在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产业基地的,于2007年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2004年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2005年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2007年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奖。

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种植协会在对外宣传的,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2006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市场收购、市场销售、品牌包装,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地远销日本、韩国。

辣椒产业的`,还产业迅速发展。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环节,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就业;了餐饮、商业、运输产业的发展,椒农在生产利润的,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发展。

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至2008年烟叶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

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产业政策、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将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产品市场网络,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农民在生产环节利润的,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农业经济效益,农产品附加值,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1、2010年底前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2、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2010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4、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几个内江农业发展政策情况报告:1、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历届党委的共识,不因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2、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唱主角,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解放,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种植结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3、产业基地后,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农业产业化情况调研报告1:

一、基本情况

XX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主要包括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及种养大户等。截止20XX年8月,全县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即浪伏茶叶公司;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即宏鑫茶叶公司;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其中茶叶企业6家,缫丝企业1家,中药材企业2家,木材加工企业2家,油茶加工企业2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1家。其中种植类98家(茶叶22家,中草药20家,果蔬28家,桑蚕9家,烟叶2家,油茶6家,其他种植9家);养殖类60家(养牛8家,养猪22家,养羊5家,养鸡19家,养鱼4家,其他养殖2家);农机服务类3家;其它20家。有家庭农场13家。其中泗城镇3家、下甲镇2家、逻楼镇1家,加尤镇4家、玉洪乡3家。有“一乡一业”乡镇1个,即加尤镇获得市级“一乡一业”(茶叶)称号。有“一村一品”专业村4个,其中,获国家级“一村一品”称号2个,一个是沙里乡浪伏村(茶叶专业),一个是加尤镇百陇村(茶叶专业),市级“一村一品”称号2个,一个是下甲镇平怀村(桑蚕专业),一个是玉洪乡那力村(茶叶专业)。有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1个(茶叶专业)。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固定资产总值 47822.06万元,经营总收入预计 64160.31万元,带动农户12000多户。

二、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茶叶产业。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1.2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6.1万亩,有机茶面积1.726万亩, 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0.42万亩;有茶叶加工企业99家。茶叶是我县“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全县8个乡(镇)共有1.13万户5万余人涉及种茶、制茶、售茶,茶叶产业对推进我县小康社会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据统计, 20XX年1-8月份全县干茶产量达4066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3%;产值260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茶农人均收入5157元,茶农户均收入2309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

(二)桑蚕产业。全县桑园总面积6.2万亩,其中实际投产桑园4.5万亩,20XX年新种桑园1.0万亩。1-8月份全县已发蚕种63956张,销售鲜茧46048.71担,同比增长32.62%;产值9439.98万元(均价2050元/担),同比增长39.97%;覆盖带动群众5109户22991人,户均收入1.85万元,人均收入4106元,其中覆盖带动贫困户1695户7628人。

(三)油茶产业。我县油茶总面积25.7万亩(其中产前期1.9万亩、初产期0.6万亩、盛产期20.5万亩、衰产期1.3万亩、新造林地1.4万亩),约占全市油茶总面积的36.7%,位居全市第二。2015年全县产油茶生果36300吨,干籽8240吨,年产毛油2360吨,产值1.78亿元(含毛油、茶麸及油茶精炼油等附加值),带动贫困户脱贫320户,贫困户户均油茶收入达5400元/户。20XX年完成新种油茶2000亩和油茶低产改造1万亩,受益群众650户2730?人,油农户均增收12000元。

(四)烤烟产业。我县烤烟生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烟农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推动、科技带动、资金扶持、全面提升”等综合措施,扎实抓好全县烤烟生产工作。今年全县完成烤烟种植面积5980亩,占县计划任务6500亩的92%,占市计划任务5200亩的115%,其中其中田烟5346亩,地烟634亩。目前已处于烟叶收购阶段,截止日前,全县已收购烟叶7225.13担,收购金额793.32万元,均价10.98元/斤,上等烟比例46.57%。

(五)养殖产业。一是种草养畜工作加快发展。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不断推动全县草食动物规模化养殖发展,今年新增牧草种植1100亩,新增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17个,配套养殖肉牛646头;新增年出栏肉羊5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8个,配套养殖山羊3770头;兔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配套养殖肉兔1.13万只。二是林下养殖加快发展。积极引导组织实施林下养殖,朝里乡连群养禽、玉洪乡运浩XX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林下养殖示范小区,发挥了引领和带动作用。累计完成“百林”鸡规模养殖户36户,配套养殖肉鸡11.39万羽,今年以来全县出栏鸡173.13万羽。三是特色养殖业持续发展。在抓好生猪、肉牛、肉禽支柱产业外,重点发展XX乌鸡、豚狸等特色养殖。全县豚狸规模化养殖32户配套养殖11.32万只,目前存栏9.6万只。XX乌鸡规模养殖示范户30户共养殖1.3万羽,正在申报“XX乌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四是生猪生产稳步发展。积极引导生猪规模养殖,全县共有1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13个,上半年出栏肉猪8.61万头。

