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早稻增产效果明显,比全国平均亩产高出37公斤(浙江早稻机械化栽植面积首破70万亩,同比增长9.5%)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浙江早稻增产效果明显,比全国平均亩产高出37公斤(浙江早稻机械化栽植面积首破70万亩,同比增长9.5%),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浙江早稻增产效果明显,比全国平均亩产高出37公斤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浙江早稻机械化栽植面积首破70万亩,同比增长9.5%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浙江早稻增产效果明显,比全国平均亩产高出37公斤

2、浙江早稻机械化栽植面积首破70万亩,同比增长9.5%

3、浙江春耕现场小农户正经历“角色之变”

浙江早稻增产效果明显,比全国平均亩产高出37公斤

浙江早稻增产效果明显,比全国平均亩产高出37公斤

资料图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浙江早稻平均亩产达到426公斤,较去年增加39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高出37公斤,位居全国首位,并一举拿下该省早稻平均单产的历史新高。专家分析原因认为,除了今年较为有利的天气条件之外,还与浙江近年来大力推广应用高产优良品种及一批先进适用新技术密不可分。

近年来,浙江省内的水稻育种科研单位通过改进育种手段,先后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良品种,并在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记者了解到,其中应用面积最大的为“中早39”和“中嘉早17”,其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系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今年占到浙江早稻面积约六成。

专家介绍,浙江改进传统栽培方法,示范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也是实现单产新高的重要因素。比如机插秧基质育秧和“叠盘出苗”技术在全省的推广,使得早稻秧苗素质、出苗率和整齐度大大提高,为壮苗早发、大穗高产奠定了基础;小苗适期早播早栽技术的推广,则充分挖掘早稻高产品种的增产潜力。

同时,浙江在各地建立了一批示范基地,通过现场培训、观摩等形式,以点带面,推动早稻普遍增产。值得一提的是,在位于诸暨市山下湖镇新桔城村的早稻高产攻关百亩方和攻关田中,今年双双打破“浙江农业之最”纪录,105亩早稻“中早39”,平均亩产713.48公斤,系浙江早稻百亩方平均亩产首次突破700公斤。

浙江早稻机械化栽植面积首破70万亩,同比增长9.5%

浙江早稻机械化栽植面积首破70万亩,同比增长9.5%

据初步统计,浙江省早稻机械化栽植面积首次突破70万亩,达到74.43万亩,同比增长9.5%,机械化栽植率预计达到43%,早稻生产“机器换人”有力推进。

一是装备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现已新增插秧机372台、直(穴)播机150台、育秧流水线56套,投入作业总量分别达到6557台、573台、1147套。

二是培训宣传扎实到位,省级层面举办全省水稻机械插秧擂台赛,各早稻主产区召开现场演示会75场,举办技术培训班139期,培训农户9382人次,媒体开展宣传180次。

三是机艺融合深入推进,各地联合农技部门因地制宜开展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机直播技术的融合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共建立示范点221个。

浙江春耕现场小农户正经历“角色之变”

浙江春耕现场小农户正经历“角色之变”

资料图

春风又绿江南岸,浙江的田间地头又现忙碌的身影。在浙江,小农经济长期是农业主要形态,然而,时代巨变中,小农户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现代农企里的“上班农民”

3月21日,江南大地一片生机。这个时节,湖州吴兴区农民项明阳新一季的劳作开始了,疏通农田水利、撒施有机肥料、调试农机具、催芽播种……

“同样要下田,往年是农民,今年在上班。”项明阳打趣说,他“泥腿子”大半辈子,如今成了“上班族”。

去年,项明阳把家里田地交给村里打包、统一流转,自己被聘请到一家现代农业企业上班。尽管还在原来的田地上深耕细作,但报酬方式有了变化。像他这样的“种田好手”每月工资超过4000元,比种自家田实惠多了。

小农户放下锄头、就近就业,在浙江已经较为普遍。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17年,浙江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5457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超过六成。

如今,在浙江,土地流转直接带动了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小农户开始分流,其中部分成为“上班农民”。

记者从德清县农业局获悉,该县农村劳动人口超过20万,随着土地全面流转,100亩-300亩适度规模耕作、企业化经营成为主流,提供了大量农民就业岗位,目前仍从事传统农耕的农民仅约2万人。

产业链条上的“订单农民”

3月22日临近中午,新昌县镜岭镇建国村村委会主任周德新家门口热闹起来,采茶回来的村民陆续来这里投售青叶。

周德新家里有8台炒青机、2台辉锅机,他将收来的青叶加工成大佛龙井茶,再销售给茶商茶企。

建国村有近800亩茶园,和周德新一样从事茶叶“收青制干”的专业户有5家,其他小农户只需管好茶园、采下青叶,每年亩均收入就超过8000元。目前,这种专业分工合作模式在新昌县较为普遍。

以行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家庭农场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驱动浙江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专业分工程度进一步提升。在此过程中,一些小农户在细分领域承担角色,尤其是在生产环节发挥优势、变身“订单农民”,市场销路和经济效益都有保障。

在浙江安吉县,茶农在清明节前最为忙碌,要在20天里完成上百亩茶园的摘茶、炒茶工作,再卖个好价钱。而今,他们只需把精力放在茶树上、把好质量关,就能有稳定的收益。

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厅获悉,到2017年底,浙江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94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51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993家,新型职业农民10.9万名,包括大学毕业生“农创客”1600余名。

直面市场的“转型农民”

“纯天然的有机蔬菜,价格能卖到‘天’上去,我去年种了水稻,今年要种蔬菜。”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农民说,这几天春耕他并不着急,等天气再暖和些,种应季蔬菜。

除了“上班农民”、“订单农民”,浙江一些小农户选择直面市场、分享“优农红利”,在种植内容、农产品形态、销售方式上进行调整。

在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今年春耕并未走向规模化,乡间梯田反倒被分成小块,分类种植各种蔬菜。

2015年,东坑镇白鹤村村民徐海惠开起全村第一家咸菜馆,凭借祖传手艺,野生蕨菜、笋干、四季豆等腌制的咸菜,当年给她带来5万多元收入。在她带领下,目前全村有80多种咸菜包装成“畲乡伴手礼”,线下游客青睐、线上畅销全国。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浙江一些地方在营造环境、打造品牌、技能培训等方面伸出“有力之手”,引导小农户“转型升级”,从第一产业延伸到农业三产融合,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定制农业等。

从2014年起,丽水市基于独特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全力打造覆盖全品类、全区域、全产业链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农户享用品牌红利、政府坚守品质底线。

到2017年底,“丽水山耕”母子品牌运作商标达537个,注册会员总数达590家。“丽水山耕”产品去年以来累计销售额达60多亿元。

标签:浙江   早稻   农民   农业   小农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0746.html