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争当黑龙江秸秆覆盖模式应用的排头兵
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争当黑龙江秸秆覆盖模式应用的排头兵
近几年,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创新联盟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推广基地之一,黑龙江省杜蒙县克尔台乡鸿财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姜洪才总经理的带领下, 积极响应和紧紧抓住各级政府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机遇,在县农业农机业务部门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学习借鉴梨树模式,坚持以开展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作业服务为主线,学技术、搞示范、上装备、做宣传、用新技,创模式,带动服务十几个农户应用起保护性耕作技术。
从最初只有十几亩,到如今已发展到1500亩,居该县领先水平,不仅起到了减轻土壤风水蚀、抗旱保墒的作用,并且大幅度提升了玉米产量,2021年亩产达到868千克,突破历史新高,较2020年增产200千克,在东北玉米保护性耕作高产竞赛中获奖,同时为农户户均带来增收4万余元,公司也创造了较好的效益,尝到了应用保护性耕作的甜头,初步趟出来一条农业种植业业实现多赢、可持续发展之路,受到了县、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成为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优秀推广基地,黑龙江省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的突出代表。
鸿财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推广应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践中,主要突出做好5件事。
第一,学习借鉴,坚定推广应用信心
在推广保护性耕作中,方向明、信心足,比什么都重要。在起步阶段,为了真正掌握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为啥好,公司人员先后到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多地进行保护性耕作考察学习,主动参加相关技术培训班,向黑土地保护联盟基地合作社进行请教交流;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做出"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的重要指示精神后,在几次主动参加县农业农机部门组织的到吉林省梨树县考察学习“梨树模式”,结合杜蒙县土壤特点情况,充分认识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的优势和好处,信心更是、技术更信,决定把重点放在学习引进和复制“梨树模式"上,带头让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在杜蒙县得到推广应用和新发展。
第二,技术创新,破解生产实际难题
在技术推广过程中,不怕出现问题,关键是要通过技术改进创新,攻破难题,就会不断前行。针对该县播种时大风多风蚀严重,为了解决免耕后保种保苗问题,公司经反复琢磨研究,采取将拨草轮安装在播种机的前面,通过拨草轮把垄分开两边方式,形成两个小垄台,种子种在垄的中下部,覆土4~6厘米,有效做到了玉米精量播种同时防风蚀。在施用除草剂和农药过程中,通过减少65厘米1个喷头间距的距离,可也让除草和喷药效果更好,并为农民解决应用中的难题,打了样,带了头,使他们的问题也相应解决,为保护性耕作推广排除了一些技术上的障碍。
第三、抓住关键,突出做好秸秆覆盖技术应用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难点在于秸秆覆盖,而杜蒙县土壤和气候特点也决定,重点要推广秸秆覆盖。为此他们一直坚持以示范推广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为突破口、为重点,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在没有采用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前,公司耕种地主要以沙壤土和沙土为主,播种后种子被大风吹出土层而导致苗不齐,产量不高,一直是面临一个难题。怎样又能够修复土壤,又能使玉米稳产丰产,如何破解?在县农机总站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指导支持下,公司选择了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开展小面积试验“秸秆全量还田覆盖免耕栽培技术”,逐步集成了秸秆归行、条带耕作、条带给水、苗期深松等配套技术,适合杜蒙县的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基本成本,2021年推广应用面积达到1300亩。通过连续几年应用,不仅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并且收到了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结构等多方面效果。一是培肥了地力。连年秸秆覆盖还田,有机质年平均增幅可达1%~5%。
二是保护了耕地。秸秆覆盖可减少风力对土壤的侵蚀60%以上,减少水对土壤的侵蚀80%以上。
三是改善了土壤。解决了土壤板结问题,增加了土壤中维生物,生物性状改善。
四是蓄水保墒。每年至少减少30~50毫米水分蒸发,苗期深松增加50毫米蓄水量,能延缓旱情5~10天。
五是节能减排。免耕栽培,使田间作业次数减少2~4次,减少燃油消耗1/3左右。
六是稳产高产。免耕播种植株密度达到4250株/亩,比常规增加450株/亩,亩增产200斤以上。
七是节本增效。减少作业次数,亩均节省生产成本50~80元。
八是推广了新技术。比如氮磷钾科学配比施肥、中耕深松追肥、双行免耕播种等。
第四,落实新栽培技术,实现增产增收
自引进“4090高产栽培技术”后,公司逐步建立了规范的高产试验田和示范田区,“4090”宽窄行栽培技术模式,是创新玉米栽培技术模式,40cm双行苗带,第二年作为休耕带;90cm为休耕带,第二年作为播种带,增强田间通风、透光能力,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效应,抗倒伏,抗病害,解决了风蚀,水蚀和土壤蓄水保墒等作用,显著提高玉米品质和产量,实现增产增效增收。
通过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和采用“4090高产栽培技术”,平均亩产750千克,较常规生产田亩增产150千克,增产25%,2019年试验示范2000亩,平均亩产500千克,在当年风灾、雹灾的影响下,仍较常规生产技术每亩增产75千克左右,增产18%,充分体现了增产和防灾的双重效益,同时提高玉米品质,实现提质增效。
几年来,通过4090模式的试验,单产逐年提高,经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的土壤化验,试验田的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1.5%提升到2.36%,土壤质地明显得到改善。
第五,现身说法,不断做好宣传工作
在推广生产中,碰到说三道四的事不少,怎样打动、感染和引导农民认识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关键是要用效果和事实说话,再进行讲解宣传。
公司认为,周边的农民他不懂、没有实践过保护性耕作技术,或者在实践中有偏差,因此对保护性耕作缺乏科学、实事求是的认知,他还是沉浸在过去的传统种植模式当中,很难接受新鲜的事物,这是实情。我们要通过认真详实总结我们的成效,用事实,有针对去打消农民的疑虑。比如,有农民说
“政府要求秸秆还田,老百姓这地怎么种啊?有什么好处?我们得虫病怎么办?”公司通过微信群、快乐、培训等,讲述公司种了5年秸秆覆盖还田,地有机质含量,从过去的1.5提升现在的2.67,这都有科学数据的。地力肥了,玉米产量才能上来。风沙干旱区,更应该相信科学,公司公开电话,有问题可打电话,到现场看也欢迎,还管饭。正是这样的宣传讲解,得到了不少农民给点赞,而且反问的人越来越少了。
鸿财公司始终在想在反思,有的农民之所以说不行,因为他们没看到产量,没看出最后的结果,所以说他们的呼声、看法和保耕人的呼声、看法是不一样的。这样就要有耐心地、要有办法地去跟他们沟通、去跟他们去解释,让他们相信科学,农民也会转变,接受保护性耕作的人们就会与日俱增。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96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