(六)水果产业。我县围绕牛心李、火龙果、芒果等项目,以市场为主导,促水果产业提档升级。现我县有水果面积4.9万亩,其中牛心李1.5万亩,柑橘1.3万亩,芒果0.7万亩,桃果0.7万亩,其他水果0.7万亩。挂果面积2.9万亩,全县3600多户0.66万人参与水果种植。2015年水果总产量8500余吨,产值8250万元,果农户均收入9600元,人均收入2200元。20XX年完成水果种植面积3175亩,其中,芒果1300亩,柑桔180亩,毛葡萄45亩,李果900亩,百香果200亩,大青枣100亩,枇杷150亩,猕猴桃200亩;新引进种植珍珠李30亩、红心蜜柚20亩、沃柑试种50亩。

(七)中草药。目前,我县中草药种植总面积已达1.24万亩。其中,其中,田七2080亩,葛根2000亩,鸡骨草2000亩,三叶青2360亩,板蓝根1000亩,其他中药材3560亩。20XX年新种田七300亩,牛大力250亩。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 做大产业规模。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 强抓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推进优质粮、水果、烤烟、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的发展,总规模达 45 万亩。其中: 粮食种植21.1万亩,水果面积7.03万亩,烤烟0.56万亩,茶园面积11.2万亩,桑园面积5.2万亩,其他0.3万亩。 全县通过加大指导、扶持、服务等办法,培育、发展了一批综合经济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

(二)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加强政银企合作,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强化产学研联合,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20XX年原有15家龙头企业的基本上,今年上半年,我县又有凌春茶叶公司和绿贵茶叶公司2家企业申报市级龙头企业,正等候上级审批。目前,15 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 4.78亿元,预计销售收入6.41亿元,直接带动农户3000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000户。

(三)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合作社的发展和建设,至2013年底,全县仅有合作社52家,2014年后,合作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2014年注册34家,2015年注册42家,20XX年1-8月注册53家。截止20XX年8月,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1家,注册资金 2亿元,成员人数达2550人。今年上半年,我县向自治区推荐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自治区级示范社,目前,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已经公示,如无异议,将产生区级示范社。目前,我县正在审核《X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办法》,拟通过评比合格社、示范社,奖励合格社、示范社,从而带动更多的合作社发挥作用。

(四)大力打造“一乡一业”专业乡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2014年,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凌办发【2014】76号印发了《XX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XX县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获得了较快发展。全县根据本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各类扶贫资金、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发展“一村一品” ,逐步形成农民投入为主、政府支持为辅、工商资本、民间资本、信贷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新机制。通过强龙头、促合作、带基地,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逐步形成了以点带村、多村连片、特色明显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今年上半年,我们推荐百陇村为国家级“一村一品”茶叶类专业村。今年7月份,国家农业部正式行文,我县加尤镇百陇村获国家第六批“一村一品”茶叶专业示范村称号。目前,还有11个村基本达到“一村一品”评定标准,待到时机成熟即可向上级申报。

(五)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在家庭农场方面,XX县起步比较晚。前年,全县仅有2个家庭农场,去年新增8家,今年1-8月,家庭农场发展较慢,仅有2家注册开场,全县家庭农场总数也才有13家。同时,我县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力争培育一批适应新时期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

(六)加快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去年,XX县依托茶叶产业,成功创建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成为百色市第二个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目前,我县正依托桑蚕产业和水果产业,再建设1个县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和1个乡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七)发展电子商务,努力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产品的市场渠道。去年,电子商务在XX正式起步。今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工作,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担任电子商务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大力推动XX电子商务的发展。到目前止,全县组织各类农业产业化经组织人员培训3期120人/次。目前,已有2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开通了网上商店,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农户能力弱;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2015年,15家龙头企业缴税1569.44万元,平均每家纳税120.72万元。三是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比如油茶加工的2家企业,已低于市级龙头企业的标准,县人民政府已向市里报告,拟予摘牌;四是企业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五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没有形成统一的利益链;六是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七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能力较低;八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九是科技支撑力弱;十是农机化水平不高。

五、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一)利用《XX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加快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做好国家级、区级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力争实现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引进一批骨干重点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集群。

(三)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指导扶持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抓好的示范社建设。

(四)加快推进品牌战略。大力宣传商标富农、品牌兴农的'成功典型,全面提升农产品创牌意识。引导企业、合作社围绕传统名优农产品争创名牌。支持鼓励经营主体全面实施品牌战略。

