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寒冬,我国农机工业如何扭转颓势?(市场导向,服务当家,中国农机化协会2018年工作亮点纷呈)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市场寒冬,我国农机工业如何扭转颓势?(市场导向,服务当家,中国农机化协会2018年工作亮点纷呈),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市场寒冬,我国农机工业如何扭转颓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市场导向,服务当家,中国农机化协会2018年工作亮点纷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市场寒冬,我国农机工业如何扭转颓势?

2、市场导向,服务当家,中国农机化协会2018年工作亮点纷呈

3、市场或将小幅下滑——2016年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市场回顾与预测

4、市场消费升级,玉米机步入“液压行走”时代

市场寒冬,我国农机工业如何扭转颓势?

市场寒冬,我国农机工业如何扭转颓势?

目前,我国农机行业发展遇到了困难,农机市场下滑,产品技术创新遇到了瓶颈,不少企业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发展方向和思路有些迷惑。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怎样找到发展出路和方向?显然,突破技术瓶颈、重振农机雄风的关键是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现结合我国农机工业当前状况和面临的形势,提出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

一、行业政策创新

从政府和行业有关管理部门来说,行业管理的目,是要使得企业公平竞争,产品优胜劣汰,以维护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机行业按照市场规律平稳有序发展。

特别是当前农机产业急需升级,产品技术亟待迭代的时期,要鼓励和支持农机企业管理创新、产品技术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

1. 购置补贴政策创新

多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行了多次改进,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补贴机具

例如,由于实行分功率段补贴,则出现了虚标农机功率,以及实际应用时,机器的大功率段不能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大都在中小企业出现,特别是拖拉机产业尤其严重。132.3kW(180hp)拖拉机底盘,装上161.7kW(220hp)的发动机,就成了161.7kW(220hp)的拖拉机。这种现象并非个别存在,而是小企业普遍的现象。作业时,132.3kW(180hp)以上的动力根本不能用。

再例如,玉米收获机按行数补贴,造成不少企业将3行产品做成小4行,4行产品做成小5行甚至小6行。

笔者认为,农机购置补贴应回到按产品价格比率补贴的方式,价格高的多补,价格低的少补。这样,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防止和杜绝虚增功率和假增行数等问题。

如果真需要对高性能产品提高补贴的话,那就提高重型拖拉机和电液驱动型联合收割机补贴比率,而不是按功率和行数来区分。

重型拖拉机是笔者于2008年提出来的概念,是指动力换挡或者自动挡的、能进行重型作业的大型拖拉机,与拖拉机的功率无关。目前重型拖拉机有向低功率段延伸的趋势,有的重型拖拉机功率已经降到58.8kW(80hp)以下。

总之,购机补贴应尽可能地使农机市场实现公平竞争,对企业产品公正对待,减少政策漏洞,让投机者无机可乘,无漏洞可钻。

2. 科研项目管理创新

多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农机科研项目,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效率低下、成果难转化和资金浪费严重等问题。

番茄采摘机器人

目前科研经费的分配,主要看科研单位如何,其次看立项如何,严格来说是看项目谁申请,申请报告写的怎样。至于科研项目验收,更容易走过场,流于形式。

因此,农机科研体制改革,应从注重科研成果入手,采取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激励真正的创新成果。

笔者认为,我国应用领域的科研体制,应从项目申批拨款制,逐歩转向成果评价奖励制。开始,可试点拿出部分科研经费,对科研院所、企业和个人的研究成果择优奖励,特别是对非政府资助取得的成果,给予重奖。然后,逐步扩大奖励资金的比例,直到大部分或全部科研经费,都转为成果奖励。

总之,国家和行业制定的农机政策和法律法规,要考虑能够规范市场秩序,使得企业在市场上公平竞争,并且有利于产业升级,鼓励企业的产品技术更新换代,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二、发展路径创新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代。我国农机工业也进入了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不管是从行业角度,还是从企业角度,都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确定发展路线和途径,才能在这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之后有大的发展。

由此笔者想到8个字:虚实并进,软硬兼施。这里的“虚和软”是指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发展路线与途径;“实和硬”是指产品技术和发展能力。

历史经验证明,“虚”和“软”非常重要。如果做不好,会关系到企业的命运甚至生死;如果做得好,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跃式发展。

试想,当年搞半喂入水稻机的企业,付出了很多代价!尽管国内半喂入机生产厂家抑制了外资产品的价格,但与他们的付出相比,仍然得不偿失。

如果他们都像星光农机那样专注搞全喂入水稻机,或者专心去搞其他机型,将会为行业和企业本身减少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损失。

