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生:约翰迪尔,是我不想戒掉的“职业病”
李强生:约翰迪尔,是我不想戒掉的“职业病”
“这些棉花地都是我的,那边也是,一共17000亩”,坐在李强生的车里,他指着路边一片片的棉花地波澜不惊的说,他没看到的是坐在后排的我脸上的好奇与惊叹。
初见李强生,面相憨厚,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他,很难让人看出有特别之处,而随着沟通的深入,李强生却一次次刷新了我对“新型农民”的认知。
“职业病”加身,别人撸串他“撸铁”
走进李强生的棉花种植基地,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十几台约翰迪尔高端产品,拖拉机、播种机、喷药机、采棉机一应俱全,每台机器都是轮胎比人高,场面堪比一个约翰迪尔专营店了,我们统计了一下,李强生这里有40多台约翰迪尔的机器,其中有24台是2016年后购买的。
说起约翰迪尔,不善言谈的李强生就像打开了话闸子,“我是从2004年接触的约翰迪尔,就喜欢约翰迪尔的车,稳定性好,省油,皮实耐用,最关键是皮实,比方说春播的时候,干活儿总共就十几天,机器不皮实连续抢种根本受不了。
另外,迪尔的服务很及时,很多配件很方便的就能买到,有些品牌就不能保障,之前我也用过其他品牌,因为买配件不方便,所以这几年都卖了换成迪尔的了;现在还有自动导航,我的拖拉机、采棉机、喷雾机都配装了,开起来更省力。”
在李强生的“迪尔机团”中,我还看到了两台“古董”级的车,一台9810采棉机,是李强生2004年从乌鲁木齐花高价采购来的,还有一台6605拖拉机,已经20多年了,还在正常使用。
虽然现在他又添置了那么多性能更好的设备,但这些“古董”他却一样感情不减,时不时的要开着它们出去拉练一番。我开玩笑说,您可以开一个约翰迪尔展览馆了,李强生认真说道:“我真有这个想法啊,地方都准备好了!”
院子里,他的员工们正认真的擦拭着几台刚刚下完地回来的拖拉机,李强生自然而然的走过去,擦起其中一台,“那边2台7660采棉机,还有那台CP690采棉机,这儿的这台8320R拖拉机和那台904拖拉机,都是今年刚买的”,李强生笑的腼腆而愉悦:“没办法,职业病,看到约翰迪尔新产品就想买......”
少年入疆,种棉花是工作也是爱好
说起李强生与约翰迪尔的结缘,还要从他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时候说起,1994年,年仅15岁的李强生从河南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入阿拉尔地区的农一师17团工作。
1998年,李强生开始接触棉花种植,那时候基本没有机械作业,很多环节都是靠人工,体力上的辛苦可想而知;加上风灾、冰雹、寒流等自然灾害,造成棉花死亡、减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即便如此,李强生依然没有一丝一毫想要退却的念头,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李强生想,千里迢迢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懂得,只有坚持,才能看到收获。
2004年,李强生第一次接触了约翰迪尔,那是一台7810采棉机,这台175马力的机器让李强生感到很震撼,原来人工收获周期长费用大,而这些壁垒一碰到约翰迪尔采棉机立刻迎刃而解,这更坚定了他种植棉花的梦想。
2005年,想要有更大发展的李强生带着几年的积蓄来到阿克苏沙雅县,他想在这里实现他的“棉花梦”。
已经开发出来的地他拿不到,没关系,他把目光投向了沙雅县西部成片的盐碱地上,那里风沙大、黄沙漫天,严重缺水,沙土里寥寥无几的红柳显得格外荒芜,但在一心想要开垦“棉花梦”的李强生眼里,却是“风水宝地”。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水源问题,他找钻井队打井,打一口井浅则150多米,深则300-400百米才能出水,这么大大小小的井他一共打了50多口,一口井可以提供300亩地的水源供给。
第二步:浇水压碱,所谓浇水压碱就是在盐碱地里灌满水,用水把土地的碱压到地下10多厘米处,这样棉花就不会再受碱的破坏。
在李强生看来,地都是一点点“养”起来的,他指着一片刚刚开垦出来的盐碱地对我说:“你看那边,是今年刚种的,看起来就稀稀拉拉的,不过,能长成这样算是很不错了!”
说完,他突然停下车,走到一片棉花地里,拉起叶子翻看起来,回到车里后,李强生开始给负责人打电话:“地里长蚜虫了啊,该喷药了,另外,39号地该浇了,你安排下......”
我惊讶的问他,这些工作他们自己会做吧?李强生憨厚的笑起来:“习惯了,就跟不摸车一样,不到地里看看,心里空落落的。”
一件事,一做就是20多年,说是爱到融入生活点滴,也不过分吧。
迪尔助力,现代化种植提质增效
2016年,李强生为了能规范的管理,成立了合作社,“我现在有三个合作社,一个养殖场,棉花种植面积17000多亩,员工40多人”,李强生介绍道。你一定会好奇,17000亩,40多人,这地是咋种的?我也一样。
“还是得靠机器啊!”李强生说:“以前打药靠人工,摘棉桃要人工,灌溉要人工,耗时耗力。”
现在,李强生用约翰迪尔喷药机,一小时能喷100-200亩(苗小和苗大作业效率不同);之前人工采棉要700元/天/人,历时3个月才能收完,现在用迪尔的采棉机,一天能摘500-600亩,一个月就能收完,成本拉低了很多。
说到灌溉,李强生告诉我,他们现在地里全部埋了微灌设备,可以自动检测土壤湿度,触发传感器对缺水的土壤进行灌溉,即节水又高效;同时,微灌设备还能施水肥,降低了撒肥量,可以有效保护土壤。
“现在人工太贵了,关键还雇不到,所以我才会选择买这么多约翰迪尔的车,机械作业的效率高,同时也能提高产量”,李强生说道:“我们也会给周边的合作社去作业,提高机器的使用率,同时又有一份收入增加。”
规划未来,相约迪尔可持续发展
对于合作社的未来,李强生也有迷茫,怎么能提高机器的使用率?如何引进更高端的农业人才?怎样接入更智能的产品和技术?如何借助更先进的管理理念、运营方式让合作社做大、做强、做好……这些,都需要李强生一一解决和完善。
“对于农业机械,我希望约翰迪尔能多给我们提供一些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些培训,让我们有渠道能了解到国内外更先进、更智能的机器。”
李强生笑着说:“约翰迪尔有更先进的车我一定还会买的,我认可约翰迪尔,也希望约翰迪尔能把产品越做越好,毕竟设备跟上了,我们才能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对于坐在办公室里,夏有空调冬有暖气的人来说,真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到20岁的少年,是怎么在异地他乡,在并不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坚持了20多年的,用李强生的话说就是:困难重重,一路走来很艰辛。但这些困难留给李强生的,是对事业的坚守,是对未来的憧憬, 是对农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的决心!
来源:约翰迪尔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98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