(五)加快土地确权进度,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强化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引导农民与龙头企业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连片开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农业产业化情况调研报告2: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县加快农业脱贫,推进全面小康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神池县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县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神池县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神池县是农业县,土地宽广,可耕地面积93万亩,总种植面积75万亩,主要作物为杂粮、油料、旱地蔬菜、玉米、饲草料五大类,目前正尝试种植中药材和水果,其中杂粮、油料、旱地蔬菜为本地特色种植,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60万亩左右,是结构调整的重点作物。受地域、气候等条件的影响,神池县广泛推广杂粮种植,推进1345杂粮工程,1薯(马铃薯)、3麦(莜麦、荞麦、藜麦)、4米(小米—谷子、糜米—糜子、黄米—黍子、甜糯玉米)、5豆(黑豆、芸豆、蚕豆、豌豆、黄豆)。

今年以来,结合脱贫攻坚要求,按照产业扶贫规划,神池县委、政府科学规划“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区一特”,确定丘陵地区(八角镇、长畛乡)种植谷子和糜黍,南北两山(烈堡乡、太平庄乡、虎鼻乡)种植马铃薯和莜麦,沟谷川区(龙泉镇、大严备乡、东湖乡)种植豆类,西部平川(义井镇、贺职乡)种植谷子和豆类的农业种类区划。实现了杂粮种植的遍地开花和集约推进。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神池县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生态区域孕育了地域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目前已取得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部地理保护产品6个,包括畜产品1个(羊肉),油料2个(胡麻、胡油),小杂粮3个(莜麦、黑豆、黍子)。神池县更是获得了“中国亚麻油籽之乡”的荣誉称号。然而由于营销水平不高、品牌挖掘不够,不少神池特色农产品没有取得与其“身份”相匹配的市场业绩,小加工场、小作坊在境内星罗棋布,但产业链条短、加工粗放,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XX市东南边陲武陵山区的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界于东经108°18′25″—109°19′2″和北纬28°19′28″—29°24′18″之间。东以八面山为屏,西与乌江一水相隔,南与秀山县、贵州松桃县、印江县接壤,北与XX区、鄂西XX县、XX县毗邻。与全市其它区县相比,具有五大特性:一是幅员面积最大。全县共辖39个乡镇,幅员面积5173平方公里;二是少数民族人最多。全县总人口78万余人,其中土家族46.5万,苗族17.5万,还有满、彝、回、黎等1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全县总人口的83.6%,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三分之一。三是贫困比例最大。七十年代处于“粮食一亿五,工业无基础,温饱未解决,财政靠补贴”的落后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已树立了林、畜、药、旅、烟五大经济支柱,壮大了整体财力,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尽管我县于1999年整体跨越温饱线,但仍有绝对贫困人口8.40万人,解决温饱的任务之重居重庆前列。四是我县市内唯一的老革命根据地。境内南腰界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红二、六军团会师并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远离大中城市,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要素疏通不畅,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同时县内资源极不配套,特别是地下资源十分匮乏,无煤、石油、天燃气等能源矿藏,导致地面资源破坏十分严重,生态环境很是恶劣,加上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使得全县各地洪涝、干旱、低温寡照、北风冷霜与灾害十分频繁,“十年九大灾,年年有小灾”是其形象的写照。同时我县也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山地优势明显。全县共有林业用地面积404.56万亩,其中荒山荒坡面积100万亩,退耕地面积48.5万亩,加之立体气候十分明显,药业、林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而且由于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造就了险峻壮观的山川奇景,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二是人文优势突出。我县是“中国土家摆手舞之乡”,独具特色的土家摆手舞、土家民歌、民族节庆习俗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龚滩古镇、龙潭古镇、后溪古镇是XX市历史文化名镇,其中龙潭镇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杰出领袖赵世炎烈士的故乡,南腰界至今仍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大量革命文物,具有光荣的革命文化传统。三是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我县位于武陵山区、三峡库区和乌江干流三个国家重点经济开发区之中,加之国道319线和渝怀铁路贯穿县域全境,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农业综合开发区位优势。

酉阳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已实施了16年整,始建于1991年,到2007年止,共涉及改造钟多、龙潭、麻旺、龚滩、兴隆、板溪、铜鼓等5镇2乡32村,受益人口达16万余人,共计完成改造中低产田土21.55万亩,完成总投资8231.43万元,累计完成总工日336万个,共动用土石方672万立方米。

长期以来,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缓慢。其一,自然资源条件差。项目实施以前的项目区,一方面农业资源贫乏,人多地少,人均仅1.2亩。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条件恶劣,生态环境破坏恶化,大量水土流失,水利建设滞后,而且耕作零散。耕地资源不足与生产经营粗放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其二,传统生产意识浓厚。长期以来,群众满足于种粮、养猪的单一生产结构,虽解决了温饱,但人民群众生活仍较为贫困。项目实施以前主要粮食作物平均亩产为:水稻370公斤/亩,玉米250公斤/亩,红苕200公斤/亩,土豆160公斤/亩,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