当我国不少农机企业花很大力量搞半喂入机的时候,久保田从我国企业生产的全喂入机上看到了发展方向,转而研发全喂入机型。当国人看到久保田的全喂入机推出后,才意识到这一方向。好在有星光农机等企业全喂入机已经成熟,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由半喂入机的经验教训,结合目前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状况,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两个发展方向的思考。

1. 电动农机的发展方向

电动农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有省份早已提出要大力发展,国家也在科研项目上安排企业去开发。笔者这里只就有关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方面发表看法。

小型电动拖拉机

(1)电动拖拉机。电动拖拉机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新型蓄电池技术和电机传动及控制技术等,随着这些技术的突破和逐渐成熟,电动拖拉机的发展指日可待。

有一消息对电动农机来说是个大利好:2017年9月,东旭光电宣布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烯王”正式全球发售。东旭光电方面表示,该产品不仅性能优异,可实现15min内快速充电,而且具有卓越的高低温性能和超长的使用寿命。据称,充电10min,可使汽车行驶1000km。

目前,电动汽车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从理论上说,在电动汽车的基础上,提高低速大扭矩性能,就可以研制出电动拖拉机。

如果我国大功率电动拖拉机研制成功,那就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再研发动力换挡或者自动挡机构了,我们拖拉机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2)电动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与拖拉机比起来,其显著的特点是需要多点动力传动。这对于电动来说,只要增加电动机的数量即可解决,这样既可以减少机械传动的数量,又可以对工作装置的部位灵活配置,可能对提高联合收割机的性能更加有利。

(3)其他电动农机。除电动拖拉机和电动联合收割机等重型农机外,其他轻型自走式电动农机具可能更容易实现。例如电动耕地机、电动整地机、电动灭茬机、电动播种机、电动除草机、电动植保机和电动打捆机等。

如果将这些自走式电动农机具与传感器,视觉识别系统,电、气、液传动技术,远程控制技术,物联网等新技术结合起来,那就是一台台农田作业的机器人,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不是非常乐观呢!

笔者认为,发展电动农机非常重要,目前的个别省份提倡,国家支持个别企业开展研发,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上升为国家跨越式发展重点战略,由国家动员和组织相关部门,花大力量去研发,力争短期内取得突破,获得成功。

2. 水稻直播的发展方向

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是人们长期探索,并且想尽各种办法试图解决的技术问题。例如,插秧机械、抛秧机械和摆秧机械等,目前比较成熟和大面积采用的是机械插秧,其中高速插秧技术是最好的。

人们也长期探索水稻直播技术,但到目前为止,有些问题还没有比较好地解决。

水稻直播机

水稻直播技术的关键之一是种子处理技术。《农业机械》杂志曾报道过久保田采用的铁粉包衣技术,可有效防止水稻直播后,鸟兽对种子的啄刨食,并且还有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发展水稻直播技术需要农机农艺相结合,不但要有农机技术人员参加,还要有农艺技术、种子技术等相关行业技术人员参与,共同研究探讨,共同参与测试、实验和实践,方可取得成功。

之所以说水稻直播技术非常关键和重要,是因为一旦研究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则可以淘汰目前大量应用的插秧机和其他水稻栽植机械。

从以上两个发展方向可以看出,发展路径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如果两个哪怕其中一个获得成功,都可以实现农机有关子行业,甚至整个农机工业的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

三、企业发展战略与重点

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内涵丰富,知识是多方面的,这方面的专著和论述非常多,这里就农机企业发展创新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谈几点认识。

1. 制定长远发展战略

长远发展战略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长远利益,而近期市场策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特别是农机企业利润率比较低,企业积累比较少的情况下,必须处理好长远战略与近期策略的关系。

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是每个农机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从我国农机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很多企业没有发展好,就是因为没有做好这项工作。他们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不重视甚至没有长远发展战略。市场形势好了,不知道干什么;市场形势不好的时候,想干什么又干不了。

花生收获机

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重点发力。例如在产品发展方向上,上述电动农机和水稻直播技术,只供有相当实力的大中企业选择,不具备相关实力的中小企业,可考虑研制用户急需的、比较效益好的小众农机产品,如研制生产经济作物机械等。

2. 找准发展重点持续发力

农机产品种类繁多,且我国目前仍处于低端产品阶段,有多种发展方向可供选择。很多农机产品市场有周期性和波动性,有时这种产品市场非常好,有时那种产品又供不应求。

所以,有些企业便“开发”(实际上是仿制)了多种产品,抱着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念头,来应对市场。

整个农机市场处于上升期的时候,这种方式可能奏效;而整个农机市场处于下滑时,企业顾此失彼,疲于应付,最终拖跨企业。历史上这样的案例不算少,现实中仍有这样的企业或类似企业在运作。

