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二手农机市场夹木机:商丘男子在家种了30多年地,并让大学毕业的儿子也留在了农村
河南商报记者 刘远怀 通讯员 甄林
扎根农村35载,痴心为农;35年立足三农,与祖国同歌;35年,他致力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在广阔的田野上展现靓丽的风采,成为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致富一方的领头雁。
他就是睢县白楼乡大蒋楼村支部书记、海涛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王海涛,他用坚守和奉献书写了一个农民的无悔人生,在睢县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前进历程中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4年,17岁的王海涛高中毕业想当兵入伍,便找到当时在武装部工作的叔叔商谈入伍之事。叔叔告诉他:“你不到18岁,达不到条件。”第二年,他又去找叔叔,叔叔才告诉他真相。
当时正处于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他家分得10多亩责任田。当工人的父亲决心把王海涛留在农村,“你走了,谁来种这10多亩地。”
为把他留在农村,当年父亲筹了4000元钱给王海涛买了一部四轮拖拉机,从此,王海涛与农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年农忙时节,王海涛除了耕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外,对周边群众还开展耕种、脱粒、运输等农业服务业务。
“农闲时也不能闲着啊,1991年开始,我就买了一个三轮开始跑运输,由于不安全,1995年又换了客运面包。”王海涛说。
1999年,由于王海涛年轻、精明能干,该村时任支部书记王训杰介绍他入党。2000年,由于该村两委班子不健全,在驻村工作队的考察和建议下,王海涛进入村两委班子。
“你要想在群众中有威望,不但人缘好,处事公平,还得有带富能力。”如今,老支书的话仍时刻在王海涛的脑海里回响着。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2001年,王海涛购置了白楼乡第一台联合收割机,夏忙时七天七夜不停歇。
此举不但帮了群众的大忙,大大加快了颗粒归仓的进程,收入也相当可观。到2001年,该村在他的带领下,增加联合收割机6台,全乡增加17台,当年,王海涛被乡党委任命为村支部书记。
2009年7月,王海涛整合资金93万元,成立占地60余亩的白楼乡海涛农机专业合作社。到2013年9月该合作社注册资金变更为1200万元,成员由成立之初的9人发展到212人。农业机械也从收割机、拖拉机扩展到了深松机、喷灌机、大型烘干机、无人机等高科技装备。
此外,该合作社还建成规模农业机械房、机械维修车间等基础设施4000多平方米,并配套建成了加油站,固定资产达1500万元,已成为耕、种、管、收、烘、冷藏为一体的现代化合作社。
近年来,海涛农机专业合作社先后荣获:“商丘市明星农机合作社”、“河南省优秀农民合作社”、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河南省优秀种植示范基地”、“中国质量信用AAA级示范社”等殊荣。
谈起今后的发展,王海涛说:“农村是广阔的天地,人才支撑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们合作社之所以在农村能扎根、起步到腾飞,重要的是离不开人才和科技,更离不开党的好政策。”
目前,王海涛大学毕业的儿子王茂阳也子承父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机手,参加了中国农机手大赛,并获得亚军的好成绩。
王海涛说,今后他将在政府的支持下,一是流转土地5000亩,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让一些不愿耕种或者是没有耕种能力的群众从农业中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二是对周边群众的土地进行托管,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实行农场式管理,统一、集中耕种、收管、烘干和储运;三是加大秸秆商丘二手农机市场夹木机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商丘二手农机市场夹木机济;四是大力宣传农机具补贴政策,鼓励农户购买农机具,并免费培训新型农民,为乡村振兴加油助力。(编辑 华丽娟 施尚景)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ershou/66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