二、项目实施情况

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我县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是在XX市直辖后,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为农业综合开发向纵深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项目实施建设十五年来,我县在上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直接领导下,项目区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为农户走向市场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为农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带动作用,为科技的推广起到了示范作用,为新品种推广起到了幅射作用,为农业招商引资起到了载体作用。十六年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得到了全社会关注,项目投资越来越大,建设水平越来越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重,在我县一个个全新的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园区正不断兴起。

(一)建设内容及规模

首先我们明确了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确定了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一是水利措施做到渠相通、池配套、渠防渗、节用水、旱能灌、涝能排。二是农业措施做到田成方、地平整、土改良、培地力、精施肥、种优良、间套种、防病虫、机作业。三是林业方面做到树成行、经济林、绿化带、保水土、生态好。四是交通上做到路相通、人畜走、农机行。五是发展多经基地、养殖加工,实施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1、土地治理改造

累计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215500亩,修建各种堰渠300公里,其中干渠26公里,支渠、主渠48公里,田间排灌渠系226公里(排洪、排湿沟45公里),机耕道52.3公里,便民耕作路55.6公里,建农田制口、桥、涵、闸、渡槽等23284处,建滴灌喷灌设施200亩,建蔬菜大棚300余个,完成河道整治3.7公里,改造恢复河滩地1500亩。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总工日336万个,共动用土石方672万立方米。

2、多种经营开发

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多经基地29000亩,其中建香桂基地4000余亩,建半夏─天冬gap药材生产基地200亩,水果生产基地3000亩,花卉苗木基地1000亩,反季节精品蔬菜基地10000余亩,建市级黑山羊良种场一个,种猪场一个,良种长毛兔养殖场两个,养兔5000余只,以及其它一些多经种植项目,引进各种业主到项目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共有20余家。

 3、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项目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改善项目区农业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搞好农田防护。十六年来,完成四周荒山荒坡植树造林共栽植杨树10余万亩,完成园区主要道路、沟渠、河堤绿化35公里,实施农村生态庭院建设,建农村沼气池3000余口(户),节能灶改造2000余户,庭院经济栽植经济林木1500余亩。

(二)投资情况

自XX市直辖以来,上级加大了对我县项目建设的力度,项目资金每年不低于15%的幅度递增,给项目建设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和资金保障,同时我县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开拓融资渠道,加强部门协作,集中力量打好园区建设总体战,共同塑造农业综合开发精品工程。小坝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是我县项目实施工作的经典范例。众所周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全方位跨部门的宏大工程,切实加强部门协作,统一项目管理,广泛筹集资金并作统筹安排是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在县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县计委、农综办、财政局、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畜牧局、国土局、审计局等相关部门在项目建设中体现了全局观念,坚持“三统一分”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验收、分工负责)集中一切力量打好项目建设总体战。据统计,自91年冬我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以来,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共7438.43万元。详见表1:

另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投资开发,项目区农民自筹资金开发等,据不完全统计,亦达1000万余元。

三、综合效益分析

自98年XX市直辖以来,西部大开发的春风给我县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在“十五”期间,我们紧紧抓住农业综合开发的契机,坚持统一规划、集中成片、整体开发的工作思路,突出体现规模效应,以实施园区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农业综合开发精品工程,全面改造中低产田,大力兴修水利设施,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在项目区现已初步形成了农、林、路、渠的合理布局和林果、粮牧立体、高效、生态的生产模式,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一)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如钟多镇花园村、新桥村修建的傍山渠,双复村修建的倒虹吸管、过水渡槽,铜鼓乡修建的过水机耕道桥,每个项目区分布了“井”字格局的排水灌溉渠系和路道网络,解决了当地群众盼望多年想解决而又无力解决的难题。现在,项目区已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新格局,自然灾害抵御能力显著增强。如1999年、2002年酉阳在多次遭受大暴雨袭击中,项目区的经济损失轻微而非项目区损失严重。

(二)提高了科技含量,加速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十六年中共引进推广优质稻高产配套、山羊高床舍饲、名优水果、花木栽培,半夏培土栽培、温室蔬菜、节水灌溉等农业先进适用科技8项,农民参与科技培训人数达5万人次,是项目区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

(三)美化了环境,项目区风光更加迷人,生态、社会效益显著增加。由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配套实施,不仅改变了夕日光秃荒芜的恶劣自然环境,生态效益显著增加,同时给项目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项目区四周山坡,大兴植树造林,栽植杨树,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为我县的杨树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农村沼气项目的实施,保护了生态,也给农户带来了直接经济利益,首先节约了燃料支出,其次提供了优质肥料,其三搞好了环境卫生。据估算,一口沼气池每年给农户带来600元的经济效益,项目区共节支增收180万元。另外,几近来,由于“农家乐”的兴起,区内劳动力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