找准重点持续发力而成功企业也有不少。久保田在中国深耕半喂入收割机十几年,有了积累后才开发全喂入收割机、玉米收获机和拖拉机。

国内企业,星光农机专注全喂入履带收割机近10年,勇猛机械专注玉米收获机近10年,都取得了成功,都在开发其他新产品,以获得更大发展。这些企业都是找准重点持续发力而获得成功的典型。

还有一位农民发明家研制马铃薯机械成功的例子,他就是洪珠农机的掌门人吴洪珠。他于20世纪末,在农村艰苦的条件下,研制成功第一台马铃薯收获机,他对机器反复改进,失败了重新来过,终于赢得了用户,开拓了市场。

2018武汉农机展洪珠农机展位

前些年去洪珠农机采访,吴洪珠在村中自己家里的办公室接待了笔者,那时他刚刚从汉诺威展会回来不久,他那敬业务实的精神,以及对产品技术成功锲而不舍苦苦追求的精神,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第一台马铃薯收获机诞生,洪珠农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可以说已经成为我国马铃薯机械领域里的领军者。

四、企业开发新产品应注意的问题

新产品开发无疑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也是企业长远持续发展的基石。下面就新产品开发过程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1. 新产品开发不是模仿

我们的很多企业所谓“开发”新产品,就是把市场销售比较好的品牌产品,拿过来进行仿制,美其名曰“跟随战略”。

这种做法,过去和现在是有很多企业吃了亏的。开始的时候你模仿的品牌产品企业不理你,当你快要成气候的时候,就会站出来告你侵权。

久保田半喂入收割机

当然,更多的企业“开发”的产品没有专利权,也不会有人投诉,但这样的产品,你的仿制不会给你带来好的效益,只能提高被模仿企业的权威性。

因此,仿制不是新产品开发,最多是增加了企业的产品种类。这种做法可能带来企业的转型,绝不会让企业实现升级。

2. 找准适销对路的产品

有人统计,我国农机产品的种类有3000多种,而国际上有7000多种。从这一点看,在我国寻找开发适销对路的农机产品并不难,反而是非常多。要找到适合企业生产的产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按作业品类选取。

首先,要选取能够取代较大劳动强度的机械。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重体力劳动的农活很难完成,致使相关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例如,薯类和根果类农作物的收获机械等。这种机械不但能够减轻劳动强度,而且效益比较明显。

其次,要选取复杂劳动和精细作业的机械。这种作业虽然劳动强度不大,但需要的人工多,费时较长。这样的农活实现机械化作业,可以节省作业费用和提高农产品质量。例如,果品套(摘)袋机械,蔬菜播种和栽植机械等。

马铃薯收获机

再次,要选取需求量相对较大的产品。我国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除稻谷、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外,豆类、薯类和棉花位居其次,糖料、油料、蔬菜、水果等也有大面积种植。这些作物有大量多品种的相关机械需求,新产品开发大有用武之地。

(2)按政策指引选取。

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如果与国家目前的“三农”政策相配合,则能够取得相关支持,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国家近期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等。

(3)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取。

企业根据自身加工制备、掌握的技术和现有的人才等条件,选取相关或者相近的农机产品,可以比较容易取得进展。

3. 制定新产品开发规划

开发新产品,特别是较复杂的农机产品,要求企业有相当的资金后盾,或者具有持续投入能力。

跨国企业有资金优势,新产品设计与研制阶段,一般秘密进行,产品试验阶段也不对外销售,直到产品基本成熟才投放市场。我们国内企业不可能做到这样,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做好新产品开发规划。

一般来说,国内中小企业开发新产品,要有一个能够盈利的产品做支撑。也就是利用现有盈利产品的利润,投入到新产品开发中去。

有一个盈利产品,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往往企业在市场遇到困难时,才想起新产品开发的事情,这时候既缺少资金,员工和技术人员的情绪也不稳定,要想做好新产品开发工作很难。

因此,企业一定要有一个新产品开发规划,不管市场如何,也不能放弃新产品开发工作。同时,这个新产品开发规划,要随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

星光、勇猛和洪珠这几个成功的企业,没有其他盈利产品支撑,仅靠开发的产品,一边做市场,一边改进产品,靠多年的技术积累、人才积累和市场积累,最终获得了成功。

4. 慎重投放新产品

我国有大量的产品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甚至个人来做的。我们看到的是那些成功者,而众多失败者我们可能没有看到。

事实上,产品技术创新的成功者占比很少,也就是说产品技术创新风险很大,这也是人们不愿意搞产品技术创新的原因之一。

有这样一种说法,“不开发新产品等死,开发新产品找死”,这话说得有一定道理,举几个例子。

当年,新疆中收正搞得红红火火,这一年他们把所有的产品进行了改进。结果,经过改进的产品问题频出,大伤元气,被竞争对手一举超出。

那一年,国内某企业开发生产了数百台联合收割机,全部销往市场,结果造成退机者众,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1996年,我们到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农用车调查,发现不少市盟的农机经销商,有销售包头拖拉机厂四轮农用车的记录,同时还有相同数量的退货记录。到包头拖拉机调查时才得知真相,原来在这之前,包头拖拉机厂开发生产了数百辆四轮农用车,全部销售一空,后因质量和安全问题,遭遇全面退货。从那以后,包头拖拉机厂就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还有一年,……

