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深松整地进度快(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纪实)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吉林省深松整地进度快(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纪实),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吉林省深松整地进度快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纪实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吉林省深松整地进度快

2、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纪实

3、吉林省率先开展农机植保与秸秆打捆作业补贴示范

4、吉林省玉米丰产高效技术研究取得突破

吉林省深松整地进度快

吉林省深松整地进度快   截至11月中旬,吉林省共出动大型机械1.4万台(套),完成机械深松整地作业996万亩,占全省今秋明春机械深松整地任务的58.6%,为明年的农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吉林省在去年深松补贴作业试点的基础上,投入补贴资金1.7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85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8500万元,在全省全面推进深松作业补贴,落实作业面积1700万亩。

  为确保任务的完成,省政府将深松整地作为“三秋”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亲自安排部署、调研指导。各地政府普遍成立了深松作业领导机构。长春市主要领导亲自到作业现场督战,在时间紧、难度大的情况下,已基本完成550万亩的深松整地任务。

  各地在财政资金非常有限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完成补贴资金配套任务。长春市、乾安县、通化县补贴配套资金全部先行到位。为解决大型拖拉机和大型深松机不足,农安县财政拿出582万元,一次统一购进202台90马力拖拉机和160台大型深松机,保证深松作业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全省把深松整地作为一项死任务、硬指标必保完成,各地也采取了有效措施,层层落实任务。

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纪实

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纪实

?  初夏的松辽大地,绿水似锦,远山凝黛;田畴万顷,生机盎然。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

  截至去年底,在农业现代化的六大方面24项指标中,我省有8项指标达到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11项指标达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水平处于全国粮食主产省中位,已跨上基本实现现代化门槛,呈现出快速发展、整体跃升的良好态势。

  各县(市、区)农业现代化评估水平稳步提升,增速为2.57%,14个率先县发展水平已达到2015年率先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其中梅河口、公主岭、敦化、双阳、九台等5个市(区)已达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水平。

  一个结论,令人自豪:

  从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看,我省处于农业现代化第一方队。

  牢记嘱托奋力前行,不断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吉林代表团审议和视察吉林时对我省作出重要指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去年视察吉林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国看,吉林处于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方队,要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

  去年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以补齐“三农”领域短板,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打牢“三农”基础为主题,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末期,粮食总产量登上800亿斤新台阶,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达到400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万亩,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努力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要“推动一个加快”:就是要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主要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启动实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强力推动。

  几年来,2400万吉林人民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奋力前行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征程上。

  几年来,全省坚持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引领“三农”发展的根本方向,围绕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狠抓重点任务落实,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稳定粮食产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力进一步提升

  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政治责任,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阶段性水平,粮食单产、人均占有量、商品率均处于全国前列。

  强化政策稳产能。切实把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支持粮食生产政策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政府抓粮的积极性。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8000万亩以上,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7413.3万亩。今春粮食播种面积目标8570万亩,比去年增加47.3万亩,超过国家下达我省任务20万亩。

  夯实基础稳产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年底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30万亩。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位居粮食主产省第二位。 

  科技创新稳产能。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各类科技人才下乡进村。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100%。农业信息化在全国有“五个第一”,即12316、12582平台与农民互动服务量第一,农业电子商务进村入户第一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覆盖面第一,易农宝APP省域用户量第一,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中国移动服务农业示范基地。

  加速三产融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

  坚持把依托农业农村资源发展的二三产业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创业机会留给农民,提升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产业支撑能力。

  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76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54户。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90万以上,辐射种植业基地3450万亩。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指导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培育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95个,专业村镇817个。

  打造产业融合新载体。累计创建农村三产融合先导区6个、乡村振兴战略试验区14个、产粮大县乡村振兴新动能培育试验区6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41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6个、国家级产业强镇21个、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3个。

  推进质量兴农,农业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底线要求,以更大力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调结构、转方式。

  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质量。突出源头治理,突出抓产地认证,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加快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6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9个。新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250个以上,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98%以上。

  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集中力量打造玉米黄金名片、大米白金名片、长白山人参铂金名片、杂粮杂豆彩金名片、黑木耳黑金名片等“五金名片”。