(四)增强了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通过开发,项目区2008年比1998年每年增加农业总产值2660万元,其中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16万公斤,肉食水产品156.7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8年的1130元增加到2008年的2700元,年均增收157元。

(五)实施多经开发、调整结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项目区经过调整结构,农业生产向多元化迈进,种植结构得到合理调配,优质稻、菜经粮、果经花、药畜林(草)等格局正在形成,龙头企业也正在兴起,成为项目区经济增长的有力途径。据统计,现在每年项目区蔬菜种植达10000余亩,比1998年增加面积8000余亩,增蔬菜1600万公斤,产值1600万元;新增种植水果面积3000亩(其中桃园300亩,梨园500亩,草莓450亩,猕猴桃、布朗李、大青枣、枇杷等250亩,其它1500亩),增水果300万公斤,产值300万元;建花卉苗木基地1000亩,增产花卉苗木400万盆株(球),产值400万元;新增种植药材700亩(其中半夏gap基地200亩),增产值180万元;建山羊高床舍饲示范基地一个,发展农户500余户,增产值120万元,建良种长毛兔养殖场两个,发展长毛兔(肉兔)5000余只,增产值60万元。

经项目实施,项目区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从过去单一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移到适应市场需要、发展多元化经济的模式上来,从而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四、办法和措施

我县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特别是在XX市直辖后,取得了如此巨大的综合效益,总结起来得利于:开发思路明确,基础设施完善,加大科技投入,调整农业结构,开发政策优惠。

(一)明确开发思路。农业综合开发机遇难得,为把好事办好,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发展特色,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围绕这一思路,一是着力于搞好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培育了“果、药、林、畜、蔬”等特色产业。二是合理种养结构,在主攻单产,逐步提高粮食自给率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水改旱、粮改经、种改养”工程,多种经营快速发展,粮经产值比由1998年的4:6调整3:7。三是调整品种结构,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实施种子工程、白色工程、无公害工程,发展市场农业、绿色农业,努力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和市场占有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改革耕作制度,采取间混套种,推广多元化立体种植,变一年一熟为一年多熟,项目区复种指数由1998年的195%提高到现在的215%。

(二)完善基础设施。针对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的状况,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企综合开发,实行资金、物资、科技、劳力集中投入,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等措施配套实施,力求项目工程,建设一片、配套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十六年来,共改造中低产田19.58万亩,项目区内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格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旱涝保收能力显著增强,为农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着力实施了“三抓”措施:一是抓良种,配套项目实施,先后引进了高山蔬菜品种10余个,优质水果品种8个,畜牧新品种6个,蔬菜新品种9个,杂交水稻新品种5个。目前,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二是抓示范,利用项目资金或引进业主,扶持建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场,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有力推动了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1999年,由生态办科技人员在项目区承包土地200亩建立了生态林苗木场,由外地客商投资建立了经济林苗木场300亩,2000年由畜牧局科技人员在项目建立了山羊高床舍饲示范场和良种长毛兔养殖场,大力地带动了项目区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三是抓推广,引进推广种子包衣,生物防治,配方施肥,抛秧等增产增效技术10余项,夯实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技术基础。

(四)调整农业结构。在结构调整过程中,首先按照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区域总体布局,确立了“果、药、林、畜、蔬”等特色产业。在做法上,采取先宣传发动,再示范引导,后全面开发的工作思路。首先,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先后多次组织项目区干群外出考察,组织培训和科普活动,受训人数达5万多人次,使项目区群众思想从“要我开发”转变为“我要开发”。其二,扶持先进群众、生产大户和外地客商建立示范园,以典型的事例教育和启发项目区广大群众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热情,农业综合开发十六年来,先后引进各类业主和专业户20余家。其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使其积极投入农业结构调整的行动中,十六年来,项目区农民土地进行多种经营项目的面积已达到29000余亩,是改造耕地面积的15.8%,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有力增长点。

(五)优惠开发政策。为吸引有关方面积极投入项目区开发和结构调整,切实采取用足用活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各界人士承包、租赁、购买土地使用权和农民集约经营,从事多种经营,发展特色农业,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将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国土治理资金等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捆绑使用,通过政府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支持龙头企业、典型大户和项目区群众发展种养业,从新品种推广运用和农产品加工销售均得到快速发展,建立了花卉苗木基地、畜牧养殖基地、水果蔬菜基地、药材杨树基地等项目,培育出了一批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加强各项管理