还有一种说法,“宁可开发产品找死,也不能等死,这样才会有希望”。

实际上,开发新产品找死的说法并不科学,而只要科学投放新产品,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少损失的,这里也举几个成功开发新产品的例子。

当年,某生产配套割台的河南企业,开始研制生产联合收割机。第一年生产了几台,每台配备8名技术人员跟机开展服务。第二年,他们根据服务中机器所出的问题,对收割机进行了改进,生产了几十台,每台配备4名以上的技术人员跟机服务。第三年,他们又改进了产品,生产了上百台,产品基本研制成功。

有一年,跟随久保田企业采访用户。当时久保田市场销售的产品是488型半喂入收割机,而现场我们看到了一台588型产品,经询问才知道,原来该用户是免费使用该机型,只需要将该机器使用中的有关数据记录下来,到期报送给久保田即可。这是久保田开发新产品的环节之一,也是久保田开发新产品的态度。

在此奉告企业,新产品投放事关企业生死,请慎重行事。

5. 注重基础件的质量

农机产品的基础件是指机架和桥壳类作为其他部件支撑体的部件。一般来说,这类部件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

一般中小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时,往往忽略这一要求,可能没有进行负荷计算或计算不准确,也可能为了减少成本而减小尺寸或使用低质材料,致使机架强度不够。现实中,不少企业在这方面吃过亏。

零部件质量至关重要

前些年,到北京亨运通(现在的勇猛机械)参观他们的生产车间,王世秀董事长介绍说,他们的桥壳类等基础件都是自己做的。在看工人加工玉米收割机的机架时,笔者对王世秀说,这个部件很重要。他会意地说,看来你干过这行。

其实,笔者没有干过相关工作,但在编辑《农业机械》使用维修稿件时,曾遇到过类似情况。有一台使用多年的东方红-75型拖拉机,在大修时,更换了几乎所有的部件总成后,仍然解决不了故障,最后确定是因长期使用,拖拉机机架变形而造成的,更换新机架后,问题解决了。

机架和桥壳类部件是其他传动部件等总成的安装基础,一旦基础件产生变形或不稳定,将使得安装其上传动件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重大故障的发生。

记得多年前,某企业的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传动齿轮箱总出故障,更换新齿轮箱后也不能解决问题,可能就是机架变形的原因。

6. 关于新产品开发中的配套零部件

(1)做好新产品零部件规划。新产品开发和研制中,要做好新机型和零部件发展规划,以保障后续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用户提供维修零配件的供应,减少用户损失。

前些年,在山东采访时,有一用户抱怨说,前几年购买了一台某品牌的拖拉机,维修时在当地买不到配件,到生产厂家购买时被告知,这种机型早已停产,没有相关配件。从此,该用户再也不购买这种品牌的拖拉机了。

(2)与零配件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过程中,要与配套件企业加强沟通,可能会收到好的效果。一方面,配套件企业为了抢得先机,可能免费提供试配部件;另一方面,还可以与配套企业合作研发一些部件,既能加快新产品开发周期,又能收到较好的开发效果。

十几年前,采访星光农机时,总工张奋飞说,他们采购柴油机时,不但不跟配套企业砍价,而且还主动加价,并对柴油机提出新要求。其实,这就是在与配套柴油机企业开展合作。

7. 对新产品的试验改进

新产品开发出来以后,还有一个相当长的成熟过程,也就是新产品的试验改进过程。

跨国农机公司有雄厚的研发资金,可以研制成功后再投放市场,而我们的新产品开发,往往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资金投入,只能边投放市场,边进行改进。笔者也曾批评过这种让用户承担试验的做法,认为这很不公平。

下线检测

但实践证明,如果新产品投放中,加强服务,注重对新产品的逐步改进,不给用户带来较大损失,与用户一起承担新产品的试验也未尚不可。但前提是新产品一定要经过严格实验考查,认为相对比较成熟了,在新用户使用中,不会出现严重故障,不会给用户带来大的损失,或者补偿用户的损失,以免给新产品的品牌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无论是新产品开发,还是成熟产品的生产,企业都要具备起码的产品检验设备和手段。农机行业著名专家高元恩说过,他到企业参观考察,除参观他们的生产设备外,必须要看看企业的检验设备,因为这才是企业真正的实力。