  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发挥我省生态资源和农产品良好品质优势,聚焦“安全、营养、健康”,加强高端策划,建立吉林农业品牌名录,完善品牌产品标准,搞好宣传推介,强化品牌监管保护,推进品牌体系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吉字号”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坚持绿色导向,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

  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率先出台《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将黑土地保护、治理和利用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总结和提升“梨树模式”的经验做法,推广保护性耕作1852万亩。以公主岭、梨树、前郭等11个产粮大县为试点,示范引导各地综合施策,扼制黑土地退化。

  推进农业绿色转型。测土配方施肥实现主要农作物全覆盖。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广泛应用。支持引导增施有机肥,在公主岭、梨树等6个粮食主产县开展增施有机肥项目试点10万亩以上。

  突出重点流域治理,加大查干湖、辽河、松花湖等重点流域禁种禁养区监管力度,大力推进绿色种养,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保持负增长。

  转变经营形式,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日益增强

  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机制。

  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实施国家和省市县级示范社四级联创,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扎实推进双阳区、九台区、东辽县、公主岭市、靖宇县等5个整县规范提升试点,支持发展联合社,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农民合作社发展到8.6万户。

  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家庭农场发展到7.7万户。创建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开展榆树、双阳、九台、公主岭等10个县(市、区)家庭农场首批示范县创建试点,探索总结经验,整县推进家庭农场发展质量提升。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231”工程,每年组织国外培训100人,省外培训2000人,省内培训3万余人,冬春科技大培训100万人以上。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广土地托管、土地入股、代耕代种等规模经营模式,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全程生产服务。土地流转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48.7%。

  持续深化改革,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得到有效释放

  积极稳健推进农村改革,盘活沉睡的资源资产,挖掘农村投资新洼地,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土地要素”。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实现权证应颁尽颁,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探索宅基地置换、废弃宅基地处置等有效方式,不断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等农村闲置资产。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资产要素”。开展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三块资产”改革,今年基本完成整省试点任务。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激活“资本要素”。以实施国家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采取综合措施,激活农村金融的血脉。构建完善“三支柱一市场”体系,加快标准化基础金融服务站3000个,打造金融服务站示范点50个。省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实现业务全流程运营。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又即将迎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走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奋进中的吉林人一定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吉林省率先开展农机植保与秸秆打捆作业补贴示范

吉林省率先开展农机植保与秸秆打捆作业补贴示范

根据2017年中央财政农业发展资金的政策导向要求,结合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今年在全省新开展“高效植保机械化实用技术推广作业补贴”和“秸秆捡拾打捆离田机械化示范”,同时给予作业补贴。

据了解,在全国同时开展这两项农机作业补贴示范的,吉林省是第一个地区。

高效植保机械化实用技术推广作业补贴

自走式机动喷杆式喷雾机

根据《吉林省高效植保机械化实用技术推广作业补助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植保实施方案”),2017年在全省范围内,对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使用高效植保机械进行病虫草害防治的,给予作业补助,计划作业补助面积480万亩。
植保实施方案规定,高效植保机械化实用技术是指在农作物植保环节,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防控风险,使用高效植保机械进行作业。补助项目的作业机具须为机动喷杆式喷雾机(含自走式、背负式、牵引式),且须为通过省级以上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的合格产品,并且要求凡参加补助项目的作业机具均需加装带有作业监测功能的远程电子监测设备;补助对象为实施作业的农机服务提供者,包括农机(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机(业)生产经营组织及农业企业。

高效植保机械化实用技术推广作业补助实行定额补助,补助标准为10元/亩;鼓励和支持地方财政增加投入,安排工作经费,实行累加补助。
项目补助作业面积的确定以远程电子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为准,同一地块内多次作业,补助作业面积不重复计算。 

补助项目坚持“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实施原则,补助作业面积公示无异议后,补助资金兑付至补助对象。