1、强化领导,层层负责

首先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财政局、审计局、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畜牧局、项目乡镇等相关部门单位第一负责人任副组长,切实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领导,监督施工管理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领导小组下设工程指挥部,负责日常具体施工管理,完善规范各种管理制度,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奖惩逗硬,为项目实施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2、科学规划,体现区域特色

按照“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工程形象,一流的工程效益”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高效益开发,坚持以内涵开发为主,注重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工程相结合,并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突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特色经济,变优势为效益,充分体现了区域特色。

3、广泛宣传,全民行动打好开发总体战

让项目区及全县人民认识、了解、支持和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是项目实施成功的首先条件,为此我们采取经常召开群众会进行情况摸底,到处学习参观,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发动,使其明确了解实施项目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我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举措。

4、规范管理,全面落实新的项目要求

解放思想,努力适应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要求,认真学习领会温家宝总理及回良玉副总理关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精神,我们坚持"两个转变"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切实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战略转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显著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全面落实农业产业化工程项目,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为最终目标。

【2017关于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1】

为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县人大年度工作的安排,农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王三毛的带领下,近期先后深入县农办、冈上、向塘、三江等部门和乡镇,就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强农产品基地和农业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向“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组织发展,加快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1、龙头企业不断扩大。2007年全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5家,2008年达70家,2009年达94家,占全市的39.3%,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9家,市级72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117亿元,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实现税收2.1亿元,带动27.3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

2、农产品基地得到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龙头企业联系广大农民的主要纽带。近几年,政府每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左右,扶持龙头企业在“两带”建设农产品基地,基本形成了粮食、生猪两个主导产业和家禽、特种水产、蔬菜、花卉苗木四个特色产业的格局。至2009年底,已形成20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基地25家,20棚以上的规模养殖基地35家,全县生猪饲养达181.3万头,家禽饲养达3686.6万羽,水产品起水量12.02万吨,蔬菜种植26.2万亩,产量69万吨,苗木2万亩。

3、农业服务组织健康发展。每年投入资金80万元,引导扶持农业服务组织成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的有序流通。至2009年底,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0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7家,组建了生猪、蔬菜、水产、粮油等协会6家,各类中介组织30多个,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2000多人。

4、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培育和发展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9个,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品牌24个,产品168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42个,注册商标124件,拥有“汇仁”、“皇禽”2个驰名商标和“国鸿”、“昌碧”、“稻香园”、“九木堂”等9个著名商标,绿色品牌和商标数量均为全省县(区)之首。

5、“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基本形成。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挖掘各乡(镇)、村的资源潜力,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如冈上万舍的蔬菜和东潭的蛋鸭、三江村的蔬菜、蒋巷的粮食、黄马的茶叶和花卉苗木、塔城的水产、向塘的蔬菜等。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企业质量不高,行业分布不均匀。我县龙头企业总体水平还不高,生产规模偏小,大多为初级加工,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和带动能力较弱。如蔬菜传统方式种植偏多,像采用塔城青岚无土栽培、武阳鑫和源蔬菜基地生物物理杀虫等新技术种植的较少。而且,企业所属行业分布不平衡,多数集中在粮食加工、生猪养殖和禽蛋加工领域,不利于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面发展。

2、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瓶颈制约发展。我县龙头企业大多正处在发展扩张阶段,资金需求缺口较大。但多数企业用地为租赁土地或农业用地,不具备担保和抵押功能,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3、企业土地流转不易,规模扩张空间狭窄。传统自给自足的种养模式导致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现在受国家30年土地承包期限政策的限制,企业不能长期租用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入热情,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难以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4、市场营销路子不广,销售渠道不稳定。农业生产容易受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农业市场经济的风险又较大,而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能力还不强,规避风险能力较弱,亟需增强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5、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影响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受资金投入影响,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还较为滞后,主要包括农田水利设施较为薄弱,道路交通不够发达,电力线路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防灾抗灾能力不够强。

6、面源污染不容乐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形势较为严峻。大规模的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粪便和废水,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极易造成空气和地下水污染,附近人居环境也受到直接影响。如八一乡涂埠村生猪养殖导致环境恶化,甚至出现“猪赶人走”现象;冈上镇孵化厂孵完蛋后的'蛋壳直接丢弃和放养蛋鸭,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三、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择优选择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重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开发和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面增强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2、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走多渠道、多形式融资道路,着力发掘民间资本,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3、进一步鼓励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除了企业应该支付给农户的土地流转费,建议再由政府拿出一定财政资金补贴给农户,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大力鼓励规模成片地流转土地。

4、进一步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加大知识技能专业培训,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农产品营销队伍。积极为农产品搭建流通平台,开辟市场销售渠道,为经纪人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促进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5、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可随财力的增长而逐年增加,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加快改善基地农田、水利、电力线路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业企业招商引资方面,要认真考察,避免出现钻国家政策漏洞的现象,尽可能地多扶持本地企业。