以上所述,是笔者的一点不成熟的认识,仅供农机行业同仁和相关企业参考。

市场导向,服务当家,中国农机化协会2018年工作亮点纷呈

市场导向,服务当家,中国农机化协会2018年工作亮点纷呈

2018年,在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的领导下,在行业各机构、各界朋友的支持下,在全体会员的深度参与下,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贯彻市场导向、服务当家理念,深入调研会员及市场需求,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在服务政府与市场两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效,呈现若干亮点。

继续投入自有资金加大农机扶贫力度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在做好行业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于扶贫事业,为推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夺取扶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

协会制定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2018-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及详细的工作方案。在尚无国家经费支持、自有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会长办公会议决定,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经费专门用于扶贫工作。

2018年1月19日,在河北省曲阳县召开了农机助力农业产业扶贫座谈会并举办近150台(套)价值近百万元募捐机具捐赠仪式。

2018年5月起,协会先后组织三批次赴四川省红原县进行扶贫工作调研;研究确立用三年时间开展试验示范,推进无人机草原补种作业可持续发展;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不同规模合作社机械化配置方案,引导当地农牧机合作社优化资源配置。

2018年9月16日,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联合山东农业大学举办的扶贫工作重点村支部书记培训班结束,125名来自各省、区、县的贫困乡、贫困村的脱贫带头人经过为期六天的培训顺利结业。这是协会推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具体行动之一,旨在通过“扶智”,提升脱贫带头人管理理念,带头干事创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首次举办“微缩版农机进博会” 

2018年11月5—10日, “2018国际农机装备和新技术高峰论坛暨进口农机展览会”在陕西杨凌成功举办,来自美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捷克、土耳其、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制造厂商和经销商展示了萝卜收获机、臂展打药机、撒肥车、起苗机、果园专用拖拉机、割草盘、运输叉车、移栽机、自走式采摘平台、包菜收获机、枝条粉碎机、高床作业车、红外线渗透性暖房机等56种农业机具,集中展示了我国农业机械化部分薄弱环节中急需的,或国内暂时不能满足需要的技术装备。

活动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管委会办公室、陕西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总站共同主办,得到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农机监理总站)和陕西省农机管理局的支持。

本次进口机具展示会被业界称为“微缩版农机进博会”,是杨凌农高会自创办以来首次设立的“进口农机展区”,与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呼应,成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农机行业答卷。

1978年,由中国贸促会、农林部、一机部联合在北京举办的12国农机展会,拉开了中国农机行业改革开放与协同创新的序幕,在中国农机发展中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微缩版农机进博会的举办,意在推动农机行业改革开放,实现农机化及农机工业的转型升级。 

先农智库成立,推出若干智库产品 

6月13日,在山东兖州召开的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二届三次理事会上,由协会发起创办的开放性第三方研究和咨询服务平台“先农智库”正式宣告成立。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原司长李伟国和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副站长刘旭为智库成立揭牌,标志着中国农机化协会在智库建设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曾任农业部副部长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在6月6日提前向“先农智库”发来寄语,提出殷切希望。

此前,中国农机化协会先后完成智库类工作近40项,在行业分析、团体标准建设、推进甘蔗机械等方面成效显著。2017年和2018年的全国农机与零部件展上,分别发布了《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

特别是2017年5月,协会参加民盟中央组织的有关农机化发展的调研活动并协助起草的《“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加快推动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得到四位国家领导人的批示;2017年10月接受国家发改委、原农业部委托,对甘蔗生产机械化推进行动进展情况进行了评估,为政府后续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意见。

先农智库成立后,继续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咨询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先农智库于2018年6月启动了“创?鉴”丛书项目。项目旨在通过对典型领域、案例、人物、企业等的深度研究剖析,挖掘其内在机理,为相关主体提供决策参考。

2018年9月,由先农智库发起的课题项目——《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历程回顾与展望》正式启动。课题拟通过梳理15年来政策实施办法的演变历程,总结成功经验,分析现行制度办法存在的完善空间和发展方向,并力争对下一步改进提出可行性建议,探讨下一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为提升补贴的实施效果提供支撑。

2018年10月,中国农机化协会先农智库年度重点项目之一——《中国甘蔗产业竞争力》课题研究及书稿撰写工作正式启动,2019年上半年可与读者见面。该项目是中国农机化协会在甘蔗机械化领域的又一力作,也是先农智库成立以来启动的又一重要项目,有望为推动我国甘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及各相关主体高效创新,提供新的参考体系。

2018年10月26日,“创?鉴”系列丛书之一——《创新魂》新书首发式在武汉国际农机展览会成功举行。

2018年12月5日,参加中国农大中国农机化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农机化形势分析会,提交报告并发表意见和建议。