秸秆捡拾打捆离田机械化示范

秸秆捡拾打捆机

吉林省另一项农机作业补贴是秸秆捡拾打捆(离田)机械化实用技术作业补助示范推广。

根据该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布局和粮食主产区分布情况,结合相关县(市、区)秸秆捡拾打捆机具保有量及玉米播种面积等因素,吉林省2017年从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4000万元,在长春、四平两大玉米主产地区10个县(市、区),开展秸秆捡拾打捆(离田)机械化实用技术作业补助示范推广,并实施远程电子监测管理。计划补助作业面积133万亩。
《秸秆捡拾打捆离田机械化示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项目实施方案”)规定,开展秸秆捡拾打捆机械化作业,要求作业机具和销售渠道有基本保证。应选择交通便利,相对集中,具有一定规模的连片地块开展作业。秋季玉米收获后,当秸秆水分降至适宜含水率时及时使用秸秆捡拾打捆机(或带有直接打捆功能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捡拾打捆作业,并及时运离田间,以利后续机械深松等作业的开展。
作业补助对象为实施秸秆捡拾打捆(离田)机械化作业的服务提供者,包括农机(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及农业企业;补助标准实行“最高限额”向下浮动制,即补助上限不超过每亩30元;鼓励竞争性下浮,扩大捡拾打捆作业面积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各县(市、区)当年未用完的资金可滚动至下年度继续使用,下年仍未用完的,县财政负责按结余结转资金有关规定办理。

补助方式是,坚持“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项目实施原则。秸秆捡拾打捆(离田)机械化实用技术示范项目由农机和财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各地在兑付作业补助资金前,应对拟给予作业补助的示范主体(户)进行7个自然日的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对于项目示范方式,要求优先选择整屯、整村、整乡作业的和作业规模大、地块相对集中连片、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农机(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作为作业主体,同时,在条件相同情况下优先选择国家级农机示范社和获得吉林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称号的农机生产经营组织。
为强化项目实施的有效管理,凡承担作业补助项目任务的机具均需加装远程电子监测设备
同时项目实施方案规定,秸秆捡拾打捆(离田)机械化实用技术示范作业所需机具须是通过省级(含省级)以上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的合格产品。

笔者认为,吉林省今年率先实施的“高效植保机械化实用技术推广作业补贴”“秸秆捡拾打捆(离田)机械化实用技术作业补助示范推广”,对于拉动2017年该省高效植保机械和秸秆捡拾打捆机、搂草机,以及大型拖拉机的市场销售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增加了部分农机经营服务组织的作业量,促进补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短板环节,特别是对于探索把农机作业补贴作为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主要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吉林省玉米丰产高效技术研究取得突破

吉林省玉米丰产高效技术研究取得突破
  国家粮食丰产工程的“吉林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取得重大突破。针对技术模式优化集成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问题及超高产关键技术开展攻关研究。初步明确了玉米超高产机理和超高产关键生产技术,研究提出了吉林省不同区域高产田稳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和玉米栽培专家智能系统、玉米高效精准施肥技术体系。

  初步明确了玉米肥力反应敏感性遗传趋势,完善了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建立了均匀垄平作高留茬行间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明确钾营养和氯营养对玉米茎腐病抗性的反应机制,研究了吉林省中部玉米产区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制出缓控释专用肥料6种、精准施肥机和保护性耕作播种机各1种。提出了3套规范化的高产高效技术主体模式。这些研究成果在吉林省累计示范推广9961.4万亩,增产玉米900万吨,农民增收82.58亿元。在示范区,创造了非灌溉条件下亩产1150.4公斤的“吨粮田”。

  建立了专用型高淀粉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建立了以具有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的高淀粉玉米新品种吉单137等为核心技术,以杂交种生产与加工技术,雨养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精量施肥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病虫害控制技术和玉米生产质量控制技术等为配套技术,经组装集成、熟化,形成了高淀粉玉米生产技术体系,制定了《高淀粉玉米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和《东北地区高淀粉玉米栽培技术规范》。

  玉米育种工程化技术研究(单倍诱导选系)达国际先进水平。育成了高频率玉米单倍体新诱导系——吉高诱系3号。该系平均单倍体诱导率为10.4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已规模化应用于玉米自交系选育,可使玉米自交系选育时间由7年(世代),缩小到3年。该研究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标签:作业   农业   玉米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9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