6、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做到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养殖的良性循环。对一些地方规模化生猪养殖造成周围环境和地下水污染的问题,要加强治理,大力推广伟瑞菜养殖有限公司的沼气发电、污水循环沉淀后排放及八一乡涂埠村养猪专业合作社的生物发酵厂(零排放)的养殖新技术,防止面源污染,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2017关于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2】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安排,为进一步了解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深入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开展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凌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主要包括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及种养大户等。截止2017年8月,全县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即浪伏茶叶公司;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即宏鑫茶叶公司;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其中茶叶企业6家,缫丝企业1家,中药材企业2家,木材加工企业2家,油茶加工企业2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1家。其中种植类98家(茶叶22家,中草药20家,果蔬28家,桑蚕9家,烟叶2家,油茶6家,其他种植9家);养殖类60家(养牛8家,养猪22家,养羊5家,养鸡19家,养鱼4家,其他养殖2家);农机服务类3家;其它20家。有家庭农场13家。其中泗城镇3家、下甲镇2家、逻楼镇1家,加尤镇4家、玉洪乡3家。有“一乡一业”乡镇1个,即加尤镇获得市级“一乡一业”(茶叶)称号。有“一村一品”专业村4个,其中,获国家级“一村一品”称号2个,一个是沙里乡浪伏村(茶叶专业),一个是加尤镇百陇村(茶叶专业),市级“一村一品”称号2个,一个是下甲镇平怀村(桑蚕专业),一个是玉洪乡那力村(茶叶专业)。有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1个(茶叶专业)。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固定资产总值 47822.06万元,经营总收入预计 64160.31万元,带动农户12000多户。

二、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茶叶产业。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1.2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6.1万亩,有机茶面积1.726万亩, 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0.42万亩;有茶叶加工企业99家。茶叶是我县“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全县8个乡(镇)共有1.13万户5万余人涉及种茶、制茶、售茶,茶叶产业对推进我县小康社会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据统计, 2017年1-8月份全县干茶产量达4066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3%;产值260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茶农人均收入5157元,茶农户均收入2309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

(二)桑蚕产业。全县桑园总面积6.2万亩,其中实际投产桑园4.5万亩,2017年新种桑园1.0万亩。1-8月份全县已发蚕种63956张,销售鲜茧46048.71担,同比增长32.62%;产值9439.98万元(均价2050元/担),同比增长39.97%;覆盖带动群众5109户22991人,户均收入1.85万元,人均收入4106元,其中覆盖带动贫困户1695户7628人。

(三)油茶产业。我县油茶总面积25.7万亩(其中产前期1.9万亩、初产期0.6万亩、盛产期20.5万亩、衰产期1.3万亩、新造林地1.4万亩),约占全市油茶总面积的36.7%,位居全市第二。2015年全县产油茶生果36300吨,干籽8240吨,年产毛油2360吨,产值1.78亿元(含毛油、茶麸及油茶精炼油等附加值),带动贫困户脱贫320户,贫困户户均油茶收入达5400元/户。2017年完成新种油茶2000亩和油茶低产改造1万亩,受益群众650户2730?人,油农户均增收12000元。

(四)烤烟产业。我县烤烟生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烟农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推动、科技带动、资金扶持、全面提升”等综合措施,扎实抓好全县烤烟生产工作。今年全县完成烤烟种植面积5980亩,占县计划任务6500亩的92%,占市计划任务5200亩的115%,其中其中田烟5346亩,地烟634亩。目前已处于烟叶收购阶段,截止日前,全县已收购烟叶7225.13担,收购金额793.32万元,均价10.98元/斤,上等烟比例46.57%。

(五)养殖产业。一是种草养畜工作加快发展。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不断推动全县草食动物规模化养殖发展,今年新增牧草种植1100亩,新增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17个,配套养殖肉牛646头;新增年出栏肉羊5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8个,配套养殖山羊3770头;兔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配套养殖肉兔1.13万只。二是林下养殖加快发展。积极引导组织实施林下养殖,朝里乡连群养禽、玉洪乡运浩凌云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林下养殖示范小区,发挥了引领和带动作用。累计完成“百林”鸡规模养殖户36户,配套养殖肉鸡11.39万羽,今年以来全县出栏鸡173.13万羽。三是特色养殖业持续发展。在抓好生猪、肉牛、肉禽支柱产业外,重点发展凌云乌鸡、豚狸等特色养殖。全县豚狸规模化养殖32户配套养殖11.32万只,目前存栏9.6万只。凌云乌鸡规模养殖示范户30户共养殖1.3万羽,正在申报“凌云乌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四是生猪生产稳步发展。积极引导生猪规模养殖,全县共有1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13个,上半年出栏肉猪8.61万头。

