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的成熟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是大麦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大麦的成熟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是大麦,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大麦的成熟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是大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大麦的成熟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是大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大麦和猫草有什么区别,猫草有什么价值

2、大麦应该如何种植,附大麦的变种

3、大麦施肥方法,掌握好需肥规律

4、大麦的成熟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是大麦

大麦和猫草有什么区别,猫草有什么价值

大麦和猫草有什么区别,猫草有什么价值

大麦的秆通常比较粗壮,高50-100厘米,叶片多无毛或基部具柔毛;而猫草一般指禾本科植物,或者是外面草坪上普通的草。猫草可以刺激猫的肠胃蠕动,帮助猫吐出在胃中结成团的毛球,有助于改善猫咪的口腔环境,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还能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大麦和猫草有什么区别,猫草有什么价值

一、大麦和猫草的区别

1、大麦秸粗,光滑无毛,直立,高50~100厘米。叶鞘松弛抱茎,多无毛或基部有柔毛,两侧有两针披形叶耳,叶舌膜质,长1~2毫米,叶长9~20厘米,宽7~20毫米,扁平。

2、猫草一般是指禾本科植物,如大麦苗、小麦苗、燕麦苗、狗尾草或外草坪上普通的草。

二、猫草的主要价值

1、猫喜欢用舔的方法自我清洁,所以胃里会有毛球。这种植物猫食用无毒无害,纤维丰富,能刺激猫肠胃蠕动,帮助猫吐出在胃中形成团体的毛球,有助于猫轻松减压,改善口腔环境,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抑制各种原因引起的嗜酸性肉芽肿、口腔溃疡、牙龈炎、舌炎等。

2、小麦、燕麦及绿豆等植物都可以作为猫草供猫食用。市场上有专门的猫草套装,包括供栽培的器皿、泥土、必要的肥料和猫草种子。商场上也有专门的“吐毛球膏”可以替代猫草。

三、猫草对猫的益处

1、猫草有粗植物纤维,有助于消化肉类。

2、猫草中含有肉类中没有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叶青素,有助于保持猫体内营养平衡。

3、猫草中含有的植物纤维会促进猫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猫体内的猫球,或者催吐,使毛球吐出体外,避免肠子被毛球纠结。

4、猫草可以缓解猫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压力,获得愉悦心情。

大麦应该如何种植,附大麦的变种

大麦应该如何种植,附大麦的变种

选种:种植大麦要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环境的品种,如闽麦2号、福大麦1号、福大麦2号等。

选地:建议选择地势平坦、肥沃深厚的土地进行种植。

播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播种,若是在福建种植的话,土温10-20℃之间都可以。

种植密度:每公顷的播种量以135-180kg为宜。

其它管理:要做好施肥、浇水、除草等管理工作。

大麦应该如何种植,附大麦的变种

一、大麦怎么种

1、选种:可以选择闽麦2号、福大麦1号、福大麦2号等进行种植,这些都是专用型或兼用型品种,播前要对种子进行精挑细选,将外形饱满、色泽好的种子留下,像病粒、瘪粒、烂粒等淘汰,然后选一个晴天进行晒种,一般1-2天即可。

2、选地: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厚度大于25cm、土地结构好、无耕作障碍因子的地块进行种植。

3、播种:播种要根据当地具体的情况来决定,如果是在福建种植的话,土温10-20℃之间都可以进行播种。

4、种植密度:每公顷播种量以135-180kg为宜,基本苗每公顷最好控制在225万左右。

大麦应该如何种植,附大麦的变种

5、其他管理

(1)施肥:肥力中等的地块,每公顷施纯氮肥285kg、磷肥120kg、钾肥285kg,基肥要确保足够,这样麦苗才能长得又快又好。

(2)浇水:麦苗需水量大,所以田间要时刻保持湿润状态,割苗后更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如果此时的土壤刚好较干,那么必须进行一次浇灌,这样才能满足麦苗对水分的需求。

(3)除草:除草最好不要施用除草剂,这样做是为了确保麦苗的安全。一般来说,麦草的长势都比杂草强,所以对于个别生长快的杂草可以选择人工拔除。

大麦应该如何种植,附大麦的变种

二、大麦的变种

1、青稞:青稞在西北和西南等地比较常见,高原清凉气候也很适合种植,一年生三秆直立,高约100cm,径4-6cm,一般有4-5节。

大麦应该如何种植,附大麦的变种

2、藏青稞:藏青稞在我国青海、西藏、四川、甘肃、华北等地有种植。一年生秆直立、光滑、高约100cm。叶鞘光滑,短于节间,两侧具两个披针形叶耳。叶舌膜质,长1-2mm。叶片长18-25cm,宽1-1.8cm。

大麦施肥方法,掌握好需肥规律

大麦施肥方法,掌握好需肥规律

施肥规律:出苗到越冬期,辅施氮素和适量和磷钾肥,加快幼苗生长,保证幼苗安全过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肥料需求量大在拔节期应该促使结实器官的发育。

