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保机械化发展研究(下)
我国植保机械化发展研究(下)
三、我国植保机械化发展趋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2004以来连续发布的第11个“1号文件”)。“1号文件”确定,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促进发展以机械化家庭农场为主的规模经营。强调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2018年第15个中央“1号文件”,更是将植保机械化提高到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加强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这一政策出台,一方面将加速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步伐,另一方面对植保机械提出了机动化、大型化、智能化、成套化、高效和环保的新要求,加速乡村振兴步伐。对农机研发和生产者来说,则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预计今后5~10年,我国将迎来植保机械化高速发展期。借鉴发达国家植保机械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为适应我国农业生产之需求,预测植保机械化发展趋势是:
1、向精准施药机械化方向发展
把农药精量、准确地施撒到靶标上,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是对现代植保机械化的基本要求。“靶标”通常是指农作物,是栖歇在作物上的害虫、病斑或周边的杂草。目前,我国的农药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这些农药真正击中“靶标”的仅占万分之二左右!其余的农药都散布到农田、水域、空气中,造成环境的污染;或喷洒到作物上,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加。
因此,今后植保机械及施药技术的研发,要充分运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精准定位系统、现有的智能和信息技术,一是研发智能化风送低量喷雾机。充分利用气流对枝叶的翻动作用,使作物的叶面、叶背、上下、内外都均匀地覆盖上药液。由于雾滴在气流的强制作用下飞向靶标物,所以可有效地防止自然风的干扰而产生环境污染。
二是静电喷雾机。运用该机具作业时,带电的雾滴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地飞向靶标物,从而大大地提高雾滴的附着率,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三是对靶间隙喷雾机。采用摄像头成像后,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判别,控制喷雾系统工作。回波识别技术是应用超声波(或其他波源)在靶标上的反射回波来识别靶标。根据我国的国情,应重点发展和应用二维成像技术和回波识别技术。同时,如何准确、及时、定量地把药液喷洒到已识别的靶标上去,也是此类机具研发的关键和难点。应用对靶间隙喷雾技术可节省农药30%~50%,相应可降低农药残留。
四是恒压喷雾机(器)。该机具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在我国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该类机具作业时,喷射部件只能在标定压力范围内喷雾,而不受压力波动的影响,从而确保了施药部位的精准和施药量的精确。回收喷雾机,该机具至今仍是我国的一项空白。该机具作业时,可把未击中靶标的雾滴进行回收,并循环使用,有效地防止了环境的污染,并节约大量的农药。据统计,运用该机具可节省农药30%~40%。还有控滴喷雾机、定向喷雾机等,这些都是精准施药机具,在研发上应予较多关注,使之尽快形成产品,应用于农业生产。
2、向高效植保机械方向发展
喷杆喷雾机是一种高效的地面施药机具。我国喷杆喷雾机的发展方向应是:机具的功能先进,包括防滴功能、恒压功能、仿形功能、喷量和雾角调节功能等;作业参数同步显示和计算机自动控制,这些参数包括喷头的喷量、压力,机具的速度等。充分应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对机具作业进行精确地引导,避免重喷和漏喷。机型的发展趋势应以“风力辅助式”为主,充分利用风管中的下压气流使雾滴避免漂移,提高雾滴的附着率,减少环境污染。
3、大力发展农用航空,使植保机械长上“翅膀”
航空喷雾是一种高效、先进的施药技术。研制先进的喷撒部件和控制部件;应用“3S”技术进行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和飞机作业时的导航;飞机机型应以旋翼机为主,充分利用旋翼机产生的下压气流,避免雾滴的漂移和有利于雾滴穿透植被,提高雾滴的附着率。
4、向大、中型植保机械发展,逐步淘汰“人背机”的手动式喷雾机。使植保作业的效率成倍提高,劳动强度明显降低,施药量显著减少,为降低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品质服务。
四、迅速提高我国植保机械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1、把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给予重点推广。目前全面机械化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植保机械化“短板”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强制约因素。各级农机推广应用部门,要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确定先进、实用、节能、环保、高效的植保机械作为补贴重点,力争使植保机械化快速发展。对规模化生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机械化农业生产大户的植保机械需求给予重点倾斜。同时,用3~5年时间,逐步淘汰现有“人背机”喷雾机,促进植保机械更新换代,尽快进入“机背人”新时代,支持农业的规模化和高效发展。
2、加大力度抓好新型药械和技术研发。一是国家应设立专项研发基金,对植保机械的共性技术、基础技术、关键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给予支持,促其创新性开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支持企业应用这些成果,尽快形成产能,满足农业生产急需。二是重点加强适合果园、水田和高秆作物的施药机械,以及山区、丘陵地区大、中型药械的研发。同时抓好基础性研究,充分应用提高细小雾滴利用率的高效施药技术、高效防飘喷雾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研发适用于不同地区、满足不同农作物和病、虫、草害防治的各种专用高效施药机械。
3、强化农机农艺融合。目前,植保机械管理不顺,职责不明。植保部门负责药械使用、技术指导,而药械的推广属农机部门的管理职责范围。因此,一是要加强两者的合作,做好职责整合,在农机农艺融合上形成合力,推动植保机械化健康发展。二是尽快建立国家施药技术研究中心。建议国家依托现有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研究机构,组合农学、农药、植保、农机等多学科优势,组建“国家施药技术研究中心”,进行施药技术的基础研究,提供研发和推广新型植保机械的科学依据,协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及施药技术规范、标准和法规,推动我国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化发展。
4、加强植保机械化技术培训。县(市、区)农机、农技部门要把新型植保机械使用、高效施药技术、降低农药残留等技术做为重点,培训一批骨干操作人员,使之当好“二传手”,迅速提高植保机械化水平。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49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