(六)水果产业。我县围绕牛心李、火龙果、芒果等项目,以市场为主导,促水果产业提档升级。现我县有水果面积4.9万亩,其中牛心李1.5万亩,柑橘1.3万亩,芒果0.7万亩,桃果0.7万亩,其他水果0.7万亩。挂果面积2.9万亩,全县3600多户0.66万人参与水果种植。2015年水果总产量8500余吨,产值8250万元,果农户均收入9600元,人均收入2200元。2017年完成水果种植面积3175亩,其中,芒果1300亩,柑桔180亩,毛葡萄45亩,李果900亩,百香果200亩,大青枣100亩,枇杷150亩,猕猴桃200亩;新引进种植珍珠李30亩、红心蜜柚20亩、沃柑试种50亩。

(七)中草药。目前,我县中草药种植总面积已达1.24万亩。其中,其中,田七2080亩,葛根2000亩,鸡骨草2000亩,三叶青2360亩,板蓝根1000亩,其他中药材3560亩。2017年新种田七300亩,牛大力250亩。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 做大产业规模。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 强抓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推进优质粮、水果、烤烟、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的发展,总规模达 45 万亩。其中: 粮食种植21.1万亩,水果面积7.03万亩,烤烟0.56万亩,茶园面积11.2万亩,桑园面积5.2万亩,其他0.3万亩。 全县通过加大指导、扶持、服务等办法,培育、发展了一批综合经济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

(二)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加强政银企合作,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强化产学研联合,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2017年原有15家龙头企业的基本上,今年上半年,我县又有凌春茶叶公司和绿贵茶叶公司2家企业申报市级龙头企业,正等候上级审批。目前,15 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 4.78亿元,预计销售收入6.41亿元,直接带动农户3000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000户。

(三)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合作社的发展和建设,至2013年底,全县仅有合作社52家,2014年后,合作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2014年注册34家,2015年注册42家,2017年1-8月注册53家。截止2017年8月,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1家,注册资金 2亿元,成员人数达2550人。今年上半年,我县向自治区推荐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自治区级示范社,目前,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已经公示,如无异议,将产生区级示范社。目前,我县正在审核《凌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办法》,拟通过评比合格社、示范社,奖励合格社、示范社,从而带动更多的合作社发挥作用。

(四)大力打造“一乡一业”专业乡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2014年,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凌办发【2014】76号印发了《凌云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凌云县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获得了较快发展。全县根据本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各类扶贫资金、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发展“一村一品” ,逐步形成农民投入为主、政府支持为辅、工商资本、民间资本、信贷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新机制。通过强龙头、促合作、带基地,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逐步形成了以点带村、多村连片、特色明显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今年上半年,我们推荐百陇村为国家级“一村一品”茶叶类专业村。今年7月份,国家农业部正式行文,我县加尤镇百陇村获国家第六批“一村一品”茶叶专业示范村称号。目前,还有11个村基本达到“一村一品”评定标准,待到时机成熟即可向上级申报。

(五)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在家庭农场方面,凌云县起步比较晚。前年,全县仅有2个家庭农场,去年新增8家,今年1-8月,家庭农场发展较慢,仅有2家注册开场,全县家庭农场总数也才有13家。同时,我县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力争培育一批适应新时期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

(六)加快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去年,凌云县依托茶叶产业,成功创建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成为百色市第二个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目前,我县正依托桑蚕产业和水果产业,再建设1个县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和1个乡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七)发展电子商务,努力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产品的市场渠道。去年,电子商务在凌云正式起步。今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工作,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担任电子商务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大力推动凌云电子商务的发展。到目前止,全县组织各类农业产业化经组织人员培训3期120人/次。目前,已有2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开通了网上商店,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农户能力弱;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2015年,15家龙头企业缴税1569.44万元,平均每家纳税120.72万元。三是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比如油茶加工的2家企业,已低于市级龙头企业的标准,县人民政府已向市里报告,拟予摘牌;四是企业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五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没有形成统一的利益链;六是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七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能力较低;八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九是科技支撑力弱;十是农机化水平不高。

五、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一)利用《凌云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加快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做好国家级、区级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力争实现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引进一批骨干重点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集群。

(三)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指导扶持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抓好的示范社建设。

(四)加快推进品牌战略。大力宣传商标富农、品牌兴农的成功典型,全面提升农产品创牌意识。引导企业、合作社围绕传统名优农产品争创名牌。支持鼓励经营主体全面实施品牌战略。

(五)加快土地确权进度,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强化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引导农民与龙头企业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连片开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内江农业发展政策情况报告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江市分行电话、内江农业发展政策情况报告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企业   农业   发展   增长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8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