施肥运筹:大麦因生育期短,冬前育苗很重要,遵守前重后轻,重施底肥,早施追肥的原则。亩施有机肥3000千克+纯氮8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7千克。

看苗促控:土壤质量不佳的地块,尽早追施尿素,适当追肥。

大麦施肥方法,掌握好需肥规律

一、大麦施肥方法

1、施肥规律

大麦一生中需肥量出现两高峰,呈“V”字形——高低高的需肥规律。

(1)第1个高是在出苗到越冬期,要求有较高水平的氮素和适量和磷钾营养,才可以促使幼苗早发根、早分蘖,加快幼穗分化进程,培育壮苗越冬。越冬期间温度下降,根系吸收能力弱,地上部基本停止生长,这是需肥量较少的阶段。

(2)第2高峰是在返青以后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形成器官较多,生长量较大,需肥数也增加。特别是从拔节到抽穗开花阶段需肥数量多,齐穗时大麦吸收的磷、钾已达,吸收的氮达92.4%。在拔节期应促使结实器官的发育,减少小穗退化,增加粒数,力争高产稳产。

大麦施肥方法,掌握好需肥规律

2、施肥运筹

(1)大麦因生育期短,分蘖发生快,幼穗分化比小麦明显提早,故冬前壮苗对高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施肥上应掌握“前重后轻,重施底肥,早施追肥”的原则。

(2)通常亩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纯氮8~10千克,五氧化二磷6~7千克,氧化钾7~9千克,其中基肥和种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2%~80%。

(3)前期壮苗早发,返青期控制无效分蘖,拔节期巩固穗数,促壮秆大穗,后期保小穗增粒,提高单穗重。

大麦施肥方法,掌握好需肥规律

3、看苗促控

(1)对于土质差、基肥少、播种迟、群体较小的麦田,冬前及早追施苗肥,亩施尿素7~8千克,加快分蘖速度,促进低位分蘖发生。

(2)年后早追返青肥,亩用标准氮肥7.5千克,到孕穗期再看苗补施少许氮肥作粒肥。对肥力较高,基肥用量较多,适时播种,出苗快,分蘖早,长势旺的麦田控制苗肥的施用或不施苗肥,返青后根据苗情少施或不施氮肥,可施用磷钾肥,通常亩用磷肥20千克,钾肥7~8千克。

(3)拔节后追施尿素5~7千克。为防早衰,后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大麦施肥方法,掌握好需肥规律

二、大麦种植时间和方法

1、通常在每年8-9月份种植,但不同地区种植时间会有所差异,像青海、西藏等地的裸大麦区则是选择在春季播种。

2、在播种前,需要挑选颗粒饱满,优良的品种,并对土地进行深翻一次。

3、种子播种不宜埋过深,否则会影响出苗的效果,一般不要超过2-3公分左右即可。

4、播种完后,要做好后期的灌溉和施肥管理工作。

大麦的成熟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是大麦

大麦的成熟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是大麦

大麦的成熟时间为每年的7月下旬至9月上旬,生长周期为180天左右。大麦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年生禾本植物,是全球栽培的第四大禾谷类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我国的青藏高原就是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用大麦可制成大麦粉、大麦片、大麦仁、麦芽等多种制品。另外,平时喝的大麦茶也是用大麦制成的。

大麦的成熟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是大麦

一、什么是大麦

1、大麦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年生禾本科植物,也叫饭麦、倮麦、赤膊麦等,按照大麦穗的式样来分,可分为六棱大麦和二棱大麦。其中,六棱大麦多用于制造麦曲,二棱大麦供制麦芽和酿造啤酒。

2、大麦是全球栽培的第四大禾谷类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栽培区域广阔。我国是最早种植大麦的国家之一,青藏高原是种植大麦的起源中心。大麦按有无稃片分为有稃大麦(皮大麦)和裸大麦。青稞是藏区对生长种植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裸大麦的一种传统叫法,青稞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粮食作物。

二、大麦的成熟时间

大麦成熟时间为每年7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生长周期为180天左右。

三、大麦有哪些制品

1、大麦粉

大麦粉是大麦仁切断工序和磨光工序的副产品。将大麦仁蒸汽处理后磨成粉末,并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可制成婴儿方便食品和特种食品。

2、大麦片

大麦片由大麦仁经蒸烘、再用大直径的滚筒轧片而成。大麦片作为一种即食早餐食品,可用来煮麦片粥,风味独特。在麦片中添加各种蔬菜汁、叶片、水果碎粒,可制成营养均衡的即食方便食品。

3、大麦仁

大麦仁可以用珠形大麦仁、糙大麦仁或原料大麦加工而成。

4、麦芽

麦芽是一种高淀粉酶添加剂,加入淀粉酶活性低的面包粉,也可以作为改善烘烤性质的风味添加剂,制作各种食品。另外,平时喝的大麦茶也是用大麦制成的。

标签:大麦   种植   千克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9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