2018年12月20日,参加国家发改委林念修副主任与农业农村部张桃林副部长共同召集的“甘蔗生产机械化推进工作第四次专题工作会议”,向会议提交有关研究报告并提出建议。

2019年1月3日,“创?鉴”系列丛书之一——《初心 匠心 雄心——勇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秀口述回忆》新书首发式在厦门成功举行。 

第三届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与广西—东盟农机展同期举办 

为搭建农业展示交流平台,推进丘陵山区农业尤其是甘蔗生产机械化,促进中国-东盟农机化合作与发展,2018年12月27日-29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主办的2018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与中国-东盟农业机械展在广西农业会展中心同期举办。

有关领导、专家,甘蔗主产区农机合作社、种蔗大户、糖业加工厂、国内外农机经销企业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数百位专业人士参会,国内外170家农机类企业、糖业信息化管理企业等相关企业参展。这次展会的办展规模、参展企业数量、活动内涵、服务品质相较以往都有了较大提升,对广西当地及周边省市的甘蔗机械化综合水平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我国甘蔗产业及蔗糖业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届甘蔗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东盟打造一个区域性、国际化的农机经贸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农机化交流合作与发展,共同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尤其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实现各方合作发展、互惠互利共赢。 

庆祝农机化改革开放40年征文活动影响空前 

2019年1月20日,中国农业机械化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颁奖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农机行业相关领导、嘉宾、论文获奖作者及媒体记者等近200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刻。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了展示我国农业机械化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和贡献、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弘扬农机化行业人士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自2018年3月开始,开展了“纪念农业机械化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各界人士积极投稿,参与活动。

自2018年9月底开始,组委会将初审合格的稿件在中国农机化协会微信公众号进行公开推送。征文自10月份开始进入高潮期,出现了一场持续了数月之久的庆祝改革开放、讲述身边故事的热潮。

截至2018年12月31日,组委会共收到各类稿件198篇。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作者精心撰写的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文章,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机化行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了各从业者百折不挠、坚强奋进、开拓进取的精神面貌。

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经协会公众号推送的征文总阅读量达到10万~15万次,单篇文章最高阅读量达到近6700次,单篇推送文章的最高评论留言数量达到近百条。那些发自肺腑的评论留言,成为本次活动的精彩注脚。

2019年1月15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张兴旺司长做出批示,对协会组织的征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协会做了一件很有价值、很有质量的工作,对这一活动的成功表示祝贺,对大家的付出表示感谢!要进一步研究用好这些心血之作,使之成为农机化转型升级的精神动力。希望协会发挥自身优势,在讲好农机化故事、促进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1月18日,农业农村部张桃林副部长在协会的汇报上批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更好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汇聚力量,为新时代农机化转型升级做出新贡献。”

市场或将小幅下滑——2016年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市场回顾与预测

市场或将小幅下滑——2016年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市场回顾与预测

在2016年的三大粮食作物收获机市场,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成为前8个月唯一增长的市场。市场调查显示,截至到8月底,累计销售各种型号机械6.97万台,同比增长8.58%。

这是继2015年同比大幅度攀升30.73%后的持续增长,也是自2005年至今12年以来,第二次连年增长的年度(上次连年增长发生在在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两位数的大幅度增长)。但我们预计,在经历第四季度后,全年市场或将小幅下滑。

市场攀升,增长动力强劲

回顾自2015年7月至今年的3个月中,月度同比除2015年10月份跌出增长区域,其它月度均在增长区域高位运行。进入2016年4—6月,跌入下滑通道,7—8月市场再度强势反弹,同比大幅度攀升。

从月度环比看,走势曲线呈现大起大落的特点,最高增幅发生在2016年的2月份,环比增长高达274.3%,之后环比逐月下行,但除2016年6月出现负增长外,其它月度均在增长通道中运行,反映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市场强劲的增长动力。

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市场强势攀升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刚性需求较强。虽然水稻机收水平2015年达到了86.21%,但由于区域机收水平发展不平衡,尤其南方一些水稻主产区机收水平依然偏低,譬如广西、川渝等,这些区域的刚性需求成为拉动市场的主要动力之一。

第二,更新拉动。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更新周期一般在3.5~4年,往前推算,2012年购买的机械今年多数进入更新期,而2012年恰是市场高位运行的年度,当年销售6.7万余台,同比增长100.15%,巨大的更新量成为拉升2016年市场的驱动力。

第三,市场前移。2016年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市场前移迹象突出,往年10月底尚有较大销售,而2016年进入9月末基本结束,由此我们判断前8个月的增长只反映了市场阶段性走势,全年市场或将小幅滑坡。

第四,区域市场的拉动。譬如2016年黑龙江市场的水灾,导致许多轮式水稻机难以作业,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成为取代机型,从而拉升整体市场。

区域集中度提高,主流市场“8上2下”

从2016年的区域市场分析,排名前10大主流区域出现“8上2下”的情形。市场调查显示,截至8月底,排名前10的区域累计销售各种型号机械6.23万台,同比10.38%;占比89.39%,较之2015年同期上扬1.46个百分点。

苏、皖市场成为2016年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市场的最大赢家,分列前两位,销量均超过万台,同比分别增长85.54%和6.47%,占比达到了15.66%和14.68%。从苏皖市场占比变化看,江苏较之2016年上扬6.49个百分点,安徽下挫0.29个百分点。

江西、“两湖”、广西、川渝、黑龙江等市场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攀升,其中,广西市场同比增长41.55%,川渝市场同比增幅高达90.03%,黑龙江市场同比增幅也达到了24.19%。多数区域市场的增长夯实了整体市场增长的基础。

需求转型,大型时代来临

大型化成为2016年自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市场鲜明的特征,市场调查显示,截至到8月末,喂入量小于2kg/s仅仅销售600余台,同比下滑10.43%;占比0.89%,几乎退出市场。

喂入量2~4kg/s、4~5kg/s的机型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市场调查显示,截至8月末,分别销售1.64万台、2.89万台,同比下滑25.37%、1.13%,占比下挫10.69个百分点和2.85个百分点。

与之相反,喂入量5kg/s以上的机型大幅度攀升,1—8月份累计销售近2万台,同比大幅度增长111.73%;占比28.11%,较之2015年同期上扬13.69个百分点,增势迅猛,标志着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市场进入大型化时代。

值得关注的是半喂入收割机市场,在经历多年下滑之后,自2015年开始进入增长通道。2016年延续了2015年稳健上行的走势。1—8月份累计销售4300余台,同比增长9.11%;占比6.19%,较之2015年同期上扬0.03个百分点。

四马分肥,竞争格局企稳

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市场竞争激烈,但整体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形成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四马分肥”竞争格局形成,包括沃得、久保田、雷沃重工、中联重机的4大品牌累计销量均超过1万台,占全部销量的85.39%。二是,竞争格局趋稳,排名前6大品牌控制了整个市场95%以上的份额,与2015年同期基本持平,呈现竞争格局企稳的特点。

在前6大品牌中,领头羊沃得前8个月累计销售1.8万余台,同比小幅下滑7.15%;占比27.86%,较之2015年同期下挫4.68个百分点。星光也在下滑之列,降幅2.75%。久保田、雷沃重工、中联重机、洋马农机同在增长阵营,除洋马销量3000余台外,其它3大品牌均超过1万台,同比分别增长6.77%、23.09%、41.38%和9.9%;占比分别为24.8%、17.24%、15.07%和5.43%,久保田较之2015年同期下挫0.41个百分点,其它三大品牌分别上扬2.04个百分点、3.64个百分点和0.07个百分点。

竞争聚焦品牌。在终端市场消费逐渐理性化的今天,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品质支撑下的品牌。此外,产品创新或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下一个焦点。

利空因素凸显,市场或将小幅下滑

尽管前8个月市场出现良好增长,但并不能掩盖利空短腿,突出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2015年的高位运行,形成2016年的市场高地,在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市场需求日趋饱和的大背景下,很难支撑2016年市场的持续攀升;

二是正如前文说所述,2016年市场需求前移的迹象十分突出,前三个季度的增长成为四季度市场需求减少的主要诱因;

三是从2005年至今的12年的发展走势规律,结合市场现状分析,也不支持2016年市场的增长。

由此,我们判断全年市场需求或将在8万余台,同比小幅下滑3%左右。

市场消费升级,玉米机步入“液压行走”时代

市场消费升级,玉米机步入“液压行走”时代

这边厢正值如火如荼的小麦收获时节,那边厢正在全力为秋收做准备。作为玉米机收的支撑力量,玉米收获机(下称“玉米机”)生产厂家也逐渐进入生产旺季。

近日,笔者在国内著名玉米机生产企业天津勇猛机械股份公司看到,车间里一天的生产量已达到20多台。偌大的勇猛公司生产车间,停满了即将发往北方及中原市场的“勇猛红”(玉米收获机)。

据了解,今年勇猛采用液压行走系统的产品非常受市场的欢迎。在中原市场,今年升级版的4YZ-4EQ型自走式玉米机在上市之前,就引起不少用户的关注,不少用户和经销商提前打款订货。

舒适提升需求:一个手柄控制行走作业,更轻松

随着玉米机市场农机手的年轻化和职业化,农机手对于农机驾驶的舒适性要求不断上升,而液压行走系统,与传统机械桥相比就是对驾驶舒适性的提高,该技术取消了离合器和无级变速轮,车辆可以通过液压系统实现一个手柄完成前进、后退、加速、减速、驻车等功能。这有两大好处:一是操作更简单、更舒适;二是作业更加高效。机手在驾驶液压行走的收获机时,再也不用像驾驶机械机行走的收获机那样,在加减速和倒车过程中频繁进行踩离合器、换挡等操作,彻底解放了左脚、轻松了右脚。

目前,勇猛玉米机液压行走系统采用欧美市场验证成熟并流行的“一泵一马达”系统布置模式。早在四五前,勇猛就注意到液压行走系统的先进性,并开始在公司青贮收获机上进行验证,积累了大量技术与经验。去年,勇猛又开始把该项技术移植到玉米机上,仅在中原市场的4YZ-4EQ型自走式玉米机样机就投入了5台样机,做了1000多个小时、超过6000亩的实地作业验证,可靠性、适用性均获得良好的反馈。割台调速升级后收割速度提高、剥皮机改进升级后,剥皮效果和籽粒损失较市场传统的不对行玉米机得到大幅提升。全年收获季行走系统零故障,用过的机手普遍反映驾乘体验好,有用户甚至把这款车誉为“勇猛小猎豹”。用公司人员的话说“一把就成功了”。这种情况下,公司决定在2019年大范围推进液压行走机型的上市。

不仅在中原市场,在勇猛一向占有优势的东北主市场,也推出了液压行走的大型玉米机。此外,勇猛还把卖到巴基斯坦的玉米机也改成了液压行走机型,产品表现同样非常理想,几乎未出质量问题。

收益提升需求:机器故障大幅下降,更挣钱

据了解,原来的传统机型由于无级变速箱、离合器容易产生故障,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非常影响机器的作业,继而大大影响用户的心情。据勇猛消息,自从勇猛采用液压行走技术后,底盘行走部分很少发生故障,而且操控方便轻松了很多,适应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民追求舒适的需求。过去在田间地头转弯、倒车,又是踩离合器又是换挡的,既辛苦又费车。

对于用户关心的成本问题,勇猛机械总经理王勇认为,尽管液压行走机型预计成本增加一万多元,在当前农民收益不增加的情况下,需要企业消化一部分,用户也需承担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由于新机型故障降低、维修时间的减少,就带动了收益的提升。过去的机械传动机型由于离合器、底盘故障偏高,发生的故障约占整车故障的三成左右,一年中离合器加无极变速故障,维修起来要花两三天时间,大大耽误机手的作业时间,这也是机手最惧怕的。而现在新机型无需离合器、几乎零故障,等于增加了用户的作业时间。据了解,勇猛液压行走玉米机采用纯进口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不仅头一年故障极少,其后几年故障率也会大幅下降。

从增效的角度看,增加的新机型购买成本也是很容易消化的。按一台液压行走玉米机一天收100亩计算,三天就可以多收300亩、可多挣15000-18000元。机手也会因减少了老款机型离合器损坏而更换的开销,换一套离合器得几百元。此外,过去的老款机型在作业时,机手需频繁踩刹车、换挡、倒挡,现在则灵活了很多,作业速度、作业效率均提升了不少。

实践最有说服力。据了解,勇猛液压行走机型从去年投放市场一年多来,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选用这款机器,这也坚定了勇猛大规模投放新产品的信心。

消费升级需求:步入“液压行走”时代,更先进

迹象明表,随着行业内越来越多的主流生产企业采用液压驱动机型,玉米机收正进入一个消费升级的过渡期。

少数有实力的同行也注意到消费升级的趋势,纷纷跟进技术的迭代升级与传统产品的切换。另一家知名玉米机制造商山东巨明也与日本企业合作,今年大力推广其采用HMT无级变速器技术的玉米机。据说河北一家新兴玉米机企业也在试产。此外,苏州久保田也于更早前在其玉米机上采用液压技术。

由于产品迎合了消费升级的趋势,市场嗅觉灵敏的农机经销商也对液压行走玉米机充满积极性。对经销商来说,由于使用故障的降低,也减少了他们的服务麻烦。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行业龙头企业有义务培育用户消费习惯、引领行业消费趋势。预计在勇猛、巨明等企业的推动下,今年液压行走玉米机将在市场上快速推广,明年将更受欢迎。从消费心理角度看,很多用户都有从众或攀比心态,特别是年轻人喜欢买新款车型,即便多花钱也不能买即将淘汰的产品。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液压行走技术的运用,国内农机企业比国外同行落后了很多。十几年前,德国克拉斯等巨头就已经非常成熟地运用了此项技术。当前,勇猛等国内知名玉米机制造商,能准确预判到消费升级趋势并紧急追赶,既彰显出这些企业的市场敏感度,也体现了他们在推动国内农机工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能积极做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农机   市场   企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